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仁平的头像

刘仁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0
分享

走进长沙知府大院

长沙知府大院,不在长沙而是坐落在重庆巴南区龙洲湾盘龙村砖房岚垭。这座大院依山面水顺势而建,外以青砖作墙,内置雕梁画栋,复以厚瓦盖顶,整个大宅院用了48根屋脊、廊柱八根、多个石拱门,另有天井若干、石器雕刻、水池花园等错落有致地点缀其中,使其气势庞大、壮观。但见院后森林蔽日,庭前波光粼粼,好一个风水宝地啊。如果不是龙洲湾街道组织这次“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一望之远的铜锣山背后,竟然还有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宅院。

时值正午, 艳阳高照。同行的文友们随着“导游”(街道田永君主任和盘龙村村干部赵易等)鱼贯而入,进入到内院参观。我却仍就伫立在大院门前抬头仰望,仿佛一丈多高的石门上方那曾经悬挂的御赐金匾正闪闪发光,那遒劲的七个大字“新赐奉置大府第”正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四月的阳光却如六月般热辣,径直穿过滴翠的枝叶,将一掬跳跃的斑驳洒在一位身材颀长、着一袭青布长衫,精神矍铄的老人身上,但见他慈眉善目,正在门内含笑而立。啊!莫不正是本宅的主人——赵以鳌知府大人?

“快进院儿里来,愣在那里发什么呆呀?”一声亲切平和的话音把我的神思打断,原来是文友于世长老先生在向我招手。我旋即回过神儿来,暗自自嘲:真是入戏太深啊。之前在盘龙村望乡台文化长廊看过有关知府大院的简介:赵以鳌,乃大清朝乾隆年间进士,后任长沙知府。晚年功遂身退,积极响应朝廷“湖广填四川”的政策,携家带口来到这里择地修房造屋,观山水、赋诗词,颐养天年。

不及多想,我举步踏进大院跟了上去。只见院内青石板铺路,在其右侧傍着正门处,有一间狭长的破旧房屋,却是青砖白墙,大门已经用白墙灰封死了,据说以前是一间马厩。透过墙缝看进去,只见蛛网结满虚室,一幅破败景象。我不由得连声叹惜,扭头走向左侧内院大门,迈上10来级石阶,仰头望见原来挂牌匾的门楣上方,还完好无缺的镶嵌着精致的木雕。在大门右侧,白中泛黄的墙壁上,还清晰可见满壁红色字迹:1974年…某某社员入股的名单。看来当年,这里曾经是生产队的办公场地,恐怕一时间也是热闹非凡吧。可叹历经世事变迁,曾经的豪门大宅院,而今真的是物是人非了。

抬腿跨过齐膝的门槛,眼前是一条用青石筑就的深约三尺、宽约两尺的排水沟渠。触景生情,我不禁脱口吟道:青石筑渠三尺三/遥思当年流水欢/难寻宅院旧时主/只见苍苔点点斑//再看那水沟绕阶延至上堂屋和下堂屋,中间是一方方青石铺就的院坝,在靠近上堂屋左侧,有一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浑身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据村主任赵易介绍,这上下堂屋各横向排列多间房屋,其中下堂屋分别设有经堂、花厅、书院等。后面是一个设计精致的花园,当初真可谓是:翠柳拂斑竹,曲栏雕美玉;风亭月榭巧匠精雕,奇石假山能工细琢;更引那山石之水成溪,还种下莲蓬绿草应景。真如知府大人那对联所表:无山得似那山好,何水能如这水清啊!可惜其正屋大门紧闭,无法进去一览陈迹。但见大门之上,飞檐之下,以及梁木窗棂等,均雕刻有精致的木纹,花瓣,那层层递进、紧裹着的花蕊,依然散发出引人遐思的古色古香。我一路看去,将目光停留在下堂屋左侧其中一间房屋,只见木门两旁,饱经风雨侵蚀的两根圆形木柱之上,似乎依稀仍有字迹可寻,莫不是传说中的:院门正对千竿竹/吾家院藏万卷书//由此可见,之前此处是一间书院,书院外,定然是一排排青翠的楠竹拔节向天,竹涛入耳,闲来则静听天籁之音;书院内,必然是一架架精装的古籍琳琅满目,书香扑鼻,兴起则慢品锦绣章节。只是很可惜,隔着雕刻精致的窗棂望去,阴暗的光影下,里面尽是现代农家的摆设。原来,如今这里所有的房屋,早就分给当地的老百姓了。

回过头来再看上堂屋,正屋及左侧一片,已是断垣残壁,遍地瓦砾。只有右侧还有数间房屋有村民居住。据符支书介绍:上堂屋是由(正屋)供神龛、卧房、闺房、绣房等多间房屋组成,后面还有一个大酒坊。传说,某一年的某一天清晨,一个丫鬟打着哈欠,迷迷糊糊从小姐的闺房里面出来倒尿罐,猛然抬头看到门口有一对石貔貅冲着她活蹦乱跳,这丫头顿时吓得花容失色,慌乱中她提着尿罐砸向貔貅,但听一声惊雷炸响,上堂屋和宅院部分外墙立刻应声断裂倒塌,那一对石貔貅从此消失不见。原来,在这知府大院落成之际,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道士,只见那老道望着宅院背靠着的那延绵起伏的山脉,左看又瞧,而后朗声道:“左青龙,好福地!右白虎,不妙啊不妙……”那知府大人闻言一惊,赶忙过来拱手施礼:“还请先生明示……”那老道却呵呵笑道:“无妨,无妨,自有神物来镇它……”话音刚落,只见他用拂尘一挥,霎时,大院门口便多了一对硕大的石貔貅。从此,赵氏家族,人丁兴旺、子贤女孝、且人才辈出。有一幅佳联为证: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壁连珠。这便是赵家嫁孙女、纳孙婿之楹联,此联对仗工整,喻意无穷,令人拍案叫绝,由此可见一斑。却不料,冷不防被这不晓事的小丫头给破坏了,从此家道走向没落。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当不得真。这民间传说也有多个版本,不过我宁愿相信后者。说:这赵氏家族子孙,秉承家风,个个淳朴、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且爱国爱民,与当地百姓相处融洽。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家大小都秘密参加了地下革命组织,赵家大院遂成了同志们的革命活动据点。不幸的是,就在黎明快要到来之际,正在召开紧急会议的同志们,遭到反动派的突然搜捕,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处理文件,更来不及从容撤离,于是赵氏儿女纷纷英勇无畏地拉响了手榴弹,和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也有人说,他们家还有两位男儿参加了解放南京的战斗,至今不知生死。乡亲们一直帮着他们看家护院,直到现在。

其实,并不是我喜欢捕风捉影,也不是我热衷探根究底。而是我觉得,这样一座富有传奇色彩,富有文化底蕴的大宅院,不应该被岁月的尘埃,悄悄淹没。而应该,在当下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文旅事业的大环境中,重新焕发出她的魅力……

正是

昔日长沙知府,今朝岚垭人家。

古香古色显荣华,百姓亦能风雅。

勤赋春秋冬夏,闲吟暮鼓朝霞。

好山好水把来夸,尽在痴人笔下!


写于2019年6月1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