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运和的头像

陈运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1907/11
分享

汪自强:我所认识的上饶文化名人陈运和

我跟陈运和生活在同一城市,年纪差不多,认识许久,爱好相似。但他的笔耕比自己更加勤奋,收获颇丰。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诗人、作家,居住环境,采风出行,加上现代化交通工具配合,脚下的诗与散文不愧比远古同行李白、徐霞客远游的地方多得多。近60年始终坚持创作仍不搁笔,就像他熟悉的文学大家彭荆风、李瑛那样,我的这位文友或许也会直至生命终止。

2008年5月,一次李瑛在北京家中送陈运和出门说:“打算去的地方,抓紧走呀,人过了75岁就不想动了。”又一回,记得是2012年5月,陈运和采风路过北京拜访贺敬之时,刚痛失夫人柯岩不久的中宣部、文化部老领导一见面拉着陈运和爱人手感慨地讲:“真羡慕你们呵!”

为此,陈运和跑遍国内31省市区90%以上地级市所属主要景点以及境外20余个亚非、欧美重要国家,处处以诗文作证,照片说明,佳句还进了有的百科。听说,采风累计花费40万元人民币,我认为值得!他的诗歌、散文,记叙了从北极村到五指山、从珍宝岛到日喀则,点点滴滴。点点滴滴,都是陈运和采风的足迹。1960年《九江日报》副刊那首处女短诗《夏收》起步,先写诗,后著文,陈运和的诗文开始长征,四渡赤水,井冈、遵义、延安有新的构思;安顺场、泸定桥、西柏坡迈新的韵脚。现实生活在笔下,中国未来绿稿笺------中国诗坛泰斗、《诗刊》首任主编臧克家给陈运和新著《红土情》题写书名,难得!1993年新天出版社出版此书,专著诗篇走的是毛泽东跋山涉水的革命路。微山湖畔,陈运和寻找新四军出身的老诗人芦芒的踪影,这位曾任上海作家协会负责人1964年写信给了陈运和极大鼓励,芦芒为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歌词“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至今仍飘荡------

境外,更是飞机、海轮、大巴交替乘驶;北欧诸国、南非大地、西欧剪影,东亚风光,历历在目。甚至坐宽体客机沿着北冰洋跟阿拉斯加缝隙的疾飞,横穿过茫茫加拿大南北,落脚于波士顿马上赴哈佛大学那儿图书馆有陈运和诗著收藏。不假!上世纪90年代遵循中国作家协会通知,陈运和赠阅的《邓小平颂》《南方南方,北方北方》两种,旅美作家、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帮忙确实进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三所名校图书馆。遙遙处,美国夹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黄皮肤的上饶地区(市)作家协会老主席走访了多地而让诗文吃得饱饱的见闻,但绝不能忘悼念夏威夷的张学良墓会遥想当年西安事变。在巴黎圣母院,陈运和进去寻找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梦境,幸运火灾尚未发生;在奥斯陆剧院门口,匆匆与挪威名剧作家易卜生塑像合影,难得占点光------但,境外有的国家真不如中国,如埃及、土耳其、南非、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外首先语言不通,找厕所难,收费又贵。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处商场要半个欧元(约人民币3元多),意大利威尼斯一胡同公共厕所竟收1个半欧元(差不多人民币10元左右),法国巴黎老佛爷那么大商场寻卫生间更是费力。在欧美多住郊外乡下,半个月或20天开车买一次东西。只有匆匆进一个超市样样购齐开车回家,并非逛街。至于纽约的世界名街第五大道,走一走似不及上海南京路般热闹,当然这属陈运和个人感受。每次在境外游了一圈,异乡环境不如身在中国更适应。故土,故人,故情感,一切仍在李白、苏轼身旁读中国诗文挺自豪------

陈运和有句名言:党和人民曾经给我的,自己终会还给党和人民。文学前辈贺敬之、芦芒、李瑛、公刘、彭荆风、臧克家、谢冰心、晏明、文莽彦------或来信,或题字,或作序,或赠书,其中不少已远行啦!再求索已不可能,只留下深切的怀念跟泛黄的记忆陪伴陈运和渐渐变老。尤其是贺敬之1961年就给陈运和写回信,至今仍健在、联系,其中交往故事多多,刻骨铭心。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努力,需要指点,需要不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与人民的文学事业永远该属于国家的。陈运和30种诗文专著今被31个省市区与港澳台数百处公共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收藏网上可查。本人已逐年逐次将一些手稿、名人书信原件等交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当然,所在地档案馆、图书馆以及外地有关单位也不能缺。到目前为止,网上查阅中国现代文学馆通典馆藏陈运和图书65种,手稿41份,信函60封,照片9张。上饶市档案馆也保存陈运和各种资料数千上万份,其中包括全部专著及手稿、照片、书信、字画、实物等,且定为当地文化名人。陈运和出版的30种诗文专著外可能还会增加,也许还有他的书法作品。贺敬之题写的“陈运和文学馆”、“陈运和作品陈列室”仍需要生根萌芽,一切看事态发展。我的诗,会和贺敬之般长寿!

接触陈运和一向平易近人,一生热爱党的文艺事业,始终勤恳笔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