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侠海的头像

方侠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4
分享

茅山问道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是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哲学名著《道德经》的开篇文字。它是老子哲学世界观提纲挈领的总论,也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思想。《道德经》神妙莫测,诸多中外学者为探究、解释它的深奥含义,前仆后继著书立说。而他们的种种解释,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依然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道德经》在哲学界,犹如《红楼梦》在文学界,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和顶礼膜拜。

怀着对老子无限崇敬的心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专程去了一趟道教圣地江苏金坛茅山,和老子及其《道德经》,有了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感悟多多收获颇丰。

茅山古名句曲山,是道教上清派发源地,被道家尊为“上清宗坛”。它海拔仅372米,算不上高大挺拔,但林木葱郁山势秀美,犹如一条绿色长龙横卧在锦绣江南大地。华阳洞、仙人洞等溶洞幽深奇幻,清澈的水库倒映黛色山峰,景色十分迷人。

茅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文荟萃。秦朝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即今乾元观),东晋葛洪曾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南朝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融合儒、佛、道三家创立了独特的道教茅山派。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曾登临句曲山,埋下白璧一双,足见历史上茅山受重视的程度。

著名的九霄万福宫坐落在茅山大茅峰巅。从山麓仰望,云雾缭绕中,巍峨的万福宫时隐时现。万福宫西侧有一仿古楼阁,名曰怡云楼,陈列着珍贵的茅山"镇山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均为宋代珍品。九霄万福宫门前石阶下,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游客们都喜欢站在福字上照相留影,为的是想沾上它的“福气”。

位于积金峰南麓的元符万宁宫,原为茅山道教藏印处,故亦称“印宫”,始建于唐代,宋哲宗下令重建并赐名。宫前有一山门牌楼,匾额题有“紫气东来”四字。紫气东来是一则道教典故,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不久,老子果然骑着青牛姗姗而来。

元符万宁宫前广场,有个极具特色的太极池,池底有黑白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阴阳两鱼的眼睛,是两颗黑、白双色的大石球,石球在阴阳鱼眼窝里的喷水推动下滚动,显得生动又神奇。过太极池是一条九龙御道,九龙上方有赵朴初先生所题“道法自然”四字,苍劲有力非常醒目。沿两侧石阶攀登,可到达老子神像底座神台。神台拱门上刻有“老君殿”三字,两旁有一楹联:

“九峰苍翠隐太极,

一篇道德藏玄机”。

走出神台便是老君广场。广场旁边,紧贴山壁而建的文化长廊很吸引人眼球,陈列着陶弘景、王安石、苏东坡、顾况、梁武帝、唐伯虎、郑板桥等众多名人的诗词墨迹石刻,弥足珍贵。刻着老子《道德经》全文的雕板,更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大茅峰北侧有个仙人洞,洞内众多钟乳石形态各异,灯光照射下,有的白如宝玉,有的红若胭脂。洞中常年烟笼雾锁,人行其间飘然若仙。通过盘旋楼梯向上,就到达仙人洞的出口处。

游览茅山,必定会被它独特的道教文化深深吸引。茅山道教文化有两大特色,一是举世闻名的茅山道教音乐,另一是游人如织的茅山香期庙会。茅山道乐堪称茅山道教文化的一绝,为原本神秘的道教增添一份仙气。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唐时期开始兴盛,至宋、元二朝更受宫廷宠幸。乾元观道教音乐作为茅山道乐的典型代表,保持了唐、宋时代的音乐风韵,同时吸纳江南丝竹精华和地方戏剧的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茅山派道教音乐体系,2009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万籁俱寂中聆听茅山道乐,既有空灵脱俗之感,也有温婉典雅之美,令人如闻天籁飘然欲仙。

随着茅山古建筑的修复和道教活动的复兴,停息多年的茅山香期庙会又重新恢复。庙会从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来年三月十八,内容丰富多彩。

观赏了茅山秀丽景色,领略了茅山道教文化迷人风采,自然想到要问道老子,探索《道德经》蕴含的深义。《道德经》提出的“无为而治”,表面看是道家修行之法,实质是老子治国理政的政治纲领。“无为而治”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不过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时期,符合广大民众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由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始终未被统治集团采纳,于是决定西出函谷关,到西北大漠去隐居。路过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的热情邀请,著述了这部流芳百世的《道德经》。鲁迅先生所著《故事新编》的《出关》一文,对此有着非常精彩有趣的描述: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老子连忙勒住青牛。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即刻滚鞍下马,说道:“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关令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就这样,深奥莫测的世界哲学巨著、老子五千字《道德经》,在关令尹喜的怂恿下问世了。就像爱因斯坦当初发表《相对论》时无人深知其意一样,当时的关令尹喜及其属下,个个听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宋朝御封为“紫清明道真人”的白玉蟾,曾赋诗赞颂老子出关著述“道德经”之事,诗曰:

蓬萊三萬里,

道德五千言。

一自青牛去,

函關烟雨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