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先进的头像

陈先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6/27
分享

粮食局的扶贫点

七月,骄阳似火。

金局长刚刚参加县里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回来,人还没进局办公楼的门,雷公般的嗓门就喊开了:“吴主任,下来,跟我去一趟拐子村。”我连忙停下敲打键盘的手,习惯性地走到窗户边往外看了看,说:“金局,拐子村不是前两天去过了吗?”

金局长正和张副局长站在楼前的树荫下说着话,手里抓着一顶草帽不停地扇着风。“你哪里那么多废话,金局叫你下来就下来吧,快点!”张副局长催促道。

“好的,我马上!”我顺手取下墙上挂着的草帽,关了电脑,拿上笔记本和笔,一溜烟的跑下了楼。

“吴主任,你去叫辆的士进来,顺便买四瓶矿泉水带上,快到中午了,路上哪个餐馆方便,就陪着金局吃顿便饭。记住,这么热的天下乡,要预防中暑。”张副局长分管办公室,他的风格是事无巨细,在局里出了名的。

我又不是第一次跟金局下乡,张副局真够婆婆妈妈的,这还用说。

半年前县里就取消了县直单位的公务车,改车补了。我很快叫来一辆的士,带上了水。金局坐车一般要坐副驾驶座,以前局里有公务车就是这样。他说坐前面视野开阔,头脑清晰。我打开副驾驶座车门,用手挡住车顶。金局坐了进去,边系安全带边对司机说:“去拐子村。”并随手关紧了车门。

我上了后座,递给金局一瓶水。张副局还在叮嘱司机:“开车注意安全!尤其是三道弯那座山又陡又险。”年轻的的士司机一边微笑着点头一边发动车子。

的士很快出了城,行驶在S306省道上。

拐子村离县城六十多公里,是县里最东端、最偏远、最贫穷的小山村,群山环抱,山高路陡。拐子村的村名倒不是说这个村上的人心地不善,而是村民出了这个村口,一道连着一道的山路七弯八拐才能到达镇上。

拐子村的村名还是“三村合一”时起的。当初,三个村的村民都要以自己的村名命名,争得面红耳赤,有两个村差点打起来,最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出来说话了。长者对村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说原有的三个村名都不要,就叫拐子村。

有人问长者,这是为何?

长者说,拐子的名声听起来似乎很刺耳,好像我们全村老老少少都是人贩子,其实不然。在不久的将来,拐子村的村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福音。不说别的,我们挑担花生出个村去集市上卖要绕过好几座山,七拐八弯走上二三十里山路,光来去的路上就得耽搁两三个时辰。山货出不去,山外好东西进不来,这就是我们至今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的根源。前些年,不是流行一句话么?要致富,先修路。起个拐子村名,必然引起县上镇里领导的疑惑,好奇,马上就会来人调研,而且不会是空着手来,信不信由你。

长者的一席话,村民们恍然大悟。也是,一个村名要那么好听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倒是希望有朝一日政府能够帮我们修通一条与集镇近距离的公路,村里的农副土特产品不用肩扛手提出山就烧高香了。


果然,合村不到两年,应验了那位长者的话。国家的惠农政策像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县里把拐子村作为首批“村村通公路”样板工程交给了交通局,并定为交通局包村帮扶点。交通局有的是钱,一个劲的往里砸,改道裁直修了一条能双向会车的村级公路通镇上。

去年,扶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时期。县委调整“三农”工作思路,发展粮食生产,进一步落实中央“精准扶贫、限期脱困”的指示精神,几经考量,这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重任转嫁给了粮食局,金局麻起胆子签下了“扶贫开发”军令状。

当时,金局为这事驻村一个礼拜,从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耕地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村里有723户人家,夫妇双双外出创业或打工超过了半数,家中老人和小孩留守;有的家庭因年老的父母需要照顾只能外出一人打工;有的青壮年长期跑贩运;有的打理自家果蔬基地。真正列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06户,主要是因病、因学、子女多致贫,还有9个孤寡老人。全村1600多亩水田仅仅耕种了631亩,而且只种一季中稻,大部分水田几近荒芜。

金局理顺了精准扶贫思路,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在这个村还是有些优势:第一,山区水质好,耕地无污染,稻米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第二,对接市场,东接湖北通城,南托本县旅游胜景“天下第一村”。有这两点就够了,而且第一点在粮食安全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粮食人说粮食事。金局在局党委扩大会议上和盘托出他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构想,一是为拐子村投入日产60吨大米(三个班)成套设备生产线建设,无偿使用我们的省级著名商标“洞庭湖”米业品牌,并扶持他们成立以村委会为主体的股份制精米生产合作社。我们扶上马,送一程,机械设备安装、员工技术培训、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等项工作由我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洞庭湖米业”公司负责。二是动员村支两委加大村民内部耕地流转力度,扩大耕种面积,推广有机优质稻种植,力促“单改双”。对参与流转、承租耕田种植优质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物质鼓励,每户无偿提供4袋复合肥(合200斤);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生产的优质稻谷,由本县地方储备粮库负责在国家启动的最低收购价基础上上浮4%上门收购。两项措施的集中点就是产业扶贫,授人以渔。这样,既解决了本村建档立卡且无钱参股的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也为我们依托产粮大县粮源,推进“洞庭湖”米业品牌走出城区,自然是一大幸事。

金局提出的两条扶贫开发理念,打开了班子成员和企业负责人的改革思路,一致认为这是符合中央的精准扶贫精神,走粮食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的道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造血,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做工;同时,也在为我们的“洞庭湖”米业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市场,争取生态收储粮源,这在全县可谓是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一路上,司机开了空调,金局睡得很沉。车在金色稻田中的村级公路上奔驰,我不忍心叫醒金局,让他多睡一会儿,他实在太累了。

的士开进了拐子村村部,已是中午1点钟了。我已饿过了头,跟司机说一起吃个便饭,要不等我们办完了公事再带我们回县城。司机说,不了,他要赶到镇上带两个客回去,老婆这两天可能要生产了。那恭喜你!我祝贺道。随即,我付了车钱,索了车票,这才叫醒金局。

我和金局下了车,带上草帽,一股热流夹杂着稻草的芳香味扑鼻而来。我放眼望去,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刺眼的白光令人胆颤,山沟里刮过来的阵风吹黄了田野上的稻浪。

才过两天,村部对面山坡上的梯田里,就有几户人家开镰收割早稻了,此时是午休时间,村民们都回家吃饭睡午觉去了,一台人力打稻机和割下的稻穗一垄垄摆放在干涸的田间。梯田几分田一丘,还是以前“农业学大寨”时父辈们流血流汗向荒山要粮,一锄一锄挖出来的,虽然有点小,但山区的土质好。前些年,几个经营户用来种西瓜、花生,西瓜个顶个,又大又圆,肉红味甜,花生红皮裹肉、粒大籽实,种了几年,赚了不少钱。后来,无奈山上缺水,从山脚下挑水上去浇灌实在太辛苦。反正有本钱了,这些经营户都索性跑到县城里去经商,这里也就撂荒了。

我们正要朝村部旁边的一家小饭馆走去,身后传来村里刘支书的喊声:“金局,金局,我在家里看到有车朝村部开来,就晓得是你们来了。还没吃午饭吧?”

没容我们回答,刘支书又朝那家小饭馆喊了起来:“春三,春三,金局和吴主任来了。他俩没吃中饭,快从冰箱里拿出土鸡、土鳝鱼、牛肉来炒几个菜。”

“好咧。”春三回应道。这个春三是村里有名的赌棍,零几年时盛行买特码,他下注大得吓人,一掷千金,也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多的钱。开始时,他中了一个千元大奖,得了4万块钱,还真让他造了一栋两层楼房,在山里荣耀得很。这钱来得容易,来得快,他总以为自己智商高,看得准,是发财的命。从此,他把买码当作生财之道,胆大吃西瓜,越买越大。在他的眼里,钱不过是一串数字。可是,幸运之神再也没有眷顾过他。没两年,他败了家,妻子跟人家跑了,两个子女把他赶出家门,成了孤家寡人住在老宅。好在他有一手好厨艺,但苦于没本钱开店。两年前,上面提出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村里为了照顾他,给他置办了一些锅碗瓢盆,腾出一间破屋,开了这家小饭馆。

金局对春三说,就我们两个吃饭,你家菜地里有新鲜蔬菜,炒三盘就行了。

那怎么行,金局,你看这么热的天,你们赶了这么远的路,消耗了那么多的能量,现在又过了饭时,总得好好补充一下营养吧,饭钱算村里的。听我的,春三,抓紧时间搞菜。刘支书坚持道。

山里人就是厚道、实诚。

我清楚金局的性格,忙把刘支书拉到一边说,我们金局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他不会让村里破费的。这样,搞个青椒炒肉片、红烧蒜香茄子和一盘空心菜。

刘支书听我这么一说,也只好作罢。他转过身去对春三说,就遵照金局的指示,炒三个菜,一个青椒炒肉片,一个红烧蒜香茄子,还炒一盘空心菜。

春三在炒菜。


餐厅里没有空调,刘支书领着我们在悠悠转动的吊扇下的一张小四方桌旁坐下。他告诉金局,明天开始,村里大面积收割早稻,已经联系了三台收割机,明天上午到位。

我见要谈工作,赶紧作记录,还用手机摄下一个个宝贵的镜头。

刘支书继续讲到,今年,村民们自发地以片组为基础成立了多个互助组,贫困户都参与了进来,并达成了一些约定。在这次的抢收抢插中,强帮弱、富帮穷一定会蔚然成风。

金局听的很认真,也很欣慰,这是他在这个村扶贫两年来最希望听到和看到的。产业扶贫就是要促进资源整合,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最后达到在外务工村民回流建设家乡的目的。

金局对刘支书说:“前两天来,县里的一个紧急会议电话,走的匆忙,有两个问题还没讨论完,一是山上梯田用电的问题,二是新产的早稻收购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已经与县电业局有关领导沟通好了,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最迟明天派人运来电杆和高压电线进行立杆、架线,而且都是无偿的。第二个问题……”

“金局,说到第二个问题,我插一下话,有件事正要向领导反映……”

刘支书打断了金局的话,他刚要向金局反映情况,春三端来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开饭啰!”

“你们先吃饭,饭后再说。”刘支书想起这事就来了气,无奈我们是在空着肚子谈工作,他不忍心。

春三的厨艺真是没说的,半个小时的功夫,三道菜就上了餐桌。金局吃饭时是不说话的,说是有利于肠胃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吸收。

我们匆匆地吃完了饭,付了饭钱,拿起草帽走出饭馆。

刘支书有话要讲实在是憋不住了,金局对他说:“我们到田头去,边走边说。”

“是这么回事。今天上午,村里来了两个自称是粮食局的职工,说是来收粮的。我们开始以为是县粮库派人来上门收购,好生招待,村里给他俩一人发了一包黄盒子芙蓉王香烟和一瓶矿泉水,他们收了。然后村里派二组组长带他俩到田间地头去看稻子,他们说用不着看,不去了。他们拿出事先拟好的稻谷收购合同说是要收购200吨早稻,在谈及收购价时,他俩根本不知道今年国家启动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是多少,更不清楚粮食局对贫困户的新产稻谷收购价上浮一说,一个劲的讨价还价,说什么现在市场收购价好低,才98元/50公斤,我们高出贩子3元,还要喊车出运费,而且付现款,不无故扣秤。当时,有村民动心了,抱着多得不如现得的心理,口头上同意了。我们村支两委几个人看出了端倪,觉得这两个人有假冒之嫌。于是,我们先稳住他俩再说,现在让他俩在村部会议室里喝茶休息,准备下午给金局打电话求证。这不,正好你们来了。”刘支书把要反映的情况说完后,估计胀在肚子里的气也消了一大半。


金局的眉宇间闪动了一下,说:“走,先去会会这两个人!”

我们折转身一起走进了村部,在会议室的门外,看到两个人毕挺挺的躺在会议桌上睡着了,一个还打起了很有节奏的呼噜。

金局示意刘支书别说话,要我去看看认不认识他们。

我放轻脚步走了进去,刚绕到他们的身旁,打呼噜的人醒了,倏忽一声翻身坐起,另一个听到响声也坐了起来。

“是你们?!”我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金局,刘支书,他俩我都认识,是十多年前我们粮食局直属仓库改制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

“既然是这样,他们也是为生计所逼,要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吴主任,这事交给你处理,但要守住底线。”我知道,金局说这话并不是躲避矛盾,也不是怕他俩耍横自己下不了台,而是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熟人熟事好说话,更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也知道,金局所说的要守住底线,就是局里的既定方针不容更改。

金局和刘支书走了之后,我搬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和曾经的这两个同事推心置腹的交谈了起来。

我从关心他俩置换身份买断工龄后十多年来的生存状况入手,谈到近几年粮食市场变化、收储制度改革和国家启动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还谈到了当前全国扶贫开发一盘棋。

起初,他俩对我讲的这些什么市场、什么政策不感兴趣,任凭我讲得口干舌噪,他俩爱听不听,一味强调我们已经失了业,不再是粮食职工了,现在肩负的责任就是赚钱养家。我们都50岁的人了,又无一技之长,打工没地方去。在粮食行业搞了十几年,业务上相对要熟悉一些,凭自己的劳动,做点粮食生意又有什么错?我们也要生存啊!

是的,你们凭劳动所得还真没错,你们也需要扶贫,但要与时俱进,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粮食行业。粮食市场行情虽然瞬息万变,有涨有跌,但是,政策性粮食收储这一块有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托底,只高不低,有严格的“五要五不要”收购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粮农的根本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接着,我把金局刚才说的话跟他俩又复述了一遍,金局理解你们的生活艰难,但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不是不让你们收粮,你们可以收,只是有一条,不许以粮食职工的名义招摇撞骗,更不许触碰金局所说的底线,这条底线就是不能低于县粮食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承诺的在国家最低收购价基础上上浮4%收购贫困户的稻谷,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个村的水稻田大部分是贫困户承租了,你就是说破天,人家也不会卖给你啊。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掂量着办!

他俩看在当年我是他们的人事股长,说话办事从没忽悠过谁的份上,信了我一把,“还收个逑。”说完,俩人拎起东西走出了村部大门。

金局和刘支书见我把这两个曾经的同事说得心服口服的走了,夸我这事干得漂亮。其实,我的心在流泪。这两位同事的遭遇,不就是当年单位改制那几百号买断工龄的职工的缩影吗? 不知道那些老同事又在何方讨生活?

“走,去看看稻田!”金局边戴草帽边说。

这时,太阳偏西了,余晖映照在山下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像铺了一地黄金。这里的稻田虽说不是一望无际,但可以说层层梯田上高山,无限风光。我们徜徉在阡陌上,一阵阵山风吹来,稻田里泛起金黄色的波浪,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


金局说,今年早稻比去年可能要增收一成以上,亩产730斤是个兜。刘支书也说,今年全村种植了1345亩优质早稻,估计总产近100万斤。

照金局和刘支书这样的估产,我拿出手机用计算器初算一下,贫困户106户,种植早稻812亩,户平约8亩,按亩产730斤计算,总产量将达60万斤,户平约5700斤,价格上浮4%,计228元;增收一成以上,算增13%,净增95斤,国家最低收购价120元/100斤,计114元;一袋复合肥60元,早稻田用2袋,计12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只考虑增收部分,这样算下来,每户三项合起来增收462元,扣除其它费用算100元,还可净增收362元。

金局睨视了我一眼,说:“你也太书呆子气了吧。村民根本不会像你这样算细账。”

我问刘支书:“你们是哪样算的呢?”

刘支书笑而不答。

在我的一再讨问下,刘支书诡秘地说:“账本在村民的心里!吴主任,你看看那边山上正在收获的几户村民就什么都晓得了。”

我向不远的山坡看去,蓝天白云下,黄灿灿的稻田里,一台崭新的小型收割机正在梯田里来回穿梭。田头上的妇女们欢声笑语,两三个壮实男人扛着粮包下山,几个老头手里捧着刚收割下来的稻谷凑在一块喜笑颜开,还有一群小孩上窜下跳,不亦乐乎。

好美的一幅山乡图画啊!我掏出手机连拍了好几张,带回去让局里的同事们分享分享农民喜获丰收的美景。

不是说,收割机明天才能到吗?我怀着好奇心跑上山坡,来到了他们的中间。看到王爹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也受到了渲染,便跟他调侃起来:“王爹,捡到金子了?”

“这比金子还贵重呢!小吴,你看,沉甸甸、金闪闪的,在我们这个穷山村里好多年冇看到过这么多这么壮实的谷子了。说起来,我们要感谢政府,尤其是要感谢金局,他是真心的来我们村扶贫,好人啊!”王爹说着说着,有些激动起来,眼角上流下了几滴老泪。

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赶紧转移话题,问赵爹:“这收割机……”

赵爹告诉我:“收割机是王爹那个回乡的侄孙刚从镇上买来的,说是免费五天为村里的特困户抢收早稻。”

“哦。还真是让刘支书说中了,强帮弱、富帮穷,一定会蔚然成风。”顿时,我有些感慨,但一时又找不着好词语来作一首绝句。于是,我又问赵爹:“王爹刚才是……不要紧吧?”

“他那是喜的,喜极而泣。”赵爹喜欢唱京戏,说完还不忘甩出一句京腔来,“喜极而泣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