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季青的头像

毕季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21
分享

沱沱河

             

    岁月似歌,人生如河。一条河流从源头到终端,或从从容容,或气宇轩昂,虽百转千廻,但始终咬定目标,终归大海,完成其终极目标。人的生命也像一条流淌的河,伴随时间之箭,承载理想信念,或平平淡淡,或烈烈轰轰,不管享受幸福,还是历尽苦难,然却痴心不改,最终走完旅程。这是物质的有形之河与精神的无形之河,生命之河与自然之河的辩证。

在我的生命历程中,除却生命之河外,还有一条自然之河。对于我个人,它是一条心河,流淌于我的心灵中;对于中华民族,他是一条龙的河,渗透于我们的魂魄中,血脉里。它就是长江正源­——沱沱河。 

                             

童年的小摇车,摇动着沱沱河的浪花波影,寄寓了我童真的涟漪情怀。地理老师对长江激昂的讲解,让我对这条大江的源头有了原生的感性印象。但这种印象是朦胧的,抑或是梦幻的。在我童稚的意识中,沱沱河在青藏高原,在天边,无疑是一条天河,它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好像是一个童话。甚至比天上的月亮还要遥远,神秘。毕竟,月亮抬首既能看到。

让我对沱沱河有理性认识的是巴蜀壮士——尧茂书。1985年6月,满怀民族情感的尧茂书来到长江源头 ,在沱沱河下水,开始了人类首漂长江的壮举。在成功漂完沱沱河、通天河后,在金沙江触礁翻船,不幸遇难,年仅30岁。尧茂书的壮怀激烈,深深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许多热血中国青年,同时也让我对沱沱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童年时,这条梦幻般的河,一下变得清晰,而且赋予了内涵,变得豪情,悲壮。从此,结识它,走进它,了解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夙愿,一种心仪。青藏铁路的开通,给我实现梦想提供了契机。    

那是仲夏的一个上午,我怀着热切的期盼,带着童年时的梦幻,青年时的向往,沸腾着热血,澎湃着神圣和庄严,心中犹如神祗的召唤,来到青藏高原,走进了沱沱河,去遂我数十年的心愿。 

                                

近河情更怯。我思忖着,沱沱河毕竟集聚了我几十年的情缘。用什么方式来解读第一感觉,至为关键。我想,沱沱河一定会给我惊喜,惊叹,给我一种俯仰天地的感觉。产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洒脱。当我的眼睛像照相机里的取景框一样紧紧套牢它时,的的确确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叹。但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叹。 “一条大河波浪宽”,却没有“风吹稻花香两岸” 的美景,它没有给我带来高山仰止的崇高感,没有让我产生天地玄黄般的浩叹,它没有“乱石穿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气概,壮观,甚至没有头顶上的云彩富有色彩、亮度,离我的愿景相去甚远。

在我眼中,它就是一条河,一条平凡的河,一条不算宽阔的河。在藏北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略显混浊的水波澜不惊。流淌的婉约,从容不迫,甚至像一位略显羞涩的姑娘。只是高原的阳光给了它深厚的温度。在远方雪山的映衬下,才有了苍凉,洪荒的味道。

沱沱河从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开始是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水面宽只有3米,深20多厘米,河水在流出巴冬山后,经过一片广阔的河漫滩,再经过一条峡谷,流到葫芦湖附近,急转东去。经过130公里的流程,河道变得开阔起来,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 沱 河沿时,业已成为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 

                            

此刻,我身处万水之源。思绪悠悠浑似梦,伴随江水涌心头。凝视着这条让我憧憬已久的河,心中未免有些许落寞。我闭上眼睛,平静一下躁动的心绪。天地悠悠,万籁俱寂,只有河水流淌时发出的汩汩之声。这时,河水的流淌声让我心中蓦然一动,我想起了尧茂书。我睁开眼睛,再次注视着流淌的河水,我仿佛看到了尧茂书的身影。我想起了他孤身一人在可可西里800里无人区度过的寂寞的日子,想起了他首漂长江的壮举。虽然出师未捷,英雄离去,但他的壮举已化作一种百折不挠、民族精神,融入滔滔江水,开示着后来人。

这时,我感到,刚才的落寞一扫而空,心中豁然明亮。其实,我们平常的寂寞不是落寞,更非落魄。只有心的落寞才是真正的落寞。我感到,我正俯仰于天地之间,神游于八极之外。沱沱河已不再模糊,抽象,它的脉络、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已成为了一种意向。我的思绪就像这奔流的沱沱河水,就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无穷动”,源源流出。 

                              

山有其涵,海有其博,曲有其韵,水有其德。水是万类之源。生命出其之本,万物被其之泽。上善若水。水是大善的具象,水是至德的载承,水是生命的律动,水是多元的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气魄,是坦坦荡荡、百折不回的精神。沱沱河正是如此。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正源,论“资历”,它最高;论“名分”,它最正。但它流淌的却是如此安详,静默,内敛。正是在它这种“低调”中,我们感受到了它独特的内在气质:自信,乐观,包容,坦然,高贵。沱沱河正是有了这种不择细流、不事张扬、兼收并蓄的胸怀,才有了出夔门、激虎跳的壮观,才有了江入大荒、长河落日的雄浑,才能洋洋洒洒接纳700多条支流,蔚成大观。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个体,欲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发扬这种大河精神。因为乳育大江精神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之源。 

                             

沱沱河之旅,感怀良多。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也引发了我的思考。由于长江源头植被破坏,沙化日益严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决非危言耸听。正像《长江源环保纪念碑记》中所言:

“由亘古至长今,不择溪流,会九派云烟,坦坦荡荡。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国之魂也 。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玉洁冰清,还渚天地;青山碧水,留以子孙。”

这是神圣的宣言,这是振聋发聩的警示。面对此,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都应当深刻思索,撄膺刻骨,铭心记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