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1/08
分享

羌水与宕昌羌的历史渊源

宕昌羌曾经是陇南历史上的主体居民之一,曾经于南北朝时期在陇南建立了宕昌国,与氐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分庭抗礼,最终又相互融合,汇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许多专家学者对宕昌羌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探源,但还是遗留下了一些疑问,有待进一步考证。笔者不才,也想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番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大小诸国林立的分裂局面,天下复归大一统。在此之前,羌水流域一直活跃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羌族。羌水的得名,就与这个民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关于羌水的历史记载,却有诸多错误,诸多混乱,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江河地理不尽相同。笔者认为,要研究陇南历史上曾经的主体居民宕昌羌民族,就得首先搞清楚古羌水确切的地理位置,及其流经地域,否则,就会人云亦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那么,羌水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卷三十二《羌水》篇目里说:“羌水出羌中参狼谷。”与其可以印证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它在阐述秦朝的疆域时说“西至临洮羌中”,当时的“临洮”治所在现今的岷县。那么,“羌中”又在岷县的哪个方位呢?

从历史地理上得知,羌水的流向是自西北到东南的,属于长江流域,是长江众多的三级支流之一。而洮岷则属于黄河流域,过去人们把古羌水的宕昌河,称作“岷江”,说是发源于岷县而得名,这是一个严重错误,长江的支流,怎么会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岷县?后来有一种解释,说“羌中”即今甘南,这就说对了,但需要纠正的是,甘南是个大地名,而且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交汇之地,确切地说,“羌中”应该是在今甘南境内。

宕昌河,亦即岷江,上溯至南河高桥有两条支流,一叫南河,一叫北河,皆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有人考证,古羌中在今甘南碌曲县,实际上是泛指。碌曲与迭部交叉接壤,迭部又与宕昌交叉接壤;而这些地域又都与岷县毗邻接壤。所以,古羌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具体地名,应该包括今碌曲、迭部和宕昌交界之处的大片地域。

其次,参狼谷又在哪里?

两汉期间,羌水流域的主要地区包括现在宕昌县的阿坞、哈达铺、金木、牛家、庞家、木耳、南河、何家堡、大舍、理川、八力等乡镇,都属于历史地理上的参狼谷所在地,生活在这里的“参狼羌”,确切的说应该是“参狼谷诸羌”,因为汉代参狼谷中还生活着昌氏羌人大部落,宕昌牛家乡拖藏村汉代古墓葬群遗址中出土的灰陶罐上刻写着“昌”字,是汉代昌氏部落姓氏的实物遗存,充分证实了汉代参狼谷中存在着昌氏羌人部落;同时还存在着梁氏领导的部分流迁进入的抱罕罕羌,以及种存羌、烧党羌、先零羌等。

其根据是,2013年田野考察发现参狼谷地带的八力庄村不但有古人类生活生产的遗址,而且还有大量的战国与两汉时期的古墓葬出现,和古遗址、古墓葬相对应的有战汉军营,俗称“营盘”;理川地区战汉古墓群、古城堡;南河乡寺卜寨村战汉墓葬群、占地20余亩的古城堡;南河乡前贯战汉墓葬群、古城堡;何家堡乡吾族村战汉古墓群、古城堡;该乡瓦藏坪战国墓葬群,在瓦藏坪古墓群中发现了五座陪葬大量羊头骨的墓葬,均为西戎墓葬;城关镇官鹅村官鹅大山连片的战国西戎墓,同样出土了大量的陪葬羊头骨,并且建筑有规模较大的古城池;将台乡下巴山村和邻近七个村庄均连片分布着大量的战汉古墓群,在下巴山古墓群中一座墓中就出土了20匹马头骨陪葬品;城关地区的曹家山、高庙山分布着大量的战汉墓葬群,并建有规模很大的古城堡。

汉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宕昌羌又叫参狼羌,以此来印证,参狼谷就应该包括迭部的一部分,以及包括宕昌县城在内的宕昌西北全境。

第三,历史上总共有几条羌水?

《汉书地理志》曰:(羌水)“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馀里。羌水又东南迳宕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锺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渡桥头入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迳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街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东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迳葭芦城南,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从上述“弯弯绕”、表述含混不清的记载来看,西晋以前,将整个白龙江的中下游都称作“羌水”,其中包括宕昌河、白龙江、白水江、羊汤河、让水河等。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有关白龙江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有与陇南有关的西汉水的记述,特别是西汉水的一条极不起眼的支流平乐河,只有几十公里长,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即便是西汉水,从发源地到汇入嘉陵江,也没有白龙江长,这可能与当时白龙江的主要发源地和流经区,历史上的甘南、陇南正处于氐藏等少数民族政权治辖,不便考察统计有关。

岷江是白龙江的主要支流,曾名白龙江,乾江,在宕昌县境内又名宕昌河。流经宕昌县城的宕昌河,至两河口注人白龙江,全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7亿立方米。笔者认为,它何以叫乾江不可考;但叫白龙江,显然是不合适的。

白龙江历史上曾名桓水、羌水、白水。《尚书禹贡》说:“西倾因桓是来。”西倾即西倾山,桓即桓水。南北朝时,又称垫江(今嘉陵江)源,至今甘肃省舟曲县东合支流古羌水(今称岷江)后,又称羌水。唐时,全流均称羌水。实际上,把白龙江叫作“白水”也是错误的。从四川九寨沟发源、流经陇南文县、与白龙江会合后到汇入嘉陵江之前的那一段江水,才叫作“白水”,与甘肃文县毗邻的四川青川县有白水镇(古白水关所在地),便因此得名。三国志里记载的姜维在白水带兵屯垦,就是在这里。说白龙江和白水江,曾名羌水,也值得商榷。不能因为历史上,这两江流域曾经都是羌人久居之地,就把它们也称为羌水。

综上所述,历史上被称作“羌水”的江河至少有三条,或者更多,把白龙江的支流说成是主流,或者干流,这就给历史上“羌水”的实际地理位置造成了混乱,也给研究宕昌羌民族的发源地带来了不便。笔者认为,羌水就是以南河北河为主要支流,而汇聚的宕昌河(即岷江);其他江河被称为“羌水”是以讹传讹,是历史地理书籍作者相互照抄照搬的结果。

第四、参狼羌定居宕昌及其消亡是怎样的?

大约在秦献公时,从湟水流域南迁的参狼羌定居宕昌。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宕昌设羌道。秦人在宕昌设道,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秦人认为,宕昌参狼羌势力足以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对宕昌参狼羌的巩固和壮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宕昌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地方政权中心。自此,参狼羌将宕昌作为发展壮大的根据地,与宕昌的山水融为一体。

东汉时,羌人频频起义,参狼羌冲锋陷阵。遭到东汉政府残酷镇压后,羌人势力大衰,唯宕昌参狼羌仍盛势不减。近年在宕昌城关发现了两方铜印:一方是“汉率善羌君”,是东汉朝廷为宕昌羌最高首领封授的印鉴,另一方是“魏率善羌佰长”,是曹魏政权为宕昌羌君下属部落封授的印鉴。印鉴是浓缩的文字,也是宕昌羌权势的象征。东晋末年,宕昌参狼羌豪梁氏乘群雄争霸的有利时机,独自坐大,称宕昌王,建立了宕昌国羌人地方政权。参狼始称宕昌,参狼羌始称宕昌羌。始光元年(424年)北魏承认其为附属国。至天和元年(566年),被北周灭亡。宕昌羌立国259年,以附属国地位存在142年。

陇南历史上长期居住着羌、氐、藏、汉民族,相对于藏民和汉人,羌氐要弱势得多,所以在漫长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陇南的羌氐民族,逐步被汉化、藏化,也是历史的大趋势使然。但是,羌水悠悠,沧海桑田,千百年来,陇南的羌氐民族后裔虽然都被统称为藏族,虽然他们自己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但其保留下来的傩舞、宗教、语言、风俗、习性、服饰等文化传统,依旧是本民族的,历经千年而不变。可见,一个民族的称谓是可以改变的,但其文化传承却很难消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