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方飘雪的头像

北方飘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5
分享

石村寻乡愁

  石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也是人类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而整个村庄里,全部用石头建成房子,则比较少见。

二〇一九年秋,我回山东探亲,我姐和泰安老乡家的姐姐,她俩带着我到处游逛。其中,在孔孟故里济宁市,去了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叫“上九山古村落”。据说因周围大大小小共有九个山头,故取名上九山村,那里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石头村。

说它古老,因其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是国内较为罕见的石头古村落,保留了几近消失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地全貌。古村落位于两座山中间的山坳里,从南往北,纵向狭长。既然在山间,村落里面的房子,则就地取材,都是用山上的石头建造而成。

古村落始建于北宋初年,占地面积二百六十亩。不过现存的村落是明清时候的建筑,完整保存着三条石头街巷,石院约有二百四十余座,石屋约一千二百余间,总建筑面积为一万五千六百多平方米。该村后经打造,再现了孔孟思想影响下的民俗文化。成为观光的旅游景区后,原来住在里面的村民已经搬走。

村口处竖了几块碑,显示那里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最美村落、山东省省文物保护单位。进口处建有一座不高的旧寨墙和门楼,我们穿过城墙门洞,里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相当开阔。斜对面右侧陈列着几座粮仓,圆锥形,搭盖着下垂的茅草。每座粮仓中间,贴着一个大红喜气的“丰”字,展示着农人的丰收成果。旁边还摆放着一辆农具车,我知道它俗名叫做“地排车”,是过去农村用来拉货物的运输工具。

小时候我亲眼见过那种车子,对它并不陌生,顿觉好亲切,忍不住上前触摸。十岁之前我就住在农村,见过妈妈拉着地排车,满载着玉米棒子,从田间地头艰难地往家里运。待空车时,妈妈还让我坐上车去,可以从身后拉车,也可以从正面推车。她带着我,车轱辘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我坐在颠簸的车上,随车摇晃,乐不可支。妈妈总是不放心地叮嘱我:“别乱动啊,坐好,手抓紧。”母女俩同框,行走在秋天丰收的田野上……

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心里暖和和,美滋滋。不过那地排车,现在记起应该不是我们家自有的东西。那么大的车子,我们可能买不起,需要的时候也并不太多;确需的话,一般都是借人家的用。

我们在古村落的主路上行走,一路看到的都是用石头垒砌的民居,显得干净古朴。不管是石屋、石墙,还是石阶、石巷、石桥,都独具特色,俨然走进一座石头砌成的古堡,浑然天成的杰作。

彼时游客并不多,除了我们几个人,只看见稀稀拉拉的少数人在闲游。脚下的路都是石头铺就,有些崎岖不平。那情景,让我看着好熟悉又亲切,就跟泰山我爸爸老家那边的感觉很相似,到处都是用石头砌垒而成。

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就好像那古村落人一样,无不透着淳朴和忠厚的秉性。石头似人,人像石头,静默无声,质朴无华,彼此成全,相互成就,给我的印象就是干净、坚实、敦方、淳厚、朴讷。同样是村子,因建在山里,处处都是那种洁净的白色石头,不像平原村庄,跟泥土打交道多一些,所以显得相对整洁,且尤见其独特格致、气韵和品质。

不管是吹来一阵骤风,还是降下一场急雨,风吹雨打之后,山村洁净如初,殊显清新,绝无那种踩在泥地里的浠浠洼洼,泥泞不堪,鞋裤一腿泥,举步维艰感。石头村就像石头一样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清清白白,爽爽快快。比之有泥巴土地的平原村子,石头山村似乎更能吸引远道游客。

石头的白净整齐,质地硬朗,干爽质朴,棱角分明等诸多特质,都让我喜欢。

漫无目的,信步在村里曲折蜿蜒的石道上,于路两边的房屋中间穿行。一堵堵石墙,整齐划一,沿途景色,赏心悦目;一座座石屋,高低参错,各具特色,别有不同。

房屋都是石头建造,屋脊高耸,铺满石瓦。墙壁一律用石头砌成,有些石头码得很整齐,可以无缝衔接;有的石块与石块之间有小缝隙,用小石片塞住。据说那叫“一石顶千斤”,说是比现在的水泥浇筑都还要坚固些。住在那样的石头房子里,冬暖夏凉,体验感应该很舒适。

有的房子建造很规范,中规中矩,像模像样,结构完整搭配合理。有高高的院墙,气派的大门,门关得紧紧的,显得神秘莫测。既然是高门宅院,主人家应该是富裕户,看起来要讲究一些。

有的则连院墙都没有,只用一些木栅栏拦着,圈起院子,似乎是只能防君子,防不了小人。院子里的一切,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虽简朴依然整洁,栽在花盆里的花花草草,显示着主人家热爱生活的良好心态。一些随意摆放着的陶瓷罐罐,有的已经破损,里面长出了杂草,野花,反而显得别有情趣,就像幅摆拍的静物素描作品,绝佳的油画素材。其实,房屋和小院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幅绝佳的天然画作。

途经村里主路边的一座小院,院子虽不大,简简单单,收拾的整洁利索。在院中的草棚下,一头黑毛驴正在拉磨。它的双眼被布蒙住,身上套着绳索,围绕着磨盘转呀转呀,一圈又一圈,一直不停歇,把那颗颗玉米粒磨成细细的粉面。

又是我熟悉的场景,瞬间,时光好像一下子停滞。我见过石磨并亲身使用过它,就在我童年时光里,在泰安市郊那个平原上的小村庄,曾经的旧家。我愣在那里,好像被石化了一样,定住了,一动不动,盯着那被毛驴拉着转的磨盘发呆。就好似那钟表上的指针,发出嘀嗒嘀嗒的响声,记忆的思绪,被时针拨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儿时,在我们家厢房的窗户底下,枣树旁边,就有一座石磨。原材料全是石头凿出来的,看起来很重,自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那里。我和姐姐经常帮着妈妈干活,推磨,小小的我,需要和姐姐一起使劲,才能推动那重重的磨盘。姐姐似乎还嫌弃过我不使力,因为我总是一手推磨,一手还拿着本书,如饥似渴看的入迷,确实常常忘记了推磨使力,不是有意偷懒,儿时的我,正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

记得磨过泡好的湿黄豆,那是用来做豆腐的,浆水还做过豆浆、豆腐脑。还磨过玉米棒子,将那些玉米加水磨成糊糊状,让它再发酵,妈妈就在烧烫的铁鏊子上,倒上一勺糊糊,均匀的摊平,就烙成一张张薄薄的泰安大煎饼。那煎饼卷上咸菜丝或者土豆丝,葱丝,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主食。家乡泰安的煎饼很有名,去过泰山旅游的人,在泰城饭店里,都可以见到煎饼配葱,是当地的特色之一。在过去那个年代的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石磨,谁都离不开它,大家都需要的物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我被古村里的各种景物吸引,脑子总是跑偏,遐思不断,姐姐们都在催我了。继续漫行,经过一座房子门前,又看见一棵有些弯曲的大槐树,很有年代感。古老的大槐树,不知道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顽强不屈的挺立在那里。时值槐树长得正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满树绿荫,遮挡着自家的房门,与老屋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大槐树与石头屋相互依存的画面,体现了刻骨的乡愁记忆,让人尤其难忘,印象深刻。可以想见,在那屋门前,大树下,家中的老娘,就在那里张望,等待,期盼远方的游子,早日归家的情形……

刹那间被自己的联想感动了,眼睛有些湿润,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山上的老家。想当年,奶奶也是那样,在自家的大核桃树下,盼望着远方归家的爸爸吧?那情那景,不就跟这老古屋、大槐树下的情形一样吗?只是,先前的她盼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能达成心愿,可最后那一次,盼回来的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股伤悲立马涌了上来,炽烈的思乡情感,瞬间溢满胸膛,一时情难自抑,只想马上就飞回爸爸的老家。此次回鲁,本就计划去爸爸的老家看看。石头古村落跟我泰安山上的老家实在相像,毕竟都是山村,大同小异。

继续走在村里崎岖不平的石头街道上,一直往前走,来到一个空旷之地,那里有湾水洼。那山上是有泉眼的,泉水顺着泉眼,无声无息的流下来,汇聚成一条清亮的小溪。小溪从村中穿过,汇聚成小河湾,真可谓山清水秀,是个环境优美的好地方。相连的小桥跨溪而架,一座座古民居,沿溪而筑,溪畔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风情万种,韵味十足。仔细打量,那小桥、流水、人家,田园风光咋看似江南水乡呢。

自己曾去过苏州周庄古镇,成都大邑新场古镇、双流黄龙溪古镇、崇州街子古镇,云南丽江古城等地游玩,彼此之间都有类似水乡的共同特征。但这里却有点不同,毕竟这是个石头古村落呀,竟也能让人产生似水乡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婉蜒流淌的山溪,给古村落增加了活力,四面群山,满山翠绿。只要有水,就有一切绿植,村里绿意盎然,让这山村有了灵性,生命力旺盛,展现勃勃生机。

这里有泉水,又跟我的老家高度吻合。我山上老家有山泉水,只是泉眼较小,在一洼小水潭里,经过一夜的慢慢积聚才溢满。曾经,在清晨,妈妈用勺子把泉水一瓢瓢的舀在水桶里,再给挑回家。古村落和老家如此相像,让我实在感慨,浓浓的思乡情,一直充斥心房。

后来还惊讶地发现,在南方常见的一排绿竹,包括在我现居的城市成都常见的竹林,这里竟然也有,就长在村里主街边上。不过,我猜这应该是后期打造移栽过来的。坐在路边的竹林小憩,天热,穿的多些,走得直冒汗,正好在绿荫里凉快一下。微风吹过,清爽怡人。青青翠竹,被风撩拨,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如此静谧清幽,惬意。歇息过后,继续游走在幽深的诸多石巷子里,在那里面进进出出,仿佛穿行在时空的隧道,把我们全带回到山上的老家。我们三个都是泰安人,都感觉像被带回到小时候,所经历过、感受过的那些美好记忆里去了。

让人不胜惊喜的还有,转到村子某个角落里时,发现有一堵低矮的石墙绿藤,凸现在眼前。举目看时,只见从墙内里,长出来一簇簇绿色的藤蔓,碧绿的叶片,像巴壁虎一样,爬上了墙。再自然的从墙顶上露出头,垂落外面,此非“红杏出墙”,该为“绿叶出墙”,让那面白色的石墙顿显文艺范儿十足,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无意间,成就了一幅唯美的水彩画,自然,清新,质朴,无华。

我惊艳于那时那绿的安宁娴静、自然之美,为自己无意中的发现兴奋,及时扑捉美图,咔嚓咔嚓拍摄下来留存。美景从来不负有心人,其实处处都有惊喜,处处都有美好,就在那里,静静地等你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欣然领略。

我们继续随意闲逛,完全没有章法,也不遵循宣传栏介绍的方位去按图索骥,没去那些后来经人力打造的民俗项目游览。我更喜欢率性而为,不受局限和约束,只愿跟着感觉走,只看感兴趣的自然景物,探究神秘之境。

向东绕道去了一处偏僻之地,那里十分清幽,有一口老古井,安静的坐落在村子的东南角上。四周绕着一圈石头垒的围墙,据说这口老古井年代极为久远,以前古村吃水不便,村里人都要到老古井打水,还流传着老古井的神奇故事。

据称有一年大旱,但古井里的水却源源不尽,取之不竭,故而十里八乡的人都去古井打水,对古井敬若神灵。我们围绕着转了一圈,但没发现啥特别之处,那地方实在有些清冷阴凉,又寂静无人,想起老话说过“双人不看井”,我们虽是三个人,也还是赶紧走吧。

重回到正路,在大路的高处,有人在小院子里开了小饭庄,从上面招呼我们进去用餐。上去看了一下,有两个游客在吃炖鸡,也有鱼,但就餐环境实在简便,一张低矮的小方桌,小板凳。我姐有洁癖,她担心卫生,我们便告辞而去。

后来正好发现有人就在街上,挎个篮子卖土货给游客,都是自家土鸡下的蛋,也有熟鸡蛋。便买了几个边走边吃,没想到味道很好,很香,鸡蛋黄特别黄。想着等转回来再买一些带走,不过等后来转回,那人已不在原处,后悔之前没多买。

逛着逛着,不辨方向,就转到了介绍里的老私塾,建在一条不宽的街道上,是座年久失修的老屋。据说是由村里几家富裕户集资修建的,是村里唯一的学校。村里包括附近几个乡里的孩子们,都在那里读书识字,接受启蒙,那所学堂,培养过数以千计的学子,出过不少人才。

屋门上锁,看不见里面的情景。望着黑漆漆而陈旧的屋门,趴在窗户前,我仿佛看见,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小脸,聚精会神的在听私塾先生讲课。仿佛听见,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从古到今,闪现眼前;由远及近,回响耳边……

后来我们走到了一处宽阔的地方,又看到了宣传栏介绍的大戏台,那是村上唱戏或村里开展各项活动的场所。台下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排长条木凳,不高的戏台上,堆放着大红鼓,乐器等。

时光倒转,我仿佛能听见看见,戏台上人影绰绰,红脸白脸,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而台下那一排排木凳子上,传来一群人的一片叫好声:“好,好,好!”遥远的各种嘈杂声音,鼓点声,打锣响,喝彩声,鼓掌声,孩子的哭闹声,犬吠声,声声入耳。全部混合成一片热热闹闹的场景,古村里的文化娱乐精神生活,像是飞过千年的时空,扑面穿越而来……

  “啪”的一声响,肩膀被啪了一下,打断了我的臆想,姐她们又在催我快点走。

从没见过传说中的进士,但那里却有一座高门大院,气势不一般。那家就是进士的府邸,是一家姓萧的人家的院落,门口不远处立的碑上有介绍说明。还真是看着就比别的院子大气派得多,甚是非比寻常。

进士家的大院,自然绝非凡响,那里大概是村子里最体面的一户人家了。四四方方的白石头,砌成整齐划一的高大院墙,围墙比一般人家的墙要高许多。高门头上铺的是青瓦,院墙里面,几进几出,看着就好气派。进士府邸,果然是高人一等。

当时没久待,急着要走,我们只在进士门前拍了照留个念。刚走下台阶,正好看到一群羊从村里的路上跑过,咩咩咩咩的叫声不断,一路狂奔而去,而管理它们的竟然是一条牧羊犬。由它尽职尽责的在旁边管束、随行,那些羊群,排成一队,一溜烟地从我们面前跑过,让从未见过那种场面的人儿,感觉新奇,我们都看得呆了。

由于当时不想在村里面吃饭,怕不干净,饥肠辘辘的我们,需赶紧出去找个好一点的饭店,毕竟那时已是下午二点多了。我们只是随意闲逛,有很多地方都没进去细看,就要急急离开。近四年之前的一番游走,其实现在我已然分不清,哪个先逛,哪个后逛,记忆有些缭乱。

但那个地方跟我爸爸的老家非常相似,所以仍是让我爱屋及乌,那儿有种熟悉感,亲切感,沧桑感。当时我就想,等以后有机会还会来的,再重新细细地感受一番,最好找个地方多静坐一些时候,漫想随思,哪怕只是发发呆也好。不管去哪,我一向最爱发呆。

那里的一切,有许多故乡熟悉的影子,勾起乡愁的记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让我有些惆怅,也更思念自己真正的老家,那个跟泰山相连的小山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我最后一次去爸爸老家时不过十岁,到如今知天命之年再回,可不就跟诗人笔下的诗里描写的一样吗?已经足够老,离开故乡四十年未曾回归,让人情何以堪啊。估计像我这种情况的人也有不少吧?远方的游子,阔别家乡数十载,想家却回不了,至少诗人就是这样的。要不,他也不会有感而发,留下千古佳句,他的诗就是最好的例证。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遥想千年以前的石头古村落,居住在当地的村民们,在属于他们的领地里繁衍,生生不息,代代流传,留下了今天如此完整的古村原貌,确实应该加以保护,宣传弘扬,让更多的现代人了解原生态古文明,认识传承民俗文化。

上九山古村落,让我梦回老家,勾起万缕情丝,探寻绵绵不尽的乡愁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