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峰的头像

德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07
分享

木兰花开香天涯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刘木兰替父护母”,这一句脍炙人口的赞誉,在中州大地黄河之滨传为美谈。

刘木兰,祖籍河南洛阳,出生缅甸曼德勒,求学湖北武汉,现在香港定居。

柿林村,地处河南洛阳孟津县白鹤镇的西霞院水库,这里留下当代花木兰别样“母女”情的动人故事。

村里有一座百多年历史的老屋,这是远征军老兵王之平的出生地,王之平在家时的姓名为王振东。

王之平12岁的时候,母亲骤然病逝。父亲娶了小他十多岁的继母,老人家长年外出做买卖。年轻的继母,尖酸刻薄对待不是亲生的儿子王之平。

国难当头,王之平的父亲弃商从军,牺牲于山西抗日战场,少年的王之平孤苦伶仃。

1936年,时年19岁的王之平和隔壁邻村小他一岁的王春珍结婚。王春珍驼背,不识字,心地善良,婚后俩人相敬如宾。

继母经常刁难王春珍,王之平看在眼里却不敢反驳,而王春珍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从来不向他诉说自己的委屈。结婚时,王春珍常给王之平擀面条、烙饼、熬面疙瘩汤。

婚后三个月,王之平和邻村的孟姓青年一起,在洛阳街头看到国民党南京汤山“宪兵学校”招生,结果双双考上。不料,当他回家准备行李时,继母坚决不让他当兵,用锁将大门锁住。王之平当晚跳墙出来,找到孟姓青年家时,得知对方等不及他早走了。

身无分文的王之平,向一位婶子借了五块银元偷偷跑了出来。继母派出多个亲戚撵他,在一个寺庙旁,一亲戚追上了他,王之平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才被放走。

王之平离家出走后,继母打骂王春珍成了家常便饭,王春珍只能偷偷到娘家抹眼泪。娘家人气不过要给她论理,但王春珍却不让他们出头,“振东不在家,不能让他的母亲受委屈”。

王之平经常托人给家里寄信、寄钱,王春珍不识字,每次听村里的先生念信时她都是笑容满面,晚上蒙着被子哭泣。

1944年,日军占领洛阳后,王之平和家里断了联系。此时,王之平的继母已经改嫁,王春珍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王之平走上抗日战场当了远征军,留在了缅甸。

解放初期,王春珍的生活拮据,经常揭不开锅。家里人都觉得王之平参军一去没有消息,以为他牺牲在战场,就劝王春珍改嫁。王春珍平静地说:“我等振东回来。”

1966年盛夏,一位18岁大方沉稳的姑娘,敲开了王春珍的大门。

“大娘,我是王之平的大女儿木兰,我就是您的亲闺女。”木兰双膝落地,无语泪先流,她说:“父亲当兵多年,九死一生,平生最对不起的就是您,他让我回国照顾您”。

刘木兰,原名刘木仙,随母亲刘月英的姓氏。父亲把他送到武汉华侨中学(武汉工学院前身)读书,嘱咐让回老家看看王春珍。这时,王春珍才知道王之平在缅甸落户了,育有6个儿女。

木兰问:祖母去了哪里?

王春珍这才知道是说继母,回答:她改嫁了,没有来往。

木兰武汉就读期间,每年寒暑假各回来一次,她给老人买了手电筒、收音机等当时的稀罕物品。王春珍饲养家禽,提前买好崭新的毛巾、牙刷等,剩下白馍留给木兰享用。临走的时候,王春珍让木兰带小米、柿饼、鸡蛋等。她们依依话别,村里人都羡慕王春珍有个“比亲闺女还亲的闺女”,有谁怀疑他们不是亲生母女呢?

一次木兰回来,王春珍说:女儿,咱们去看看祖母吧。

木兰喜出望外,她们徒步走了十多里路,终于到达父亲继母的村庄。

王春珍和一位六七十岁的婆婆打招呼:妈妈,我们来看您了,这是您的孙女。

木兰:奶奶,爸爸让我来看看您。

婆婆疑惑不解:我哪里有什么孙女?

王春珍笑了:振东在外国结婚成家了,这是他的大女儿木兰。他说,当年您派人撵他不让当兵,这是您爱他。

婆婆如梦初醒,一下子把木兰揽入怀抱。老人家说:这么美丽标致的孙女,你是从上天派下来的仙女吧!

所有的恩怨,继母和王春珍一下子释怀了。

三十年来,木兰成了孟津乃至洛阳出了名的“孝女”,每次回来,她都给老人做饭。老人喜欢吃鱼,木兰都小心翼翼地把刺挑掉,一点一点地给王春珍喂食。

木兰的大儿子出生,她把王春珍接到武汉,一住就是整整六年。

1986年,木兰全家定居香港,王春珍身体病痛不能随行,木兰便把武汉家里的电视机、录音机、沙发等,全部送回了孟津。每次儿女放暑假,她都回来陪王春珍生活数月。木兰曾把王春珍接到香港,和自己住了半年多。

1989年,刘木兰陪同父亲王之平一起回孟津老家。曾经的丈夫再也回不到自己身边,王春珍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木兰曾问王春珍:当年解放后,如果父亲回到老家,会是什么结果?

王春珍思索片刻:应该被批斗,不会有好结果。丈夫另娶,王春珍有了些许安慰。

返回缅甸时,王春珍送给王之平一根拐杖,被王之平当作宝贝,随身携带,生怕被偷盗和丢失。他拿起拐杖,想起前妻为他守了一辈子活寡,只能一声叹息。

木兰照顾父亲的前妻,她的亲生母亲怎么看呢?

原来,派木兰回国读书,为了照顾王春珍,是全家人的决定。

1997年,王春珍因病猝然去世,木兰从香港赶回,料理母亲的丧事。之后三年,每到王春珍的忌日,她都风雨无阻地赶回来。

流落在缅甸的王之平,20世纪70年代开办了一家名为“豫恒”挂面厂,将中原的面食文化,在这个以大米为主食的异域传播开来。在一次工厂车间操作过程中,王之平的左手中指,不慎被机器夹断。

王之平没有加入缅甸籍,说汉语,孩子上华人学校。他要求孩子们努力,经营工厂,反馈报答祖国和人民。他的儿子王玉顺,担任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的副会长。王之平给长孙取名王长华,当年孟津县城所在的地方叫长华镇,王之平借此希望自己的孙辈勿忘故土。

2009年5月30日,王之平再次荣归故里,回家为前妻王春珍上香祭拜。

返回缅甸时,王之平带上一瓶黄河的水和一包家乡的黄土。拿到黄土时,王之平做出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动作,抓起一把土塞进嘴中,甘之如饴。旁边的亲友连忙拿来一瓶矿泉水让老人漱口,谁知老人喝了一大口水,带着嘴里的黄土,“咕咚”一声咽下肚去。

2014年11月1日,王之平在缅甸曼德勒去世,老兵长寿,享年97岁。那包从家乡带去的黄土,被装进了棺木,永远陪伴这位埋骨异域的抗战老兵。

木兰定居香港已有三十多年,她恢复原名刘木仙。丈夫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她在家相夫教子,含饴弄孙。生活朴素,但内心富贵。

刘木兰与王春珍,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他们相濡以沫交往三十载的亲情,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孝道文化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