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晓云的头像

林晓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22
分享

状元故里茶飘香

泰顺仙居岭下村,顾名思义。当地谱牒载有仙居”的地名由来:"名仙居者,先是五代时,马氏二女当修炼于此,二女女仙也,而居焉,后人慕之,因名”。

这古村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文化底蕴深厚,踏上泰顺著名古道"温州大路"罗阳至仙居的一段,沿途可看到许多具有深厚内涵的文物。状元井、状元古道、状元碑文,仙居清代文人张天树曾作一首瑰丽的长诗描绘古道景物,题为《仙陵古意》,诗云:"罗山日暖春花吐,迎春门接仙源路。三阳过处是石亭,杨柳湾深锁烟雾。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松林隐隐隔烟村,此中应有高人住……

诗里"三阳过处是石亭",指的是今罗阳镇三垟村一座端庄浑朴的石亭,伫立在山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始建于明正德十年。过了石亭,沿着逶迤陡峻的石阶山道往下行,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在繁茂的树木掩映中,一条黝黑的柏油路由东到西盘山而下,一直延伸至视线的尽头,路边的山野、竹林、溪流、瀑布、果树以及各式各样的山花野草引风招展,缭绕的晨雾,袅袅升腾的炊烟,鸡犬相闻的庭院,青砖堆砌的白粉墙,展现充满意境的空间.踏入这块沾满泥土气息的小村落,扑面而来的千百年文化气息,抵达灵魂深处的静怡。

一幢创建五年,耗资500多万,占地1000平方米二层的红白相间的“状元故里”,“采茶舞曲”纪念馆,泽水而居,黛墨瓦当,青灰粉墙,厅阁居所林立山间,回望诗意画境.院内露台、大厅、茶吧、餐厅、书吧等公共空间,无不彰示传统民宿文化的主题。先后整合历史文化遗迹、碑文、碑亭、石鼓墩、古井、古树、功德碑等,已初步建成采茶舞曲音乐大厅、状元馆、茶宴、采茶舞曲展示厅。

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走进状元采茶舞曲文民宿馆,那一柳一茶,一井一台、一壁一画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精魂

“绿杨系马通朝路,翠竹停鸾绕井栏。”院中那井、那、那马,仿佛再现当年状元吴衣锦还乡,绿杨树上拴着高头大马,井栏周围三五仕女嘻笑游戏,引来天上凤凰飞到翠竹林驻足场景。

状元是无数寒窗苦读士子梦寐以求追求,是一种充满人生挑战的竞技。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曾经的辉煌和荣耀。隔着百年的时光之海,让人真正理解“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读,《凿壁借光》的,囊萤映雪的抱负。让人奔赴千百年之约,感受天朝文化血液在流淌、孕育。

状元展示厅的右边墙壁宣传板上温州首位状元,泰顺境内唯一的文状元徐奭形象真实、生动、丰满的画面呼之欲出徐奭,字武卿,出生(985—1030),于瑞安县义翔乡五十九都木棉村(又名睦源,即今泰顺司前畲族镇溪口村一带)。迁至岭下村后,徐家在岭下建立田庄,称徐庄。在这里娶妻,育有长子未艾、次子添和少女。他白天从事农事耕种,晚上挑灯夜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写诗、作赋、立论,成为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为求良好的学习环境,徐奭结婚生子不久,便和弟徐奕随父移居建安。在建安得益于良好文化氛围的滋润,苦读十数载后,开始他的科举之路。大中祥符四年(1011)秋季,在建瓯通过发解试,取得参加省试的资格,奭背着行囊匆匆踏上奔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府)的行程。二个月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行程2380里,到达了北宋国都——开封。参加由宋真宗主持的殿试,其中“足惟下正,讵闻公餗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之句夺得状元。时年28岁,为温州历史上首位状元,任著作郎,直集贤院。

“学而优则仕”的人生,变成一篇篇文气丰沛千古不朽的人生诗词华章;“治理太湖”、“出使契丹”、“祭告黄河”,“为国维安”、“坐镇国都 ”、 “恩泽后人”。弥漫千年,余韵不绝。

宋天圣八年(1030)四月丙申,刘太后降旨封懿封礼部郎中、知制诰徐奭为翰林学士(正三品)升任开封府尹,励精图治。由于操劳过度,短短的四个月,在宋天圣(1030)九月,徐奭猝死于任上,现仅46岁。去世后被封为晋宁候,是宋代118名状元中唯一被封候的人。开封府的石牌上刻着流芳千古的英名。

“魂归故里、叶落归根,奭的灵柩运回故里,安葬在仙居岭下村沙墩,徐奭中状元事迹激励着后人;在宋代泰顺溪口村,仙居村就连续涌现了十一位进士,蔚为文化之邦。

隔着千年的时光,唯愿初夏的清风中,传来他内心的话语。缓缓地走过现岭下村有关徐奭一系列文化现象和活动轨迹的地名:“楼前”、“鱼塘底”、“荷花池”、“马栏基”、“马栏底”、“马栏前”、“马栏道”等没有陌生,而是亲切,仿佛我早已来过,超越时间的存在。

不经意间我移步“采茶舞曲音乐馆”,一首最忆江南,亮相杭往往上G20晚会,惊艳了全世界的“采茶舞曲”在大厅流淌......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上畈下畈紧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电视频幕上满山遍采茶姑娘穿行在绿色的茶园中,一问一答,相互嬉戏,调侃,纤纤十指飘飞,嫩茶尖在她们的手中欢舞,犹如一幅秀丽的画卷,曲调清新,节奏轻盈,勾勒出泰顺江南茶乡的明媚春色,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

往。

采茶舞曲”的创作者周大风先生是受周恩来总理嘱托到杭州梅家坞、龙井茶区体验生活采风,而却一直无法创作出满意的茶歌 。几经辗转爬山涉水到了山清水秀的泰顺。正值插秧和采茶季节,周大常常一人到时泰顺各乡村采风,郁郁葱葱的茶园、云雾缥缈的山恋、泉水叮咚的溪流、满山遍野的采茶人欢快的节奏、纯相的民风、民情给了他创作灵感。在东溪土楼的一个小房间 ,用一个通宵写出情境交融的(采茶舞曲)。首次灌制唱片80万张,突破新中国唱片最高发行纪录。半个世纪以来,(采茶舞曲)不仅中国人民盛唱不衰。而风摩世界,全世界已发行100余种唱片、磁带、CD、VCD、DVD、等版本。毛泽东赞赏(采茶舞曲),周恩来为(采茶舞曲),西哈努克点名要看(采茶舞曲),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亚太地区优秀音乐教材)。

为了普及弘扬状元和茶歌这富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林美龙采用周大风先生生前的许多原件、原文。围绕采茶舞曲文创作、赏析、弘扬、传承、纪念等方面,展列 “风起泰顺,名曲诞生”、“脍炙人口,风靡世界”、 “风华一世,德艺双馨”“重返故里、风情依然”、“ 风范长存,高山仰止”的人文、实况、现象、故事。

一曲老歌,一段传奇,一棵植物和传统文化元素一楼的“茶宴”、“ 采茶舞曲展览厅、音乐厅”、“ 状元文化厅”,二楼的 “状元房”、“ 进士房”、“采茶房”、“三杯香房”民宿。使游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感受诗和远方的旅行。

院里93棵以周大风年龄为数的长寿绿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那丛丛簇簇的精灵宛若绿色的云朵,浓馥的生命气息像漾动的泉,无声地在人们心头蔓延着。我弯下腰,摘下两叶一心的茶叶,送进嘴里品味着,虽与成茶有别,原汁原味的感觉,绿了心情

 

 

 

 

 

 

 

                                                                                  林晓云

 

 

 

联系电话:1311588359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