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月龙的头像

二月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29
分享

月照石上明

◎李健

    早年家乡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河滩上,从黄河上游翻滚冲刷磨砺而来的鹅卵石,密密麻麻巨石如丘,小似拳头,暴雨袭来光光溜溜;山野间,灵青石裸露成片,皱、瘦、漏、透,重如卧牛,敲击传声,玲珑奇秀。

然,住在大山后窝儿的几户庄稼人,最讨厌这重重叠叠的石头。“山路石头多,上山和下坡,脚踩石头蛋,青石砂窝窝。”这便是记忆里家乡的生存写照。

在贫困的岁月,曾不止一次诅咒要离开农门,离开养育的黄土地。现在想来,当时是多么愤然离开了抛洒笑声的石头小院,留恋和感恩的情怀竟越来越远;也许“小院”只是梦中忆物。但记忆中的那些淳朴的画面,如今,怎么都难以释怀,总想再走一走从前的农家石头小院。

家乡那一带,奇形怪状的鹅卵石,“皱瘦漏透”的灵青石出奇地多,也不知经过多少年代风霜雨雪的洗礼、酷暑严寒的磨砺,成就了这凸凹不平形形色色石头城堡。

对石头厌而无感,却无可奈何地在恋着石头,轮回着生活的油盐酱醋。如今,再走上这凸凹不平的石头路,感觉人的一生就像在高与低中浮沉,唯有高低颠簸才能走向成熟,生活方能廓然无累。

翻开忆里纸页,一处处石头小院跃然山间。仿佛看见在锤钎的叮咣之下,老石匠们捶打着青石和鹅卵石一次又一次完美组合。一把锤子一把钎,能把一块冰冷的石头赋予了新的生命。石门墩在开关声中承载着家的平安,石磨、石碾又在周而复始的轮回里磨平了粗糙的棱角,当农闲坐在石桌、石凳上嚼着粗茶淡饭,才真正感悟到,生活中永远不能缺少那一味味酸甜苦辣。

朋友是缘,无缘不聚。

九十年代,由石头结识了一位石友。他自称“新安”人,后来聊知,他是黄山“新安”,并非洛阳新安。尽管两处“新安”相距千里之遥,但丝毫没有阻隔友情的升华。

以石为师,人生多一份淡定;以石为友,生活多一份安宁。爱石者,多把石友当作自己的至交。爱上家乡石头,源于与“黄山新安”谈石论奇而结缘,对奇石的认知,“黄山新安”称得上我的入门之师。

“黄山新安”的经验传播,是从黄山奇石——天狗望月起源,话题从黄山“四绝”,侃到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从中读出了石性的沉静,人性的善德。从捡石到赏石,从读石到藏石,在苦与乐,得与失的觅石中,万万没有想到,儿时的厌石之人,知命之年竟然轮回到觅石、藏石、爱石。

曾与“黄山新安”寻石于晋豫峡谷。冥冥之中期盼能找到一块心意的月亮石,可七天之行,总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寻觅情趣一次次令人失望,在不抱希望之日,河岸边,一块面壁之石在被翻转瞬间令人狂喜,拿水一擦,凹凸的石面上清晰可见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天边,亦诗亦画。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结缘抱石而归,“黄山新安”亲自操刀,清洗、打磨、配座,一幅如诗之画展卷开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跃然石上。

踏破铁鞋无觅处,因缘全不费工夫。品茶拂石惬意观赏,仿佛月亮就像得道仙人,圆不自满,缺不自卑;十五必圆,盈亏淡然。虽不能言,但最可人,天人合一无声似言。

有人说,奇石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韵的歌、醉人的酒。在当下,窃以为收藏奇石已是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一种追求和时尚。玩石是一种情趣,赏石是读一种文化。一块石头当它搁浅在岸边或者裸露在河床上,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的价值最终就是一块建筑的石料,一块石头当它被人们读懂后,它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世界万物,一切皆有可能,人也一样......

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每每看到石展上浑然天成的月亮石,如同在朗诵一首激扬青春的诗歌,用空灵的心才能领悟它的博大与精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爱上月亮石,源于深爱那一韵味的中秋月亮文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