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世明的头像

郭世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03
分享

我的外祖父

外祖父张公秀芝,字瑞馨。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出生,江苏沛县安国镇人。外祖父幼从名师就读,聪颖过人,敏而好学,博览经史,善音乐,好书法,深受先生和长辈钟爱。亲友闻讯,齐声赞许,认为他勤勉好学,志向远大,“三四岁学唐诗习古文,五六岁书艺崭露头角,七八岁出语不俗”,将来学必有大成。

弃学从教,开办私塾。外祖父家为安国镇丁庄村大户,家庭虽在曾外祖父母“黎明即起,莫惮操作之劳;手胼足胝,不辞耕耘之苦。不数载,田称负郭,家道小康。”但由于人丁兴旺,人齿众多,外祖父和两个兄弟也只能“舌耕代读”。外祖父览古通今,学富五车,“虽就其学问抱负而论,即擢高科魁多士,殊非幸至。”然而,文章憎命,造化弄人,屡困场屋。为养家糊口,外祖父不得不弃学从教,在程子庙开办私塾多年。

兴办新学,献身教育。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各州县于初级师范学堂尚未齐设之时,宜急设师范传习所,择省城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生之优等者分往传习。”凡在乡村市镇以教授蒙馆为生业,品行端谨,文理平通,年在三十以上五十以下的,“无论生童,均可招集入学传习,限定十个月为期。”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沛县在沛城内歌风书院建县立师范传习所,学习年限为1年,两年后停办。外祖父参加了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爱国志士李昭轩先生创办的首届沛县师范传习所,接受新式教育。传习所开创了沛县新式教育先河,迅速培养、补充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学师资。培训毕业后,外祖父顺应时代发展,鼎革教育旧制,又先后在左窑、苇园、码头等处开办新式学堂。外祖父把传统国学教育和现代新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引进学校,重国文,强立品,以新知教人,以新思想育人,深受乡邻赞誉。外祖父一方面强调“穷苦人家的孩子更应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一方面对穷苦人家孩子的学费实行缓交或免交政策。外祖父每到一处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严格的学校管理理念都吸引了远近十里八乡的农家子弟前来就读。

德高望重,乐施好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废旧制,推行政体改革,外祖父因德高望重,被推举为泗亭乡议长,后又被推选为县参议员。县长、议长等问计于外祖父,常被其“忠厚诤言”折服;外祖父也常出入公署,既参与沛县各项事业的治理特别是教育事业的革新,又为乡邻排忧解难。“凡乡邻有争端者经其排解,无不乐从。”许多人不能解决的邻里纠纷,“得先生一言,即可敛息。”家境虽不富裕,却能疏财仗义,扶弱济贫。常带领族人修桥补路,服务乡邻。

后军阀混战,战火四起,抓丁拉夫,相邻苦不堪言。外祖父利用各种关系,多次保释无辜乡民和义勇志士,使其免受杀身之祸。及议会解散,外祖父仍致力乡村教育,兴办学堂,在离家较近的左窑村自任教员,自编教材,坚持义务教书达八年之久,深受乡邻赞誉和社会口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寇大举进犯中原,38年12月,沛地沦陷,全县失教。外祖父不屈服于日寇淫威,不与日寇合作,归隐田园数年。期间,与前清沛邑拔贡赵锡藩、秀才张敬典等一度诗文交游,过往甚密,传为佳话。后来看到乡邻子弟苦于无处就读,外祖父就自筹资金,在自己院门外另建两间草房,开办学堂,招收本地贫家子弟,免征学杂费用。抗战胜利后,外祖父年迈七旬,仍精神矍铄,关心教育,诲人不倦。因对教育有功,外祖父受到政府嘉奖,被授予 “教育英才”称号。县长苗宗藩亲自颁发木制“教育英才”奖牌一枚,手杖一根。

外祖父一生献身教育,因材施教,教学有方,赢得桃李满园。“凡蒙其教诲者,多升入中学或师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原x空军航校师政委张兆升、原任贵州省总工会主席郭振明、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郝允侠的父亲老革命郝心恬、沛县中学一代名师丁允祥、郝广修等都是他的学生。经外祖父的学生刘君开田先生倡导,众生及四方名流自愿捐资为其立德教碑一座,歌其功德,显于后世。时江苏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冯子固(原沛县县长,在任时就非常重视教育)非常敬仰外祖父人品、学识,遂赞许为外祖父修建德教碑。碑由时任沛县警备营管带稷山县知事赵锡藩撰文、张敬典书丹。碑阳镌刻有资助者名姓。德教碑虽历经劫难,竟得以保存,后毁于十年动乱,又实属不幸。今虽经复建,碑文尚在,历史皆荡然无存,仍令人唏嘘不已。

五世同堂,三代书香。至重孙张兴中时,曾外祖母尚健在,五世同堂,其乐融融。外祖父执教杏坛,后辈子孙如守一、兆先、兆奇、兴中、兴民等又秉承家风传承,蒙其教诲,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教育阵地,用理想与信念,责任和担当,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昔一家三代六人为师,献身教育,成为教育世家;今后世子孙向学上进,4人考取博士生、研究生,令众乡人仰慕,皆称外祖父造化所致。

1959年10月,外祖父因病辞世,走完了其平凡而光荣的一生,享年86岁。外祖父一生献身教育,谋福乡邻,正所谓:爱众亲仁德荫桑梓,育英兴学品重芝兰。

外祖父诗作多已散失,仅存谱端的《咏端阳》诗数十首和《课诗》百二十篇。摘录部分如下:

咏端阳十首七绝

艾虎

节届天中粗正盈,驱时思虎艾妆成;

婆娑亦自雄威在,惟恨无由一啸生。

蒲剑

磨自石边不肯停,因知佳节掛门庭;

纵横亦有光三尺,未许龙泉一样青。

角黍

巧制原因午日餐,缠时好作采菱看;

金盘盈处偏凝滑,味自含香胜粉团。

榴火

因知午日景繁华,为火丛丛色倍加;

何处红裙方始杀,欣看吐艳映窗纱。

兰汤

重午芳兰蓄已多,汤中泛去气清和;

萧斋浴后人应爽,一体幽香羡未过。

朱索

续命尤欣入妙思,丝将五色系咸宜;

带蒲处处知多少,欲作他年白发期。

蒲酒

午向庭中设一筵,青蒲泛酒兴留连;

池边雅待龙丹望,愿得西窗一醉眠。

桃符

雅爱鲜鲜五色符,千桃丝作望堪娱;

赤灵未许人云美,饰处还因趣有殊。

龙舟

游来一片渡头喧,也效湘潭吊屈原;

非是化由三尺剑,良工妙制景应繁。

江镜

龙固行云布雨风,江中铸镜入天工;

圣朝多有仙人助,从此欣看岁岁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