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巧莲的头像

王巧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20
分享

难忘的一碗凉菜

童年是多味的,有喜有悲,有激动有失落,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我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缺衣少食。因为缺衣,所以冷时多,暖时少;因为少食,所以饱时少,饿时多。

我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年月的秋季,家家在生产队的打粮场上分粮,尽管父亲跟工很勤快,一个工分不值五角钱,一年到头下来,还欠大队不少口粮款。我和妹妹由于年龄小,仅能分到五成成粮(估计是半斤)。那种开水锅里没米下,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不知何日是个头?

春天本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在被饥饿笼罩下的我们眼里根本没有春天,那些花如潮,绿似锦的美丽与我们无关,我们不知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不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好看景致。我们不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满目春色。那些“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与我们无缘。穷困的父老乡亲嘴里念叨得是“春困三月,青黄不接……”

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春天地里的野菜就显得弥足珍贵,在“天长不过三四月”的日子里,故乡人打苦菜,挖苜蓿,挑灰吊、沙蓬、甜蒿等野菜充饥。

就连榆树上长出的榆叶叶和榆钱钱,槐树上的槐花花都成了故乡人的碗中菜。

俗话说:“瓜菜半年粮”,而我要说当年的山西临县人是“土豆全年粮”。土豆要从上年的秋天吃至下年的五月尽甚至六月初,就接续上了夏土豆成熟再吃,故乡人把土豆做成擦擦(太原人口中的拨烂则),土豆丝丝(俗称凉菜),以土豆丝丝为主的凉菜是过节的上等好饭,待客的美味佳肴。

我家偶尔也吃凉菜,但调料不全,仅用咸盐和干辣面拌凉菜,少油无醋,缺蒜少葱,凉菜少调没味,自然不好吃。偶尔放点生油,父亲心里怕我们放多了,嘴上却说:“油吃一点香”。如今想起这句话,才发现父亲美丽的谎言中透着“节约”的超人智慧!

有一次,星期天的下午,我照例挎上打满补丁的书包,拿了点窝面干烧饼,这就是两个礼拜的干粮。去王连珍家叫王连珍和我一起相跟着到安家庄初中上学,说来也巧,正赶上她家吃饭,并且她家正吃小米稀饭就凉菜,不等我走到门口,远远就闻到了一股蒜香味飘来,那个蒜香非常浓郁:蒜香味非常强烈,能够深入鼻孔,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王连珍的母亲(我大娘)看见我进了她家,热情地招呼让我坐下,给我盛了满满一碗凉菜端到我面前让我吃,那时我也已经十四五岁了,懂得不能轻易吃别人的东西,于是假意推辞了一下后,接过凉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真香啊!比我家除夕夜的凉菜香百倍,蒜香味混合着芝麻香味,还有葱花和醋酸味,给我的味蕾带来了一场美妙的旅行,令我回味无穷……这碗凉菜,给我的牙齿和口还有舌头过了一个好年。

这就是压在我心底四十几年的一碗凉菜的故事,这碗凉菜令我终身难忘,想起它就想起念初中时的同伴,王兰姐和王连珍姐,她们亲切的面容常常出现在我午夜的梦中……

2016年四月,给母亲过三周年忌日时,我回村偶遇我大娘,给了大娘五十元钱略表寸心。

愿我大娘永远健康平安,延年益寿,晚年幸福。

愿现在的孩子永远生活美好,幸福常相随,同时也要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学会感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