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仁平的头像

刘仁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0
分享

我的良师益友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又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身边都会有一些能够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这样的人,就是良师益友。而说到良师益友,我有幸在重庆巴南文坛结识了很多。正是:良友何其多,而今表一个。他是戚万凯,有才又有德。若欲知就里,听我来细说。

认识文联主席戚万凯,还得从2018年8月11日说起。那天上午我受热心人——巴南作协秘书长胡勇之邀,参加了巴南区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区行政中心召开的2018年《巴南文艺》夏季号评刊暨唐晓林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但见与会者争先恐后的发言,使得整场座谈会热烈而融洽。在座谈会最后,略显消瘦而神采奕奕的戚万凯用流利的普通话结合唐晓林的作品,高度评价唐晓林是一位有信仰、有艺德、有责任、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他的作品接地气,视野宽广,关注时代人文,是一位勤奋创作、为人民放歌的作家。同时,他还诚恳地指出唐小林的作品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推心置腹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一个讲实例、说真话的文学作品座谈会。给我的感觉是,这不是一个吹捧的座谈会;也不是一个注重形式,走过场的评刊会。这充分说明巴南文坛,有一个良好的文联组织,有一群勤勉务实的文艺工作领导者,所以才能营造出这么好的文学氛围。整个座谈会,我听得很认真,主席戚万凯的言谈举止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们互相添加了微信和QQ号。说来奇怪,我和他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彼此很自然随意的交流畅谈。在我们聊天过程中,戚主席居然和我这个无名小卒以同学相称,这令我感到很奇怪。他见我有所质疑,于是作了解释,大意是:文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所谓学海无涯,今后的文学路上,我们将要一起携手共进、上下求索,难道不是同学吗?要知道,他可是著作等身的巴南文联主席啊!而且,他还比我年长11岁呢。我没有想到他这么平易近人,居然一点架子都没有。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日友好“掘井人”的冈崎嘉平太先生评价周总理的话:“人一般来说,在得到权势以后,不管这个人如何严格要求自己,总不免在某些方面会流露出傲慢的神态来,表现在态度上,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地位高了,就会流露出来的。可是在周总理身上半点都找不出来!”是啊!对于冈崎嘉平太先生的话我非常赞同。而我的良师益友戚万凯主席,虽然不能和周总理这样的伟人相提并论,但是,我觉得“平凡”的他,也依然具有这种高尚的品德。于是,我更加放松了心情,就把我一些不入流的、曾经发表在网上的作品发给他看,以求得到指正。没想到在后来的一次创作动员会上,他竟然当众表扬了我。大意是说我很勤奋、也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尤其是在小说故事情节中适量插入诗词,这种形式在巴南区作协会员的作品中还没有,非常好等等。他这突袭式的表扬令我很惶恐,但也令我很振奋,使我对将来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还没等我的兴奋之情消退殆尽,晚上他又在微信中指出了我的不足。尤其再三提示我要提升文学作品的层次、质量,不要沉溺于自娱自乐之中,要多多向市内外书刊杂志投稿,要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扣人心弦,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从那以后,我就积极地参与区作协和评协组织的每一次采风活动和评刊会,对于每一次评刊会、座谈会和各类文学创作讲座,我都认真地听、积极地学习创作、并踊跃的投稿。说到投稿,就不得不说我闹的一次笑话了。记得最初我写了一篇散文《保护孃孃一千万》投到《巴南文艺》收稿邮箱里,戚主席在和我QQ聊天的时候,严肃地批评了我。不是因为我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我投稿的形式,不符合规矩。我所投的稿件,没有以文档的形式,也没有用规范的字号,就是简单的在编辑框里复制粘贴就投稿了。戚主席批评我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编辑,增加编辑的工作量!他还指出,就我这种投稿方式在哪里都是行不通的。就算你的作品再好,人家编辑怎么有时间和精力来耐心复制、粘贴、编辑呢?其实,这并不是我不尊重编辑,是因为我从前根本就没有向书刊杂志投过稿,所以就不懂“规矩”。虽然我曾经在某微信公众平台做了一年的编辑,但是我们收稿基本上都是到微信群里去转发复制投稿作品的,因此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基本的投稿规矩。戚主席了解我的情况之后,很快就将我的作品以文档的形式发给我。我打开一看,标题用二号字加粗了,正文用的三号字体。而且我还发现,有红色字的地方,是他给我修改过的……

顿时,一种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要知道,作为巴南区文联主席,虽然说不上是日理万机,但他每天的工作,确实是很忙的。就算是到了晚上,他也要抓紧时间进行筹划或者说是写演讲稿之类的工作。抑或,看看书和创作什么的。而对于初次相识的我,他居然愿意挤出时间、花费精力来进行悉心的指导,这样的关怀,不得不令我对他肃然起敬!

再说一件令我深感意外而颇生感慨的事儿。在2019年8月底,区作协在区文学QQ群公示了由龙州湾街道、区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上巳雅集诗意巴南”同题诗获奖作品。很意外,我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一时间,文友们纷纷向我道贺,唯有戚主席不动声色,一直没有表示。直到颁奖那天,他才微笑着和我握手,向我道了一声:祝贺!可是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他又在微信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仁平,虽然你这次获得了一等奖,但是我觉得你的作品和那些佳作和经典相比较,还有一定距离。在这个时候,我泼一点冷水,对你是有好处的。希望你能够理解、希望你不要骄傲、也不要灰心、要继续努力学习。建议你多写身边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一定要写点有思想深度、叩击灵魂深处的作品。我相信,只要你坚持写,就一定会出成绩的……

说实话,待人以真,助人以诚,戚主席真的做到了,我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了。我呀,就把戚主席看作我的老师、兄长、知心朋友了。他一次次悉心指点我,不知不觉中,他的言行举止,就成了我学习的榜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的10月15日,巴南区文联在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巴南区文艺骨干培训班”的场景。戚主席在台上站着充满激情的讲了两个多小时,他不仅向学员们提出“紧跟党走、讴歌时代、礼赞人民、锐意创新”的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新要求,还希望大家用心用力为人民服务,在今后的文艺活动中,争作文艺工作者的表率。他特别推心置腹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注重德艺双馨,有才无德的人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是不会受到人民欢迎的。他激动地、用掏心窝子般的语气再次诠释(以前在作协和评协年的年会上曾经讲过)文艺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四力”一一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足见其良苦用心。其实,对于戚主席每一次的讲话,在座的学员都能感觉到他确实是发自肺腑的、是出自内心的,他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掌握创作的相关知识、要领、明白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担当。他的讲话,是流于形式吗?是在用领导者的口吻打官腔吗?不是!他是在苦口婆心地指导、培训他的文艺骨干战士,是对战友殷殷的嘱托;是打动人心的,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听众的心田;他循循善诱的讲话、配合着生动的肢体语言,让我们从中吸取了营养,浑身充满了力量。在培训课结束之时,文联副主席朱丽红对戚主席声情并茂的演讲作了一句评语:听君讲解两小时,管用二十年。而我觉得,这样说还不够确切。应该是:听君一席话,终身皆受益!

写到这里,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诗兴大发),那就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吧。正是:

初次相逢却重情,只缘万凯乃贤明。

求知路上多提点,受益当真是一生。

写于2019年10月1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