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国桢的头像

葛国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6
分享

草木农家

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呼吸了过多的乡村的气息吧,对那里的一切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知道,父辈们远离都市和喧嚣,一年四季在田野和草木中摸爬滚打,和众多的草木一起生一起长,一起经受强风和暴雨、大雪和严霜的考验,经受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痛苦和不幸的捶打,简直可以说是和草木同呼吸共命运了,要不他们怎么总会称自己是“草木之人”呢?

这里所说的“草木”,应该包括那些和农人一样朴实无华、一样默默无闻田野里生长的庄稼们。庄稼是农人的亲人和朋友,每种庄稼的脾气、秉性,农人都了如指掌。农活干得乏累了,面对眼前那片蓬蓬勃勃、葳葳蕤蕤的庄稼,农人总是忍不住要把心中的所思所想,一股脑全都说出来,也不知道庄稼们能否听得懂?

田野是农人的家园。在田野里,农人渴了可以喝庄稼,饿了可以吃庄稼,心里委屈了可以靠着庄稼悄悄流泪,身子困乏了可以躺在庄稼地里甜甜地睡上一觉。庄稼的痛苦就是农人的痛苦,庄稼的生命就是农人的生命,庄稼和农人是须臾不可分离的知音和伴侣!

农人们喜欢用田里的草木,用庄稼的秸秆做成屋、做成墙、做成一应的生活用具,甚至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等。这样,草木的每一缕气息就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农家。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气息里,怡然自得无怨无悔。

农家的院落俗称“庄稼院”,很多院落过去是没有院墙和大门的,即便是有,那院墙和门也是用苞谷杆、高粱杆等编扎而成的,高低错落有致,上面爬满了南瓜、黄瓜的藤蔓,几朵黄灿灿的花儿张着脸儿嘻嘻笑着,引来几只蜜蜂嗡嗡嗡地唱着不知名的小恋曲儿。有人会说:“高粱杆做的院墙可够不结实,经不起常年的风吹雨淋,容易坏掉的。”我告诉你不是这样的,旧一年高粱杆做的院墙坏掉了,新一年的高粱杆又下来了,那院墙和大门一年一换,常换常新。

庄稼院里堆放的几乎全是与草木庄稼有关的东西,房檐下悬挂的是金黄的苞米,火红的高粱,鲜艳的辣椒,成垛的晒干的麦秸、苞米秆、青草,窖里储存的鲜净的红薯、白菜、大葱等等。乡下人过去盖房常常用黄泥垛墙,黄泥里少不了要掺一些麦秸麦糠,这样垛出来的土墙最结实,不会裂缝。房子盖顶,少不了用高粱杆和麻绳编织而成的草箔草席,席子上覆盖的是要么是麦秸草,要么是蒲草,这样盖成的房子乡下人叫做“草房”,住进去冬暖夏凉,舒适惬意得很。

过去,农家没有沙发、席梦思之类的洋玩意儿,屋里的坐具全是用高粱秸、玉米皮、谷子杆做的,有蒲团也有草毡还有草墩,大小各异,有圆有方,有高有低。每当家里来了人,随手掂过一个往上一坐,软绵绵的,像坐在一团氤氲着灵气的云上一样自在。屋里没有屏风,只有高粱杆编织成的隔帘;没有吊顶,只有高粱杆编织成的复棚。农家的屋里当然少不了粮囤,那一圈儿一圈儿的囤圈儿也是用高粱杆皮儿编的。床上铺的、墙上围的是农人编织的草席,席子一般用高粱杆皮儿、苇子皮儿做原料,通过色彩的变化在光亮的席面上编织出“鲤鱼跳龙门”、“百鸟朝凤”、“莲(连)年有鱼”(余)、“吉祥如意”等数百种图案,造型古朴古拙,栩栩如生。可不敢小瞧了这些草编的玩意儿,这可是标标准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庄稼院里,使用草木编织品最多的地方恐怕非灶房莫属了。记得每年的秋忙过后,母亲都要精选出许多高粱的秸秆、小麦的秸秆来,然后通过折、窝等手法,用一根细细的麻绳做出厨房的许多用具,如大大小小的锅盖,形状各异的馍筐,还有做饭用的箅子、炊帚,扫地用的笤帚等。做馍筐时,母亲要提前在田里选一些光滑洁净、又白又细的高粱杆儿,一根一根地在水里浸过,那些用麻绳串起、做成的小筐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椭圆形的、元宝形的,那种精巧和精致,在我看来,简直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艺术品了。

父亲生前会绑扎好看好用的高粱穗笤帚。从田野里采回来的高粱穗先去籽粒,籽粒摔净后,去掉叶鞘和箭杆下面的节,然后把中散穗同直杆穗(中间有硬芯)分开,挑出中散穗的糜子,扎笤帚时做外皮用,直杆的糜子做骨架用。扎笤帚一般在冬闲时节,父亲拿出他扎笤帚的专用工具——用牛皮筋和脚板做的“蹬子”,还有切削用的那把锋利的镰刀,边说边做,一眨眼的功夫,一堆散落在地上的高粱穗就变成了一把把漂亮的笤帚,就像变戏法一样。

庄稼院里散发着草木气息的东西当然不止这些,比如夏天的时候孩子们放蝈蝈的草编的小笼子,我们那里叫做“蚰子笼”,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方有圆,有门有窗,很是精致。挂在树上,里面的蚰子(蝈蝈)放声鸣唱,比什么乐器的演奏都要动听。比如端午节时候孩子们佩戴的香囊,巧手的母亲们总爱截一些光滑的大蒜杆,再串上一串串小铜铃做成吊坠,好看。孩子们戴上高兴的不得了,大人们的脸上也显得很有光彩。

夏天秋天的庄稼地里总是少不了一顶顶用麦秸秆、苞谷皮编织的精巧的帽子,有人说草帽是庄稼人专有的标签,我觉得有道理。那些草帽不仅避暑还能避雨。还有用高粱叶、苇子叶做成的衣服,乡下人叫做“朔衣”,专门在下雨天穿上用来遮挡风雨的。还有用百草编织成的各式各样的草鞋,穿上去全身别具一番滋味,那滋味恐怕不是乡下人很难体会得到。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父亲会用苇子穗拧成一双双大小不一男女老幼都能穿的厚厚的草鞋,用两块厚木片作鞋底,美其名曰“草靴”,穿上去再厚的泥泞积雪也敢蹅也不怕,再冷的冬天也会让人觉得温暖如春。还有用草木做成的首饰、装饰品,层出不穷……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不少乡下人也走进了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城镇化步伐的不断迈进,让农村和城市的壁垒一点点地被打破。也许要不了很久,人们就再也找不到城市和农村的分界线了。许许多多农家出身的人们,虽然走出了黄土地走出了庄稼小院,走进了喧嚣都市高楼大厦,但草木的气息早已融进了他们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骨骼、每一滴血液,他们心中那份浓浓的草木情结恐怕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