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的故事
侯永刚
眼前这个女子,微微垂下头,眼珠儿盯紧了花绷子间绸帛上的图案,动也不动,以至于我在她身后站了有一会儿了,她也没有发现。不久后,那掂在指尖上的绣针,突然动了起来,在绸布上穿来绕去,跳起跌下,如龙游凤翔,似蝶舞燕飞,旋得我眼花缭乱,转得我目不暇接。之前,她那静止了的眼珠,也动了,随着纤手的动作,快乐地旋转。她的嘴巴紧抿,眼角却含着笑。
我不知是花绷子将她的嘴巴绷紧了?还是白色绣布上绮丽的纹样把她给逗乐了?她低眉捻线的姿态,飞针绣花的神情,恍若云端的仙子,在美境里畅游,又似凡间的织女,在织机上的洒爽。从最初的纯白到最后的繁花似锦,仿佛走过了一个世纪,又好像转瞬之间。在这当儿,刺绣的女子没有一丝停歇。整幅作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当女子放下绣针,拆卸花绷子上的夹子,取绣好的花时,我才透了一口气,也顾得上打量这女子。
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发髻高高挽起,身材纤细,脸庞俊秀。她穿了一袭掐腰的大红色旗袍,胸襟处缀了一朵绿色的小花,足上着了一双布缝的绸鞋,鞋面上有凸起的绣花。在着装普通、埋头干活的女工们中间,她特别显眼,与众不同。
矁着这个和她手中的花一样艳丽而清雅的女子,我向她问了好,并夸赞了她的绣技。 低头忙活的她,抬头间发现了我,害羞地摆着手,嘴哇啦的张着,不知说些什么,我莫名其妙。
恰在此时,我约见的女主人到了,她是这个香包刺绣公司的经理,叫刘兰芳。她说,她是个哑巴。“哑巴”?我反问了一句。“是的!”刘兰芳肯定地回答。
我一时愕然了,怎么也想不通这个美丽灵巧的女子会是是个哑巴!我有点惋惜。刘兰芳用手向那个女子比划着什么,女子就悄然走开了。然后和我踱到了车间的休息厅,她给我沏了一杯茶,我们坐了下来。
刘兰芳说,她叫小玲,的确是个哑巴!她来公司时,还很小,是个常使性子的聋哑少女,让同伴们很闹心。女工们都不愿和她来往,都说,兰芳姐,你就把她退回去吧!我怎么能丢下她不管呢?我不管,她会飘在社会上的!刘兰芳喃喃自语道,我自己也有孩子啊!
她还有故事?我耐心地听下去。
小玲的家在乡下,从小性格内向、自卑、叛逆,有轻生倾向,一生气,就要出走。她的父母又不懂手语,没法与她深层次的交流,非常熬煎。看着这个日渐长大,整天淘气的独女,二老常常以泪洗面。后来,没办法了,就带着小玲找到了刘兰芳。他们听说,她的公司招收刺绣女工。看着这个长得如花一样好看的少女,刘兰芳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再一问,才知她是个哑巴,她有些犹豫了。
刘兰芳的刺绣公司有各个年龄段的女工,来自不同阶层。有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丧偶妇女,还有几个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但没有说话存在障碍的哑巴。要让一个和大家交流都存在问题的哑巴学刺绣,这在公司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看见刘兰芳迟疑的眼神,小玲的母亲急了,拉着她的手摇着央求着,眼眶里噙满了泪。小玲的父亲也很不安,叹着气,垂着头,蹲在一边不停地抽闷烟。见此,刘兰芳将小玲母亲扶到沙发上坐下,又让小玲父亲起来说话。
她说,你们的难处我理解,我也有孩子,就甭急了,这孩子我收下了!小玲父母听了,紧蹙的眉头才展开了,露出了难得的笑脸。随后,她试着用手语和小玲交流,发现小玲竟然会一些手语,作进一步交流后,方知小玲在聋哑学校学过一段哑语。刘兰芳过去在汽修厂上班,那是个安置聋哑人的厂子。在平时和工友的沟通中,她学会了哑语。
相处几天后,刘兰芳发现小玲虽说是个聋哑人,却很有灵性,便将小玲吸收到刺绣团队,一有空闲,就手把手教她绘纹样练针工。小玲一看就懂,一点拨就会,不到两个月,就能绣出像模像样的绣品了,刘兰芳暗自高兴。
可有一段时间,小玲非常低沉,对生活几乎绝望,和谁也不交流,有轻生念头。原来小玲在群聊中喜欢上了一个男孩,那个男孩也喜欢她。他们在微信上聊了将近一个月后,男孩突然提出来见面。小玲本想等时机成熟了,告诉男孩自己是残疾人后,再考虑见面的事,无奈,男孩很坚持,小玲就去了。见了面,两人都很满意,可在对话中,男孩发现小玲是个哑巴,态度就起了变化,等匆匆吃完饭,男孩给小玲打了个招呼,就走了。小玲晚上给男孩发微信,却联系不上,男孩已经把她设置了。小玲很伤心,觉得活下去已无意义,干起活来,无精打采。
得知这些情况后,刘兰芳焦急万分,日夜陪在小玲身边,作疏导工作,怕她出事。她带她出去逛夜市、看电影,给她做好吃的。并说,感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比感情重要的还有事业。你现在有父母照顾你,假如有一天,你的父母不在了,你靠谁!只有学精了手艺,你才能自立于社会!刘兰芳对待小玲像闺女又像朋友,亲密得比亲母女还亲,连刘兰芳的女儿张煜瑶都嫉妒了。她说,我小时候你都没有这样爱过我!刘兰芳说,你和小玲不一样,她是个哑巴、残疾人,身心不健康,脆弱啊!
慢慢的,小玲从感情的迷茫中走了出来。为了让小玲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刘兰芳特意将一些重要的刺绣作品交给她去完成。有外来参观团时,又安排小玲当礼仪兼引导员。穿着漂亮的小玲像一朵花似的,领着参观人员在香包展厅飘来移去,谁也看不出来,她是个哑巴,时间久了,人们都知道刘兰芳的刺绣公司有个年轻的绣花娘子,人不但长得美,花也绣的好,绣出来的花跟刘兰芳绣出来的花一样好看!却淡忘了她是个哑巴。
心灵手巧的小玲,每绣好一幅作品,都要拿给刘兰芳看。她注视着绣件上那些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竖起了大拇指。小玲乐呵呵的,乐得直跳。
有人竟给小玲提亲来了,男方还是个健全人。刘兰芳高兴极了,赶快安排两人见面。见面后,两人都还满意。择日,双方家长见了面,都没意见。刘兰芳就选了吉日,给小玲办了喜事。几年后,小玲有了一儿一女,公婆、老公对她很疼爱。她有收入,在家里地位也高。心情好了,小玲对刺绣钻研的更上心了。
她是个爱美的女人,每天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清清爽爽。每次刺绣时,都很虔诚。先要盯住图案默思一阵,才下针。等下起针来,飞针走线,再无停顿,有如神助,一气呵成。绣片完成后,她才长舒一口气,稍作停歇。她的绣品自然雅致,清新隽永,很招人喜欢。有的老板下货单时,指定要小玲绣。小玲成了公司顶尖的绣娘和品牌人物。
看见小玲一天天长大,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女人,也不用她操心了,刘兰芳说,她的心才放下。
听完了小玲的故事,我很是感慨。我再一次端详着眼前这个善良和气的中年女人,心里充满了温暖。她是我今天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她也是个绣娘啊。
过去,陇东有“七岁八岁学针线,十一十二作茶饭”的俗语。刘兰芳自小心灵手巧,得到长辈的手手相传,工于女红。成年后,成了远近闻名的绣花娘子。她的作品多次在庆阳香包节、全国文博会上展览、获奖,曾受邀到美国几所大学讲授陇东传统刺绣技艺,使美国人知道了中国除了四大名绣外,还有一种古老而拙朴的刺绣叫陇绣。
她的公司为几千名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公司绣制的精美绣品,在国内销售,也走向了国外市场。她每年负责培训2000多名妇女掌握香包刺绣这一传统技艺,使这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有效的传承下去。
她先后被甘肃省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甘肃省提名“陇原工匠”,被当地政府树立为优秀党员典型。
但我这次来不是采写这些的。她带领妇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迹,中央、省市媒体已多次做过报道,我这次来,主要是采写她帮助公司妇女构建文明家庭事例的。因为,在这之前,她荣获了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刘兰芳公司的女工,大多属于弱势妇女群体,来自社会不同层面,来之前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固定收入,有些妇女在家庭地位很低,常常受到公婆、丈夫的歧视、甚至虐待,家庭很不和睦。刘兰芳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是国家稳定的主要因素。为此,前几年,她在公司党支部设立了励志岗,心理疏导岗,家庭纠纷调解岗。由她牵头,另外几名党员协助,做这项工作。女工们心理有了问题,家庭有了矛盾,她亲自出面疏导、调解,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因为姐妹们都服他,她的家庭是街坊邻居啧啧称赞的文明和谐家庭。
据宣传部门给的材料介绍,多年来,刘兰芳的“党员岗”已救助了几十名贫困妇女家庭,修复了了十几个濒临破裂的夫妻关系,挽救了七八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妇女。显然,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人。
我呡了一口茶,掏出笔,请她再讲讲自己的故事。
这时候,一袭红裙、满脸喜色的小玲翩然而至,她手里拿了一幅纹样,那是一幅富贵牡丹纹样。她看见我,羞涩的笑了一下,就不再理我了,她兴奋地向刘兰芳比划着什么。
刘兰芳说,小玲创作了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牡丹纹样,让我提修改意见。然后说,你先喝茶,我给看一下。她们把纹样铺在画案上,师徒两指指点点研讨起来。
看着这两个一老一小的绣娘,我心里一阵温馨。她们的关系既像师徒,又像母女像姐妹,亲密无间。她们的心灵都美的跟绣花似的,让人感慨。还有什么问的呢?这师徒两的和睦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吗?
2001年,庆阳华池双塔寺出土的千年香包,证明庆阳香包刺绣历史久远,在古代,人们就有佩戴香包的习俗。那时,绣娘们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织着人间的美好。在今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了下来。现在,庆阳有几万绣娘,忙时,她们下地干活,出外打工,闲时,她们坐在热炕头上,用一双巧手,编织梦想。她们都很美,都很善良,成了构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奔小康路上一支重要的巾帼力量。
我不忍心打扰两个专注的绣娘了,偷偷溜出休息间,来到香包展厅。我要仔细欣赏这些绚烂夺目的刺绣品,在艺术的熏陶中再一次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