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米儿的头像

米儿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6/05
分享

山里的芭蕾 ——《红色娘子军》演出队散记

云马想排芭蕾《红色娘子军》是70年12月份的事。

排演之前,去省城学习。那时省歌舞团正排演这个剧目。说是学习其实只看了练功。乡下人进城眼里尽是稀奇,看人家凌空跃飘飘欲仙,空转唰地三圈,平转简直就是冰上陀螺,小跳的脚位是那样韵律而优美。阵容整齐漂亮,而我们形容疲惫、神态畏缩、高矮参差。总之,看得我们垂头丧气,自惭形秽。

排演现场不给看,更休想得到指导帮助。后来派人去昆明只学到序幕和第一场。剩下的,是我们几位“教练”凭场记和动作分解图拉通的。

周庆亭是教练之一。比我们大几岁,只有初中文化,能装半导体,喜欢踢足球。他并没有舞蹈基础,甚至没有表演感觉,身形如梁山好汉虎背熊腰,跳舞动作像绿林身手,但是他有心劲儿。在我们吃饭时,还能看到他捧着大场记本在舞台上,时而低头琢磨,时而比比划划。就像学毛笔字时描红那样,一笔一划地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扣,然后再串连起来。(他的神形历历在目,可惜英年早逝)

其他教练也是类此。全剧所有角色的动作大体是这样弄到舞台上的。方法笨却有效。至于舞姿和神形就要看角色们各自感觉和润色了。排练后期,苍天有眼,恰好芭蕾红色娘子军电影上演了,这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而省歌舞团的“红色娘子军”却就此不了了之。一花独放,这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我们不专业没有专业的顾虑,可是有专业没有的胆子。艺术水准如何,是露脸还是丢脸且不管它。谁会苛求拿榔头和锉刀的,必须跳出什么样的芭蕾呢。我们从安顺到遵义到大方,从贵阳到水城,横冲直撞,闯进厂矿的大大小小舞台。在黔江苗岭中,云马演出队着实火了一把。

云马的芭蕾是险处求成。69年全国已大演样板戏,70年中期贵州全省调演结束,基本是京剧。一时触耳皆是:“谢谢妈”“这个女人不寻常”。舞剧《红色娘子军》没谁敢碰。70年底了,云马才准备凑热闹,应是过时黄花香不起——晚了。物以稀为贵,排舞剧的主意,可谓深谙市场之道: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尽管当时没有市场经济概念。

云马搞芭蕾是独孤求胜,以不能为能,敢人之不敢,将芭蕾这个西洋美味珍馐,当作猪肉炖粉条狼吞虎咽地饕餮了一回。

四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红唇皓齿,现在已是苍苍老翁老妪。不过偶尔在梦中,还会享受芭蕾的滋味:我脚尖一垫,凌空而起,体态悠然自如,那种舞台感觉真好。醒来怅然若失,许多风飘云散的人和事就会浮现。

记得刚开始压腿时大家疼得龇牙咧嘴,可没几天就能把腿扳到头顶。每次练功三小时,前胸和后背都巴着两大片汗渍。立脚尖的指甲掉了又掉,缠着纱布渗出血来,舞鞋上留下斑斑血痕。她们娉婷起舞时,冷不丁嘴角会有一丝抽搐。

一号团丁,坦胸露腹,在肚皮上画一条青蛇。夏天被厚厚的油彩裹着,团脸上总有汗珠;他在台上张牙舞爪时,能听到吭赤吭赤喘粗气;或者冷天青面泛白,裸胸冒出大片鸡皮疙瘩,牙齿格格作响。

年轻人会有调皮,会不守规距。

明明是团丁青面恶眉,却要在脸上着点粉色,还要加点鬓角,想有点英气。演小庞的曾低声提醒,“粉嘟嘟的,都像正面人物了。”

他喜欢踢足球,弹跳力好。第四场他是红军战士,持旗出场有一个凌空跃挺有飘逸感,台下常有赞叹。他一高兴索性就做俩凌空跃,或者添个一字飞腿。他屁股兜里总装着好烟,暗地里抽。为此在开会时,军代表突然逼他掏出烟拿在手里,在众目睽睽下做检讨。当时觉得他挺男子汉的,至今想来都很有意思。

“向上,再向上,再上一点!”下面的人喊着。我颤颤微微地向上挪,我登梯恐高,但必须上,别人都这样做。拿着钳子颤抖着,终于把布景挂好,下到地面我衣服都湿透了。装台卸台装车卸车大家一起干,而且越来越利索。演出队治好了我的恐高症。

演出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队有军代表总管,下有队长,排长和班长。管理道道不少,最得法的是谁冒尖就打谁,挫其锐气,防止妄为。

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男主角绝对出类拔萃,有比较好的舞台功底和资历,当时有二十三四岁,是个成熟的帅男。他没有做错什么,被军代表敲打得灰头土脸。既如此,他索性把自己弄成邋遢模样,其实是另一种反抗,不过却从此平安无事。冷天穿件露棉花的灰布棉袄,两片对襟一抿,拦腰捆一条麻绳,头上还扛顶有洞的工作帽。抬道具就抬道具,装车就装车,出发就爬上拉道具的卡车。哪是主角,分明是个“跟班”的或者是“拿抓”。

针对各类可能苗头,采用或明或暗、或扬或抑手段,或警示或敲打,管理者费尽心机。个中委曲只有当事人心里明白。

那么多人在一起——全队有八十多人,鲜有扯皮的事;那么多俊男靓女朝夕相处,没有明显故事,不能不承认管理之成效。其实青春之火在地下燃烧,演出队一解散就冒出好几段姻缘。但那是后话,并没有影响演出活动。

政治风云诡秘波谲,变幻莫测。73年4月左右,演出队突然撤回厂里并宣布解散,其中原因竟然同中国的政治大风云有关。有人说演出队可能是林彪在贵州代表人的御用宣传队。愰忽记得排演初期,的确偶尔会看到一位老军人披着军大衣,在台下不远处注视过我们。有时还看到他同我们一样端着饭盒站在食堂窗口排队打饭。有人告诉我:他是军管会候主任——是011系统最高首长,瘦精精的高高的一位老人,——一位有深厚革命资历的老人。听过他讲话,话语沉稳平静简单,没有流行的革命腔。后来,出了林彪事件,才知道他是空四军政治部主任,又说空四军是林彪的御用军队,再后来听说老人自杀了。人弄政治,政治弄人,是是非非,历史真像迷雾重重。一位老革命竟然这样结果。这也结果了演出队的生命。

社会大趋势必然前进,曲折之后,总会回到原来的轨道。社会之潮曲折了一下,把我们卷进芭蕾舞里旋转了一圈,又把我们扔回厂房车间重新拿起锉刀榔头,这正应了那句话:该干嘛干嘛去。

演出活动尽管红火了一阵,讲良心话,在此之前我们好多人并没跳过舞,甚至没登过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脚尖上的舞蹈,岂能朝夕可就。舞台上总体看一片热闹;个体看,像样的可就有限了。好在尽是大场面,能掩护挺多南郭先生。严格讲这是大荒谬年代才有的特殊事件,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都无法属于芭蕾这个行档。

文化大革命对老百姓来说是大不幸的一段。我们是大不幸中一员,但是参演舞剧却又是一件幸事。在随波逐流中,我们度过了一段有声有色的日子。

离开云马多年了,尽管天南地北,我每年都会去云马转一下。也仅是转一下,一般没见到谁,为什么呢?说不清楚,就是想去那里转一下。转到三区自然要在大礼堂前驻足,以前觉得它好大,好热闹,可现在它那样低矮且冷落不堪,于是就有无名的滋味在心头,想起它盛载的那一段日子。

有人说,现在人情如纸;又有人说,友情的败坏是从利用开始。我们演出队没有利用,只有没有言说的纯净情谊。

……谢永玲也是我们的“教练”,父亲是老革命,那会儿是厂长。她说话总爱带“那样式儿”的字眼。饰演“小战士”,形神兼备名符其实。人虽乖巧却毫无官二代的味道。在演出队期间我们几乎没有说过话。后来我请她给朋友单位教排一个舞蹈,她每天晚饭就来礼堂。事后我竟然没有想到感谢什么。可是前几天一位好久不来电的友人说她不在了……

说是年纪到了要放下,其实很难。那次她给我去拿借用的红军服装。一路无语,途中突然下雨,她仅带一把伞不知如何是好。我懂那种拘谨,我说不用管我,她很别扭地撑着伞,我昂首淋漓在雨中果决前行。我忘不了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有的拘谨和美丽的羞怯……

尽管好多年没有联系,但是从来没有忘记。有一回出差路过那里,可他们夫妇一早去旅游还没到目的地。我说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他们中断行程从两百多公里外赶回来,只为了还不足一个小时的碰面。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们责任重……”,听到微信群里老大姐上传的舞剧交响乐,我热血涌动,一切似乎还在眼前: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演出就要开始……

那时我们多么年青,心存朝阳,活力四射,健朗而清纯!

云马想排芭蕾《红色娘子军》是70年12月份的事。

排演之前,去省城学习。那时省歌舞团正排演这个剧目。说是学习其实只看了练功。乡下人进城眼里尽是稀奇,看人家凌空跃飘飘欲仙,空转唰地三圈,平转简直就是冰上陀螺,小跳的脚位是那样韵律而优美。阵容整齐漂亮,而我们形容疲惫、神态畏缩、高矮参差。总之,看得我们垂头丧气,自惭形秽。

排演现场不给看,更休想得到指导帮助。后来派人去昆明只学到序幕和第一场。剩下的,是我们几位“教练”凭场记和动作分解图拉通的。

周庆亭是教练之一。比我们大几岁,只有初中文化,能装半导体,喜欢踢足球。他并没有舞蹈基础,甚至没有表演感觉,身形如梁山好汉虎背熊腰,跳舞动作像绿林身手,但是他有心劲儿。在我们吃饭时,还能看到他捧着大场记本在舞台上,时而低头琢磨,时而比比划划。就像学毛笔字时描红那样,一笔一划地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扣,然后再串连起来。(他的神形历历在目,可惜英年早逝)

其他教练也是类此。全剧所有角色的动作大体是这样弄到舞台上的。方法笨却有效。至于舞姿和神形就要看角色们各自感觉和润色了。排练后期,苍天有眼,恰好芭蕾红色娘子军电影上演了,这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而省歌舞团的“红色娘子军”却就此不了了之。一花独放,这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我们不专业没有专业的顾虑,可是有专业没有的胆子。艺术水准如何,是露脸还是丢脸且不管它。谁会苛求拿榔头和锉刀的,必须跳出什么样的芭蕾呢。我们从安顺到遵义到大方,从贵阳到水城,横冲直撞,闯进厂矿的大大小小舞台。在黔江苗岭中,云马演出队着实火了一把。

云马的芭蕾是险处求成。69年全国已大演样板戏,70年中期贵州全省调演结束,基本是京剧。一时触耳皆是:“谢谢妈”“这个女人不寻常”。舞剧《红色娘子军》没谁敢碰。70年底了,云马才准备凑热闹,应是过时黄花香不起——晚了。物以稀为贵,排舞剧的主意,可谓深谙市场之道: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尽管当时没有市场经济概念。

云马搞芭蕾是独孤求胜,以不能为能,敢人之不敢,将芭蕾这个西洋美味珍馐,当作猪肉炖粉条狼吞虎咽地饕餮了一回。

四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红唇皓齿,现在已是苍苍老翁老妪。不过偶尔在梦中,还会享受芭蕾的滋味:我脚尖一垫,凌空而起,体态悠然自如,那种舞台感觉真好。醒来怅然若失,许多风飘云散的人和事就会浮现。

记得刚开始压腿时大家疼得龇牙咧嘴,可没几天就能把腿扳到头顶。每次练功三小时,前胸和后背都巴着两大片汗渍。立脚尖的指甲掉了又掉,缠着纱布渗出血来,舞鞋上留下斑斑血痕。她们娉婷起舞时,冷不丁嘴角会有一丝抽搐。

一号团丁,坦胸露腹,在肚皮上画一条青蛇。夏天被厚厚的油彩裹着,团脸上总有汗珠;他在台上张牙舞爪时,能听到吭赤吭赤喘粗气;或者冷天青面泛白,裸胸冒出大片鸡皮疙瘩,牙齿格格作响。

年轻人会有调皮,会不守规距。

明明是团丁青面恶眉,却要在脸上着点粉色,还要加点鬓角,想有点英气。演小庞的曾低声提醒,“粉嘟嘟的,都像正面人物了。”

他喜欢踢足球,弹跳力好。第四场他是红军战士,持旗出场有一个凌空跃挺有飘逸感,台下常有赞叹。他一高兴索性就做俩凌空跃,或者添个一字飞腿。他屁股兜里总装着好烟,暗地里抽。为此在开会时,军代表突然逼他掏出烟拿在手里,在众目睽睽下做检讨。当时觉得他挺男子汉的,至今想来都很有意思。

“向上,再向上,再上一点!”下面的人喊着。我颤颤微微地向上挪,我登梯恐高,但必须上,别人都这样做。拿着钳子颤抖着,终于把布景挂好,下到地面我衣服都湿透了。装台卸台装车卸车大家一起干,而且越来越利索。演出队治好了我的恐高症。

演出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队有军代表总管,下有队长,排长和班长。管理道道不少,最得法的是谁冒尖就打谁,挫其锐气,防止妄为。

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男主角绝对出类拔萃,有比较好的舞台功底和资历,当时有二十三四岁,是个成熟的帅男。他没有做错什么,被军代表敲打得灰头土脸。既如此,他索性把自己弄成邋遢模样,其实是另一种反抗,不过却从此平安无事。冷天穿件露棉花的灰布棉袄,两片对襟一抿,拦腰捆一条麻绳,头上还扛顶有洞的工作帽。抬道具就抬道具,装车就装车,出发就爬上拉道具的卡车。哪是主角,分明是个“跟班”的或者是“拿抓”。

针对各类可能苗头,采用或明或暗、或扬或抑手段,或警示或敲打,管理者费尽心机。个中委曲只有当事人心里明白。

那么多人在一起——全队有八十多人,鲜有扯皮的事;那么多俊男靓女朝夕相处,没有明显故事,不能不承认管理之成效。其实青春之火在地下燃烧,演出队一解散就冒出好几段姻缘。但那是后话,并没有影响演出活动。

政治风云诡秘波谲,变幻莫测。73年4月左右,演出队突然撤回厂里并宣布解散,其中原因竟然同中国的政治大风云有关。有人说演出队可能是林彪在贵州代表人的御用宣传队。愰忽记得排演初期,的确偶尔会看到一位老军人披着军大衣,在台下不远处注视过我们。有时还看到他同我们一样端着饭盒站在食堂窗口排队打饭。有人告诉我:他是军管会候主任——是011系统最高首长,瘦精精的高高的一位老人,——一位有深厚革命资历的老人。听过他讲话,话语沉稳平静简单,没有流行的革命腔。后来,出了林彪事件,才知道他是空四军政治部主任,又说空四军是林彪的御用军队,再后来听说老人自杀了。人弄政治,政治弄人,是是非非,历史真像迷雾重重。一位老革命竟然这样结果。这也结果了演出队的生命。

社会大趋势必然前进,曲折之后,总会回到原来的轨道。社会之潮曲折了一下,把我们卷进芭蕾舞里旋转了一圈,又把我们扔回厂房车间重新拿起锉刀榔头,这正应了那句话:该干嘛干嘛去。

演出活动尽管红火了一阵,讲良心话,在此之前我们好多人并没跳过舞,甚至没登过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脚尖上的舞蹈,岂能朝夕可就。舞台上总体看一片热闹;个体看,像样的可就有限了。好在尽是大场面,能掩护挺多南郭先生。严格讲这是大荒谬年代才有的特殊事件,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都无法属于芭蕾这个行档。

文化大革命对老百姓来说是大不幸的一段。我们是大不幸中一员,但是参演舞剧却又是一件幸事。在随波逐流中,我们度过了一段有声有色的日子。

离开云马多年了,尽管天南地北,我每年都会去云马转一下。也仅是转一下,一般没见到谁,为什么呢?说不清楚,就是想去那里转一下。转到三区自然要在大礼堂前驻足,以前觉得它好大,好热闹,可现在它那样低矮且冷落不堪,于是就有无名的滋味在心头,想起它盛载的那一段日子。

有人说,现在人情如纸;又有人说,友情的败坏是从利用开始。我们演出队没有利用,只有没有言说的纯净情谊。

……谢永玲也是我们的“教练”,父亲是老革命,那会儿是厂长。她说话总爱带“那样式儿”的字眼。饰演“小战士”,形神兼备名符其实。人虽乖巧却毫无官二代的味道。在演出队期间我们几乎没有说过话。后来我请她给朋友单位教排一个舞蹈,她每天晚饭就来礼堂。事后我竟然没有想到感谢什么。可是前几天一位好久不来电的友人说她不在了……

说是年纪到了要放下,其实很难。那次她给我去拿借用的红军服装。一路无语,途中突然下雨,她仅带一把伞不知如何是好。我懂那种拘谨,我说不用管我,她很别扭地撑着伞,我昂首淋漓在雨中果决前行。我忘不了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有的拘谨和美丽的羞怯……

尽管好多年没有联系,但是从来没有忘记。有一回出差路过那里,可他们夫妇一早去旅游还没到目的地。我说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他们中断行程从两百多公里外赶回来,只为了还不足一个小时的碰面。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们责任重……”,听到微信群里老大姐上传的舞剧交响乐,我热血涌动,一切似乎还在眼前: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演出就要开始……

那时我们多么年青,心存朝阳,活力四射,健朗而清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