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洞篮”这个名字,那里已经颇有名气了。
思渠我倒是很熟悉,走过很多遍,值得一看的有很多,如麻阳河黑叶猴、黎芝峡霸王谷、暗溪河银童峡、石牌等等就不详细列举了,而今又多了一个“洞篮”。
放眼看来,贵州的洞不在少数,出名的更不在少数,大的如铜仁九龙洞、安顺龙宫、毕节市织金洞、松桃潜龙洞等等。我去过贵阳的天河潭公园,公园里面有一处游玩便是溶洞。乘轻舟,入溶洞,水光融,幽径开,钟乳石奇形怪状,小石阶曲折蛇行,可谓是别有洞天。
沿河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深坑众多。一般来说,横向为洞,竖向为坑,然而洞中有上下左右变化,深坑却是少有人涉足。我怀疑我有一种被称为幽闭恐惧的症状,害怕深不见底的黑暗,同时也向往着幽静凉爽的神秘。我的家乡那边也有很多洞,洞中往往伴随着一泓清泉流出,滋养着一方水土。小时候举着蜡烛、拿着手电筒探索过的洞穴不在少数,有时也觉得那时候真的胆子大,没想到年岁增长了,反而没有这种胆量与兴趣。
某一天,我决定去瞧一瞧这洞中的篮球场。
从沿河县城到目的地思渠镇杨楠村,导航显示一个小时三十分钟,我开车一向很慢,预估两个小时左右。当然,还可以选择从沿河旅游码头坐游船到思渠,再坐车到杨楠村,一路上领略黎芝峡神奇秀丽、霸王谷怪石奇峰,水陆这两种体验是截然不同的。虽说一路风光秀丽,但弯多路远,舟车劳顿在所难免,倘若是晕车的话,那就更是难受了。
过了思渠古镇之后不久,道路开始贴着悬崖峭壁前进,弯弯绕绕,时窄时宽。这一段路风景优美,但交通事故也是时有发生。麻阳河静静在右侧山谷间流淌,河两岸茂竹修林、奇石怪壁交相掩映,有的时候黑叶猴也会跑到公路上来凑热闹。大大小小的黑叶猴在悬崖边的树上挂着张望,似乎在透气玩耍,又似乎是在等待着过路的行人,说不定他们的窝是在山崖间的洞中?倘若有好心的过客递上水果,和气绅士的黑叶猴也绝不会客气。不知从何时起,那一段路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从这里经过刚好看见黑叶猴那便会获得幸运,虽然没有什么根据,但这确实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转过不知道多少个弯,青山幽谷间,一块大石牌出现在眼前,这便是著名的麻阳河石牌了。远远看去,巨大的石壁从山上向下斜插入幽深的谷底,灰白青交相辉映,翠枝绿叶点缀其间。然而在大石壁的中间突兀出现了一个垂直切割的豁口,仿佛有某种巨大的力量从中间撕开,留出了供人车通行的道路。
却见谷幽深万丈,危崖中断客车行。
谁挥利斧劈山去,石壁何曾留姓名。
石壁上没有文字,也幸好没有文字,才没有失去那一种自然景观的感觉。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人又是团结勇敢的,才能在这悬崖峭壁上凿出路来,留给后人一阵心惊胆战。《蜀道难》中有云: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这便是了。每每从这里经过,我都会减速慢行,看看这其他地方少有的风景。
车在绿水青山之间行驶着,阳光透过林间洒下斑驳,斑驳着前行的公路以及我的小轿车。县道转到乡道再转到村道,入眼处绿色接连不断绵延着,路两旁房屋零零散散坐落着,正是初秋风景好,最宜策马访江山。旅行的意义不只在于目的地,也在于路过的风景,一如人的努力,如果没有取得好的结果,努力的经过也可为往后的成功积累经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旅途中所有的疲倦到了值得观赏的目的地都会烟消云散。
洞的周边停了不少车,我往前行,找个空位停好车,然后站在洞门口看。洞门口有字,如果没有认错,这个洞的名字应该是“龙门洞”。洞前的小广场上,有在嬉戏的小朋友,有卖零食的小摊位,也有聊天的老人家,我无心停留于此,慢慢走进洞中。来之前看过有关报道的描述,洞穴篮球场占地48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人,是目前全国洞穴篮球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我环顾四周,确实是肉眼可见的宽敞。
景观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经过人类打造的。未修建篮球场前,溶洞是附近人们歇息纳凉的场所,宽敞稳固,遮风挡雨,冬暖夏凉。这片土地团结与勤劳的群众可能也没想到,他们只是想建设一个适宜运动的场地,没想到却成为了一道靓丽的景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沿河大地并不缺少好的地方,条件所限,暂时未能得到开发。
篮球场可以在平地,也可以在山间,而在这洞中,似乎很是少见。溶洞是天然形成的,而在这其中的篮球场仿佛也多了些自然的感觉,成为了亲近自然的所在。我听着篮球拍打在地面或者篮板的声音,它们的回响如同观众的鼓舞喝彩,更是鼓舞士气、激动人心。在这里打一下球或许真的很不错,可惜我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我更适合做一名欢呼的观众,看着一个个好球稳稳落入篮框,带动全场的气氛,带动沿河的发展。
前不久,这里举办了篮球比赛,除了激烈的比赛,土家族的花灯、山歌、舞蹈、服饰,土家人的热情好客、乐观豁达也展示在其中,魅力尽显。洞中的篮球场是一个舞台,通过这样一个舞台,可展示沿河大地的秀丽风光与民族风情,增进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与经济交流。乌江山峡、洪渡古镇、思渠古镇、淇滩古镇、霸王谷、麻阳河风景区、古茶古树......我心中默默盘算着,仿佛看到古思州之地上各点开花,欣欣向荣。
不知不觉走到了篮球场边,刚好篮球滚到脚边,我拿起球,一个年轻人笑着问我:来一个?
来就来,我走到三分线,姿势标不标准先不说,用我多年未摸过球的感觉投了出去。
不出所料,三不沾。我转身掩饰尴尬。
走出洞口,阳光明媚,这个季节没什么花,但是鸟语还有很多。我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玩,一是好奇,二是散心,既已达成,自也不必多做停留,循着来时的路离开,而洞中的好戏继续进行。
洞中的篮球场是个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好场所,如果同时能吸引到一定的关注,成为沿河一张对外的名片,那便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同时需要警醒的是,刚建立起来的“洞篮”名片不加以维护,环境生态不加以爱护,民族文化不加以守护,急功近利,那很可能也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