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明葆的头像

马明葆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407/10
分享

珍贵的记忆

1984 年那段美好时光,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的记忆深处徐徐展开。秋高气爽的九月,共和国即将迎来35周年华诞,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种庄重而又热烈的氛围之中。我们学校接到了参与国庆活动的任务,那消息如同春风般拂过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激动不已,大家脸上的喜悦如同阳光般灿烂。

10 月 1 日,历史的长河将要在这一天泛起璀璨而不凡的浪花,首都北京注定要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即将在此上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二次大阅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阅兵,其意义之深远,犹如一座巍峨的里程碑,矗立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征程之上。

上面对这次国庆活动的重视程度超乎寻常,我校全体师生也被要求务必参加当地的国庆庆典活动,且需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进入庆典现场,全力展现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热烈氛围。

当班主任在教室里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时,原本安静的空间瞬间被同学们的欢呼声所填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内心的热情仿佛燃烧的火焰,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到这一盛大的活动之中。班主任郑重强调,全班同学全部参加,一个也不能少。从即日起开始排练节目,同时要求同学们自备民族服装。然而,老师的最后一句话却让我犯了愁,我没有民族服装,到哪里搞一套民族服装呢?但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影响我参与国庆庆典的炽热之心与积极之情。

班主任请来一位年轻且美丽的舞蹈老师为我们排练节目,舞蹈老师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和我们基本是同龄人。她举止优雅,落落大方,亲和力十足。或许正是因为她的魅力,同学们在练习舞蹈时都十分卖力。这位老师所选的舞蹈歌曲是创作于 1980 年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1983 年李谷一在春晚演唱之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上世纪 80 年代初脍炙人口的佳作,深受广大青年的钟爱。每当那激昂的旋律响起,“再过 20 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 80 年代的新一辈”的歌声萦绕耳畔,总能让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对我而言,跳舞实非易事,我从来没有跳过舞,跳起舞来动作显得生硬而笨拙。我曾多次请求退出,然而班主任坚决不允,反而给予我鼓励,坚信我定能出色地完成这次任务。

经过几日紧锣密鼓的排练,班主任要求同学们身着民族服装跳舞以检验效果。班上同学民族成分多样,民族服装各具特色,班主任看后高兴地说:“好啊!这样更能彰显各民族大团结嘛。”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身着属于自己民族的华彩服饰,唯有我和少数几位同学尚无民族服装可穿。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借来了学院的几套民族服装给我们几个人。他将一套蒙古族服装递给我说:“你个头高,穿上这套服装比较合适,到时候我给你借一把马头琴,跳舞时拿上更加完美”。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一种乐器,我听说过。但还没有见过。听闻班主任此番安排,我的内心犹如波涛汹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同学们身着民族服装跳完一场舞后,班主任观后十分满意,并对我大加赞赏,他说,一个从未跳过舞的同学能够达到如此程度,足见用心之深。

10 月 1 日上午,雨过天晴,兰州的天空澄澈而明朗。我校的师生们宛如一条奔腾的长河,浩浩荡荡地朝着东方红广场进发。9 点多的时候,身着民族盛装的师生们,犹如一朵朵绚烂的花朵,载歌载舞地进入东方红广场,瞬间吸引了万众的目光,全场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犹如汹涌的海浪。我班同学身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手持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伴随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旋律,迈向广场特定的位置。一时广场之上萨满舞、锅庄舞、摔跤舞、黑走马……各种精彩纷呈的舞蹈竞相上演,真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10 点整,国庆阅兵仪式在庄严雄浑的国歌声和28响礼炮中拉开了恢弘的序幕。我们通过广播直播,聆听着阅兵现场的声音,虽未能亲眼目睹那震撼人心的阅兵场面,但内心的澎湃却丝毫不减,仿佛身临其境。紧接着,便是邓小平关于迈向现代化,坚定改革开放那鼓舞人心、振聋发聩的讲话。

也就在那次国庆节的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地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那简单而真挚的四个字,饱含着无尽的敬爱与深情,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崇高敬意。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

那是一段铭刻于心的时光,激情四溢,欢乐满溢,见证了我们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即便岁月如流,那份珍贵的记忆依然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