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芹
都说往事如烟。四十年岁月的浸淫,高二(1)班的往事,总也挥之不去,散之不尽,越来越清晰,越嚼味越甜。
01 走进高二(1)班
一九七七年秋,全国恢复高考。教育改革春风吹向了全国,也吹到了我的高中母校。
那个时候,我们上学要看天气:晴天带柴刀,雨天背书包。
慢慢地,开荒、种茶、烧窑等活动,越来越少,坐在教室的时间随之越来越多。晴天开始上课,上课也有课本了。
九月份开学时,我随高一(4)班升到了高二(4)班。
我的同桌,非常活泼、调皮,上语文课时,他总是在下面跟我讲《水浒传》,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老师多次制止,他仗着父亲也是老师,满不在乎,我却吓得过不行。当时,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看上《水浒传》呢?"
一个月后,班主任杨老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今年开始,全国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就是国家干部,转户口,包分配。"
我对大学和考大学没有任何概念,但是,考上大学后,跳出农门,干部身份,衣食无忧,出人头地……此等愿景,令我非常向往,在向往中好一番激动。
杨老师接着说:"学校为了备考,决定组建理科重点班——高二(1)班。下周举行全校性文化课摸底考试,由高分到低分,择优进班。"
星期六下午,周末例假,我回到家中。母亲正在为我的前途发愁,眼看着明年我就高中毕业了,还只有十五岁,又这么瘦弱,正计划着,让我跟姐姐一起拜师学裁缝。我平时在家没事时,也经常踩着姐姐的缝纫机,虽不会裁剪衣服,缝纫机也是踩得手脚协调,相当地道了。
我把高考和分班的事情跟母亲说了。母亲听后,也是一脸的兴奋。母亲知道,从小到大,儿子读书一直相当不错。母亲爱抚地摸着我的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把锅中仅有的一个鸡蛋放到我的碗中。我吃着鸡蛋,心中暗暗地发誓:我要努力。
摸底考试结果出来后,我如愿走进新组建的高二(1)班。
02 高二(1)班名师谱
当年高考,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六科,其中外语不算总分,供大学录取时参考。
高二(1)班六个老师第一学历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大多毕业于华师、武师(现改名湖大)等名牌师范大学。此等豪华师资阵营,类比今日,县一中阳光班也望尘莫及。
这批高素质的老师,能够汇聚这所乡村高中,还要感谢当时的黄校长,在那个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年代,是他敢于在大会上说:"你们不要的人,我要。"
那个年代,不是拼爹的年代,却是拼师的教育。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绩。没有课本,资料无处购买,上课的内容,全靠老师自已编写。女儿读初中时跟我说:"我做了你七九年的高考题,这么简单,考个破专科,真是没用。"
" 你不懂。"我苦笑着回答她。我们是想读书,找不到书读。这种无奈中的痛苦,下一代人永远也理解不了。
前些时,一位同学跟我说,想写班主任赵老师。她问我:"写什么呢?"
我说:"就写赵老师的黑脸。"
她问我:"你怕赵老师的黑脸吗?"
说真话,当时我怕,我怕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来自敬畏。
政治老师王老师,是当时学校校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话时经常的眨眼。俗话说:一眨眼一个主意。当时我想,王老师会有一个多么智慧的大脑,如果我有这么个大脑多好,政治就不会今天背,明天忘,就会少了很多记不住的烦恼。
还有数学老师袁老师的课堂生物钟,一节内容讲完,不快不慢,刚好下课。语文老师刘老师自编资料《语法》,尤其是划分句子成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化学老师陈老师写的不仅是化学方程式,也是教育方程式,循循善诱,和风细雨,难怪他的儿子能考上北大。英语老师万老师的英语口语,同今天英语老师中国式的口语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我当老师也快四十年了。如果拿今天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老师,个个都有绝招,人人都是特级。是他们,在他们风华正茂的年龄,成就了我们七八届,成就了高二(1)班。难怪同学们都说:"没有这批老师,就没有我们七八届的高二(1)班。"
03 矮小的苦恼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坐在第一排。不是因为我成绩好,而是因为我矮小。 到了高二(1)班,我还坐在第一排。我记得考上大学后第一次体检,我身高1.48米,上大学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跟我一般高,后来我们俩拼命比身高,结果他赢了,他窜过了1.7米,我止步于1.68米。
从遗传来说,我父亲、外公身高均在1.7米以上,弟弟身高1.76米,儿子身高1.74米,女儿身高1.61米,都不是矮子。我曾对我儿子长高进行过跟踪考察,他在十四、五岁时,每年要长10厘米左右。
我十四岁时,学校开门办学,烧了半年窑。当时要砍窑柴,一个上午,每人一担窑柴,五六十斤重,有时还要过秤。我砍柴倒不怕,怕的是把窑柴从山上挑到烧窑的地方,有三、四里的路程,人都没有担子重,每次都是累得汗流夹背。我长不高,只怕同这半年的每日挑担有关,在正长的年龄里,把骨头也压实了。
从此,二等残废的自卑伴随了我的青春岁月。大学毕业时,还不敢谈恋爱。参加工作后,我的一位高中同学看上了我学校隔壁茶叶站的一位青春少女,大老远一路追来。当时我还在想:"我有他这么高就好了。"
其实,女人关注的不全是身高。只是自己总把矮小放在心上,把短处表现在脸上。我老婆身高1.59米,也从没听她嫌弃过。听到的是自己的孩子经常在抱怨:"爸爸,你为什么这么矮?"
刚刚,我路过操场,看到初中部一个高个女生和一个矮个男生争抢羽毛球拍,结果,矮个男生赢了。高个女生挽着矮个男生的头,亲热着道:"他是我崽,我总是让着他。"
我突然替矮个男生冒出了一个想法:"你今天叫我崽,明天让你变成我老婆,到时再看你叫我什么。"
不过,我从矮个男生脸上,看不出丝毫的这种想法。或许,这个矮个男生就是原来的我。
矮的不是你的身高,矮的是你的内心。可惜的是,等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却老了。
04头发竖起来的经历
那是一个冬日,星期六的下午。其它班吃完中饭就可以回家了。高二(1)班是重点班,学校规定还要补二节课,等上完课后就四点半了。
我老家离学校有二十余里路程,每天只有来去一趟的班车,多数时候都只能步行回家。往日,我回家都走大路。今天,由于放学晚了些,为了赶路,我选择了一条近路,却有五六里的小路,途经桥头铺、新屋从和老屋从等村庄。一开始,还有几个同学同路,到了新屋从后,就分手了。从新屋从到老屋从还有一条沿着港下边的二里多山路。传闻在这条山路上,大革命时期杀了不少人,至于杀人的位置,我也不大清楚。
到了新屋从,正是黄昏时刻。一个人朝着老屋从的方向走着,一开始还有晚收工的农民回家,不知为什么,同我总是逆向而行。
越往前走,路越来越窄,路边的林木越来越密。我多么想,能遇上一个行人,偏偏,四周什么也没有,寂静得连自己的脚步声都听不到。
天越来越黑,我越来越恐惧,脚步越走越快,心里越来越紧张。当走到一个山窝口时,从山上突然吹来一阵阴风,我浑身一紧,头发立即全部竖了起来,眼晴好象要跳出来一样。
约摸一分钟左右,我就走出这个山口,看到了不远处老屋从的灯光。前面正好有一位农民刚刚从地上回来,朝老屋从方向走着。我心头顿时一松,头发随之恢复了原样。
老屋从离我家还有一段小路。虽是熟路,却没有了害怕。我一路小跑回到了家里。母亲见我满脸通红,浑身湿透,埋怨我怎么这么晚才回家。
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大哭起来。
自此,我再也没有走过这段小路,再也没有头发竖起来的经历。
05寝室"四个伴"
寝室好伙伴, "四害"都占全。每日同吃住,卫生无观念。
老鼠、苍蝇、蚊虫、臭虫,俗称"四害"。
当时,一个寝室十几个人,住的都是上下两层的统铺。一床被,一只箱,就是我们的家当。一个人睡时,就把被卷成一个筒子。两个人睡时,一床被垫,一床被盖。大冷的冬天,脚很少睡暖过。最可恨的是臭虫,平时无影无踪,当你上床,把被睡暖后,它随暖而来。上课的时候,寝室就是老鼠的战场。炎热的夏天,蚊虫伴我们入眠。
有一天早上,一位同学起床,发现自己的脚鲜血直流,仔细一检查,半边脚指头不见的。原来,这位同学昨晚没洗脚,臭袜也没脱,老鼠闻着臭气而来,把臭袜子一阵撕跤,顺带着,把他的半边脚指头也一并地吃了。
这"四害",赶之不走,灭之不绝,慢慢地,我们习之为常,视之为伴,彼此适应,相互共存。正是:老鼠床上跑,苍蝇飞碗前。睡暖臭虫出,蚊嗡伴入眠。
06才子的懵懂
一天,吃中午饭,我们赶着去排队。才子拉住我,悄悄地说:"赵老师把他叫去办公室了。"
"叫就叫去了吧,这关我什么事?"我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说道:"今日是赵老师值日,迟到了,要到一边站着的。"
下午下课后,我上街去买东西。走到马路上,看到不远处,两位女同学手挽着手,边走边聊天。我羞于同她们打招呼,只得不紧不慢地在后面跟着。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两人的轻声细语:"他跟她那个了,被赵老师叫去谈话了。"
她长得白白净净的,成绩又好,才子跟我说:"她是班花。"
" 班里哪里有花?"
才子听到我的回答后,大笑道:"你个叭巴崽。"
我一脸茫然。
后来,我看见才子上课时看到她时,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眼神。
再后来,我听别人说,才子会写情书了。
去年,才子跟我说:"这叫懵懂。"
07"笨鸟先飞"的教育
"你记得班主任赵老师当年老说我们一句什么话吗?"
"什么话?"
"笨鸟先飞。"
"你知道赵老师当年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吗?"
"不知道。你问一下不就知道了。"
我不想问。什么事情让它停留在问题状态,或许能让人更多的思考。
语文不识古文,数学不知几何立体,英语就是ABC,化学不分有机无机,物理不是"屋里"吧?这就是当时我们的基础。在老师的眼里,象我们这样的基础,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只只"笨“鸟。
五年小学、二年初中、二年高中,真正读书的时间就在高二(1)班,仅一年的时间。我不知道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好在,高考,不早也不迟,在我们即将告别学校的最后一年,姗姗而来。
我们想读书却找不到书。
我们没有堆积如山的资料,我们没有一、二、三轮的备考,我们没有每次月考后的排队,我们没有奋战一百天的宣誓,我们没有家长的陪读,我们没有心理医生的解愁……没有的真是太多。
我们有过不收补课费的补课,我们有过十二点不睡的熬夜……有过的实在太少。
那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熬夜,希望通过熬夜,尽量找回已经失去的时间。
每天的熬夜,每天熬夜后的进步……或许就是赵老师期望实现的"笨鸟先飞"的教育效果。"笨"时起步,低调中开始。"笨"的自我定位,才懂得勤能补拙,才会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笨″鸟先飞早入林。一只"笨"鸟,在奋飞的路上,只能靠坚持,再坚持,只能靠更多的付出和奋斗,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或许是赵老师的多次强化,让我们早点领悟了"笨鸟先飞"的复杂内含,早点领悟了"笨鸟先飞"一路上的坚持和奋斗。
一辈子,我们有过太多的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机遇的错位,却很少抱怨别人光鲜的背后,这份坚持和奋斗。
得到的,总有得到的道理。失去的,也有失去的惯性。
08高二(1)班现象
我们班,共有六十二位同学,主要在七八、七九两年参加了高考。结果考上大、中专二十二人,占比35%;考上大专以上十六人,其中七九年考上大专以上十一人,占全县该年考上大专以上总人数20%。
我们再来看一组大数据:
一九七八年,全国参考人数610万,当年录取40.2万,录取率7%。
一九七九年,全国参考人数468.5万,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6%。
二0一七年,湖北省985高校录取率3%,211高校录取率6%,一本录取率15%。
实际上,七八和七九年高考前还要预考,预考还要淘汰一半左右,这两年的应考人数远远大于参考人数。
从录取率上来看,当年我们考上县级中等师范,就相当于今天的211高校了。
往事零零碎碎,写来也是断断续续。拉拉扯扯,八个小节,前前后后,用了一周。
写着,写着,似乎还有好多想写的。
写着,写着,又是落笔千钧,未做江郎,却已才尽。
高二(1)班的往事,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写的。
高二(1)班的往事,六十二位同学,就是六十二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