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7/03
分享

亦文亦史凌云笔,泱泱齐风看憨仲【文学评论】

亦文亦史凌云笔,泱泱齐风看憨仲【文学评论】

----读东方散文总编憨仲《天齐高风》印象


李三祥

     

   第一次与憨仲见面,缘于20137月下旬东方散文组织的帝舜故里垣曲笔会。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其中的媒线,就是此前在古秦州天水南郭寺参加南山诗社期间,从当地文友处看到一本《东方散文》杂志,读其文,知其人,与同道相识并得以视为文坛知己,于己而言,也是自从涉足文坛以来的一大幸事。

   憨仲其人,齐鲁文学俊才,古齐国故都淄博境域周村人士。人生的境遇,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喻,憨仲的经历,一言以蔽之,可谓名副其实。正当中年,因患病而卧床数月,治愈出院,落得足疾相伴,但文人心宿,正所以印证了脱胎换骨化茧成蝶的命运嬗变:执文坛牛耳,以文笔生花,百花齐放,当以其一枝独秀的风采,华丽现身当代文学之列,留得清史有憨仲,始信得失寸草心,千年的文字会说话,诚然。

   憨仲,本名石绍宏,其先祖石碏,春秋时卫国人,即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称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读憨仲散文《天齐高风》,感觉有大开大合、纵横捭阖气象。他在题材表现上,视野所及,从民族精神家园凤鸣岐山与周原文化开笔,以殷周历史起步,涉笔所及,上自帝王将相功臣名流,兼以孟姜女哭长城素材的民间百姓悲苦,在行行走走实地考察的切身体验里,以史为经,以文为纬,以洋洋洒洒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绚丽斑斓的文学画卷。比如他写《民族精神的家园》,“岐山,不仅是一个地名,而且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光彩夺目的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岐山这块炎帝生息,周基肇始之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得改写。”一开始就把立足点以高屋建瓴的笔触定位了。不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是刘白羽笔吞吞吐雾的长江三峡气势。憨仲的视野,是从徒步行游,万里跋涉的足迹里,抒写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介栖身于民间的文化人的使命和担当。追随着他的娓娓述记,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和重温一种融合了历史与现实精神的人文气息。受其感染,激唤起沉埋在历史土壤和文化意脉里的感动与思绪。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代变迁,习惯不同,阅历有别,其中的人文气息,其实是在读书阅世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生活,贴近生活并表达一种体悟的心迹差异。“我们打了个照面,他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他是谁,都是时空的一瞬,都是怀古的心境。”对人生的超然态度,对历史的沉思,文化的流播与传承,以见诸字里行间,让人捕捉到一种泱泱焕焕的文思与魄力扑面而来,顿觉有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史家之风。

《渐露朝歌真面容》是对殷商国都朝歌“殷墟”所在地域的解读,在实地考察与历史文献和考古的密码里,“历史的朝歌城在淇河流域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新城区南约3公里的龙王台。这个地方面积有3亩之大,紧挨着流淌不息的淇河,当地人俗称首台。据考证,这里就是曾经载于史册的殷商帝辛兵败自焚的地方。”姜太公封神的古灵台、鬼谷子授课的云梦山,卫国故都,荆轲墓冢,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与“淇水悠悠,桧楫松舟的诗意里,“演绎出一幅英雄末路的壮烈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绵延不绝的殷商文化。且行且驻,雄视阔步间,沿着一条淇水的吟唱,抒写着天齐高风的一派大观气象。

《礼乐源泉肇文明》是对周公制礼作乐,德配天地的历史功绩的赞歌。“大凡外地人走进陕西的岐山县,周公庙风景名胜区这个国家4A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冠的地处,是最值得观光游览的首选,我来岐山当然也不列外。去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拜谒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儒学奠基人、姜子牙的哥们周公旦。”穿过悬挂着“飘风自南”的黑底金字牌匾,手拿书卷,神采奕奕的周公旦站在八卦亭前在等待我的到来。凤鸣岐山的故事,传唱了数千年,今天寻他在周公庙中,不仅梦会周公,还邂逅了神台上的姜子牙、邑姜父女。美好了我的齐风行程。这是一次作者与古人面对面的心灵碰撞与对话,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一位当代文化人,对“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古圣先贤的无限敬仰之情,一位来自古齐国封地淄博文人的寻根情怀。

在《齐风韶韵遍天水》里,行走在天水的地面,作者以朝圣的心态,书写了分心奇石、伏羲卦台、秦人牧马、纪信替死这些彰显着肇启文明一画开天的文明化迹,这些昭示着“羲皇故里”龙的传人寻根问祖之圣地的辉煌历史,感受这里熠熠生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在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的地域特质与人文脉动。“来到始建于元朝年间纪信祠,民国要员于右任题写匾额的汉忠烈将军祠,高大的牌坊,顿时给我以巍峨仰视之感,仿佛纪信将军那高山仰止的伟大精神昭然若揭。回眸,一股浩然正气由纪信祠弥漫升腾。”齐秦之行,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部,在穿越与沉思的瞬间,跃动着作者胸臆间对悠悠往事的回味与解密

收录在《天齐高风》一书里的51篇文章,是作者数年间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行游天下的足迹呈现。在作者的笔下,既有对历史知识和现存遗迹的探秘与挖掘,也有对现实和地方风土人情的适时记录,把对历史人物的抒写与当地的人文景观的结合起来,以文学语言,记录游览的经历,既有对历史资料的引用,也有对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并以诗词作品的引用作结。这种在行走间沉思,用文笔与史笔相结合的行文风格,让人想起了前人以《左传》为底本创作《东周列国志》这样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天齐高风》以齐国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缀珠成串,把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人物,按照行游所至的时间先后,结集成书,其视野的开阔,历史知识的广博,让人顿然有一种冲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上所谈,只是观其大略,就以“亦文亦史凌云笔,泱泱齐风看憨仲”以为抛砖之见吧。(227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