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脑海中,曾去过大凉山两次,每一次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
记忆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组织部分作家到大凉山去采风采访,那次去的地方叫越西县。
我们乘车从成都出发,整整走了一天,才到达那个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县城,一个名叫越西县的地方。
我们沿途从车窗内向外看去,领略了成都平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所带来的繁荣和发展进步。
航空、高铁、地铁、高速路,城市道路等,为这座城市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彰显大都市的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后劲。
出了成都,因为那天遇到下暴雨,成雅高速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我们车子就绕行到新津,从另外一个高速口上成雅高速.
沿成雅高速一直往前行走,过了雅安,便进入雅西高速。
我们中途在汉源的一个镇上吃了午餐,做短暂停留休息后,又继续前行,再上雅西高速。
一直向前走,从泸沽下高速,出了高速,经喜德县,翻越了隧道,翻越了高高的大凉山中的盘山公路,再行车一段路程,便进入了越西县,它也是文昌故里。
越西县的县城并不太大,附近有河流穿城而过,那条河流的名字叫越西河,一个充满诗意的河流,一个承载厚重文化底蕴的河流,水韵越西,文昌故里,果然,名不虚传。
在越西河的旁边还有许多村镇沿河而建,也还有一些村庄和农田。
村民的房子都修得很漂亮,有的是楼房,有的是平房,座落有致。
农田的庄稼长势喜人,又意味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给这里人们带来富裕充足的生活。
那河水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为这里提供了难得的水资源和一小片开阔的平地。
这里也有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越西县板桥镇瓦岩村是我们单位乡村振兴帮扶点,还派了一名同志去那里任村第一书记。
我们这次采风采访得到了她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如此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以及我们采风采访所涉及到点位的有关当地乡镇领导、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大力支持。
但凡所涉及到采风采访的地方,都有相关工作人员跟我们作家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采风采访团,便分成几路进行实地采风采访。
有的作家前往越西县普雄梯田、书古湿地;
有的作家前往红军洞红军长征纪念馆、越西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
有的作家前往300万羽蛋鸡养殖产业园、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有的作家前往贡莫(原乐青地)银饰、省作协定点帮扶村瓦岩村;
有的作家前往呷古新村彝绣、城北感恩社区(非遗工坊)等地。
我们到了那里,根据此次采风采访的任务分工,各自进入采风采访点,同当地熟悉有关情况的人员,开展有关采风采访活动。
记得作家们到一个社区去采风采访,在一个社区广场的感恩长廊上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标语。
左边的标语上写着:共产党瓦吉瓦。(“瓦吉瓦”彝语“好”的意思)
右边的标语上写着:习总书记卡莎莎。(“卡莎莎”彝语“谢谢”的意思)
这是彝族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恩之语,他们感党恩,他们感谢习总书记。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知党恩,感党恩,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无论是最基层的村民、乡镇村干部,还是产业园区的负责人;
无论是社区的干部党员、群众,还是企业的老板。
他们都非常热情的向我们介绍情况,介绍产业发展的情况,农民致富的情况等等,让我们作家很受感动,很受鼓舞,愿意回去之后,用心创作,此次采风活动及其系列反映越西乡村振兴的发展变化,以文学的形式,来表达大凉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下,摆脱了全面小康,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书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