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从亮的头像

吴从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7
分享

不会忘却的纪念

5月12日,多么温馨的日子,这一天母亲节邂逅了护士节,朋友圈里充盈着漫天的鲜花、蛋糕和红包雨,向所有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那些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们表达最诚挚的感激,世间一派母慈子孝、医患和谐的温暖美好。

然而央视新闻“逝者安息,生者奋进”为主题的汶川地震16周年祭等零星的媒体报道,以及个别友人的朋友圈里晒出的汶川地震真实影像,再看依旧让人泪流满面,也不由得让人感慨指缝太宽光阴太瘦,16年悄然流逝,国之殇却太难忘怀!谨写出以下文字缅怀那些远去的生命,致敬那些在灾难中不屈的精神!

永远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电视新闻第一时间向世界宣布:四川汶川突发强震,天崩地裂,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人震惊,世界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作出反应,人民军队迅速赶赴灾区,他们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和人民展示了一个执政为民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崭新形象。

永远不会忘记,“5.19”全国哀悼日,14点28分,街道上的车辆同时鸣笛,行人停下匆忙的脚步肃穆默哀;电视里天安门前缓缓降下半旗,广场上千百万人面对国旗振臂高呼“汶川挺住,中国加油”,还有-------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悲伤弥漫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痛苦充溢在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中。山野变色,江河呜咽,这个时刻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永远不会忘记,随着伤亡人数一天天增加,一个个来自于废墟上的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不断涌现出来。那位在生命最后一息还用手机向襁褓中的女儿表达爱的年轻母亲;那个用稚嫩的小手向人民解放军行队礼的儿童;那位用血肉之躯像雄鹰的翅膀护卫着四个学生的人民教师谭千秋;那个为妻子保留死亡的尊严用摩托背负回家的铮铮铁汉;那个在楼房坍塌前歇斯底里喊叫着“让我再救一个”的人民子弟兵--------太多的感动和震撼,在毁灭中在废墟上绽放出最凄美的人性之花,散发出人性的美好的芬芳和馥郁。

永远不会忘记,无边的大爱充盈了天地之间,似乎沉沦很久的善良和温暖随灾难降临而升起回归,炎黄子孙和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并肩携手。有人在黑夜里用心形的烛光点亮逝者去天堂的路,有人在盈盈泪光中用鲜花为远去的同胞送上一程;有机关单位为安置灾民广开绿色通道,有各省市统一部署对口支援;有老艺术家捐上积攒半生的养老金,有老乞丐献出在污秽中刨出的救命钱------一条条排队捐款捐物的长龙,一列列运输赈灾物资的车队,汇成了爱的海洋,情的天空。让世界看到一个崛起的东方巨龙的凝聚力,也领略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温情无限。

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那些铺天盖地鼓胀你耳膜的声音,灼伤你眼睛的字眼,锥刺你心灵的消息——“5.12”“汶川”“里氏8级”“四川加油”“中国加油”似乎渐渐淡出于摄像机前、荧屏之上,似乎泪腺也麻木了不再泉涌。然而我知道,不是国人的热血冷却了,不是我们的伤口痊愈了,是我们把悲伤埋在心里,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昂起了高贵的头颅,坚强地背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奋然前行。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温总理说“多难兴邦”。是的,灾难让中国团结,灾难让中国改变,灾难让中国坚强,原本是心浮气躁的社会心态突然变得如此的沉静;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们在哀伤、同情、关怀和互助之中,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洗涤和抚慰。国难当头,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为什么国民心态竟然在瞬间变得如此成熟?

六十年来,全体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地停下脚步,在哀伤之中默默感受着同胞的苦难,在哭泣声中共同舔舐着民族和祖国的创伤。这是十三亿人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和集体记忆,是当代中国人重建身份认同和精神家园的开始。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我们已经化悲痛为力量,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共同去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告慰那些远去的我们的同胞。我们会的,一定会的!

后记:铭记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瞬间,不是要揭开渐渐愈合结痂的伤痕,而是要记住那些在灾难中勇敢无畏、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的身影,颂扬危难之中闪耀出的人性的光辉,传承那份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的坚韧与大爱。

铭记这一个个揪心的历史时刻,不仅是要深切缅怀“5.12”汶川地震遇难同胞,也是祈愿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免遭灾难侵袭,期盼人类社会能够不断进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护好每一个宝贵的生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