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良伦的头像

吴良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7
分享

戏曲如水

“村民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县剧团送戏到我村,戏名《闹花灯》,演出地点就在村部的农民大舞台。”从村大喇叭里听到这一振奋人心消息,邵段村村民马修英立马拿起手机,第一时间分享给家住隔壁村的母亲,邀约她明天一早就过来,到时好一同去看戏。

“莫道我行早,更有早行人。”第二天,简单吃过午饭,当手拿两个马扎的马修英,陪着母亲到达村部,农民大舞台下已是黑压压一片,来不及与人打招呼,马修英瞅准位置,放下马扎,这才安下心来,等待演出开启。

期待中,铿锵的锣鼓响起,台下掌声顿时连同响起。“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婉转的唱腔、轻盈的步姿,耳熟能详的《闹花灯》让马修英们听得如痴如醉,跟着曲调不时哼唱起来。

正月新年戏、二月下田戏、三月清明戏、四月青苗戏……一年四季,季季丝竹不断。怀宁是被誉为“京剧之父”徽剧的发源地,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的发源地,历史上班社群起,名伶辈出。该县四度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走进怀宁,耳濡目染尽是浓郁的黄梅戏气息。

怀宁人喜爱黄梅戏浸入血液、深入骨髓。过去,为了助兴,但凡遇上婚庆贺寿、升学生娃,主家少不了都会邀请戏班连唱几本大戏。本村和附近的村民闻讯而至,端条板凳,搬把椅子,将戏台围个三层外三层,满是陶醉欣赏着。

为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民通过看戏长见识、受教育,县里把“送戏下乡”列入民生工程,为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县文化部门采取公开招投标,对公办、民间剧团一视同仁,谁好就选谁。2024年3家中标者当中,就有2家来自民间班社。县里还明确“送戏下乡”时,要根据各行政村地形、天气、农事等实际情况精心安排,错时错地开展,同时建立“送戏下乡”服务反馈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

“够劲,有看头,真过瘾。”合一社区赵大金老汉津津乐道,咂味不已。春节期间,搭在村口的大戏台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大家或站或坐。赵大金老汉记得,自己是抱着小孙子一同观看的:“村里人都爱看戏,来晚了就没有好位置哟。”

在怀宁,参与“送戏下乡”的黄梅戏剧团(民间班社)的演出叫好又叫座,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乐于善于结合新形势,适时推出新作品新剧目。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排演出《慈母泪》乡土剧目,艺术化教育村民的同时,获得多项艺术奖。“村民们不喜欢空洞说教,根据身边事创作新戏,群众一下子就看懂了,听进了,记牢了。”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负责人说。

戏曲如水,润物无声。该县一对婆媳,以前老是处不好关系,原因说来也简单,就是婆婆责怪媳妇没为自己生个孙子。有天剧团来村演出,同为戏迷的婆媳都去看了,两人沉浸在《生个女娃一样好》剧情中,奇怪的是,事后,婆婆心情释然,婆媳冰释前嫌。

观铺村70后媳妇刘井芝,20余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入选安庆市道德模范、县第一届独秀之星;前楼村倪高胜先后无偿献血达8000多毫升,成为该县第一个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公民……

“三五步走遍天下”“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送戏下乡”,如同一剂精神的良药,一道丰盛的美餐,春风化雨滋润着乡亲们的心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