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秀梅的头像

刘秀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01
分享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生于1923年5月2日,卒于2012年11月20日,享年90岁,父亲家中兄妹8个,父亲排行老8,大家叫他啊八头,由于爷爷长年劳作不停,出力过度。在父亲3岁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奶奶一人含辛茹苦,用她那单薄的双肩挑起了全家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父亲养成了勤俭,节约,正直,真诚,平淡、朴素的秉性。奶奶在这贫困的家庭里还是坚持让父亲去学堂里读书,在学堂里父亲有个同学,家里有钱作业经常不做,他经常会拿红烧肉给父亲吃叫父亲帮他做作业,父亲的学习成绩一贯很好,毛笔字也写的好,(我爱人说我家7兄弟妹的文学水平和写字没有一个比的上你父亲)父亲儿时记忆最深的事是:抗日战争前“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们游行要穿校服,(每人要交2块大洋做校服),奶奶拿不出钱哭的很伤心…” 由于家庭困难,只好辍学,父亲13岁自身到长汀做厨师学徒,我至今无法想象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举目无亲的异乡是怎么熬过来的,应该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小学的年龄啊。做满3年学徒后,快过年了,父亲第一次拿着老板给的12个大洋,高高兴兴的座船回家,谁知在回家途中船翻了,他被冲到了焦石上,他手还是紧紧的抱住装钱的布袋,后被好心人救了,他把钱交给奶奶,后用这钱继续求学,在广东师范就读,后到了漳州白叶小学教书,那时候刚好是抗日战争,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希望知识分子入党,都在做工作,结果父亲选择了加入国民党,(解放后介绍父亲加入共产党的那个老师,当上了地委书记),快解放的时候他的每个月工资是3担稻谷,那时候通货膨胀很厉害,人们只能用稻谷作为货币,当时很腐败,每月工资要拿出一担稻谷给校长和教导主任。当年父亲很爱国,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热血青年曾经报名参加空军,结果体检不合格。解放前夕父亲又回到峰市,那时只能做挑夫,用独轮车,或者用肩膀挑,当时到广东的陆路运输很不方便,很多东西得靠挑夫挑几十里的山路到峰市去上船。解放后父亲把十几年省吃俭用下了一大箱子的的国民党纸币含着眼泪扔到河里。(要是留到现在就值钱了)

父亲在19岁那年由奶奶包办娶了个广东人做老婆,(奶奶58岁时去世,奶奶懂得很多民间中草药和药方,她经常给当地的村民看一些小病,把中草药打成泥,让人们看不出是什么草药,可惜奶奶去世太突然,来不及把她的秘方交给下一代,使这些秘方失传了)。父亲结婚快10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就要和她老婆离婚,她不肯离婚,继续留在家里没有去嫁人,(父亲是个很有良心的人,一直给大妈生活费到2009年12月大妈离开人间,大妈的后事也是我们操办的。而且按照父亲的意思办的蛮隆重的)后来父亲和我母亲自由念爱结婚了,解放后父亲的前妻去告父亲重婚罪,区干部问我大妈说:是不是我父亲不让她改嫁,她说:“不是,是她不离开我父亲”。我父亲说:“他和我母亲自由念爱结婚,和她是封建社会包办的婚姻,他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希望由政府来判。”最后区干部没有办法说:“你们回去我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父亲到病重时候还说:“他只有一个老婆就是我妈妈。死后回老家一定要和我妈妈葬在一起。如果不这样就和我妈妈葬在漳平。还千交代万交代他走后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妈妈,让妈妈有生之年快乐地度过。如今这一点我们子女已经做到了。”

父亲和我母亲结婚后生了7个孩子,在大哥和大姐出生后家里经常吃不饱饭父亲就带着我母亲到峰市镇做挑夫,1952年漳平铁路建设招工父亲就先到漳平来,后来把妈妈一起带到漳平成为了一名漳平铁路全民所有制职工,1956年组织上把我父母调到漳平交通运输公司,为了照顾妈妈,父亲有好几次深造的机会他做出放弃决定。父亲处处让着老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妈妈功劳最大生了7个孩子”。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率直、吃苦、热爱劳动、和善、乐观的人,不管生活怎样艰辛,很少听到他长吁短叹、抱怨生活。随着孩子们的出生,日子很艰难的过着。当时的交通局长没有孩子,当我生下来没几天就把我要去养,只有几天我父母受不了了,又将我抢回家,结果得罪了交通局长......父亲对亲情的渴望、对儿孙满堂的幸福感和无限的亲情感令我感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由于是国民党党员和小头目,这场运动将我父亲和我的全家带来灭顶之灾,父亲被带钉子的厚木板,和枪托毒打,后带着重伤回老家才免于一死,母亲也受连累动不动要参加批判会,接受革命群众的大批判的教育,有时候也被毒打,还好当时妈妈怀孕弟弟,才免于一死,父亲没有了工资,只有妈妈一人的工资8个人要吃饭,妈妈只能带着我们捡白菜叶子、挖野菜、捡白薯。现在我仍然能认识多种野菜,估计和那会儿有直接关系。大哥,大姐当时在一中读书,由于父亲单位不打证明学校就不让上学。后来大哥也因此参不了军,入不了共产党,2哥也读不了书,1979年,这是我家改变命运,大哥回乡知青上调.大姐接妈妈的班.2姐留城. 3姐知青回城上调,2哥知青,并参军。父亲待子女不偏疼偏爱,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孩子要一碗水端平”。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7个小盘子,每餐吃饭每个人都平均分一碗饭一盘菜,虽如此,倒是有多疼一些的。那就是谁远他疼谁,谁穷他疼谁,谁苦他疼谁。比如前几年我出车祸,那时候88岁的老父亲身体还很硬朗,他隔三差五的到街上买猪脚和大阉鸡到我家给我补身体,还有1975时大姐生孩子时,父亲高价买了5斤猪肉,(在当时是有钱买不到食品的年代),去漳平赤水香寮给大姐。大姐生完孩子回赤水香寮是父亲拉着板车走了10多公里给送到家。但是最疼的实际上是我弟弟。父亲病重时把2哥叫到跟前说:“他存款的钱3万多留给我妈妈,3万多留给孙子娶媳妇用,不管你们同意不同意,就这么定了”。

父亲是个过日子的人,这个家没他真不行,妈妈不会算,父亲能算,但是几十元工资不管怎样用,但是到月底经常不够一点点,差一点点才能接上发工资。父亲的办法就是计划!先买粮食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然后,是学费等必要开支。其他费用再说。父亲很喜欢看书,一有空就看书,并关心国家大事,父亲一辈子节约;因为家里姊妹多生活负担重,和受杜甫的影响,经常听他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颗饭、一叶菜在他的眼里都是宝贝。他绝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每次从碗里掉出一粒饭,父亲都会认真的把它捡起放到碗里或者嘴里。父亲是个慈祥爸爸,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被父亲打过,他对儿女要求严格,经常教育我们好学上进,做人要正直,要热爱祖国,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父亲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下象棋,父亲的厨艺很好他能够煮许多好吃的菜,每年逢年过节都是父亲下厨。父亲有个好习惯他有一空就看书,父亲的记忆相当好,他看过的书内容几乎都记得,特别是我国四大名著他是滚瓜烂熟,经常会用书里的名言来教育我们。家里再困难他还是喜欢买书。

父亲退休后身体一直很好,刚退休时候被聘为“民管站站长”,父亲很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锻练身体,一直到耄耋之年的父亲才被病魔缠身,身体虚弱,生活很难自理,但是父亲意志坚强,与病痛抗争坚强的挺着,尽可能少麻烦我们,我几次看着爸爸对生命的渴望,那种无助的眼神,我的心在流血,我的眼泪止不住不停的往下流… 我们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本领,使我终生受益。无论在什么困苦的场合,都能咬牙挺过来,不叫苦不叫累,一切自己捱。父亲一辈子平淡;一生没什么辉煌的功名和事业。虽然很多时候拥有很多机会。但是父亲甘于淡泊,清贫,不追求享乐。不贪图利禄,真实,真诚,平凡,无声无息地生活着。如今,尽管您没留下什么财产给我们,但作为您的儿女,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父亲留给我们的巨大的无价的精神财富。都将深深地影响着您的子孙后代。 

最后我希望天下的儿女多陪陪年迈的父母,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后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