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黎明的头像

胡黎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6/02
分享

梁家河,一条可以拥抱大海的河流

       题记:习总书记说:“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地方呢?作为一名文学青年,一名基层扶贫工作者,我怀着一份崇高的敬意,随笔者走进《梁家河》。

     梁家河,一条可以让人热血澎湃的河流。
     读完《梁家河》,每个像我一样驻村扶贫干部都会有不同感受。梁家河和中国众多河流一样,普普通通,但在每一名普通的扶贫工作者心里,它又太多的不一样。因为那里留有习总书记青春的足迹,诞生了习总书记伟大的梦想。
     一棵小树茁壮成长的土壤,一个能留住心的地方。打开《梁家河》,相信大家一定会和我一样,对“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这句话,有深刻的记忆。笔者所写的梁家河,是陕北的一个小村,习总书记也只在那儿,在那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七年,却让梁家河变成我们青年理想的灯塔。我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一代。在基层工作,我们所在的贫困村,有太多和梁家河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把心留在了那儿,那儿就是我们人生的“梁家河”。
     “回家了!”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无数有故乡、有亲人的青年热血沸腾。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怀呢?几十年过去了,不论是习总书记曾经住过的地方,还是习总书记曾认识的乡亲,总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读过《梁家河》,结合父辈们的人生故事,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衣不裹身,饭不果腹的年代,一心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他”,心中需要孕育怎样的爱?
     梁家河,激励青年一代奋进的河流。
     我相信,每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社会青年读完梁家河,都会感同身受。50年前,少年习近平立身为范,把自己对乡亲对生活的爱融入梁家河。许多关于梁家河的传说里,都有他铿锵的步履。现在读来,这些故事就像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启迪我们工作,教育我们做人。梁家河不失为有志青年成长的摇篮,只要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就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饮水思源。读《梁家河》,作为21世纪有理想的青年一代,我们必需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在平淡生活中,尝试感恩,学会感恩。感恩一碗面,一盘酸菜,人间美味,莫过于饥饿时填饱肚子的酸菜,它留下了人间最诱人的香;感恩一担粪,又红有肿的肩膀它让我们懂得了渡过疾苦的坚强;感恩所有同甘共苦的乡亲,乡亲们用生活中的苦难告诉我们,让家乡富裕,让祖国强大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
     梁家河让人难忘,那里不仅有“长满故事的窑洞”,更有习总书记前进中步履的铿锵。
     想到《梁家河》,那些关于习总书记的故事,总会倍受鼓舞。那个半大小子,15岁的梁家河 “逃兵”,从理想美好到现实的残酷,曲折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伟大的理想,常常诞生于现实的考验,只有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不断地挑战自我,才能战胜现实中的困难,走出困惑。 梁家河小树可参天,不同与《虎皮鹦鹉之死》,继承老一辈优良的工作传统,我们年青一代同样需要接受重重考验。
     梁家河,一条可以拥抱大海的河流。
     一本好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梁家河》更是如此。特别是当你以一名村官的身份品读《梁家河》,便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感触。虽然,从总书记的成长故事中了解到的梁家河并不全面,但只要站在一名合格的村官角度,就不难理解一位像习近平一样,有诗和远方的青年到梁家河那样的村庄去锻炼多么重要。
    一棵小树的成长,必须扎根泥土;一位文学青年的成长,一样需要有梁家河般的生活体验;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学习习总书记,才能在自己生活工作的“梁家河”,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熟读梁家河,就可以理解,在基层工作,每个村官都做到一心为百姓,一碗水端平,言行一致,并不是一句话的事。需要亲近泥土,真正的和群众同甘共苦,从劳动获取乡亲们最真实的期盼。需要开动脑筋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群众办好事,急群众所急。需要学习,需要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用到工作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才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其实,认真读过《梁家河》就不难体会到,伴习近平成长七年的梁家河和我们生活的乡村一样贫穷,普通,需要建设。《梁家河》中那个正值青春年少,下放到梁家河的知青和今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一代多么相似。从梁家河出发,一个村官,建设好自己所在的“梁家河”,就可以找到更大的展示抱负的舞台;一个有思想的文学青年,深入身边的“梁家河”就可以在写作路上拥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梁家河”对青年一代的影响意义深远,也有说,中华大地上每一条 “梁家河”都是培养锻炼人才的摇篮。我却始终认为:中国虽有千千万万条“梁家河”,只要把自己工作生活的梁家河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牢固树立终身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拥抱大海,就不是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