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峰的头像

德峰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8/20
分享

愿随流水到天涯

她十四岁嫁给了一位毕业于黄埔六期的国民党军官,两年的夫妻恩爱,刻骨铭心。

丈夫策马上战场时留下了一句承诺:“我会回来的!”为了这句话,七年的倚门守望,却等来壮烈殉国的噩耗。

二十六年的苦苦寻觅,君在何方?七十七年的默默等待,盼亡夫魂兮归来。

一张合成的珍贵照片,一场跨越生死的爱恋。

九十三岁飞越海峡,只为陪伴在亡夫灵魂安放的地方。

从重庆到台湾,这段距离2200公里的行程,完成她此生的心愿。

在十四年的抗战史上,有国共两党的热血男儿;同时也不应忘记为之守望烈士的巾帼英雄。

花随流水到人间,愿随流水到天涯。百岁老人张淑英女士,只要一息尚存,不遗余力寻找抗日英雄丈夫钟崇鑫,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定情“洋头口”

张淑英老人1921年出生在福州,父母经商。14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台江洋头口一带,而“洋头口”这三个字,便成了这段爱情的开始。

1935年春天,经人介绍,母亲陪她到福州西湖与钟崇鑫见面,让年轻的张淑英一改对军人的印象。母亲“谎报”了她的年龄17岁,实际那时她只有14岁。而崇鑫比她大了16岁。

相亲当天,她并不情愿,因为以前见过的军官外表粗鄙。可初次见面,她就被对方打动了。钟荣鑫1米75的身高,长相英俊,说活和善。钟荣鑫问她会写字吗?她说会的。没想到,钟荣鑫拿出纸笔来,她便写了“洋头口”三个字,钟荣鑫看了赞不绝口。两人拉近了距离,难道世上真的有一见钟情?

时年三十岁的钟崇鑫来自重庆荣昌县安福镇,知识青年从军,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订婚一个月后,两人在福州举办了婚礼,宾客来了十桌,细心的新郎官还特意为新娘子弄到了白色的长头纱,姐妹们都笑话张淑英好福气,找了一个如意郎。

1935年农历八月,钟崇鑫随部调往南京,张淑英也随之前往。钟荣鑫按照福州的习俗,叫她阿妹。钟崇鑫把每个月的军饷都交给她,还鼓励她多学文化。不过,钟荣鑫不喜欢妻子化妆和穿颜色艳丽的旗袍。钟荣鑫说:阿妹不化妆就很美。

钟崇鑫怕她一个人在家寂寞,还把她的母亲和弟弟也接了过来。每次只要听到钟崇鑫响亮的马靴声从院子里传来,就是张淑英最开心的幸福时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钟崇鑫随部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两人在常熟汽车站见了最后一面。分别时,钟荣鑫突然从背后跑上来抱住了她,说:阿妹,我会回来的。一霎那,张淑英感受到丈夫的热泪打湿了她的头发。

当年冬季,张淑英还和丈夫通了一次电话,现在他请不到假,没办法回来看她。他让妻子不要担心,让她照顾好自己。钟崇鑫告诉妻子,他已升任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张淑英内心忐忑不安,这意味着他要上前线去打仗。

苦等七年的一个噩耗

张淑英和婆婆随着西迁的百姓,一路从武汉回到了丈夫的老家重庆。张淑英整天呆坐在一个地方,她每天夜里都要惊醒多次,却总是梦不到丈夫。每年她都会写信去问钟崇鑫的消息,但是都没有回音。直到1944年,在街上突然遇见了钟崇鑫的战友方维鑫。方维鑫帮忙联系军长后,收到了一份回信,“兄阵亡,无法函告,军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

一封电报发给了她,内容证实了钟崇鑫牺牲的事情,并给她发放了一定的抚恤金。张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苦苦等待七年后,听到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噩耗。张淑英也一直想知道一件事,在1937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丈夫是怎样殉国的?

第二年,婆婆病逝,她只好回到福州找父母和弟弟。

1949年,张淑英父母和弟弟去了台湾,可张淑英却选择留下,她说:崇鑫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丈夫一家三代单传,他们婚后没有生育子女,整个家族后继无人,这是张淑英无法逾越的心结。

人越在困难的时候,就越容易去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为了养活自己,走投无路的张淑英,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手绢,里面有两枚金戒指。这是钟崇鑫当时送给自己的礼物,也是自己身边最值钱的家当。她拿起戒指,用手帕包好,快步的走进一家当铺。如果她不卖,那时候就没有办法在重庆继续守下去。

张淑英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公安部门做文书的李自清,他也结过一次婚,但是没有孩子。他们结婚后生育了两儿一女,而对于现在的亲人,张淑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提起过曾经的过往,不提并不代表遗忘,几十年里,因为经常夜晚哭泣,张淑英的左眼最终坏死失明。

寻找二十六载

张淑英说:“自清对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恋,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他,他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知道他阵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灵位放在哪里。为了现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说出这段往事,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淑英的长子李长贵说:1983年父亲李自清去世,直到1989年,母亲才第一次提起钟崇鑫这个名字。尽管隐约猜到母亲有一段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但母亲的请求还是让全家人吃了一惊。

张淑英讲述了“寻找钟崇鑫”的初衷:“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而付出宝贵生命。但他没有后人,如果我走了,谁还会知道他的名字?” 于是,老人向子女提出请求,帮她弄明白钟崇鑫是如何殉国,又魂归何处?

李长贵说,母亲提出请求后,姐弟三人决定尽力完成老人的心愿,“爸妈从来没有吵过架,他们也没有对不起这个家庭。”帮老人完成心愿,也是一种尽孝。只是,母亲的心愿便成了家里人的心病。

后来,他们在时任87师少校师部参谋仇广汉写的《淞沪抗战暨南京失守纪实》一书中查到这样一段历史:“城外部队苦战三日,打到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的三个旅已伤亡殆尽,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于雨花台阵地……”。

1987年张淑英给仇广汉写了一封信,张淑英希望从他那里可以多了解一些钟崇鑫的事。没过多久,仇广汉给张淑英回了信,并附上了一张证明,里面写道:钟崇鑫烈士确系1937年12月11日在南京对日寇固守雨花台阵地,为国壮烈捐躯。

71军87师的陈颐鼎也给张淑英寄来了证明,特别提到了钟崇鑫升职的情况说明。每次看到这两份证明,张淑英都泪湿双眼。她仿佛能看到钟崇鑫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情景。

可他的灵位在哪里呢?苦寻26年,终于找到了。

2014年9月16日,寻找了多年的张淑英一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电话。当晚10时许,台湾志愿者便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钟崇鑫的牌位。更让张淑英感动的是,志愿者还将老人和钟崇鑫的照片合成一张合影。

张淑英拿着照片,用手摸娑着,现在终于可以如此真实地近距离看到他。钟崇鑫几乎模糊的形象,瞬间那么近,又那么清晰,这一夜,有钟崇鑫在床头陪伴,她睡的特别踏实。

找到丈夫的灵位后,老人又萌生了前往台湾祭拜的想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当年11月22日,老人在儿子李长贵的陪伴下,前往台北。张淑英其实已经不适合坐飞机,她对当年日军在重庆实施大轰炸心有余悸,害怕头上的飞机,但是她却依然坚持着要去。她和孩子说:“如果我在去台湾的路上走了,带着我的骨灰去见他也行。就算是回来的路上走了,这辈子我也满足了。”

老人乘坐在飞机上,就像一位少女快要见到未婚夫,嘴角边一直挂着微笑。

抵达台北当天,老人来到了忠烈祠,钟崇鑫的灵位在第一排右起第四个,上面刻有“万古流芳,忠义千秋”。她为他献上了一束花,上面写着:“钟崇鑫烈士,妻:张淑英”。

张淑英说:“崇鑫啊,我终于找到你了。”

老人看到忠烈祠高规格地供奉着为国捐躯的烈士,感到欣慰。她说:“崇鑫在台北不孤单,有他的战友,还有他的长官们陪着他,我也安心了。”

离开台北时,老人又去了忠烈祠,她又看望了钟崇鑫灵位,对他说:“我不能在这里长久的陪伴你,但是要是我还活着,我一定来看你。如果身体不允许,那我们很快就能在另一个世界见面了。”

钟崇鑫和张淑英的爱情故事,苦难辉煌,已超越个人范围,铭刻国家记忆。

老人张淑英长寿,明年一百岁了,现在定居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街道二府衙社区,看望她的志愿者络绎不绝。她说:我的寿命是崇鑫给的。回忆前尘往事,她每次想到最后一次和钟崇鑫送别的情景,她后悔当时没和他多说上一句道别的话。然而能找到英雄,人生没有遗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