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延生的头像

孙延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25
分享

再说变化

又到了喜气洋洋、上下一片欢腾的“十一”国庆假日,早上出门我看到哈尔滨大街小巷的路两侧,还有很多很多居民楼的阳台,都插上了五星红旗……

“最美丽的还是这一抹红!”眼前的热热烈烈,何不是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象征?自然而然就让我联想到了发展、联想到了变化。

城乡发展之快、变化之大,用日新月异、用天翻地覆来概括,一点儿都不为过!

今昔已无法对比了,我父亲没有文化,不善高谈阔论,平时就只有一句话总是张不离口:“我是知足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我也是从那个“过去”走过来的人……

说到变化,特别是说到我们农村的大变化,我作为一个在农村出生长大、纯纯的农村根苗,无疑是个见证者!我亲历了农村曾经的穷,也目睹了农村的穷被一步步改变的全过程。

在我小的时候,农村环境条件艰苦人所共知,“农村”和“穷”两个词似乎是一对孪生,想分开都难。我的老家山头屯儿,也没有例外,毫不夸张,整个小屯儿没有一间砖瓦房。我家的那三间不透风、不漏雨、门窗安有明亮玻璃的土坯房,差不多算是最好的房子。屯里屯外也没有一条水泥或柏油路,马车、驴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重要的大场面包括送姑娘、接媳妇,生产队能给派出几挂胶轮大马车,那都足够让人羡慕好大的一阵子。

父亲在生产队里是一个顶呱呱的劳动力,几乎一年不耽误一个工。后来姐姐、哥哥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八口之家有了三个劳动力,全家人也只能说相对比较好地解决了温饱。不怕被嘲笑,我上小学前没穿过内衣,没穿过袜子,都是半大小子了,还常常光着脚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疯闹。即便这样,全屯人还都夸我家日子过得好。

一晃我念高中了,高中学校是在距家十二里路的公社所在地,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每天早出晚归的,尤其是冬季,太阳没露头就出发,放学顶着星星回到家。我们班四十多名同学,大都住在乡下,骑自行车上学的不超五人。

大概是我上高中上到一年半的时候,再过几个月我就毕业了,妈妈才攒够钱,给我买了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当年永久牌自行车是最好的自行车,我又擦洗又装饰的,骑上它,心里那美的,没法提了,可能要比现在人开辆最豪华的轿车还有气派感!

高中学校离家这么远,中午那就肯定得自带饭在学校吃午餐了。那时的饭盒都没有保温功能,凉的午餐基本是玉米大碴子干饭、高粱米干饭、玉米面大饼子轮换着带,菜是几根咸萝卜条。从某种程度说,我的两年高中生涯就是在这“老三样”和咸萝卜条的陪伴下度过的。

清楚记得有一次,我要到二十多里地以外的学校农场去劳动。妈妈说你干活累,就不带大碴子了,我给你烙饼带。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了,饼烙好后,我看到饭盒里只有两张碗口大小的饼。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儿子,两张哪够我吃啊?四张都吃不饱。我想说,“妈妈,还是给我带大碴子吧?”我看着妈妈过早布满皱纹的脸,怕再刺痛她的心,话最终没有出口。不赶过年、过节,白面也不是谁家都有的。妈妈给我烙饼,那得下多大决心?

在自己的努力下,我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高中毕业不久便通过竞聘考试,如愿以偿当上了村里学校的民办老师。在这个岗位上,我带着对得起父老、不误人子弟的朴素感情,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五个整年。

还是因为农村穷,不知有多少有情人未能结成眷属。我这位响当当的教初中数学的教师,都到了被父辈认为是“老大不小”的年龄了,还没有娶媳妇。其实不是我不想娶,而是我想娶的人,她不甘留在农村,都铁心了,非要到城里去嫁不可……

有人说,啥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就是你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我的的确确都尝到了。今日再拾起,依旧感慨万千。

那年,我们国家又重新恢复了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我就是首届高考参考大军中的一名幸运者。紧接着我也进了城,告别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

首届高考,堪称是我国历史长河滚滚流淌的一个拐点,它改变的不单单是我的命运,以此为坐标,千百年来形成的农村落后局面也开始扭转。

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土坯房连踪影都没有了,家家都住上了含有节能设计的现代化住宅。用乡亲们眉飞色舞跟我炫耀的话说,你们城里家庭有的电器,什么电饭锅、电炒勺、电烤箱啥的,我们也都有了,做饭全用电。不烧柴火了,哪还有捞大耙搂柴火的?当年那个能累死人的活儿就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了。液晶电视、冰箱冰柜、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常用的样样不少,家有大小农机农具都不算啥了,很多人家都买了轿车,还有不少年轻人在镇里买了楼房……

种地机械化了,5G网络也进村了,宽阔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村通了公交。招手车、出租车随用随有,想上哪去,都不用等,说走就走。

你还想坐坐当年的大马车、小驴车?重新找找感觉?我告诉你,别说坐,能看到都算你有眼福!

我们的农村不再是传统观念里的农村了,“穷”也不再是农村的代名词。每次回家探亲我都会对全新的村容村貌惊叹不已,我也常问自己:“这里还叫农村吗?这里真是我的老家吗?”

年迈的父亲虽不爱言表,但他直观、直白的话,却总能把事儿说得很透:“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信迷信的人竟说是上帝的保佑。别蒙人了,穷得叮当响的年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帝哪里去了?它咋不保佑?说到根儿还是国家的政策好,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都富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懂得珍惜、要懂得感恩!”

“是我有命,赶上了太平盛世,我可得多活些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父亲如是说。

父亲很倔强,他认准的理儿,八头耕牛都拉不动!

国家的发展无不公认是在零点起步的,一项一项突破。从头顶的宇宙空间站,到潜入万余米的深海探测,等等、等等,总之,我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这“上”和“下”中间含的一切一切都不值得我一提了,一步一个大台阶,一个一个新领域,陆陆续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听了最让我振奋的是我国一跃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短短的建国七十五年,我们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农村全面实现了脱贫摘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从祖辈起一代代农村人为之奋斗的梦想早已经变成了现实。

更让我为荣的是我进城工作的富拉尔基这座装备制造业重镇、我的第二故乡,最早只是个达斡尔族聚居的小渔村,也是借助国家的强大而强大的。随着“一重”“北钢”“火电”等“一五”计划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北方龙江的天空闪耀。并创造出了共和国的无数个第一的辉煌,打破了无数个国外的技术封锁。

这可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来的图画,谁能不说是神话、是奇迹?

岁月匆匆,转眼间,我们这一代就都老了。我退休后也投奔女儿来到哈尔滨安度晚年,每天每天都在尽享国家繁荣进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时代不同了,我的两个宝贝外孙,上街有方便的公交车都不想坐,非得让姥爷打车。还要我领他们到大饭店去吃饭……我就给他俩讲讲姥爷的故事。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

我想说,这一辈,哪仅仅是简单的同年岁?最有担当,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共和国共命运……我为祖国自豪,更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荣幸!此刻,难抑激动的我,情不自禁在心中一遍遍单曲循环着《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