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平的头像

倪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27
分享

那年代的那些事

(散文)

那年代的那些事

倪平

人生总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人和事,经过那“火红”年代的人或多或少还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事儿,至今在他或她的脑海里仍记忆犹新。

我的少年时代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度过。十三、四岁的年龄天真无雅,心灵坦荡,纯洁如冰,对新生事物或新奇的事就特别敏感,默默记忆在心。还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调集全校师生几百名上工地维修水利渠道。小学生到工地修水利是件破天荒的事,不说学生人小力不从心,没多少力气干活,就是水利工地沟渠又陡又高,动辄从高处稍不留神摔落到渠底,或会受伤和发生什么意外,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儿。

按照县里指示要求。每到冬令时节,细雨霏霏,我们学校集结队伍往六连岭方向足足步行了约五公里山路,来到了地处山麓下的香车水库水利干渠工地。站在水库大坝上居高临下,只见望不尽头的渠道两旁,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到处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一群群男女和一拔拔学生在沸腾的工地上,有的拿着铁锹、有的挥舞锄头,挖的挖、挑的挑,来回穿梭在坝上堤下,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小学生虽年纪尚小,但也不亚于大人,个个干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整个工地上除了繁忙的修水利人群,高音喇叭还不停地播放着革命歌曲和好人好事的消息,鼓舞着正在奋战的人们。时近晌午,我们这些来自学校的学生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个个干渴得没有开水喝,肚子饿得大肠和小肠几乎黏在一起了,就像个有气没力的“泥人”。

这时,有个同学急中生智跑到高坡处,凝神向着来时的小道望去,看看在附近村里做饭大叔大婶送饭来了没有?一会儿,有的男同学大声叫了起来:“饭来了、饭来了!”同学们一齐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大伯大婶轻快的脚步,飞也似地在田埂上小跑,两人四个装着饭菜的箩筐左右摇摆,似乎知道这些小学生在工地已饿的不得了。此时,在水利工地疲软得站不起来的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爬起来向着送饭的大叔大婶立刻围拢了过去。

大叔大婶是水利工地附近厚道的庄稼人,朴实忠厚,专门为上水利工地劳动的学生免费做菜送饭。他们挑着两担大米饭、还有猪肉、菜心、萝卜干和肉汤等。我们个个饿得饥肠辘辘,恨不得马上开饭,香喷喷的猪肉在铝锅里香飘四溢,令我们个个垂涎欲滴。这时老师走过来,提高嗓门说“同学们,大家别急,参加水利劳动的同学人人都有份:每人一块猪肉、一碗菜和三个饭团,任何同学不准多拿多吃,肉汤嘛……可以自由喝。”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排起队伍,一个接一个地用大碗拿到自己的饭菜,然后坐在高低不平的工地上狼吞虎咽津津乐道地吃起来。

这顿午餐同学们吃得特别香、特别饱,这是因为第一次外出的参加课外劳动,加上是参加维修水利的活儿体力消耗很多,需要补充学生体内的能量。这个时候来了饭菜,难怪学生们个个吃得开心过瘾,完全忘却了劳动辛苦的那一幕。那一块块切成一、二两重的猪肉,用酱油香料炒热加盐,令同学们吃欲倍增。吃饭时同学们顾不了斯文,双手齐上,用一只手拿着饭团,另一手拿着猪肉,约莫几分钟功夫,大伯大婶挑来的四个饭框就被一扫而光,荡然无存了,大伯大神站在一旁,捂着嘴点头微笑着。

那是个贫困饥饿的年代,物资十分匮乏,能吃到猪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那年代很少有猪肉能够吃到,要是想吃到猪肉就得参加上水利这样的“大会战”才能有得吃。当时,市场没有猪肉买,杀猪宰牛是秘密的根本不敢公开随便说。农民养猪被说成是资本主义,到头来还要追究责任,割掉资本主义尾巴。社会的的落后,经济的萧条,让那个时代的青少年饱尝了新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困扰。记得1974年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时,队里要派遣人员到六连岭第三峰抬回造船用的大船板。消息传出,很多人都认为山高路远、胆战心惊的一直都没有人敢报名。队里想出一计:给愿意上山的知青每人配发二斤猪肉,三斤大米作为上山抬回大船板的伙食补助,结果就有十多名知青愿意报名参加。经过队里充分考虑,最后挑选了八名体壮高大的知青加入挑船板的队伍。我有幸被选中享受到这些待遇,出发那天早晨,知青食堂早早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早晨5时先让上山人员吃上一顿,接着又带上剩余的猪肉和饭菜,用三个饭盒装好,又加带四个军用水壶,在沿途和回来的路上充饥解渴。知青们中午到达目的地后第二次用餐,回来的路途上再一次加餐,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体力,到傍晚夜色降临时,知青们满身邋遢,疲惫不堪,终于将船板抬回到队部固定位置放好。然而,我们都觉得干重活虽苦犹甜,因为一路上有饭肉相伴,待遇要比没有出去的知青好得多,回来后我们个个有说有笑,丝毫没有一句怨言。

那时代能吃到猪肉是件十分美滋滋的事儿,可以说,谁家能吃到更多猪肉谁家就是最富有的。1977年,猪肉还是按人口份额规定供应。食品站就凭非农业户口册为依据,到该站办票处核定再拿取定量的肉票,站里规定每月每人仅供应四两猪肉,食品站则每月宰杀生猪一次,然后拿到固定地点凭票供应。那时我家包括父母在内一共六人,就是每月一次拿肉票全买了,也就得到二斤四两猪肉。父母为了让我们姐弟四人过过肉瘾,索性积累肉买,留下肉票在下个月一次性买回四斤八两,让我们美美地吃上一顿,由于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当作营养品,我们个个脸黄肌瘦,身体虚弱,无精打采,时常穿清一色的旧素服,更让我们一家人显得很寒碜。那个时代“吃肉”自然就成为我们那代人唯一的奢望。

日月斗转,沧桑巨变。1978年的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雷一声,惊醒了沉睡落后的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普照神州,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火红,农民再也不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家中大胆养鸡、养鸭,养猪、养牛……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养猪、养羊、养鸡、养牛的专业户。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新房和洋楼,纷纷脱贫致富,购置名牌家具和高档家用电器,穿上帅气潇洒的西装,购买了小轿车,过上甜蜜生活,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回想起那年代的那些事,我感慨万千!昔日缺肉少粮,缺吃少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然而,当看到一些餐桌鱼肉浪费,一些食客肆意挥霍,一些干部康国家之慨,严重腐败的行为让我感到特别心寒。那年代的那些事,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始终让人难以忘怀。我想这些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倍加珍惜! 

 

作者:倪平

地址:海南省万宁市邮电新村A幢(306)室

电话:13976555271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