搜索
李日兴的头像

李日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8
分享

走进井冈山


  (一)

2014年10月24日晚,我赶到东莞火车站,坐上晚9时开往江西吉安的列车。此行的目的地井冈山。行前拟随旅行团前往,跑了东莞几家旅行社,但近期皆无团队前往,同时又找不到同行驴友,自己只好当个独行大侠,怏怏说一句:享受一路孤独又何妨?

夜色中,列车咣当咣当往江西吉安方向奔驰,经广东惠州、河源、龙川、梅州和江西赣州后,于夜里四时到达吉安。刚下火车,见站前一保安,询问得知吉安晨五时有火车到井冈山,便进入站内,购了前往井冈山的车票,六时到了井冈山市火车站。

天刚蒙蒙亮,走出井冈山市火车站,便感到冷气袭来。当我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寻思如何坐车往茨坪时,开私家车揽客的一青年男子迎了过来,问:“到茨坪去旅游吧,我可以便宜些车费搭你去。”

来前我已了解到,井冈山市火车站到茨坪,有公交车开通,便说:“不用了,我坐公交车。”

青年男子答:“实话告诉你,公交车八点半才来,不如现在就赶到茨坪去。五十元一人,你先等一下,我再找客人,一起拼车更便宜。”

几分钟工夫,他带回一个背着双肩包、身体肥胖的中年男子,要其在车旁等着,便又抬腿往外走。

我趁机与中年男子攀谈,得知他来自浙江温州,姓王,是个生意人,也是冲井冈山“中国革命摇篮”而来的。

他问:“车费说了吗?我们要压压价。”

我说:“好。车费不多于三十元才行。"

他说:“坐私家车也不用怕,我们都是男人。”

我说:“劫色劫财,我们都不是他的目标吧。”

我和老王说着的当儿,青年男子带一中年妇女回来了。青年男子说:“好了,你们都上车吧。”

我和老王和他说起车费来,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讲定:每人三十元。

事后我才知道,井冈山市火车站到茨坪公交车收费十二元,每三十分钟一班,全程约十五公里,现每人三十元车费,不算贵了。

老王叫青年男子把车后箱打开,把背包刚放了进去,但一看到我提着背包坐进了车子后排位子,便又把包取了出来,说:“算了,一个小包,我就拿着吧。”说完他坐进了副驾驶位子。

我暗笑:一个小包,还是拿着为好。万一路上青年男子玩花招,相机、相关证件在包里,是个麻烦事。江湖险恶,不得不防。

其实,我以前出远门,总喜欢带着一把小刀,给自己壮胆,但现坐火车检查严,只好作罢。这次就在常平上火车经过安检时,除行李要检查外,两个女安检员按着着我两腿,从上往下摸了个遍。

铁路客运需要安全,个人出行也需要安全。

看着我们都坐上了车子,青年男子没说什么,启动了车子。

中年妇女挨着我坐下,看了我一眼,问:“这么早到茨坪去?从哪来的呀?”

我答:“广东。”我有意不说“东莞”,怕她认为我是有钱人。

她说:“我是茨坪人,现时间还早,公交车不好候等,还是坐这车好些。”

“是呀!是呀!”我表示赞同。

老王和青年男子一路胡吹海侃,我不时插说两句。

青年男子说:“四十分钟就可到达茨坪,你们下车后先找住宿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客房十分紧张。”

老王瞅了青年男子一眼,半信半疑:“住宿真的这么紧张么?”

我笑了笑说:“先到了茨坪看具体情况再说吧。”

中年妇女说:“到茨坪时间还早,没地方可去,你们可先到挹翠湖公园走一走,那是休息和游玩的好地方。”

车窗外,晨雾茫茫,峰回路转,景色迷人。不时可看到路边竖立的红色雕塑和悬挂的标语,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井冈山红色游宣传氛围。

青年男子介绍了井冈山名字的来历:井冈山四面环山,地形像是一口井,旁边有一条小溪流过,客家人称溪为“江”,便把这条小溪叫作“井江”,旁边的山呢就叫“井江山”,又因为客家口音“江”与“冈”谐音,于是便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

1927年,红色的铁流涌动在井冈山,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来到井冈山的茨坪。当时这里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当地党和群众的条件较好,还保存着一些革命武装力量;而且地势险要,可以进行游击战争;自给自足的地区经济能为红军的发展提供给养。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反动地方武装,深入发动群众,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点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无产阶级革命照亮了胜利的前程。

从此,井冈山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摇篮和革命圣地。从这里燃起的星星之火,后来蔓延成熊熊烈焰,最后红遍了全中国。

如今,井冈山成了人们触摸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红色风云、重温革命情怀的首选地。

在茨坪的革命遗址众多,而且风景非常秀丽。

(二)

茨坪,原是井冈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市政府已经搬至井冈山新城区),四面环山,绿林掩映,过去是高山盆地中的一个小山村,现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式山城。

茨坪的得名为:古时长满柿树,称为柿坪。因当地人念“柿”为“茨”,后渐改为茨坪。其古时本属遂川县管辖,因永新县令狡诈,设计焚香叩天地圈套,以香烟吹向何方而定县界。焚香时,永新县令又巧用衣角一拂,使香烟倒向永新,因而判为永新县管辖。

车子沿着公路左右盘旋,向前奔驰。快到茨坪时,我看到了车窗外满山的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竹子,想起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井冈翠竹》。这些竹子依山而生,漫山遍野,给了井冈山不屈的灵魂和无尽的意蕴。

“井冈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这样的文字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

东坡先生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翠竹的品行,那就是高洁脱俗。眼前的翠竹,是井冈山的翠竹啊!“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竹子好”。望着竹子,似乎当年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情景出现在眼前。

顺说一下:在第二天的游览中,曾坐车经过位于井冈山上井村的百竹园,惜无时间下车入园观赏。据介绍,百竹园占地面积200亩,有竹子种类120余种,集观赏、休闲、旅游、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胜景。这又是井冈山另一个竹的世界。

到了茨坪镇郊,看到道路两旁的路灯皆为火炬造型,颇感有趣。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路灯设计,其设计到了这个份上,可见当地政府的独具匠心。

悬挂在路旁的横标:“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也分外夺目。

红色,是这里旅游宣传的主基调。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是井冈山两大发展主题。

晨七时,车子到了茨坪车站。此时的街上,已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下车付了车费,我对老王说:“我们结伴游览吧?”

老王想了想说:“好呀,现在的时间还早,先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如何?”

我欣然同意,随即又说:“这么早,估计馆门还没开呢!”

“先去看看。”老王还是不改变想法。

我和老王沿着红军路一边走,一边观看小城市容。街道两旁,映入眼帘的是栉比鳞次的酒店、旅馆和小食店。快走近挹翠湖时,看到有一长达几百米的街全是经营旅业。各家楼前挂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招牌。

我哑然失笑:“什么客房十分紧张?老王,不怕没地方住宿了吧!”

老王也笑了:“那司机说得好听,看来这里的旅馆就是多。”他又说,“其实,就算茨坪客房紧张也不用怕,大不了晚了些我们坐公交车到市里投宿。”

红色旅游,促进了井冈山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走了一会,便看到前面街道两旁高大、笔直的水杉树。水杉树给这座红色小城增添了几分凝重。水杉树是井冈山市市树,此处水杉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种下的,咋一看这树,还以为是百年古树呢!这是一处美丽的街景。

抬头看着身躯挺拔、气势伟壮、直插云间的水杉树,我的心灵随之飘然而去……

不多时,我和老王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该馆耸立于挹翠湖旁,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该馆始建于1959年,依山而建,大门口6根汉白玉石柱支撑起一个高高的红顶,气势恢宏。正下方是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馆名,八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馆后山上耸立着朱德和毛泽东当年井冈会师的雕塑,刻画了当年朱毛率领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

博物馆前的小广场,响着悠然的曲子,几十位当地的大妈大叔在打着太极挙,悠然自得。有一辆旅游大巴停在旁边,但不见游人。

时间尚早,馆门未开,我和老王各掏出相机,在馆前照了几张相,随后一起儋仰了位于馆后的毛泽东和朱德当年井冈会师的巨型雕塑。

这座雕塑名为“胜利的起点”。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起点。

随后,我和老王拾级而下。老王在博物馆一石阶坐下,从包里掏出一个油饼,边吃边说:“先休息休息,等展厅开门了进去参观。”

我一看时间,距离博物馆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便说:“老王,先到别处走一走吧?”

“我想先休息一下,待参观完博物馆再走。”他说。

“那我先到挹翠湖走走”我说。

挹翠湖就在博物馆正前面不远处。我穿过林木掩映的红军路,向挹翠湖走去。

(三)

挹翠湖公园位于茨坪中心,环境十分幽雅,园区占地面积120余亩,其中有水面80多亩,园内有挹翠湖、茶室、亭榭、盆趣园等游赏景点。著名书法家陆俨少为之题写“挹翠映波”,因而命名为挹翠湖。

在群山环绕中,挹翠湖就像一块巨大的碧玉,绿莹莹、清凌凌、明净净地镶嵌在茨坪的中心,散发着独具的风姿和魅力。挹翠湖把茨坪装点得更漂亮了。初冬的挹翠湖在湖光山色中越发显得更加有灵气。

据介绍,这里曾经是一片水稻田。新中国建立后,当地政府就设想要把这片田野挖掘成一个人工湖,沿湖修环山公路,湖边种草栽花、植树造林,把茨坪建设成一个风景优美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个设想经历了一番曲折,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挹翠湖才逐步建成。

欣赏挹翠湖眼前美景,深深吸一口新鲜甜润的空气,心情是那样的舒畅。花树绕岸,绿茵护坡,鸟儿鸣啭,水榭迎客,笑声飞扬……三三两两的晨练者坐在湖岸边小憩,谈笑风生,好一幅美丽的挹翠湖晨图!

在湖东岸凉亭,我与晨练的一老者交谈,听了他说的关于挹翠湖开发前的故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初期,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串联到茨坪,没有地方住宿,就在这田野里露营;当时大雪封山,他们吃不上饭,就聚集在田野里,等待直升飞机来空投食品。当数十万饥肠膔膔的红卫兵们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直升飞机,望着降落伞上挂着的食品箱,欢呼声、口号声震撼着井冈山。眼含热泪的红卫兵们吃着空投的压缩饼干,恢复了元气,便在田野里摆开了战场,召开了批判走资派的声讨大会,声讨走资派破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貌,企图把这片稻田挖掘成一个人工湖供他们享乐的滔天罪行。

呵呵,在那荒唐的年代里,什么荒唐的事都能发生。还原历史,为的是让我们看清历史的原貌,走好以后的路。

行至挹翠湖东面,意外看到南山路两旁长有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我还误以为是某种枫树呢。我曾看过南京的梧桐树,它见证了城市百年沧桑,经历了民国凄厉风雨,早已是南京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曾到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看过校园里的一排排法国梧桐树,欣赏梧桐树的壮阔。不论是南京、武汉的梧桐树,还是茨坪的梧桐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美不胜收。

沿着挹翠湖边走了一圈,时间已是早上九时,进红军路临街一餐馆吃了早餐。一碗红米粥,不加任何佐料,三元;一小笼包子,粗工制作,十元。那碗红米粥,红红的粥水,稀薄得照得出人的影子。我对这碗红米粥特感兴味,几口就把这碗红米粥喝了下去。

读小学时,我唱过《红米饭、南瓜汤》这首经典红歌。

在井冈山,红米粥和南瓜汤称为红军饭,在井冈山大大小小的饭店,大都把红军饭招牌菜广告牌挂在外面。但“红米饭、南瓜汤”味道并不怎么样,红米米粒粗糙,我倒是相信吃下去最顶饿。而那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红米饭、南瓜汤》之所以这么出名,主要在于它的思想内涵深刻,在于它反映了当年红军在艰苦条件下那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八十多年过去了,《红米饭南瓜汤》这首经典红歌至今仍在唱。

南瓜汤和红米饭是最具井冈山特色的食物,都说“上了井冈山不吃红米饭,不喝南瓜汤就白来了”,这和北京人说的“到北京不吃烤鸭就白来了”的意思一样。所以,闻名而来井冈山的游客,在饱览井冈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的同时,都要品尝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为此,当地一些精明的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渐渐地将不起眼的红米饭、南瓜汤做成了井冈山特有的名吃,开辟了一个赚钱的门路。

红米、南瓜干也成了井冈山的特产,在茨坪镇的大大小小店里,有包装精致的红米、南瓜干出售。

从餐馆出来,看到近处是银都宾馆,便进去要了三楼一个单间,房价一天120元。女服务员三十多岁,看出我是个驴行者,问:“刚到茨坪的吧?”

我答:“是呀,刚进来茨坪。”

她说:“如需要,我可代你购买游览井冈山的套票,原价每人260元,优惠价每人250元。”

我说:“我先在茨坪走动一下,看具体情况再说。因时间匆忙,我打算只游览主要景区。”

我说完,便上楼在房间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放好背包,以便轻装上阵出门游览。

 (四)

从银都宾馆出来,直奔几百米开外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希望能再次碰上温州的老王,与他一起游览。在博物馆外面逛了一圈,不见老王影子,便入馆内参观,猜想他可能在展室内,但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看不到老王,他应是参观完博物馆后,到别的景点去了。

找不到老王,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此时太阳高照,井冈山天气出奇的好。

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是组团而来,有的团队男男女女都穿着红军装,让人想起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峥嵘岁月。旅游大巴一辆接着一辆停在博物馆前面的红军路旁,不时听到青春可人的女导游在急着呼唤团友,要收队向下一景点开拨。

游客纷纷在博物馆前留影,留住这难忘的瞬间。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造型,呈U字状,中间149级台阶直达顶端主题雕塑,像是几座小山峰簇拥着一座大山峰,形似井冈山的标志——五指峰,搭配上红色的顶棚,从高处俯瞰,就像一面红旗,插上了五指峰,或是一朵红云,飘在井冈山上空。

导游介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史类博物馆。195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1959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馆舍建筑面积达3065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余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这些文物、图片再现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2008年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看着陈列的历史文物,听着详尽的解说,当年的革命斗争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革命先烈们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会师,在井冈山上开展革命斗争,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穿越重重险阻,最终才取得了胜利。

“星火燎原”读史诗,农奴十万举红旗。井冈峰上英雄血,凝结巍巍百丈碑。胜利来之不易,井冈山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出来,往左沿路走几十米,路拐弯处可看到矗立着一座高约4米洁白的毛泽东雕像,这位领袖昂首阔步,目视前方,面露微笑。雕像前面的地上,红黄花草组成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在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等人陪同下,千里来寻故地,下榻这里的井冈山宾馆。据有关人员回忆,毛泽东在井冈山的7天中,依旧习惯每天散步,散步时还和随从谈起当年井冈山斗争的一些情况。他著名的词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毛泽东对这片土地有别样的感情。戎马多年,转战多地,在中国许多地方,毛泽东都留下了战斗的印记。然而在建国后,毛泽东唯独重上了井冈山。毛泽东还为这片土地写过三首广为传颂的诗词,并且全部以井冈山命名。除《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外,另二分别是1928年秋写的《西江月 井冈山》和1965年5月写的《念奴娇 井冈山》。

在毛泽东雕像前留影后,我沿红军路向北步行十五分钟,到达茨坪北山上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茨坪镇北山,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人们一拨接着一拨。他们列队进入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之旅的精神洗礼。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人们当中,我看到了来自广东深圳福景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他们来井冈山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纪念堂、雕塑园、碑林四大部分组成,依北岩峰山势而建。从陵园主大门进入,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有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组有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我在纪念堂前对着人流拍了几张相片,随着人流在庄严肃穆的纪念堂给先烈们鞠躬敬礼后,便到雕塑园、碑林参观。

雕塑园内安放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的雕像。雕像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恒、谭震林、滕代远等;碑林由碑亭、碑廊、自然碑型等部分组成。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儿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工农创业最神奇,喋血英雄赋壮诗。今日山花红烂漫,万松挺拔护春时。”红军将士们用崇高理想和热血生命铸造了井冈山精神!

近十一时,沿石阶而下,出了烈士陵园,向右边的道路往前走,依次经过红歌广场、天街。红歌广场设计有特色,一面红旗猎猎展开,红歌似在耳边回响。据了解,红歌广场自2008年搭建以来,已成为井冈山游客、市民夜间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红起,外地游客和本地人围了起来。大伙想唱就唱,鼓掌的,喝彩的,不绝于耳,大家乐此不疲。

站在红歌广场往南面远处望去,可看到阳光映照下的井冈山主峰五指峰。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名,海拔1438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章和一百元人民币背面主景,就是以此山的模样绘制而成的。

据当地史料记述,五指峰山高林密,地域宽阔,山洞遍野,是历来兵家藏龙伏虎之地。早在1519年6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未成,被皇帝武宗赐死罪。濠不服,带亲属、家丁逃到了井冈山主峰。清同治时期,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捻军转移到五指峰一带坚持斗争。后又有世居山上的绿林军首领王佐等人集聚武装,也曾扎营在五指峰的岩洞中。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也路经五指峰,来到了井冈山大井村。

在红歌广场边休息了一会,我穿过“天街”大牌坊,在“天街”一餐馆吃了午餐,然后坐车到了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了解井冈山游览交通情况。井冈山实行260元/人的套票一条龙服务,但也可自选单个景点票。自驾车不能进景区,游客要换乘景区的景观车。游客只要买好票,就可以根据游览地的不同,选择在不同区间运行的景观车乘坐。

 (五)

从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出来,已是下午二时,我坐上镇内公交车,直抵茨坪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位于茨坪南端,始建于1968年,整座公园占地15公顷,海拔高度865米,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南北呼应。公园入口碑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字赫然在目,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最后两句,它激励人们干事业要不畏艰难,勇于攀登;也激励着人们登山要不怕艰苦,才能登高望远。

走进公园,只见翠竹葱郁,乔木参天,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一条高低错落,蜿蜒至山顶的道路共有2000余米,全由红色条石铺砌而成,它象征井冈山革命道路是一条红色之路,也是一条艰难曲折之路。与其它景点的热闹相比,南山公园游人少,显得冷落,但丝毫不影响我游览的兴趣。毕竟,这是人造景观,不如革命遗址更具有吸引力。

我对南山公园印象深刻的是气势磅礴的火炬台,熊熊火炬点燃每一个游人的激情。这是南山公园最撼人心魂的一个景点。

游罢南山公园,坐公交车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下车,步行十分钟,到了位于茨坪挹翠湖岸边的革命旧址群。茨坪革命旧址群是一组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民房,过去这里称为店上村。其中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红四军军械处旧址、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栋座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民房,这里也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共同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便居住在茨坪店上村利昌家这栋房子里。

据介绍,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也设在房屋的中厅。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党、政、军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敌军一度占领了井冈山,茨坪大部分房屋被敌烧毁。利昌家这栋房子也被烧毁。1961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恢复遗址,供人们参观。同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内的陈设非常简朴,床铺、桌椅都是房东家的。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上,只有一盏马灯、油灯,一方砚台和毛笔。除开会、外出、打仗外,毛泽东经常在此看文件、写文章、制定作战计划等。井冈山的冬天格外地寒冷,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只穿两件单衣,睡稻草铺,盖一床薄薄的线毯。为了节约用油,部队曾作过规定:营以上干部晚上办公每盏灯可点三根灯芯,连队站岗每盏灯只点一根灯芯。按这个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坚持只点一根。后来部队缴获了一二盏马灯,赠送给毛泽东,可他晚上办公时从不点这盏马灯,只在晚上开会或外出时才用。

茨坪是井冈山革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据导游介绍,毛泽东在井冈山有两座旧居,一座是茨坪旧居,另一座是大井旧居。大井毛泽东旧居距茨坪7公里。

与茨坪毛泽东旧居毗邻的有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这些建筑组成了茨坪革命旧址群。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革命旧址群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这里的建筑基本都是20世纪60年代按原样重新修建的。

游览茨坪革命旧址群后,已是下午五时,走到附近一饭馆吃了晚饭,便逛“天街”去。“天街”是茨坪近年兴建的商业步行街。

(六)

茨坪商业步行街位于茨坪镇中心,原是一片水稻田,为近年兴建。建筑设计规划采用现代理念,吸收徽派建筑和庐陵建筑的经典元素,显得古色古香。街中有流水、小桥。青石铺就的街道显得优雅、端庄。主街道中心的地带有三组农耕文化特色的铜铸雕塑。街的尽头,是一个新建的大牌坊,上书两个金色大字——“天街”。

何谓“天街”?郭沫若的一首“天上的街市”,曾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憧憬。我想茨坪处于高山盆地,海拔820米,天势较高,这街如“天街”一样的吧?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晚上的茨坪“天街”,灯火璀璨,星光闪烁,人影绰绰,别有一番韵味。

这里商铺鳞次栉比,大多经营当地特产、木雕古玩和当地小吃。商铺内,木耳、香菇、竹笋、红桔、茶叶、米酒、南瓜干等,摆满了货架;做工精巧的根雕、竹器等摆到了店外,令来客眼花缭乱。商铺还出售红色旅游纪念品,如红军帽、红军包、红军服、伟人像章等。

在一家茶行里,我看到名为“狗头”的茶叶,颇感新奇。据店主介绍,“狗头”茶就是狗牯脑茶,是江西珍贵名茶之一。井冈山之所以会产如此醇厚的茶,缘于地理环境特殊,这里一年四季三季雨水充足云雾缭绕,冬季却能大雪纷飞,所产茶青故能得天独厚内容物较丰厚,很多外地茶商都到这里来收茶青回去做茶。这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茶产于汤狗牯脑山形像狗头,所以才叫“狗牯脑”,该茶1915年与中国贵州的茅台酒一起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同获金奖。这“狗头”茶,名字虽土,谅其滋味丰富,实在难得。

夜色渐浓,街上显得热闹。游人三三两两、从从容容逛大街、购物品。与闹市的大街相比,这街上听不到都市里兜售商品的吆喝声,一切显得祥和、惬意。

在茨坪的所闻所见,井冈山旅游业确实兴旺了,茨坪变得热闹了。改革开放初期,井冈山在考虑发展方向时,放弃了采伐森林和开办工厂的简单思路,决定以红色和绿色作为两大主题,即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2005年,为了适应日益增大的客流量,井冈山市政府决定把市级机关全部从茨坪搬迁到山下的新区,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发展旅游事业。特别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红色旅游项目的宣传与投入,基础设施也有一个较大的飞跃,高速公路可以直达井冈山。

在“天街”里面,有一幢黄色小楼,那是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新遂边陲”就是当年永新、遂川两县交界的井冈山区。毛泽东同志当年向党中央报告中讲的“山上均有水田和村庄,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现在作了我们的根据地,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指的就是这块“新遂边陲”的井冈山区。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山进驻茨坪后,他亲自作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并在遂川分兵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于1928年2月初,在茨坪的上店村李桂生家中成立了直属中共遂川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直接领导的“中共新遂边陲特别区委员会”和“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最早成立的第一个特区政府。特别区委和特别区政府一直坚持到1930年上半年才停止工作。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新遂边陲工农兵政府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茨坪“天街”闲逛了一个多小时,看到时间已晚了,才回到银都宾馆。

(七)

晨六时起床,推开窗户远眺,茨坪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山里湿度大,早上感觉特别的清凉。

上午的游览地为黄洋界。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近二十公里,海拔1343米,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

早八时到了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已有不少游客在服务中心候车,前往不同的景点游览。我坐上观光车直奔黄洋界。

上黄洋界的盘山公路,高入云端,似一条彩带飘动在青山碧岭之间。青翠的毛竹在风中摇曳,深绿的松树、杉林傲然屹立,潺潺的溪水在山涧流淌,清新的山风沁人心脾……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5月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有“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之句。黄洋界地势险峻,山高壁峭、雄峰耸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哨口虽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哨口工事由5道防线组成,分别是竹钉壕沟、竹篱笆障碍、碎石滚木、迫击炮轰炸和石筑的射击掩体。黄洋界保卫战那天,一位团长在发射炮弹。前两发弹药都受潮了,没射出去。只剩最后一发弹药了,为了成功发射,团长拿起炮弹使劲在衣服上搓。发射后,竟正中敌指挥部。敌人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趁着夜幕的掩护逃之夭夭。毛泽东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挥毫写下《西江月•井冈山》,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当年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哨口是:八面山哨口、双马石哨口、南朱砂冲哨口、桐木岭哨口。

当年扼守黄洋界交通要道的军事工事旧址如今建起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阵地前沿如今长着一排排的大树,没有当年一览无余的景象,然而工事里几棵老树裸露在外的粗大树根、按当年状况布置的滚木垒石,还是让我们不禁想象起当年战斗的激烈。

在哨口营房的右侧,有一条不起眼的山间小路,当年毛主席、朱总司令便是沿着这条路挑粮上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当年挑粮上山时歇脚的那棵荷树,如今枝繁叶茂,生机勃发。它是笑看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历史见证人。

就在这棵荷树下,我听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次,毛泽东和战士们从宁冈挑粮登上黄洋界,在这棵荷树下歇脚,毛泽东问:“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战士们抢着回答“可以看到江西。”有的说“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过大家的话,意味深长地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站在井冈山、黄洋界,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这是一种情怀和境界,更是一种素质和智慧。能站到别人站不到的高度,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远处,想出别人想不出的招数,这就是高人,敢立时代潮头唱大风的高人。

毛泽东一生无所畏惧,在困难的时候能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勇往直前……回望来路,可以说中国革命正是靠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取得成功。正是:世纪风雷起井冈,朱毛大笔署黄洋。翻天覆地人何在?余烈依然撼碧苍。

在哨口旁小憩时,我看到远处绿丛中有随风摇摆、分外夺目的红花,颇感新奇,便问女导游是什么花?

女导游说:“井冈山的山花多,这是不知名的山花。”

我说:“冬日开花,这花儿不俗,有灵性!”

女导游说:“井冈山的杜鹃花最美。杜鹃花现是井冈山市的市花你如果4月至6月来井冈山,可看到一簇簇或红色、或粉色、或蓝色、或白色的杜鹃花。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已办了五届,那才热闹呢!”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光彩把山野都映红了。“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

我想,来日有机会,会来井冈山看杜鹃花的。

坐观光车从黄洋界回到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已是上午12时,我转乘公交车到井冈山火车站,赶赴下一个旅游目的地——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

2014年11月1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