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景的头像

张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7
分享

难忘童年过家家

小时候,我们一群农村孩子最喜欢玩过家家。一则是因为过家家参与的人数多,玩起来热闹;二则因为过家家有着强烈的仪式感和过程感,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也在熟悉着大人们过事情的操作程序。一场游戏下来,等于把农村过事的各种仪式从头至尾来了一遍,分工明确,号令严明,有模有样。

玩过家家的孩子一般都是五六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无邪,模仿力强,而且也容易控制,根本不用考虑执行力的问题。过家家先要确定一个统筹安排的总管。这个总管那可是要一声能呵到底的,男孩女孩没关系,只要人厉害就行。再下来就要确定两个重要的角色了——新郎、新娘。新郎、新娘一般都是由年龄小的孩子担任,因为这两个角色最是受人摆布,得是最为听话的小孩子才能胜任。女孩需要在“娘家”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再顶上“彩子布”等候出阁;男孩子则只需要安静地等待娶亲的队伍归来。


我最喜欢担任的角色是吹鼓手,吹鼓手一般都是由五个男孩子组成。走在最前面的是鼓手,队伍行进的时候,鼓手只是用两个手在空气中做出敲鼓的姿势,姿势夸张而有节奏。拍镲镲的走在后面,一般都是拿两个茶缸盖子撞出声响即可,否则磕掉搪瓷,可就要挨大人们的打了。敲铜鼓的则是一手提着个烂搪瓷盆子,一手拿着棍子敲,“嘡嘡”的声音扎心但热闹。两个吹喇叭的手里拿着向阳花秆子放在嘴边,然后唱出“达嘟哇”的唢呐曲调,时不时还故意把腮帮子鼓的老大,像模像样,煞有其事。吹鼓手后面是娶人婆姨,娶人婆姨后面是新娘子,新娘子后面是送人婆姨。一大队人马在院子里转上两圈就算是到了婆家。然后就是下马仪式,什么翻床、并头、闯帐、听门......凡是孩子们能想到的情节都要细细过一遍。

这个过程中,最受摆布的就是“新娘”“新郎”了,要全然按照大孩子们的安排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每一个程序,虽然是游戏,但感觉不自由,而且常常难为情。所以我那时常常不愿被安排为新郎。但有时却因为年龄小,想要参加游戏就必须听从大孩子们的安排。当了新郎就有了新娘子,后来村里人一见了扮演新娘子的女孩就要开玩笑,“张三老婆,张三老婆”(我是弟兄里的老三,庄里人就叫我张三)乱喊,以至于我们两个小伙伴见了面都不敢去正视对方,有时还会脸红,倒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回事似的。现在想想还是真的有趣。


与“新房”的按部就班相比,在另一边的吹鼓手们就更加自由一些。中间也已经烧起了一堆火,敲鼓的也已经找到了一个木墩子当鼓,手里多了两根鼓槌,敲得叮叮作响。这里的小伙伴有表情、有动作、有笑声,火光把孩子们的脸映照得通红通红。时间宽裕的话,还会安排有吃饭坐席的环节,用板凳充当桌子,用土疙瘩削成的碗摆在凳子上,碗里的食物都是用各种野草和树叶切碎制成,一般都是十三花的摆设。吃饭时也不是真吃,只要围成一团,做出吃饭的架势就成。席间还会安排看酒、响堂,场面无比喜庆热闹。

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一些过去的人和事。那些一起玩过家家的小伙伴们如今都已经各奔东西,想见一面都难。我就想啊,如果现在再能聚在一起玩一次过家家,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哪怕是再让我当新郎官也行,我任由他们摆布,只求一种心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