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仙正的头像

李仙正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12
分享

一路向佛

佛国驻足普陀山。

要不是十多年前的那次说走就走的普陀山之行,我也不可能有意外的惊喜,采摘到大彻大悟的果实,收获了一路向佛的旅途心情。那天早上,大自然摆出了秋色的姿态,装点着沉甸甸的厚望,我们在交通大厦指定地点按时上车。从导游的口中得知,这辆车上共有31位游客,还有一位由儿女陪游的椒江老奶奶,已是83岁高龄了。并担心老人路上行走缓慢,希望我们到达景区后,相互照应一下,尽可能施以援手,该等则等,该让则让。

第二天,导游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一路上步行会吃不消,且景点安排游览的时间有限,便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建议是否在景交站附近休息等候?游紫竹林后,再游南海观音铜像景点,尚须行走一段上坡道。谁知,老人心意已决,坚持要去南海观音拜菩萨。她说,别的景点可以放弃不去,但我一定去南海观音,朝拜观音菩萨,了却一桩心愿。据说,普陀山的南海观音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观音铜铸立像,此乃“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

佛在心中,脚下生风;菩萨相助,支撑精神。出了紫竹林,沿香道南行,路上紫竹广植,松柏散布,香道依山势而筑,行人临海而行,渐入妙境。行至路叉口处,有块高达一米多的石碑,为游客指明了去南海观音景点之路。当走在南海观音景点的路上,我们无不被老人家的毅力和诚心所折服,便有意放慢脚步,唯一能做的等在心里,与老人一路同行,一心向佛。尽管老人家身躯疲惫,仿佛穿上一双像绑上沙袋的鞋子,拖着笨重的双腿,在儿女的左右搀扶下,正一步一步吃力地走着,但精神饱满,脚下生风,似乎有股使不完的劲,勉强也能跟上,始终没有掉队。同行的游人不时凑过去,纷纷夸她真行,给她打气,加油鼓劲。

“阿婆,你脚马蛮不错的。好样的,真棒!”我边走边说。

“都老了,走不动啦。”老人家见我夸她,会意地笑笑。

“阿婆,你是不是一心就想着拜观音菩萨,一路安马劳顿,心招不宣,得到菩萨暗中相助?”老陈问了一句。

“嗯!”老人家开心地点点头,无意坦露了心迹。

隐约中,从老人家的身上,我看到了佛光闪烁的力量,点亮了一盏盏心灯,把虔诚的信仰藏在心中,把默念的心愿铺满一地,一心向佛,消除烦恼,脱离苦海,美好人间。这还不够让人动容、感动观音菩萨吗?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与人是沟通的,那种超脱了众生生命的界限,成就至高无尚的境界,原来立足于平凡世界的人。可是,人在生活中,佛又在哪里?虽然,人是看不到佛的,只能感受得到,佛在心中。那是因人为未来创设了诗与远方,相信转世成佛,便接受佛的教化,象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开始修行,菩萨心肠,积德行善,一心向佛。

山海之胜的普陀山,景色相宜,风光无限,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虽然,普陀山景点数以百计,但最著名的景点还是观音道场,菩萨心肠的征象,普渡众生,感动天地,震撼人心,温暖生灵。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有求必应,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是啊,观音菩萨传播的佛教文化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其实,佛与人一样。在观音佛像里,既有立、有坐、有睡的造形,千姿百姿;也有鳌鱼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数珠手观音、水月观音、杨枝观音、白衣观音、紫竹观音之称谓,名目繁多。所谓海天佛国著称的普陀山,特别是观音佛像,宛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展开。包罗万象,各有千秋,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姿态庄严,表情丰富,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随着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每逢山上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从而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上,南海观音的铜立像,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意味着佛在高处站立的姿势,必将行走天下,教化众生。普陀山,大海怀抱,金沙绵亘,天海相映,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莲花洋、钱塘江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最负盛名的一个小岛,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该岛面积 12.5平方公里,是著名的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此山最高海拔288.2米,形似苍龙卧海,海天佛国的象征。而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就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

站在广场上,在蓝天白云的胦衬下,抬头瞻仰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观音菩萨正轻轻地移着莲步款款向我们走来,令人顿生膜拜之心。面对观音立像,脸如满月,眉目清秀,左手托法轮,右手结无畏印,显现大慈大悲相,光耀天日,壮丽无比,便不由自主地深情凝望;佛像高33米,重70余吨,乃当今观音铜像之最,也是海天佛国的象征。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区为题材的彩玉浮雕,精美绝仑。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走进普陀山,不仅仅衬托出优美风光的自然生态,更是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天象异常。据戒忍大师回忆,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好了4000件雨衣,以备法会使用,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一双威力无比的无形巨手,一瞬间拨开了铜像上方天空的乌云,佛光普照,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在场的 4000 多位海内外信众,亲眼目睹这一盛况,纷纷下脆参拜,惊叹不已。

同样在普陀山上,紫竹林禅院内供奉的观音坐像,意味观音坐家,明理佛事,普渡众生。当透过眼前这片茂密的紫竹和紫色的石头时,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紫竹林禅院,我们自然明白,这里就是紫竹林景区了——观世音菩萨的家。也许,紫竹林名气如雷贯耳,听起来非常耳熟,却没想到原是观音的家;也许,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记得,紫竹林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好几次遇到危难,孙悟空都是翻筋斗到南海紫竹林求助的观音大士。

因为,紫竹林建在海边,涛声阵阵,旧称“听潮庵”。民国八年(1919)康有为题写“紫竹林禅院”匾额,重建于1989年。庵前为型青石浮雕紫竹壁,清雕100多株紫竹。庵中圆通宝殿供奉高2米重1吨的汉白玉紫竹观音像,殿外台基雕刻精妙,大悲楼楼下供奉重4.5吨的汉白玉卧佛像,佛像后置一大型紫竹壁画。主殿后为药师殿和三圣殿,后院种植着3000株紫竹。

还是在普陀山上,站在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只要天气晴朗,便可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茫茫的东海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假如将海上的这些“莲花”串并起来,洛迦山隐现的形状,谁又在边上提示,快过来瞧瞧,这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再仔细辨认,还可以分辨出观音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虔诚朝拜一番。

富有想象力的九龙观音殿,里面供奉着头戴毗卢天冠观音像外,还展示了一副场面壮观的《海岛观音图》。画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观音菩萨站在一条庞大的鳌鱼背上,一手拿着净瓶,一手拿着杨柳枝向外挥洒,菩萨手中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原本是普洒法雨、弘扬佛法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多种含义。并给那些观音的粉丝,留下了璀璨的佛教文明,守望精神家园,以为被神化的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暗喻着慈悲的观音用净水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

“补洛迦山传得种,阎浮檀水染成花。”普陀之行,一路向佛,有心行善,美丽人生。让我们传感着菩萨慈悲为怀的熏陶,沐浴着佛教爱国信仰烛照的光芒,阔步迈向新时代,远航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