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教养
王淑敏
洛克说:“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
什么是教养?有人说:“看过很多书,是受了教育;把看完的书放回书架,才是教养。”教养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的气质,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心中的分寸,是言行的适度;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一个人最该有的素质;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的包容。
人最大的教养不是礼貌,不是客气,而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也就是:在个矮的人面前不谈身高,在胖的人面前不谈体重,在皮肤黑的人面前不谈肤色,在父母离异的人面前不谈家庭。对自己的约束,对他人的尊重,这都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教养获得的途径有多种。例如,修身养性、家庭熏陶、生活磨砺。一个人的教养魅力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教养或许不轰轰烈烈,但足以体贴温馨。因为,教养是细节藏不住的东西。
与有教养的人相处,让人感到如沐春风,轻松和愉悦,相处起来没有压力。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心生优越,懂得尊重别人,能看到别人的难处,在意他人的感受,做到换位思考。君子如玉,待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即使历经诸多风雨,也不会改变其豁达的胸襟、广阔的心境;也不会改变其包容他人的本质与真心。待人舒服并不是一味降低自己的底线去迎合别人的需求,而是能够发自内心去顾及他人的情绪,体贴关怀,无微不至。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在裁剪衣服时让女儿给自己递剪刀,女儿没在意随手就将剪刀递了过去,结果刚好用刀尖戳到了母亲。母亲就对女儿说:“递东西给对方。要心里想着人家接到手是不是方便,你把刀尖递过去,别人还要小心翼翼地转过来,还可能不小心戳到别人。所以下次递东西一定要注意替对方想一想,尤其是刀剪这一类物品。”
很多时候,教养就体现在平常小事之中,与学历、才华无关。真正有教养的人,总能够推己及人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给别人体贴入微的关怀,懂得给别人留一分后退的余地,无声的尊重,不会让别人难堪。容人的意识和待人的度量都是教养的体现。
马一浮曾说:“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真正的教养是不显摆自己的优势和实力,而是拥有向下兼容的格局与胸怀,他们低调、谦和、温润、有力量。他们不会随便不打听别人的私事,更不会四处宣扬别人的私事。有句话说:“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择,不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肆意地评判别人好坏。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窥探别人的私事。“群处时守嘴,独处时守心。”不在身后谈论别人的私事,不把别人的私事随便告诉他人,是做人最基本的自律和原则。当一个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随意插手他人的私事,就是一种冒犯。
真正的教养是出言有尺。既周全别人的体面,也保全自己的人品。真正的教养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里,它是一个人言行中的分寸,交往中的包容,举止间的温柔,心底里的善良。格里梅尔斯豪森曾说:“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一个人最真实的善良,体现在他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上。这一生,我们要遇到不计其数的陌生人,很多人都是匆匆一面,便从此再不相见。那么在这短暂的接触中,能够保持尊重和礼貌,则是教养之根本。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真正的修养,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本能的习惯,就像和陌生人打招呼前一定会说“你好”,打扰了别人一定会说“对不起”,接受了帮助一定会说“谢谢”。
每个人之于这个世界也许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总要独立前行,独自走向这个世界。因此,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并相互取暖。而这个过程中,对他人的尊重,换来的就是他们对我们的尊重;我们的善意,换来的就是他们的善意。
用真诚去对待这个世界,去热爱生活,那么生活自然不会辜负你。用老话说就是,“好人有好报。”赫拉克利特曾说:“教养是有教养者的第二个太阳。”中国还有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就是说,教养是有温度的。一个人的教养,可以温暖他人,自然也可以温暖自己。
只要人人都愿意推己及人、心存善意,那我想,每天的生活都将是暖洋洋的。余生不长,愿我们所遇皆纯良,如若不然,便怀揣一颗太阳,光芒万丈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