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满园的头像

刘满园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2/07
分享

用文学谱写生命的壮美之歌

   

近年来,陇南的文艺事业迈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文艺队伍持续壮大,文艺园地持续巩固,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学创作、舞台艺术、造型艺术、影视艺术、民间文艺、文艺活动日趋繁荣和活跃,文艺园地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会员38人,省级会员686人,市级会员1242人。从这些数字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陇南的文艺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陇南的文学创作,特别是精品创作开始涌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正雨的散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给予高度评价,赵殷的多篇散文在《文艺报》、《中华散文》等报刊上发表,其散文集《回到固城》获得了今年甘肃省黄河文学一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我市的诗人马驰、蝈蝈、杨天斌,何卫红四人。另外我市作家诗人沉静、小米、黄英、茹久恒、尚建荣、三道等也曾相继获得首届和第二届省黄河文学奖。文县作家小米,每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陇南食品药品系统的朱雅娟,在全国的小小说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已出版小小说集数部。我市诗歌创作引人注目,发展势头良好。毛树林的《铜之歌》、小米的《小米诗选》等诗集由中国文联和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樊康琴、包苞先后参加了在诗坛有着广泛影响的“青春诗会”,我市礼县诗人包苞今年已经挤入了甘肃诗歌八骏。小米、郭海滨、包苞的作品在《人民文学》主办的全国“德意杯”诗歌作品大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及优秀作品奖,波眠的诗集《黑树上的花色》获《诗刊》年度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以其厚重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显示出我市作家在文学创作上迈出了一个新的台阶,代表了我市文学创作的最新水平。此外,我市作家的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散文》、《天涯》、《散文选刊》、《诗选刊》等重要期刊安表并被一些权威性的全国年度选本收录,所有这些表明我市的作者已引起全国文学界的重视,市县文联所实施的精品工程已初见成效,我市的文学创作已在全省占有重要的位置。

如今我市文学创作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阵容壮大,创作潜力厚实,在省级报刊以上发表文学作品5000多篇(首),出版长篇小说《苍山梦》、《人里面哪有你》、《业余爱情》、《红罂粟.黑罂粟》、《锦之殇》、《桓河人家》等数十部,今年就出版了10多部,出版《夏青中短篇小说选》、《龙青山中短篇小说选》、《蓝瓦》、《柿子红了》等中短篇小说集30多部,出版《逝去的裕河》、《怀念那棵树》、《拼帖的情愫》、《心灵的卷轴》、《裕河茶语》等散文诗歌集100多部,出版《苏醒的远山》等报告文学集11部,《西狭摩崖石刻研究》《屈赋六论》等文论集30多部,形成了一支稳健而又活泼、扎实而又创新的作家队伍。陇南文学在甘肃14个市州的地位,排名在前五位,我们毛主席觉着应当在前三位。陇南作家在全国所有大刊上都发表过作品,能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者在300左右,仅女作者就有100多人,加上古诗词创作队伍,全市的文学队伍至少应该在400人以上,这在全国的地州市里面也是罕见的。当然这是我们掌握的作者群,如果加上厂矿学校和各个行业的作者,至少不下千人。各县文联都有刊物,很多乡镇中学都有文学刊物,所以陇南文学创作氛围是浓厚的,有一个良好的传统,也有着良性的发展。

给大家汇报这些,一是想让你们对陇南文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也想告诉大家,文学是人人可为的事情,如今流行平民化写作,碎片化写作,文学这个神圣的殿堂已经慢慢向人民大众敞开了大门。我们陇南有这样良好的氛围和传统,我们各行各业也会在文艺创作上大有可为。事实上,市国税局这些年随着“书香伴我行”系列文艺作品的推出,显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艺品牌,已经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和足迹,这也是对我们陇南文艺的一个贡献,值得大家学习和肯定。我讲这些,意思也是说,只要想当文学的有心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都能在键盘上敲击出尽善尽美的文字来,书写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至少可以享受文字带给我们自己的无可替代的快乐。在我们面对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喧哗骚动的时代,能够甘于守望在文学的天空,追求心灵的宁静,成为精神的贵族,难能可贵。其实至于大家能否成为一个名利双收意义上的作家诗人,那是另外一回事请,当然我们也要向这个目标看齐,靠拢。

给大家汇报这些,还有个意思,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没有文化,没有诗歌和严肃音乐,应当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应当有经济繁荣,也应当有诗意荡漾,否则,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品位,还有什么希冀。一个不会欣赏艺术的城市和个人,令人同情和喟叹。那么,像你们这样一个比较强势的部门,更应当具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富裕和宽广,这样才能心有所托,梦有所系,生活才会更加完美。单从“书香伴我行”系列丛书的出版来看,国税局的确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部门,具有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文化国税理念,和乐于奉献、乐于创造的国税情怀,令人感佩,令人赞叹。

 你们这两部印刷精美、装帧大气的作品集,一本散文集,一本诗集,我是大前天才从毛树林主席那里得到的。这两天,我大致浏览性地拜读了一些篇目,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下一跳,令人振奋,也令人震惊,国税部门可谓高手如云,人才济济啊。两部作品里,收集了60多位国税系统的文友们的华美篇章,从这些作品里,我看到了国税人宽广博大的胸怀,读到了更多正能量,触摸到了你们心灵中最为柔软细腻的部分,这也是你们国税人最为靓丽最为光彩的地方。在外人看来,国税那是国之命脉,而你们应当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佼佼者,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读你们的作品,无论是刘局长的,还是更多中层干部的,甚至基层税务工作者的,窥探你们的内心,却觉着那么亲切,那么可敬,那么内秀,那么温情,甚至接地气,有大爱之心,也是文学队伍中的佼佼者。通过这些文字的叙述与情感的表达,作者透露出自己静静的心音,通过纸媒阅读,我作为一个读者就跟你们这些有了心灵的沟通,碰撞,于是产生了共鸣,达到了一种艺术享受意义上的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文学的感染力发挥了作用。文学艺术的这种审美愉悦,这种心灵救赎,这种自由境界,是独到的,魅力无穷的,这也就是你我这样更多的写作者,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会对文学情有独钟的原因。

贵局“书香伴我行”文集中的散文作品,生活本真,格调高雅;引经据典,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活色生香。诸如刘建忠的《五凤山游记》、《扬州三记》、张灵武的《云的世界》、张弛的《朝花夕拾悟人生》、张李斌的《活的就是自己》、翟友仁的《以五月的名义》、田晓亮的《刘老汉的喜悦》、贾探珠的《海之旅》、马小花的《谁言寸草心》、巩兵的《给咖啡加点糖》等等,这些作品写出了作者对时代对世界的感性认知,写出了一个国税人对生命的独特解读,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家乡的由衷赞美,对未来的向往憧憬。许多来自最基层的税务工作者,文字更为率真朴素,情感更为真切感人,从中能够读到更多东西,比如青春的绚烂,爱情的甜蜜。读完这些作品,当然时间有限,后面许多篇目我都没有读完,感觉到你们这个行业里,整体的文化层级比较高,大家的学历高,学养高,境界高,阅历丰富,文字功底过硬,对生活的感悟和描摹精准到位,具有较为专业的文学水平。

同样,诗歌集里的诗词和歌词我也读了一些,如张灵武的《国税之声》、张弛的《故乡西和赞》、张李斌的《沙尘暴》、田晓亮的《缤纷五月》、马小花的《八月之约》、巩兵的《岁月遐想曲》、史红艳的《春寒中的一抹红》、张耀平的《雨的印记》、刘建忠的《税务人之歌》、翟友仁的《税务情》、关晓霞的《青春税歌》、张元哲的《最美陇南》等。这些诗词歌词作品,情感真挚,基调悠扬,直面现实,贴近生活,弘扬真善美,讴歌正能量。这些作品,有的浅吟低唱,有的引吭高歌,无不闪烁着生命的光辉,放射着人性的光芒,彰显着人情的美丽。这些诗歌作品,或静美,或伤怀,或浪漫,或灵秀,或飘逸,或思辨,或沧桑,或温馨,组成了国税人爱岗敬业、辛勤劳动的大合唱,也是国税人建功立业、爱家爱国的交响乐。作为一个个战斗在国税一线的更多职工干部,能够写出这么手法多样、题材广泛、感情饱满、意蕴深厚、主旨鲜明的诗歌作品,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当然有些作品还很稚嫩,还需要在今后的写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是我们已经拥有这么华丽的起步,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收成。

我们常说,写作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到达或者靠近心中那个宏伟目标的,就像如今谁也别想一夜暴富一样,谁想哐当一下凭借一篇或一部作品走红,在今天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不可能的。为此,谁选择了文学路,就必然走向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境地,就必将付出更多的牺牲和代价。过去的“爬格子”如今的“码字”,可以说苦不堪言,还吃力不讨好,往往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单相思者。谁想切功近利,千万别在这里逗留,靠文学别想弄啥,比如升官发财,做梦都别想。当然你要耐得住寂寞,能安贫乐道,那就好好干吧,一份耕耘还是有一分收获的,我们陇南好多的文学爱好者,其实都沾了文学的光,被写作点亮了生活。

 走近文学,我们就走近了真善美。我接触过的好多作家诗人,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给任何人摆谱,摆架子。为什么?首先他的追求决定了自己的品位,一个梦寐以求追逐真善美的人,他自身就被这种东西滋润和感化,这种精神气质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久而久之,他自己也会成为真善美的行动者,践行者。其次真正达到一定层级的作家艺术家,就是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人,他的内心极为富饶和博大,他没有必要通过外在的虚假和伪善掩盖自己,应付别人,他给人的就是最为真诚的一面。当然也有例外,但他一定是修为不够的人,还是个半桶水,当然对自己缺乏自信,也会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走近文学,我们就走近了智慧。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包容性是最大化的,也是富有张力和弹性的,它对生命意义的体察,都是独到并且是能动的。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名著,不但给人类提供了审美,也开出了药方,给了我们方法论和智慧果,我们徜徉在文学的大海里,会获得更多的滋养和哺育。比如《道德经》,《旧约全书》,莎士比亚的戏剧,巴尔扎克的小说,那都是智慧的源泉。

走近文学,我们甚至走向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其实生命最大的追求,就是追求一种高度的精神自由状态,人的一生追求什么呢,就是自由,特别是精神自由。如果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最高的享受,天马行空,特立独行,如此自信,多么舒畅,干嘛为五斗米折腰,或者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啊?限于时间,我就不再啰嗦了,大家慢慢去体味吧。

关于散文创作,这么说吧,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自己各自的生活区间和生命体验,在各自的行业内部,我们能够展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梦想和心声,这是我们的独一味,这是我们最熟悉的领域,这是别人无法体验和感受的,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我们的写作,还是要不断拓展题材领域,不断走出自我,才能具有更为广阔的文学视野和文学眼光,才能创作出有内涵耐咀嚼意味深长的好东西。应当说,大家绝对不能仅仅满足、拘泥、局限于行业本身,行业内部,要想突破并取得更大的成绩,必须有更高远的追求。散文也好,诗歌也好,无不如此。优秀的散文诗歌作品,要有思想的深度,历史的高度,人性的深度,要有新颖的视角,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必须在潜心生活,潜心阅读,潜心创作的基础上,才能脱颖而出,只有做到走出去,沉下去,再回过头来,才能有突破,有超越,渐入佳境,厚积薄发,出好作品。 

关于散文创作,我想在题材的广泛和内涵的提升上,谈几点意见和建议,与大家共勉,这也是我们毛树林主席的经常深思的问题。

一是要努力切入陇南五千年文明历史,反映陇南史诗般的社会变迁。陇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初祖伏羲出生于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山;礼县大堡子山秦贵族大型陵墓的发现和青铜器等大量国宝级文物的出土,确证这一带是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秦国的政治中心;《诗经》中“秦风”的十首作品应该就产生于礼县、西和一带;《西狭颂》碑刻是汉代三大颂碑中原址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被称为汉碑摩崖之冠,在我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徽县“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位于徽县大河乡白水江东侧崖壁上,撰书于北宋嘉佑二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县的茶马古道是目前在全国唯一发现的有碑文佐证的茶马古道;徽县栗川砖塔和礼县石沟坪遗址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陇南有丰富的蜀道“交通遗存”,尤其是祁山道、陈仓道、阴平道,在秦陇与巴蜀之间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行政建制或者交通要道而言,在历史上均居极为重要的地位。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在西汉水流域、白龙江流域已经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氐、羌民族曾以陇南为大本营,建立仇池国、宕昌国、武都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北宋时期,宋朝名将吴玠、吴璘驻师陇南,抗击金兵几十年。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能在陇南找到它的痕迹。上述任何一个或一类题材,都可以创作出浪花飞溅、波涛起伏,窥视历史,读懂陇南、读懂中国的大文章。当然,关于历史文化的渗透,在你们的集子里也有体现,比如《故乡西和赞》等篇。

二是从民俗文化着手,反映我们的人生追求、人生本相、人生秘境,反映陇南人五千年奋斗的心路历程。陇南民俗丰富。乞巧是起源并流传于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传承千年,长盛不衰,是集崇拜信仰、诗歌、音乐歌舞、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是中华七夕文化的动态传承。文县白马人延续并保留着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是罕见的民俗文化大观园与氐族文化的活化石。武都高山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宕昌羌是西羌的一支,在秦汉时便在宕昌农耕畜牧,宕昌羌人的后裔保留有古代羌族的大部分习俗,其服饰、舞蹈、婚嫁、丧葬,神奇古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地域的也是世界的。深入了陇南民俗的内心深处,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民俗心理的呈现。上述任何一个或一类题材都可以创作出博大、神秘、鲜活,无法模仿复制的好文章,明白了陇南民俗的内涵,就了解了陇南人的性格,就理解了陇南的过去,也可预测陇南的未来。

三是反映时代洪流,弘扬红色文化。陇南也是革命圣地,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到达哈达铺,在这里制定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决策。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习仲勋等人在两当县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较早的武装起义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先后途经陇南,足迹遍及陇南各县区100多个乡镇、村社,建立了100多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和农会组织、地方武装。还比如:近几年连续的抗击地震、暴洪灾害及日新月异的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矿山企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等,上述任何一个或一类题材都可以创作出让人铭记、让人景仰、让人信服的大爱人生,创作出让人热泪盈眶,凝聚正能量,传递中国梦的精品力作。

四是通过独特细节,写出生活的细腻,写出人性的微妙。许多文章在细节上重复自己,或者重复别人,有的文章细节很少,有的没有细节。一个独特的只属于自己的细节一个一个连接起来,文章就有了根须,有了生命力,有了艺术的光晕。细节是产生意味和神韵的关键元素,亦是文本超越的主要环节,有好的细节才有散文的闪光点,有了闪光点也就产生了好篇章。好的散文会超越故事本身,充满画面感,细节能够以最深切的深层认知,触摸到生活肌体里的血脉流动,能把读者不知不觉带入作者创造的精神家园里去畅游,去思索。细节对所有的艺术都很重要,细节中有诸神的存在,有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灵动。文章要有细节要写“实”很难,写出生活背后的光鲜和韵致很难。我们天天在生活,但往往不了解细节,感受不到生活的原汁原味。捕捉到细节,把文章写实,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人性的开掘虽然主要是小说的功能,但散文写作要有艺术水准的高度、广度及厚度,要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就要通过故事引导人的心灵净化,不断对人生境界进行开拓。开掘出人性的良善,才能邂逅大美,参透生命的意义。弘扬人性的光辉,才能从庸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用诗意的笔触装扮生活,体味时光的质感和生命的温暖,写出真正的使人潸然泪下的好文字。

五是广泛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注意写出“大我”。如果大多数作者都在写自己的一点小感受、小委屈、小故事、小经历、小情绪,这就有问题了,当然这只对个人来说是有一些意义的。我们的文学作品,不要老是“我”, “我”之外还有无数的“他”, 关注“他”就是关注“我”,关注“我们”。不是不能写“我”,必须要超越“我”。把“我”的经历、感受、思考提升为一个群体的代言,一个区域的代言,甚至是“人”的代言,“人类”的代言。只是自我絮絮叨叨,卿卿我我,加起来只是众生喧哗。没有博大的情怀,没有无疆的大爱,就没有震撼人心的歌声嘹亮。那我们的写作,我们的形象塑造,我们的陇南故事,就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六是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这与直接切入并以历史民俗文化的解读和展现是两回事。伟大的哲理和浩瀚的文化都融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在我们的现实经历中,刻意地去“哲理”或者“文化”,文章的厚重和灵动将消失得无影无踪。要将笔触延伸到事件的土壤,故事的细胞,表象的深处,以真挚的心意敬重优秀传统,直面剖析日常生活的本质,探讨世俗与高尚之间的矛盾,并将我们的生活经验,悄无声息地简洁地呈现给读者,让古老的地域文化在文章的行云流水中延续。如果我们一代人的文章都没有鲜明的陇南气息、陇南品格和陇南味道,没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那我们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散文诗歌集里,也不乏这样的好文章。

七是切忌把游记散文写成流水帐。游记散文不好写,容易流于平常、记流水账。容易流于资料转载、流于苍白,容易陈词滥调、平面行走。天下的风光,草原与草原比、沙漠与沙漠比、森林与森林比、大海与大海比都差不多,很难写出新意,而且很可能已有人写得相当精彩了。只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与一个地方文化是不同的,好的游记散文大多是不同文化的对比、领悟和启示,刘建忠局长那几篇游记文章,就写得特别有分量。我们对另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状态短时间是很难做出判断的,但文化是相通的、是可交流的,也是最容易给我们留下印象的。所以,要驾驭游记散文,必须要有深厚的学养,敏感的心灵。襟怀的高度、境界的高度、见识的高度,思想的高度,是游记散文的核心和灵魂。

八是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追求创新。好的散文语言要凝炼,情绪要宁静,立意要高远,思想要深邃,要有传统文化的浸润,要有现代文明的气息,要有作者独特的经历和感悟。精美的散文要从“实”里再“虚”起来,虚实结合,给人以巨大的艺术空间,给人开启心智的钥匙。“虚” 起来无法训练,只能靠作者的悟性和慧根。创新的散文深藏传统的典雅和精致,能触摸外国散文的哲思,还能读到“新新散文”的灵光。 散文和诗歌一样,容易成篇,也容易空洞无物。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时一刻能做到的,但我们要这样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行。

 最后,我想说的是,市文联是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娘家,我们的工作职责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裳,为大家服务,所以希望国税系统的作家诗人们,也能认下我们这个穷亲戚,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我们心中的那个共同的文学梦努力。我们市文联目前办有两刊一报,《开拓文学》、《中国乞巧》和《文化陇南》报,我们还有两个微信平台,一个是陇南文艺精品推介平台,一个是陇南摄影交流平台,希望国税系统的作家诗人们关注我们的纸媒和微信,多给我们投稿,必要的时候,我们两家还可以联合开展文艺采访活动,开展作品研讨活动,共同为陇南的经济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成立自己的行业文联,创办自己的文艺杂志,开辟自己的创作园地,更多开展一些较高层次的读书活动,开展一些文学讲座、文学笔会,甚至还可以举办评奖,派员外出学习,等等,这样才能聚集人才,引领更多的爱好者,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多彩生活,讴歌经济和税收的发展成果,谱写陇南国税人生命的壮美之歌。

(此篇为2015年在市国税局”书香伴我行”文艺座谈会上所作的辅导报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