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仙正的头像

李仙正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6
分享

永宁环前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搞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1

永宁环•尚东悦庭,你是城市圈环线的象征。三环四环也好,五环六环也罢,北京有几环,上海又有几环啦?环数越多,城市越大,代表着大都市扩展的新动向。是建筑物生命的轮回,也是城市呼吸的符号,一个新地标的诞生。
世间万物,日新月异,变化是真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历史选择了你,给你一个响亮的名字——永宁环•尚东悦庭,大气而时尚。因为你,带着发展理念的现代气息,仿佛让千年古城,焕发青春活力,倾注了新的动力。
一切都是新的。你以全新理念,真情面孔,展示风采。有关黄岩辉煌荣耀,文化底蕴,历史包浆,其实这些都并不重要。或者是过眼烟云的往事,或者已化作了一粒尘埃,随风飘散。但是,你从来没有忘记给黄岩长脸,坚持自信,情怀不改,初心不变。依然捕捉着黄岩的影子,延续着黄岩的基因,改变着黄岩的改变。你是黄岩今生的骄傲,矗立标志性新建筑,崛起地理新坐标。
永宁环•尚东悦庭,渊源有自。历史的呼唤你,当黄岩进入“一江三河”(永宁江、东官河、南官河、西江河)大开发时代,你独领风骚,霸占二大水系的核心地块,抢夺制高点,尽享天时地利人和。在你的东面,东官河穿插而过;在你北面,百十米的地方横跨永宁江,当地称之为母亲河。在母亲河的滋养下,孕育而生,你承载着一方水土的记忆,那就是你的前世今生。
相关史料显示:黄岩故地,在夏、商、周为东瓯地,春秋战国为东瓯王国,秦代属闽中郡,汉代属回浦县、章安县、永宁县,三国、两晋至南朝属临海县。唐代上元二年(657)析临海县南部始置永宁县,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寰宇记》卷98记载: “以其山顶有黄石,故以名之。” 元属台州路,元贞元年 (1295) 改黄岩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黄岩县,属台州府。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89年撤销黄岩县改置黄岩市。1994年改为台州市黄岩区。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更何况,在“一江三河”开发中,你占了水系的半边江山呢!虽然你的未来不是梦,只是永宁江畔里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传承的却是黄岩的文脉,并跟着希望在动,象征建筑的高地。2017年底,黄岩天长北路以东、柏树巷以南、环城东路以西、青年东路以北的老城区,实施整体拆迁。这个区块,便成了你的化身,纳入永宁环的地盘,占地面积43351㎡。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部分老街巷陌离开了,当地民政部门发布信息,准备销名一批街巷里弄。从此,山亭新村、山亭社区彻底走了,悄然无息地从黄岩版图上抹去。山亭街、桂枝街、小梅梨巷、大梅梨巷、羊头塘里没了,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并消失的还有,果建巷、东城基巷、普庆巷,那些知名度本来就不是很高的巷陌。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众所皆知,黄岩城区土地资源十分匮乏,散落在主城区中心地表上的民居老宅,分散而破败,微小而残缺,修复意义不大,拆迁便成了唯一的布局。但破旧容易立新难,拆迁简单建你难。就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如何挽留历史文化呢?永宁环•尚东悦庭,脱颖而出,压倒一切,着手规划,兴建33层大厦,为黄岩第一高楼,建筑面积近20万㎡。
建的是楼盘,种的是文化。说穿了,永宁环•尚东悦庭,就是一座雄伟的现代高楼。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岩这方神奇的土地上。也许,你把“环”的概念,城市的风格,建筑的模式,居住的环境,植入人们的意识中,形成共识;也许,你把黄岩人文色彩,光阴故事,口口相传,流芳百世,名垂青史,让现代建筑有了历史感;也许,你把黄岩1300多年的建县历史,叠加在上面,寻求开发的共同点,在同一块土地上,共享人文历史资源。宛如千年姻缘一线牵,将发展前景装点得诗意般的浪漫和生活的远方;也许……
永宁环•尚东悦庭,你在时光深处里,找到了现实生活的聚焦点,融合了建筑与文化性格的结合点,昭示着黄岩的楼盘房产,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永宁环•尚东悦庭,你暗合了一流的建筑,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永宁环•尚东悦庭,你最大限度地打造硬实力和软实力,凸显核心价值理念的“含金量”,增加了宜人、宜居、宜乐的生活元素,更加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内涵。

2

永宁环•尚东悦庭,你是城市圈环线中的建筑物,也是支撑起黄岩高地的一块骨格。走进黄岩,阅读故乡,触摸旧物,感觉余温犹存,一种莫名其妙的怀旧感,油然而生。尽管昔日的旧影,已离现实十分遥远,甚至有的街巷找不到一点点踪迹,但水乡的格局,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故土的温度,依然温暖灵魂。
很久以前,黄岩这座古城,呈“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分布,风光无限,繁华程度可想而知。经张永生老先生的点拨,他是干了十几年的地方历史学会会长,一语破的,提出了形象性的概括。他说:“河包城、城包河、河中城、城中河、河网城、桥成群,构成古城黄岩的基本风物地貌。”那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富有水乡特色的家园。水网纵横,巷陌交错,河水处处流淌,岁月静静划过。
永宁环•尚东悦庭,是你、是你、还是你。每当回忆起消失的老街巷陌,就会想起你,从古传出,透着水乡的柔美,淡雅神韵的润泽,像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芳华绽放。可人类是群动物,人人需要择一城,找一块风水宝地,或理想栖身之处,休养生息。假如同是一个小区的住户,街坊邻居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冬天无妨晒太阳,夏天纳凉,免不了搭话闲聊,大话西游,云云。
聊着聊着,有意无意,一代接一代的人,就会有无数人、无数次的机会,无妨聊到黄岩,你的前世,你的今生,那是肯定的。原来,永宁环•尚东悦庭,在你楼盘建筑群的背后,掩藏着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那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将黄岩的传奇色彩,街巷由来,地名故事,娓娓道来。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座城,一条河;一路一街,一巷一弄,都会留了丝丝缕缕的历史痕迹。它们不是因地表上的物质消失而远逝,也不是因年代的远逝而消失。但是,人文的东西,往往再能产生涟漪,激活记忆,走得更远,传得更久。有《黄岩县地名志》为证,这是1984年版的黄岩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的一本志书。可见,永宁环•尚东悦庭,涉及原先地名有关的老街巷,地名由来,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天长路。原称天长街,此街自小南门起,沿河岸直至假山下(今小东门路西口),因长度为当时全城街道之冠,故名。相传明万历前于此街集市,俗云“一间饭店,一间坑”,形容赶集人员众多。路东原系一条通航船只的内河,建国初期尚能从东禅桥下船,通行坝头、路桥等地。1958年间填河拓宽成路,改名解放路。1981年5月更名为天长路。此路与青年东路成十字状,全长约1200米。
山亭街。相传北宋年间,左纬诗文名动朝野,人称“文如韩退之(愈),诗如杜子美(甫)”。左氏先人在山亭街垒石筑假山,建亭于山腰,周边建楼,名曰“山亭馆”,且招收子弟在此讲学,授道解惑,称“山亭书院”。街以此得名,一直沿用下来,街长约800米。1966年易名为东风路,1981年5月恢复原名。
桂枝街。古称丛桂坊,早在唐宋时期,黄岩城区的老街巷陌,都以“坊”称呼。后来,因该街东口有座桂枝桥,桥边有上下船只的埠头,大概出于方便问路、找路考虑等因素,遂改名桂枝街。1966年改为东风路,1981年5月恢复原名。
柏树巷。南宋《赤城志》卷2《坊市》:“新罗坊,在县东一里。五代时以新罗国人居此,故名。”清光绪《黄岩县志》卷7《坊市》:“新罗坊,在县东一里。五代时新罗国人居之,故名。今呼柏树巷。”柏树巷,原取名新罗坊,五代时新罗国(原高丽等国)人聚居于此,古时有株柏树,大可合抱,苍翠茂盛,遂以柏树为巷名。古柏早毁,遗迹在牟姓人家的大台门里,即巷子的西北角。1966年更名为解放北路90弄,1981年5月恢复原称柏树巷。
大梅梨巷和小梅梨巷。两条巷平行,均东西走向,大在南,小居北。在这两条巷子里,过去以种植梅树和梨树,特别是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漫无比。仿佛让人听到千百来梅梨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花笑的容颜。由于种植梅树和梨树远近闻名,故名。1966年时,分别改称解放北路40弄和60弄。1981年5月均恢复原名。
此外,永宁环•尚东悦庭,还包括:羊头塘里,以一口塘形似羊头而得名,1966年改称东风路40弄12-16号,1981年5月更名为羊头塘里;果建巷,厚积薄发的一条巷,原称解放北路72弄,1981年5月更名果建巷,因黄岩果酒厂在此东而得名。

3

永宁环•尚东悦庭,与你共享的那条天长街(今天长路),过去的老民居,曾通过邮票发行的传递方式,早已是黄岩民居中的一张“名片”,出现于平常的信件往来中,传遍了大江南北。当时,便成了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闲聊的热门话题。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时光倒回1986年4月,邮电部发行4套21枚《民居》邮票,其中第14枚《浙江民居》邮票。据《中国集邮百科知识》一书介绍,这枚邮票上的主图原型,取材于黄岩天长街朱劼成的祖宅,已经历了百年风雨。此宅共有4间,楼高3层,故居幽雅,并自置其庐为“桂桥别业”,居室取名“东恒轩”。土改后,4间房屋一分为三,部分房产分给了人家。
可是,朱劼成何许人呀?即朱文劭(1880-1956),字劼成,浙江黄岩城关人,是中国科举最后一次(1904)考中的进士,与沈钧儒、谭延闿同科,被选送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回国后出任刑部贵州司主亊、广西提法使、浙江民政厅长、江苏政务厅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朱文劭作为司法界人士(请假),被列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特别邀请人士名单中。
据了解,朱文劭故宅的民居,民间俗称“畚箕楼”,前面朝天长街,后面临五支河,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作厨房。店内部分是石板地面,俗话叫“石地坪”,较厨房部分的灰土地面高出10多厘米。而楼层的地坪高度,也相对应地产生高低落差,朝河一面利用局部底层屋顶的三角形空间,用于卧室的小阁楼。阁楼三面凸出,墙高只有1.8米,三面开窗,窗台做得较低。整个宅院中间部分3层,3层楼板距2层楼阁有2.2O米高……
由于阁楼的窗子开得合宜,尽管2楼卧室尺度空间较小,但并不觉得压抑,朝河方向的外廓向水面稍稍挑出,局部用竹席遮住,作为储藏室。屋顶上面朝河的阁楼和3层楼的处理,使整座房屋的造型有虚有实,有高有低,错落有致,轮廓线不单调,显得玲珑剔透,富于江南水乡的灵气,加上建筑格调高雅,又有一定的代表性,得以入选《浙江民居》邮票。可遗憾的是,随着五支干河填作街道,邮票上的民居,于1986年被拆毁,原址上建造了百花商场。
前些年,一位有心的《台州日报》记者,带着那张色泽淡雅的邮票,来到天长街寻踪觅迹,打听邮票中的原型“畚箕楼”还存在吗?但眼前的现代建筑,早已没有了邮票上的“畚箕楼”踪影。记者通过邮政分局,想方设法找到了当年“畚箕楼”的见证人,正是黄岩集邮爱好者章桉。
章先生说:“1986年邮票《民居》出来的时候,我们感到很好奇,这张《浙江民居》邮票上的原型在哪里?直到1989年找到当时的邮票设计者华健心女士,这才得知,原来就是黄岩天长街的‘畚箕楼’。”据章先生回忆,原先黄岩天长街一带,一般住宅面街,两侧设店铺,后部临东官河作厨房,二楼以上兼作起居室,有时也作为工场,是黄岩个体私营业著名的“前店后场”模式。章先生透露,兴许华健心那里会有照片,她是邮票的设计者,也是黄岩人。
一枚小小的邮票,那是对江南水乡特色风貌的精华浓缩,牵引着厚重的建筑物,彰显出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不仅仅载入黄岩民居建筑的史册,更见证了天长街昔日的旧影,凸现了永宁环•尚东悦庭的原型一角。

4

永宁环•尚东悦庭,被你叠加的柏树巷,还有一段传奇的跨国通商贸易往事。据张永生先生整理的《柏树巷与“新罗坊”》一文介绍:黄岩县令范世文(《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之侄),主张“凿大井,辟坊巷”,首期建有新罗、清镇、仁风、钦贤等四坊,其中就有一个新罗国人聚居处的新罗坊。
唐五代时,新罗国人聚居黄岩的数量相当多。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四世纪中叶时建国,国号取汉文“新者德兴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义,定国号为“新罗”,都城设庆州。六世纪中叶,新罗国灭了高句丽与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并与大唐帝国友好交往,官方与民间交往密切,大批新罗国人纷纷到中国学佛、学技艺、商贸经营等。
新罗坊的设立,须经朝廷批准,由新罗国侨民推举坊长(蕃长),上报朝廷任命。新罗坊,既能适应新罗国人的生活习俗,有一定自主权,又要严格遵守吴越国法律,服从黄岩知县管辖。坊长主要管理本国商人来黄岩的贸易活动;处理新罗侨民违法事件,凡侨民在坊内发生纠纷,按本国法律处理,侨民与黄岩人发生纠纷,由黄岩知县按中国法律处理;坊长还要主持坊内新罗宗教活动。
五代十国时期,黄岩地属吴越国,受北方战事影响极少,社会稳定,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市肆繁荣。距离黄岩县城仅20公里的章安港,位于中国沿海的中部,南上北下都极为方便,是古代南方著名的大港口,海外贸易发达。依托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那时的黄岩县城和章安港水路相通,舟楫往返不绝。可一路南下的新罗国商人到黄岩后,有的选择定居下来,在这里做生意。遵循“调剂余缺、双向交流、互惠共赢”的贸易规则,当地输出的物资有陶瓷器、工艺品、布匹、铜铁器、纸笔、药材、茶叶、纺织品、日杂品、佛经及各类书籍等。而新罗国商人,也输入了丰富的异国商品,促进了黄岩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的繁荣。
受汉文化的影响,新罗国传统宗教及道德观念都与中国相近。据传,当时新罗国也提倡以儒治国,修持武艺,完美人格,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杀生有择,等等。一派汉民族儒风,更促进了两国民众精神层面的沟通。935年,新罗国被高丽王朝所灭,黄岩新罗坊侨民的归属何去何从,成了黄岩历史上一个谜题,猜想部分定居下来的被黄岩人同化。1994年,中韩建交后,韩国人士多次到黄岩访问新罗坊故地,询问五代时新罗人的后裔。
柏树巷南侧的徐昌积宅,初建于清嘉庆及道光年间,主屋沿中轴线由三进四合院组合,台门及两翼尚有东西两院,组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徐昌积世代经商致富,住宅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1954年,解放一江山岛时,部队的后勤处设徐昌积宅,中厅内的一口古井供水不足,部队特地于大门内东侧新挖了一口井,井壁以小青砖砌就,深近5米,中间最宽处直径达1.5米,民众称为“支前井”。

5

永宁环•尚东悦庭,你知道吗?黄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运昌盛,人文荟萃,自古就有“东南小邹鲁”之称。离你远的,杜范(1182-1245),南宋宰相,字成之,号立斋,黄岩杜家村人。离你近的,低头便是,在你的鼻尖下,安抚着多少的亡灵,诉说着多少名门望族,记录着多少贤达贵人、文人骚客?
有,山亭街左氏一门六进士。永宁环•尚东悦庭,为你奠基的山亭街,位于东官河西面,青年东路北面,街成东西走向,与青年东路似乎平行。从桔乡楼与土特产公司的路口进去,就到山亭街。有了左氏家族,诗文名动朝野,山亭街名声大震,被南宋初期的黄岩文坛传为一段佳话。状元、一代名臣陈公辅,对左纬的评价很高:“有德传乡里,无金遗子孙。”
左纬(?~约1142)字经臣,号委羽居士,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左纬有4子,一人早逝,其他三人左{王毕}、左璠,左玙都是进土,时称“三左”。后人称:“邑人谈前辈文章,必曰‘三左’‘二彭’”。山亭街与丛桂坊,桂枝桥与祠山庙,原是左氏居处,为纪念左氏三进士的建筑物遗迹。
左{王毕},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中进士,同年随礼部侍郎孙道夫出使金国贺正旦,为书状官,忠贞不屈,被扣押死于金国燕山之下,《万历黄岩县志》入“忠义传”;左璠,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终于敕令所删定官,所著《论语发微》十卷,高宗览后赐内府藏帛,有诗名;左玙,字次琰,绍兴二十七年(1157)特科进士,任御前军器所监,有诗名。
左纬还有两个侄子,左誉、左鄯亦是名诗人。当时也有把左纬和左誉、左鄯合称“三左”。后来,左纬的三个孙子都是进士。左伯畴,字锡范,左鹞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特科进士;左赉,字锡善,伯畴弟,绍熙元年(1190)特科进士,官威武军节度推官;左伯朋,字锡龟,左之子,与左赉同科进士,任朝信军推官。
也有,桂枝街群英会。位于荣华楼食饼筒小吃店与老扁酒家边,从黄岩现在主街道的青年东路与天长北路交界处朝北走,靠东边的第一条小街就是桂枝街。虽然,长度只有百十米,但院落里卧虎藏龙,池家陆续出了八位将军,“将军第”为此而立,以视后人纪念。
鸦片战争中,著名的定海保卫战打响后,池建功(1801-1860年)备战迎敌,一批黄岩热血男儿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投身这场抗击外侮的战争,其中就有曾任定海镇总兵(从二品)的山亭街人周士法,定海副将、北城妙儿桥人郑宗凯及桂枝街人池建功(原住山亭街)等。池建功祖池化鲸,监生出身,赠武功将军,从二品。
在清朝,池家满门是豪杰。池建功其父,黄标左营把总,嘉庆十五年巡海亡,恩赐世职罔替,赠武功将军;其兄池佐清,由世职历署本标守备;其弟池亮,道光十七年任黄岩镇总兵标下中营守备;其子池维翰为蓝翎把总,为七品;其二子池维屏,同治中署玉环参将;其孙池铭恩,任海标城守备。在清朝,这个院落里池家曾出了八位武将,其中以池建功最为有名。他曾参与定海保卫战抵御外侮,又在福建坚守城池与长毛石达开干过几仗。
“将军第”在此,岂能不恭?山亭街人记得,从南宋到民国,不论多大的官员,踏入山亭街前,官员都要下轿,然后步行至桂枝街,以示对为民族捐躯的周士法及池家的敬意。后来,毛家购置居住在“将军第”院落里,也出了一位国民党中将毛茹可。再后来,池建功玄孙池志强,通过超乎常人的努力,终成当代享誉世界的药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还有,梅梨小巷里的名人谱。回忆起布满晚清、民国时期建筑的这条旧巷,似乎找回斑驳岁月的文化印记。梅梨巷最显赫的家族是朱家,解放前,朱家房产较多,从大梅梨巷到小梅梨巷,一幢四进的房产都是朱家的,前后都有台门。朱家年长的后人朱哲羆先生,曾任江西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主编的《医用理化概要》等教材。
从梅梨巷里,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名贤。刘百闵,起先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政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先任教育部长陈立夫的秘书,后曾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学校、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等职;汤祝三(1896~1938),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和南洋医科大学,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医师,嘉兴福音医院眼科主任,医术高超,于民国17年(1928)在城内小梅梨巷开设福民医院,可民国27年1938年9月的一场日机轰炸中遇害,终年43岁;林求仁(1892-1980),1922年在杭州创办民办浙江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从事美术教育44年,培养了一大批像陈石濑、张一山那样的知名画家,艺术成就记入史册……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从旧巷中流逝的岁月无法找回,那些可圈可点的光阴故事,建筑印记,人物印象,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难以用短短的文字来表达。但留一分记忆也是温暖的,哪怕记住一句话,一个人物,一件朦胧的生活片段,都是一种精神的化身,文化传承的力量。
永宁环•尚东悦庭,你立在高地前,续写千年黄岩史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