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和写诗很早,但散文迈步却较晚。听说,是他结交40年的师友、著名军旅老作家彭荆风的提示:"不要老写诗,像公刘一样也写点散文、随笔------"于是,陈运和在10余本诗集、长诗出版之后,才有了《陈运和散文》的问世。散文集首篇《情牽梦萦赣西北》就得到彭荆风的夸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
彭荆风主要写小说兼散文,晚年搞上纪实文学。和他相识后数十封来往书信的原件,陈运和都交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保存。
《陈运和散文》之后,一时没计划生育,陈运和又添了《与散文同行》《散文跟着诗歌走》《我的散文不会老》《陈运和散文近作》《散文出自我足迹》《跋涉的散文仍在长征路》等一批散文子女。内容一以人生回忆,二为采风见闻,而且后者居多。散文跟诗歌有血缘关系,回忆是骨髓,见闻是肌肉,站起来的散文形象丰满!古今中外诗人众多,陈运和喜欢李白、苏轼的诗;前者唐号称诗仙,后者诗书均棒。此兄开玩笑地对我说:“哈哈!本人是诗歌、散文、书法为文学艺术三项全能!”
一个人降生便学走路,可能散文更好记载。《我是福州人》讲述,日本鬼子侵占闽江两岸,属于陈运和的方块汉字跟标点符号,一同在福州仓山区岭后路一个小区出世。这儿,原名仓前山云应境1号二层小楼在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大兴土木建设中消亡,就像上世纪40年代某年某月十天之内陈运和的曾祖父与祖母先后走啦!但旁边的福建师范大学校区仍在,它为陈运和福州螺洲陈氏家族之陈宝琛创办。那时陈运和的根须设法移栽,上辈终选择落脚江西上饶。《第二故乡:上饶》《旅游脚步读一读泛黄的史页》《我属陈宝琛家族之后》《白岭街.赵李桥.张仕华》《白岭中学,修水剧团跟文化馆够亲》《诗的转身是散文,是福州》《南昌,总和我在人生途中相遇》《我的九江》《我在信江书院与茶山寺旧址读中学》《悠悠岁月指点乐平说往事》《那段岁月,回上饶探亲》《上饶,一座生气勃勃的城市》等怀旧寻情之散文,分散在陈运和连续出版的集子中,闪闪烁烁,似题外事并非题外话。
我认识陈运和时,他已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一生衷情于写诗,以诗人的名义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其家庭前辈上祖均从事自由职业,在许多城市流动生活。日本入侵中国,从东北逐渐扩大到华北与华东------逃难跟谋生,属一路的主题。数十年后,人已衰老,回忆往昔,寻找遗迹,写些散文比写些诗更好处理。于是,诗和散文的结合成为主菜,无论东北菜还是闽菜,都合口味。
写熟人,写老友,写从前,写现在,写国内,写境外,写山河,写史迹,采风之路笔之路,散文跟诗上征途。《兴凯湖一日》《虎头镇.乌苏里江.珍宝岛》《记事:乌苏镇到北极村》《陈体诚跟滇缅公路》《邓小平.百色及百姓本色》《凭祥.浦寨.友谊关》《自贡,曾出了位不朽的英烈卢德铭》《安顺场、大渡河跟泸定桥》《被芦芒一支歌唱出名的微山湖》《阿尔山,一个漂亮的老火车站,一座漂亮的边境小城》《历史登上鸭绿江断桥》《在朝鲜,最忆抗美援朝事》《佛罗伦萨仍年轻》《纽约城的故事》《夏威夷,檀香山,珍珠港》《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南非,我遥远的耳闻目睹》等散文与我同行、结友。
陈运和的散文跟诗歌性格接近,爱好相同。敬仰伟人,学习英雄,喜欢跋山涉水锤炼自我的长征精神。诗歌领着散文登临宝岛五指山,捏紧铁拳宣誓守南海;散文紧随诗歌四渡赤水步不停,足迹书写党史学前辈。笔只懂方块汉字,敢走东亚西欧颂扬民族气势各自记叙中;人不识横爬洋文,照样南非北美结交世界风光取景角度新------
在陈运和眼里,散文有点像诗歌的孩子,文字活泼,标点可爱,跳动的结构给人的感受以千姿百态。难怪彭荆风读陈运和的散文之后,会讲:"诗人写散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