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家乡一层层的玉米坡地里,一株株玉米挺拔而立。
满地金黄的玉米秆,因了负载着硬实的玉米棒子,秋风一吹,想要摆动腰身却无能为力,满心欢喜的父亲,行走在玉米地里,像正在行使搜查的哨兵,此刻他仍是放心不下,用指甲盖狠狠掐了掐身边玉米粒,擦擦眼睛,再次掐了掐,确认玉米粒上真的没留下印痕,一颗心这才安定下来,知道这是亲手种下的玉米向自己发出采收邀请了。
春天,根植厚土,吸纳日月精华;夏天,穿风过雨,茁壮生长;秋天,顺应天时,自信地擎起穗子。在地处山区的皖西南家乡,一种叫作玉米的粮食默默滋养着父亲和一代代庄稼人。
有别于平原,山区田少地多,因而玉米成了理所当然的主粮。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熟谙土地脾性:同一块地连续多年种小麦,土壤容易板结,土地不出货,这就需要换种玉米,用倒茬以改良土壤,人出力、地出货。
春上播下的玉米,应了春风、阳光、雨水、肥料的滋润,不消几天就嫩嫩绿地钻出地面,不知何时,嫩绿变成浅绿的叶子,竞而对生舒展开来,几天不见,浅绿又转成翠绿。父亲知道,这个时候间苗该提上日程了,一番劳作下来,不周正的苗儿和杂草,被束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埋在留住的壮苗蔸下。
在距离玉米苗左上角约半尺地方,用一种窄而长的锄头打个宕口,把粪肥舀撒宕里,覆上盖土,这就是提苗。经过了间苗和提苗,玉米犹如进入青春期,撒着欢儿蹿着个子,杆儿嘭嘭嘭往上蹿,叶片咝咝咝地往外伸,一天一个样,三三天大变样。父亲不时立在玉米地里,为的是听一听玉米拔节声响。
虽说玉米耐旱,但遇上特别干旱的年份,父亲焦心万分。记得有一年,自种下玉米后,气温节节攀升,降水少得可怜。父亲扛着锄头,少不了都要到地里兜兜转转。可怜那些玉米苗,自清晨起就昂着头挺起胸,与烈烈阳光争斗,到傍晚,叶片软塌塌的,就像抽了筋。心痛的父亲每天挑水浇苗,缓解旱情。
好在特别干旱的年份少之又少。玉米少收,在父亲的玉米种植史上只能算是“小插曲”。岁物丰成,收获玉米,这可是庄稼和庄稼人的金色时光啊!在父亲眼里,收获玉米可是秋收时节最重要的活计了。“哗啦”一下,玉米苞衣应声落下,“哗啦哗啦”,此起彼伏,不一会,竹篮里填满了,不一会,箩担填满了。被收去棒子的玉米秆此刻感到腰肢自如了,随着秋风兴之所至地歌唱舞蹈起来了!
今年秋季的一天,我应邀来到发小阿成种植合作社,观看收获玉米场景,只见收割机和运输车高效配合,金黄的玉米穗倾泻而下。阿成告诉我,他的玉米精量播种机,1小时能播10多亩,省种子、省劳力;平时施肥用的是无人机;收割机马力足、效率高,还装上了卫星定位系统,走得直、收得快、丢损少;玉米地里装上了微喷带和立杆式、地埋式喷灌设施,啥时候缺水啥时候浇,再搭配上水肥一体化设施,营养均衡,节水节肥,还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从阿成的种、管、收中,我看到了金黄玉米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