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是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这里山体雄伟,山峰陡峭,人迹罕至,溪流处处有景,一路山清水秀,阡陌田园,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绿色植被葱茏,河水溪流掀起雪白的浪花朵朵,大跨度的圆木桥,新奇而又简洁,这里的山水依旧保持着古朴灵秀的纯净。
梵净山奇幻的景致,已经足够让人如痴如醉了。能欣赏这里的石、树、云、风,感受梵净山的红云金顶、高山石林、云海林涛、梵净佛光,领略这座佛教名山所独有的雄浑、博大、灵异,不得不赞叹: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像神话传说一样创造出这“独一无二、惊世骇俗”的杰作。
名山藏古刹,梵净山,不愧为佛教圣地,庙宇自然是不可少的,登山的阶梯一侧有庙,风光无限的新老金顶,乃至山脚都有庙。沿途可看到众多规模不一的庙宇,还可看到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着:“此黔中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路旁的小木牌上写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为法身。”都是佛家偈语,深含禅意。
进入梵净山门,右侧山间白云如带,山脚绿水洄环,寻常草木置于此境亦别有风情。行数十里,白云断处,绿水消隐,平畴沃野之上,村寨随处点缀,不抢风头。渐行,渐深,渐狭,人烟顿时稀落,偶有民居,恍于世外。从一山顶俯冲而下,一河激流汹汹,嚣然当道,不得不绕行,俄顷便到景区门口。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新金顶上,在海拔2000余米的丛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约100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状若册籍的万卷书等,形神兼备,令人叹绝。
我们开始登山。山势时宽时窄,时陡时缓。对面,万米睡佛绵延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巅。沿着石阶,一路停停走走,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虽然错过了杜鹃花和鸽子花开的季节,但那些翠绿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生灵在跳动。路上,间或相约一簇两簇叫不出名的野花,谛听林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声,寂静的山间增添了几许情趣。
沿山而建的八千级台阶是“通往佛国的阶梯”,让人生出礼佛之心。剩下的三千级台阶层层叠叠,蜿蜒而上。还没走上几百步,就已气喘脚沉,迈不动步了。但我不能退却,我必须跨越这千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如同一些苦难必须经历。我深吸两口气,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向上攀越。
去老金顶,在天卷经书右侧百来米处的山峰上。走到老金顶峰脚,朋友就打退堂鼓,路陡峰高,难以攀缘,又是时间紧,恐误归期。我让朋友继续,试着往上攀登。顺着石缝陡峭的台阶往上走了一会,就感费力,身上被崖顶水滴打湿,上望还遥遥无期。
如黛的山脊上,八千级石阶犹如天梯从黑湾河底遥遥地向上伸展开去,一时隐没于丛林中不见,一时又陡地冒出边来。无数高的树,矮的木不断成为下一站的背景,越往上越艰难,从海拔2300多米处抵达金顶那一段尤其凶险,直挺挺的山峰上硬生生开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从山脚下就这样拾级而上,做到不半途而废,仅凭豪情是不够的。到了山顶,还没喘过气来,就被眼前的美景怔住了!奇异的山峰,陡峭的石崖,湿润的山脊,飘逸的云海,云雾中隐约可见的庙宇,还有红绿着装的游人,像一幅幅国画,大气磅礴,活灵活现,让人目不暇接,心情十分振奋。我与朋友走到第一个景点是蘑菇石。蘑菇石是亿万年风雨风化而成,上下两块石头并不规整地叠加在一起,上大下小,它就以这种姿势屹立了十余亿年,沧桑游离于岩石的肌理,阡陌纵横。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人侧着头沉思,它的对面有另一块大石,壁立千仞,整齐的页岩一层层地累积在一起,像一本厚厚的书,这莫不是这个沉思的人正在研读的“天书”。
在梵净山的诸多景点中,红云金顶是其核心,蘑菇石是它的名片和象征,还有万宝岩、天仙桥、万卷书等,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胜景,更有佛光幻影,云海是梵净山的三大奇观,若是运气好可以碰到佛光和幻影,五彩缤纷的光环里,有人的影像被放大了很多倍,人动影动很是神奇。
有金顶的山很多,比如峨眉山,但是像梵净山这样拥有两个新旧金顶的尚且少见的。站在旧金顶,天空很近,脚下便是漫漫的云海,对面比它低了160米的新金顶沉浸在云雾的海洋里,梵净山本也是个云雾的海洋,从山脚下往上,风云变幻,也许刚刚遮过阳的伞就要用来挡雨,雾气起起落落毫无章法,浓郁时如扯不断的棉絮,把偌大的一个世界掩盖得严严实实,有的山峰像黑色的暗礁,零星点缀在云海的边缘,有的稍微雄奇些的俨然成了小小的岛屿。
梵净山“九十九溪”蜿蜒曲折于山岭间,掩映在茂林下,最后汇成了十一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成就了一路上的急流险滩,纵使有人带着尘世间的无限怅惘前来,此时也都化作了缕缕烟雾消逝于其中。小鸟鸣叫不绝于耳,翠生生的,更显得山峦幽静,山回路转处听得似有涧泉欲奔涌而出,仿佛很远,慢慢地又好像近了,突然眼前画面打开,一袭飞瀑挂在山崖,倏忽水花飞溅,顿湿衣衫。
游过很多山,梵净山的特点是藏之深远,姿态雅异而架子十足。沿途在峡谷中穿行,茂林前后相拥,溪流左右相伴,清凉浸体而暑热全消。当然,这种原始生态还包括梵净山周边那些有着浓郁民族色彩的苗族、土家族等古村落。它们,也是梵净山馈赠给现代社会的珍宝。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梵净山,既是中国的佛教名山,更是全世界人们心目中的空灵之山、纯净之山。
净土,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一种精神的体验,是一种境界的升华,是一朵清净无染的莲花。站在梵净山承恩寺前,一阵阵檀香飘进了身体里,在悠扬的佛钟中,静享那份心的安宁与洁净。在这片梵天净土,只觉得云淡风轻,烟岚涌动,人也如腾云驾雾,超凡脱俗,与梵净山融为一体。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弥勒道场”,早已声名远播。这是一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
梵净之奇,奇在地貌。梵净山区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山体,构造高峻而磅礴,地形奇竣而壮观。砺风铁骨,威魅毕现。令人叹为观止。
梵净山的“奇”与“绝”,都是梵净山独特的“天外来风”铸就的。可以说,这里的山风与山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一座奇特云海缠绕不同凡响的生态王国,为贵州旅游立了一个丰碑,使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梵净山地处高位,拔地而起,山体一分为二,中间仅一座天桥相连,天桥之下是万丈深峡。我站在天桥上,升腾的雾、漂泊无定、变化万千;毫秒之间,瞬息万变、如梦如幻,一会儿袅袅娜娜,一会儿仙气渺渺,令人心旷神怡。
至于梵净山顶部一带常常出现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牵梦萦,一睹为快。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眼前的印江就是如此。清澈的江水宛如玉带缠绕着梵净山,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坚定而执着,昼夜奔流不息。山与水恰似一对相依相偎的伴侣,彼此相连,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动感,动静相宜。如此才是好山好水好风光。跨过一座虹桥,山门展现在眼前。山门为黄色,辉煌夺目而雄伟。黄色山门象征智慧、兴旺等佛教寓意,凸显出梵净山乃佛教名山的地位。
红云金顶,吉祥金顶,平安金顶,佛光映照,所有的期盼和祝愿,所有的爱恨情仇,瞬间化为一缕云烟游离于记忆之外。向往金顶,佛光缭绕,你触摸到的是真实的虚幻和虚幻的真实,跋涉成了你无可抗拒的理由。铁链从山顶至山脚,宿命般地,默默承载着,庇护着,隐忍着,一茬茬行人攀爬着,唏嘘着,庙宇里梵音响彻,世俗与佛之间有时仅一步之遥。皈依、超度这些佛学词汇虽然有些陌生,但是在忙碌之后选择短暂的休息,短暂的忘却,是一种回归。一种超越。攀爬几步后,有人选择了退却。临界之处,退比进更险要。
梵净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是天然氧吧,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踏进那片难得的净土,你可以看到尊尊奇岩,各具形态;你可以看到巨大断壁;你可以看到云海波涛滚滚,或云烟四起;你可以看到翠峰绵延;你可以看到飞瀑似练;你可以看到十分罕见的佛光:这里是神奇之地。
古老的山体岩层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造就了现在梵净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孤峰高耸,沟壑纵深,巨石兀立,留下了形成于10亿至14亿年前的独特风光。特殊的地形地貌派生出梵净山“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带和不同的动植物分布带。在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里,栖居着2600多种稀有生物,这里是“国宝级”动物黔金丝猴信赖无比的唯一家园,它们灵活的身影在高大的乔木中跳跃腾挪。每到初夏,白色的珙桐花便开得灿烂非凡,犹如灵动的白鸽漫步在林间。这些物种多是来自7000万年到200万年以前,它们数着光阴流转的漫长岁月静静繁衍着。
梵净山自古以来美誉甚多,古时就被称为山中太白以及“天下众名岳之宗”,梵净山最高主峰海拔2572米,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也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方圆七百多里。“梵净”二字取佛家超凡脱俗之意,相传为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圣地”。
看山非山,不是为了登临而登临,梵净山大处彰显豪放磅礴,细致处飘逸俊朗,梵净山许多景观,庙宇、一树一石一峰都蕴涵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赋予了梵净山神秘的气息和卓尔不群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