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笔千的头像

赵笔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8
分享

听来的故事

关于故事,真假难分。我时常爱听一些故事,不管真假。真的讲出来,即使是真的,但听着的人会误以为是假的。若是假的,如此兴趣地听下去,那也成了真的了。听来的也逃不过真假掺半的故事。纵使别人讲给我听,或是我从别人那里偶尔听到,其中的真假都是由讲故事的人做主。即便听出里面的离谱,质疑的心思也会在讲故事者的高调的热情中抑止了。我大多时候选择听完,而且记在了心里。更甚的是兴味十足的故事,一有暇余,我也把我的看法溶入进去,自个否定,自个肯定。但无论如何,我不是讲故事的人。这讲故事的人要么是他们自己身上真正发生过的事,或是从这些真正发生过的人嘴里听来的人; 然后再讲给另外的人。那么,我听来的故事就是第二种——是从发生者身上听来的然后讲给我的听来的故事。

这是前段时日,一个朋友讲给我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但他说是真的。是发生者亲口讲给他的真事。但我听了,觉得迷信重重。他说这两个人是他村里的人,亲口讲给他听的。我相信他是真相信了。那眼神至少能够说明他讲得是真的。最起码他听来的语言不添一词地传给了我听。在听的过程中,我多少否认,但听完后,我就不可否认的全信了。因为像此类似的故事,在小时候,也听老人们讲过。那时不懂意义,根本不会想到迷信思想,听了觉得好玩有趣,每次听着,两耳认真竖起,当成童年的玩味了。而现在却不同了,有了自己的思想,由着思想去辩解它的真实与虚假,把听来的故事当成茶余饭后的一丝聊慰罢了。然而,还很不畅快,我要用文字把它们记录出来。那我才觉得有了意义的味道。光听不写出来,好像一件事情没有做彻底似的。不去生活中听讲故事的人,全凭臆想去往出造自己的故事,好像脱离了生活的本质似的。生活中有人言,那就说明是大众的故事。自个去言自个的故事,仿佛是自己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凭实据。我宁愿听着讲故事的人讲故事,也不愿独卧闺房里臆造毫无根据的故事。

他才从陵园里回来,村里老了人。我坐在他的跟前,这天清早下了倾盆大雨。我们正坐着的当儿,外面太阳已经出来了。燥热又在人身上启动了。他拿着扇子扇着他的上半身,我坐在他跟前的单人沙发上。热得人什么都不想干,无聊地坐在那里看来看去。他可能觉得眼前太冷清了。初始说了一些别的,我只是听着,也没什么可吸引我的。对于我连无关紧要的话都不想多说。他的声音能毫不吝啬地流露出来,我觉得比干巴巴坐着不吭声强多了。我一边低声附和着,一边看我的手机讯息。平淡的话题,平淡的附和,谈得再多,仿佛意义荡然无存。说着说着,他就不说了。我也全心地看起我的手机。过了不大一会儿,他又说起来。这次与开始不一样了。一开口便把我的眼球给吸引过去了。我放下手中的机子,专心钻入了他的眼神里。我上心地听着了。

他说:“我们村里有一个男的,他在人家的坟前撒了一泡尿,一回到家里,他家的孙子就开始哭,哭得停不下来。他向他老婆说明情况,他老婆赶紧让他去买冥票。买了后,他在路口边烧边念叨,说:“我错了, 请原谅我!……”直到烧尽票子才住了口。回到家里,孩子也神奇般地不哭了。“

我问他:“这人在吗?“

“在呢,六十多岁了。亲口对我说的。是鬼把他家的孩子缠住了。所以才哭得没完。一烧纸,念叨几句回来娃就好了。你说神不神!“

我听着也就信了。因为据我观察他的人品,这人从不打诳语。

我以为完了,他见我听得上瘾了。又说:“像这种事情还有一个。也是我们村的人。他在人家坟上捡了一块成色不错的石头。拿回家后,他的大腿肿得老粗。去医院看也看不好。弄得实在没办法了,就请来了神婆子,为他做了法。叫他把从坟上捡的石头给放回去。回来后,他的腿就好了。“

我越听越迷糊了,我以为是他胡编乱造的,就问:“这个也是真的?那人也在?“

“就在呢。你不信我把他给你叫来,你当面问他。他讲得比我还美。“

朋友的眼睛不会骗人,他是真实听到的,所以又真真实实地还原给我听。我听到此,也姑且相信了他听来的故事。若是他身上发生过的,我一百个相信。别人家的故事,他饶有兴趣地讲给我,我不是不信,但没有那么全信。对于这两个故事,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有一阵日子了,但朋友的为人,我又不得不信。假若我真的全信了,那么在我这里就大言不惭地推翻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能从几千年里遗留下来的箴言,恐怕也是真理荡涤出来的吧。但人间一些怪事,经人们的嘴一言,它显得真真假假了。科学也是解释不通的。不是也有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吗?”想到这句话,我心里的疑问就算释然了。在朋友讲给我听的时候,我都已经把它们当成神学了。孔子的话我也否定不得,因为我的学识有限,圣人的话也不是随便总结出来的,能让后人读到,也是经过实践检验出来的至理名言。

关于这神学的一套说法,我从小时候也听过一些。但有一件我非常难忘。故事的主人就是我们村的。他家的屋子就在我连墙的连墙。都是同条巷子里的邻居。别人都唤他“弯弯腰”,是别人为他起的外号。能这样形象的叫他,他的真实形象也如人们口中所叫的那样真实。腰部连腿之间形成一个不规则的钝角,腰身的部分朝上拱起着,然后下来直到头部似个坡形似的垂下来,眼看他的下颔触及地面了。他直到现在还活着呢!在我看来,大概是他的后背长得像龟背,所以长寿的缘故。一辈子单身,无儿无女,老早被村里的干部给送到镇上的养老院了。他是三无人员,国家的好政策他给赶上了。从我上完高中,再没有见过他。在上学那时,他已经头上冒白发了。他给我的印象,沉默寡言。常年住在村外他家的苹果地里的一处土房子里。每到吃饭的点,他就会回来,一吃完又去他那个居处,和人很少来往。听母亲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身上发生过一段故事。母亲也是听老人说的。但那种描述的景象母亲说的我居然也全信了。是这样的:人死后,我们这儿要出殃,选准时间,人的魂灵会回来的。那天,把关于吃的一切食物盖起来,贴上红纸。不然,被魂魄发现了,就不走了。我们当地很重视这个。大门用席子护住门缝,拿长棍子在上面顶着以防倒下来。然而,那时候弯弯腰家里老了人,他偏不信,与众人对抗这一迷信说法。在炕上睡起了大觉,其他的人都出来了,遵循这一乡俗。唯独到了他这里持着反对。家人叫不出来他,只好让他呆在家里了。等出殃的时间一到,他看到了一个大火球,在屋里头到处地滚动,等滚到他跟前来,他怕死了。那大火球使他无法避开,吓得他把被子捂住身。等出殃时间完了,家人打开门进去,他的整个身子被棉被裹严抖着,屁股底下的床单都尿湿了。真是吓得屁股尿流!老人讲给母亲说这是真人真事,母亲讲给我听,也说这是真人真事。传来传去,都说是真的了。我就想问:“这些被提及的人他们看到眼前了吗?”母亲说,弯弯腰家里的人也是这么说。那我就没得说了。家里头的人最有发言权了吧!

这种事在农村很常听,讲出来的人如果真人在呢,他们就不会不信。若真人他们没见过,他们会说,听老一辈这样说的,是不是真那就不知道了。但弯弯腰的事情,都是被他的同辈人说起来的,或是比他年长的也有在世的。他这人活着,他身上发生的故事也就没人站出来怀疑它了。

不是也有“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样一句话吗?信它就有它,不信就没有。那么这样一来,真假都归于我们思想的认知了。无必要专门扯谈真真假假了。

二、

这是关于养老的一个故事。也是我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当时,我在老家。母亲去看父亲的姑姑和姑父了。二老只有儿子,长年在外做着生意。顾了几个保姆也都不干了。老两口相依为命着。钱这块够用,就是儿子不在跟前伺侍。人老了,跟前没有儿女,好像是一件悲哀痛苦的事。在我这辈我称呼他们加个“老”字就行了。老姑的腿瘫痪了,常年不是在床上就是在轮椅上,弯曲地走不成路了。不到几年就九十岁了。见母亲一次说:“姑是活天天呢!”人老了,连见亲戚的语言也变得荒凉了。母亲一回来就叹着气对我说:“唉!人老了真可怜!什么都不顶用了!“我听后,也是一把辛酸。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听了也比较愤怒,就问母亲:”难道没有一个儿子愿在跟前好好服侍吗?“母亲也为难地说:”几个儿子的事呢!里面事情复杂,都还有儿子呢,还要在外挣钱给结婚用呢。呆在家里头谁给一分钱呢!“我不再多问了,不知这是母亲的话还是老两口学给母亲的话。我想母亲她不会自作主张地讲人家的情况的。

但我不满意地说:“光挣钱,都不管父母死活了!”可我又一想,钱不是都轮流给着嘛!物质上不是不管,精神上倒是少了陪伴。精神重要还是物质重要?若是给自立的老人了,有钱还能说得过去。但不能行动的老人,精神上尤为重要了吧。人老了,辛福的陪伴就是心情好坏的因素。像父亲的姑姑和姑夫,屋里每天到处是两具寂然沉沉的影子在那儿不便捷地慢移着,是少了精神的生机!母亲说,老姑夫对老姑特别体贴。活到这把年纪,一个还能照顾一个,也是一件值得艳羡的事。

毕了,母亲就说起她去老姑家,老姑夫对她说:“他们村里有一位老人,丈夫早些年死了,老人是退休老教师,儿子考上大学去国外了,并在异国安家立业了。老人见老伴去世了,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的大全内容是:把老家的住宅一变买,来国外和儿子一起生活。老人去信的时候兴致冲冲,没想到收到信后却心灰意冷。留在异国的儿子来信不让她过来。在经济上可以满足她当母亲的,唯独不能在一起生活。老人一气之下就对儿子说:‘你把在我肚子里的十个月的房钱给我‘。儿子为母亲反算了一笔从小到大花的每一分钱的账。后来,老人趁自己还能跑动的时候去周游世界了。……“

能去写信,肯定是过去年代发生的事情。这位老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我是一个听来故事的人,只听到此,讲故事的人也讲到此,不能去违背事实地编写故事的结局。孩子于父母怀抱里的时候,人之父母都希望子女将来长大后前程万里。作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孩子学业有成,定居他乡,不准与他们一起生活,晚年如何保障?陪伴你的将是孤苦无依吗?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把孩子培养的太优秀了,就会远走高飞,父母就很难抓住了;反观那些平平淡淡的子女或许是你晚年的依靠。不也有一句这样的话吗?“父母在,不远游”。我认为这个“游”包括的含义很广泛。不止是普遍人们口中的旅游,像此故事考上大学定居国外,也是一种实际意义上的远游。我实在不敢想,那老人的儿子念了那么多书,就真的不懂得逢儿养老吗?一远游到他国,把自己祖国的母亲恨心地扔给凄凉和空虚了。在物质上满足老人,他们可知,人到了老,不光是一踏子金钱来得那么舒坦了,精神上的陪伴胜过大把的钞票。我又想到,他们难道没有想过自己有变老的那么一天吗?倘若到了那时,他们会后悔莫及吗?也会落得个孤苦伶仃吗?我想这是他们将来以后的事了,在我这里是说不清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不是那个儿子,我没有走出那种人生的高度,所以我的观点不能强加给他。我只代表我自己。 在这些能挣上钞票的子女眼里,为父母花大量的钱就是行最好的孝心了。然而在我这里,我想问:什么是孝道?我的答案是:晚年舒心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道!

“有些儿女有钱,人却不在父母跟前;有些没钱的儿女却陪着父母。钱和人都有的也有,不能说没有。“我在说给母亲听。

“是啊!这世上的事哪有那么多齐全的呢!“母亲回答给我听。

母亲也是一位奔六的老人了,在我能牵住她手的时候,我一定要紧握不放,牵着她缓缓地行走余生的路,共同奔赴生命的终点,才不枉此生做她的女儿。

父母给了子女生命的开始,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子女的即便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能忘了家里头的娘。娘在等啊!等归来的孩子。

2022年7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