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学娅的头像

罗学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6
分享

我的中秋月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每年仲秋季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仰望着星空,看着月牙儿一天天丰满,盼着中秋节一天天走近。

八月间的月圆了,中秋节就到了,满月银盘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抛洒着皎洁的银霜,我潇洒地“举杯邀明月”,任思绪万千,凭乡愁百结,让澎湃的心情,尽情享受荡漾在月光里的温暖时光。

中秋节的月亮最明亮、最温暖,这是年过鲐背的老妈对中秋节的钟爱,对中秋月的赞美。我们四姊妹,每年在中秋节的这一天,都会不约而同,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回到老家,围坐在精神矍铄的老妈身旁,品佳酿美酒,赏芝麻月饼,聊天南地北,相互赠送着美好的祝福,浓浓的中秋味道满屋子萦绕,即便是住在高层楼房里,没有到郊外去“举头望明月”,也同样享受着中秋月的温暖。

中秋节的月光,种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长出来的是芝麻月饼的永久香甜。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物资非常匮乏,连最基本的口粮也得凭购米证定量来买,我们家唯一的高定量就是爸爸,可是他被调去支援农村水利建设,常年在干旱缺水的边远山村找水、打水、修水泵,很多村民都叫他“罗水泵”。一年四季,爸爸很少回家,妈妈既要教书,又要参加劳动,文革期间,全是外婆带着我们4姊妹外出逃难躲武斗,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

很小,我就会诵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常常翘首望明月,盼望中秋节快快到来。因为中秋节到了,全家人就会团圆了。

那一天,无论多么艰难,爸爸都会带回一些吃的东西,至少会有一个香喷喷的芝麻月饼(后来才知道,这些东西是他用休息时间帮农家干活换来的)。吃着爸爸带回来的“美”味,一家老小无比幸福。晚饭后,坐在门前的大桉树下,外婆小心地把芝麻月饼切成4块,分给我们四姊妹。我们吃得很开心,爸爸妈妈和外婆笑得更开心。这幅中秋月光下的幸福画面,几乎定格了我童年所有的中秋节。

难忘那年月最圆,那是1978年的中秋节,皓月当空,妈妈平反了,爸爸正式调回到了煤矿,我考上了卫校,弟弟妹妹在煤矿参加了工作。

“我们一家人总算真正地团圆了。”爸爸特别感动,笑脸一直挂在脸上,兴奋地忙碌在厨房,就像电影里那个快乐的炊事班长。

那一天,爸爸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美味佳肴,给每个人都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高粱酒,喝足了,吃饱了,叫我们全都坐在门前那棵老桉树下喝茶,皎洁的月光下,他笑嘻嘻地拿出一包芝麻月饼,整整6个,每人一个,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的一个圆圆的、完完整整的芝麻月饼。吃着、笑着,看着天上的月亮,好圆,好亮,好温暖。

从此,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就像芝麻开花,节节攀高。不知不觉,40多年过去了,40多个中秋节,一个比一个更丰富,一个比一个更甜蜜,一个比一个更幸福。

在四世同堂的欢乐气氛中,老妈拿出一包芝麻月饼,说是托学生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乡场上买到的。她笑嘻嘻地发给晚辈们,每人一个。她希望我们家的中秋节,要像这月饼一样,圆圆满满,香香甜甜,希望我们家的家风不变,中秋节的味道不变。

的确,现在超市的月饼琳琅满目,富丽堂皇,手工制作的芝麻月饼很少能见得着了,但老妈却用心地买到了。看着我们嚼着香甜的芝麻月饼,老妈笑得好开心哦:“今晚的月亮真亮啊”。我知道,这是老妈发自肺腑的感慨,在老妈心里,中秋节的月亮,永远都是最明亮、最温暖的。

此情此景中,我也情不自禁地感慨“我的中秋月”:

小时候

我的中秋月是甜的

外婆把一个芝麻月饼

分成若干小块

就圆满了十五的玉盘

我拿着一小块舍不得吃

给嫦娥姐姐尝一尝

月亮就长满了甜蜜的故事

瞬间忘记了

还有酸和辣苦的日子

长大后

我的中秋月是香的

续一把千年的柴火

团圆饭香飘玉宇

兔王爷盛一碗祭祖

吴刚斟老酒助兴

邀我和婵娟共饮

喝一口琼浆玉液

撒一束银光晶莹

醉美了人间仙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