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树下,徐徐微风吹散了几位长者的满头白头,他们时而沉思,时而激动,时而欲悔棋再来,是的,那几位老爷爷正在那激烈奋战中,他们容光焕发,笑容满溢,相必子女已成家,生活美满,子孙恭膝在旁,幸福指数节节上升,也不枉此生,以此享受属于他们的晚年生活。
在公园的不远处,十来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她们穿得花枝招展,手执彩扇,在那翩翩起舞,那个臃肿的身段也不能阻止她们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对舞蹈的那份热忱,舞出她们那时代的精彩,舞出她们对另一种人生的感悟,围在一圈的她们,彩扇由下往上,就像一朵向日葵迎着太阳,迎着幸福,迎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徐徐绽放。
人老了,必然病痛缠身,这是人生走向另一个阶段的轮回,在这个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的今天,又有多少老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多少欢笑的背后又蕴藏着多少人的泪水与心酸,我们仿佛看见他(她)流下的泪水是红色的,他(她)们的心已残破不堪,他(她)们满头白发显得那么的苍凉,是的,无数这样的人正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有一位将近78岁的老奶奶,在十五年前她已卧病在床,终年仅靠打点滴、营养剂维持她的生命,已有三次的生命迹像将走向了终点,在家人都准备身后事时,她一次又一次仅靠一口薄弱的气息顽强地存活下来,此时此刻,她全身上下只剩下了皮包骨,手指按下去已成凹状,打进去的点滴再也无法吸收,薄薄的皮肤就像气球注入了水,清晰可见,她再也无法进食,仅靠点滴和注射人血蛋白仅以维持生命,那个房间哪怕整天打扫,也有一股烂肉腐蚀的气味久久不散,有一天她激动地向子女哭诉:“我早已想离去,为什么你们不让,与其这样苟活着,倒不如潇洒地离身而去,我的灵魂是自由的,不再局限于这十来平米的房间,躺在一张1米8的床,你们用自己的自私,用自以为是的孝心来主宰着我剩下的人生,你们害怕被世人谴责,从而带上一个不孝子的名声,你们用无比的私心来徒添我的痛苦。”随之,声泪俱下,久久不能平复。
还有一位已经六十五岁的老太太,她一生劳碌,老伴在前几年已经先她一步离开这个世界,她没念过什么书,辛辛苦苦拉扯几个子女长大成人,由于生活所迫,也由于当时的思想禁個了她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得法,导致几个子女初中都没有毕业已步入了社会,在那个世俗且现实的欲海中打滚,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活着而像机械般地工作着。为了谋生,为了子女有一个更好的出路,把年轻的老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乡,由于农村老妇女的思想,我的儿子辛辛苦苦在外拼搏,自己的媳妇却在家里享福,哪怕那个媳妇白天在张罗小孩的早餐,送其上学,然后出田地里干活,晚上张罗晚餐,还辅导小孩他们做作业,但哪怕年轻的媳妇做得太多,对自己也不算很差,但她没有经济收入,花自己儿子的钱,那就是天大的错,不时说着一些比较刺耳的话,一个看似平静的家就在这扭曲的思想下产生了质变。
就在这貌似平静的家过了五六年,一个年轻的媳妇也从当时的懵懂与单纯变成了一个较为现实的妇女,生活是无情的,它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也可以改变一个人,这不,一个老太太也七十有一了,她手脚不再利索,也病痛不断,儿子不在旁,孙子孙女尚在为沉重的功课被折磨没有一点童年的快乐,唯一指望的就是那个自己一直看不顺眼的媳妇,回想过去种种,方悔不当初,好在她心地不错,让这位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过得还算可以。
但另一个老奶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同样的儿子不在家,子孙尚小,媳妇照顾她就像对待一只圈养起来的动物,把她安置在一间小房子里,只有一扇小小的窗,三餐定时放饭,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换洗的衣服脱下来就扔在地下等人来收,一张小小的床,被子什么的脏乱不堪,还散发着一股酸臭味,她就像一个要饭的乞丐在自己的家里苟活着,那般场景无比凄凉无比辛酸,每当经过那个微微拉开的木门,我不敢正视那个老奶奶的眼睛,我害怕那样的眼睛,她的泪水就像一把尖刀般插在我这个陌生人的心上;她的眼神就像一个审判官可以让一切丑陋的面孔都无所盾形,藏无可藏。她无言地向着上天哭诉,哭诉这不孝的子媳,哭诉着自己惨败收场的一生。
有人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就是他(她)们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是检验他们成果的时刻,教育子女是否成功就看子女在他(她)们晚年时如何去做,如何去履行赡养自己的义务,但同时也有很多因素包含在内。
其一,父母对待子女是无私的,但子女对待父母却是有偿的,我相信很多做了父母的人都能够理解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当自己的父母真的老了,病痛缠身,必当有人在旁贴身照顾,甚至是一天24小时照看,工作必然放下,小家庭必然有所疏忽,但在农村,这个担子一般都是留给了那个外来人(媳妇)身上,在这个婚姻幸福指数越发下降的年代,在这个情感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有多少个女人永远保持着那颗赤子之心照顾公公、婆婆,如果是这样子的话,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将完全取决于一个男人如何去平衡,如何去做,如何将心比心地对待一个女人,因为她也有亲生父母亲,她的父母也老了,也需要有人无微不至地在旁照料着。
其二,子女的所做所为就是上一代人种下来的因,而现在必然由自己去承受那个结果。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长大后的子女就是上一代人教育下来的一个果实,是甜的还是苦涩的,也应当由自己欣然地去接受。养儿防老本就是一个非常错误且极端的思想,子女不过是他(她)利用你俩的载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们有权给予他(她)生命,但无权过于干涉他(她)的人生,把自己过多的想法灌输在他(她)们的身上,用他(她)们来满足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塑造出另一个自己,试问一个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做主的人,如何去承载你晚年的人生。一对成功的父母,不仅仅是把一个小孩抚养成人,供书教学,更重要的是教育他(她)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必须有那个勇气与魄力去面对。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否强大绝对跟父母的教育有关,一个人的品性是否良好绝对与父母的身体力行息息相关,要明白自已只是子女人生中暂时的依靠,不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港湾,适当的放手,让他们摔倒之后,疼痛之后,才真正明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其三,在这个生存本就具有很大压力的环境,多少的留守儿童,多少的孤独老人,又有多少个渴望归家的游子,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问题,这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城市、农村的两极分化,房地产就像一个不断榨干每一位成年人血肉的怪物,择学成了父母必忧的头等大事,在很多落后的地方,医疗设备跟不上,食品安全存在大大的隐患,每个人都想逃离,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后代能够挤身在三、四线城市生活,年轻一代只能不断地、拼了命地活着,他们渐渐被伟大的目标蒙住了眼睛,那颗本跳动的心已经被房子、票子、教育、生活折磨变得麻木而没有知觉。
其四,其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可以由自己选择的,当没有经济来源,行动不太利索时,我相信在当下,三餐也一定是不成问题的,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他们照样活得很精彩,很自在,主要在于自己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放下、不干涉、只为了自己而活,但又有多少老年人能够真正做到,正所谓养儿一百岁,忧心九十九,哪怕很多人活了几十年,也很难渗透其中,抽身在外。
最后,年老的爷爷,奶奶,你们的一生都在自强不息地奋斗着,经历了种种,也被无数的浪头扑面而来,你们依然挺直自己的腰身顽强地活着,为什么到了老时,你们还执着于那些过眼云烟的世俗之事,你们一生流过的汗水与泪水足以形成一条清澈的小河,灌溉着那些同样坚强活着的野草,你们的一生没有白来。
而生活告诉我们,人生的路没有捷径,悲痛过后,奋斗过后,万般皆是苦中带甜,涩中含甘,诸漏皆苦,不强求,不愤世,持有一颗平常心平然地活着,我们不为名而忧,不为利而恼,更不为诸多不公而愤怒,很多时候人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祝天下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自然而然地老去,不受一切病痛的折磨,感恩,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