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麦芒的头像

麦芒

网站用户

儿童文学
201807/10
分享

拾麦

拾麦

 前几天看到文友一篇关于拾麦的文章,顿时我童年拾麦的场景也历历在目。

我的家乡在渭北的半平原地带,土地是祖祖辈辈赖以活命的根。能够填饱肚子养活一家老小的就是这片黄土地擅长的出产-----小麦。人命关天,在这片土地上小麦被视为所有人的命根子,珍贵无比,再多也都不嫌多,因而在麦收季节我们塬上经常会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麦田守望者”,这群人不是无地可耕,而是在加班加点收割完自己家地里的麦子又挤出时间去别的已经收割完毕的麦地里一脚挨着一脚地毯式的寻摸麦地主人收割完麦子遗落的个别的麦穗,有时寻摸完整块地估计只能拾到三五根麦穗,即使腰弯的发酸、眼瞅的泛花才有少的可怜的收获,这帮勤劳的人们却再少也不嫌少。每年的麦收季节田间地头都会有一群群的拾麦人不辞辛苦、脚底生风地进行着这项收获微薄的劳作。

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到了我这一代终于也长成半个劳动力的时候自然也是不能够“袖手旁观每一个麦收季的,再加之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年的麦收时节都会增加一项勤工俭学的任务-----麦收时所有学生要放农忙假回去给家里帮忙收麦子,放假的唯一条件就是收假回学校每个人都要上交学校一些麦子作为勤工俭学的任务。这个任务如何完成?所有父辈都视作命根子的自家地里辛苦劳作换来的麦子一粒也休想从自家粮仓里拿出去,所以这项艰巨的任务要完成,所有的学生都要加入拾麦大军。为了不让这项任务太枯燥乏味,我们都会三五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出入每一家已经被田地主人收获的干干净净的麦地。虽然大家都是贪玩的年纪,但是在结伴拾麦的这件事情上,大家即是结伴同行的队友又是暗暗竞争的对手,一起同行出门谁也不甘示弱,谁也不想在回家的时候比别人少拾一把麦穗,谁都想在辛苦拾麦这件事情上得到家人及邻里的夸赞和认可,这就是对早出晚归腰酸背痛脚乏最好的褒奖和宽慰。现在想想,小孩子的世界竟也不比大人的世界逊色丝毫。

在视粮食如生命这件事情上,我们小孩子也是耳濡目染,受到父辈们的熏陶,绝不会随便丢弃每一个麦穗甚至麦粒。刚一开始我们都是每人拿一条绳子别在腰间,到时把所有拾来的麦子用绳子捆成一捆好背着满载而归。我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把捡来的麦子一根一根紧紧的箍在手里,直到满满的一把麦子就扎成一束。每个小伙伴在拾麦之前都会给自己这一晌的劳作定下目标,要拾到多少把麦子才收工回家。于是每天大家都会在定目标完成目标的动力推动下迈动着双腿挥动着双手,每天完成既定目标的小伙伴都会不知疲倦的带着无比的喜悦和满足回家,没有达到目标的小伙伴还会悻悻的垂头丧气跟在队伍的后边,但还会不服输的暗暗在心里起誓明天一定要更加的眼疾手快。无论如何,从身后望去只是看见一座座沉甸甸的小麦山在向前移动。就在这移动的过程中个别成熟饱满的麦粒会调皮的跳出麦穗放飞自我,和土地妈妈玩耍一去不归,细心又聪明的小伙伴们于是又开动智慧的小脑袋,决定在之后的拾麦劳作中做到“颗粒归仓”,于是再次出门腰间的绳子都不见了,统统都换成了轻便又承装东西多的编织袋,所有人都卯足了劲要大干一番,拾够一把就扎起来放到袋子里,看到每一粒麦子都能毫发无损的装到自己的袋子里,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小小的身体蓄着大大的能量,没人喊热没人叫苦,都在你追我赶完成当天的目标任务。这下子大家都把袋子装的鼓鼓的,却发现问题又来了,装满的高高的袋子竟然和小小的我们高度不相上下,是背是扛还是抬?面对这个难题没有一个人想着丢去一些麦子好归家,最后在大家的一致商议下让离家最近的那个小伙伴回家喊家里人推车过来拉麦子回家,这一举动竟也惊动了周围的人,都围过来看看这群能干的小娃娃,这也让我们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沉重的脚步登时也轻快了许多。回到家经过家人的点评,原来是我们搞了一出虚假繁荣,小麦秸秆高高的挤满了整个编织袋才让我们如此的束手无策,面对这个问题还是经验老道的家人帮我们化解。第二天出门大家还是拿的编织袋,只不过每人袋子里都多了一把剪刀,拾到麦子直接将麦穗剪下来放进袋子,麦秸秆就继续待在地里作为来年庄稼的肥料,看着自己的袋子一点点的鼓起来,都是实实在在的麦穗,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经过十天的农忙假期,不仅家里人收获自家地里的麦子满足开心,我们小孩子也是在自己的辛勤劳作下收获颇丰,在顺利完成学校的勤工俭学任务之余还会把多出来的麦子充到自家粮仓里,那种成就感在现在来衡量一点也不比得了个年终奖来得逊色。

一年又一年,每到麦收季我们小伙伴都会在帮助家里人完成自家麦子收割之外再结伴去做“麦田的守望者”让每一粒来之不易的麦子都能够获得归属,自从出来求学至今再也没有经历过拾麦劳作,但当时的苦累现在丝毫都想不起更多的都是满满的快乐回忆,更宝贵的还有从父辈身上学到的积极生活,热爱生活的这股子劲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