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一带有个习俗,一个人结婚的婚宴上,少不得要请有恩于己的接生婆和启蒙老师坐上席,意谓对“管生”和“管教”者的由衷尊重。
添丁加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自然是喜事一桩,而添丁加口,接生婆万万缺席不起。接生婆者,迎接新生命的妇女也。过去,农村地区限于交通和医疗卫生条件,产妇选无可选,在家里生小孩最为常见,接生婆由此应运而生。她们手提接生包,朝着既定的目标,急匆匆地奔走在乡间小道上,成为早年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的大奶奶就曾是这么一个接生婆,如今年过九旬的她,手头仍保存着三大本被她视为最为珍贵的照相簿,里面满是自己与自己亲手迎接的新生命结婚时合影,每一张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那些本可以说得催人泪下的过往,在她不紧不慢的叙述中显得从容平淡,但每次落眼昔日新生命时,她那清癯的脸颊便会浮出慈爱的笑容。这三大本合影集,她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至今,于她,最大最值得回味的乐趣莫过于此了。
那时的农村,根本就没有通讯工具,谁家的媳妇肚子痛得厉害,家里人判断是要生产了,于是托人或由丈夫登门向接生婆报信,约请接生婆上门接生。接到喜讯,无论在干什么,接生婆一准立马放下手头活计,一件不落地收拾好接生用具,和准爸爸或报信人一前一后赶路,为节省时间,一路上接生婆问这问那,大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味道。
紧赶慢赶,终于来到目的地,来不及抹去额头细密汗珠,无心喝上一口热茶,接生婆就进入工作状态,轻声走进产妇卧房,站在床沿,弓身检查胎位,倾身用耳听胎心音,紧接着拿出接生包里的垫布,在产妇身下垫好,忙得汗珠直落,仍不忘从接生包里取出剪刀,叮嘱准爸爸如此如此去烧水消毒。
忙过了前奏,接生婆一边用手轻压着躺在床上的孕妇,一边柔声地安慰着她:“恭喜你,当孩子妈妈了,都有这么一天,坚持一下,一会就好了、、、、、”听着接生婆的轻声细语,产妇情绪稳定许多。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对!用力,再用力!”在接生婆的“导演”下,婴儿的头露了出来,这个时候,接生婆就床跪下来,轻轻地托住婴儿的头,均匀地用力往外拉,终于,产妇痛苦地大叫了几次,一股羊水涌了出来,婴儿的头慢慢地滑了出来,接生婆小心翼翼地用手托住婴儿的头,轻轻往外一带,忽地,“哇哇”声响起,一个小生命经由接生婆的手诞生了。此刻,疲乏的微笑写满接生婆苍白脸上。
于接生婆而言,产妇若是顺生那倒顺手,一旦产妇出现“踩花生”(倒生或难产),稍有闪失就很有可能出现大人、新生儿俩难保全,这个时候,也最考验接生婆的手艺了。我的大奶奶就因为随叫随到、技艺精湛从未失过手,接生范围除了本村,连隔壁村甚至隔壁村的隔壁村都有人上门求助,而大奶奶也每每不辱使命、不负此行,令喜得麟儿的主家上下欢天喜地,笑语盈屋。
产妇所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最先知道的自然是接生婆,有的主家想要男孩可是生下来的却是女孩,“世上有太阳就有月亮”“女儿也是传后人”、、、、、、遇上这一情况,大奶奶总要开导产妇及其家人,直到产妇破涕为笑,家人点头称是。
母子平安,这是接生婆最为开心时刻,接过主家呈敬的红糖水,抹去额头细密汗水,接生婆说起坐月子的注意事项、、、、、、
手艺,职业,时光飞驰,接生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蕴藏的乐人、敬业的精神可不能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