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玲的头像

李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04
分享

在云中行走

        

           一

每次旅行之后总是要对过去的几天品头论足一番,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下一个定论走的值还是不值。不过,到云南不同,那是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我问第一次去云南的老伴感觉怎么样,老伴说,风景挺好就是太累,一天到晚就是坐车。我说旅游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多次去过云南,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也有别样的收获。

云南简称为“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这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云南确实离天很近。记得1997年我第一次去云南,飞机一落地昆明就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朋友介绍去吃了一顿“过桥米线”,或许是那鲜香滑爽的百年美食的奇特功效,很快除去了那种飘飘然然的浮躁心情。接下来就是昆明至丽江、昆明至瑞丽、昆明至版纳的折腾,说折腾一点也不过,基本是坐一夜车,玩两个小时,再上车返程。据说,当年在西双版纳的知青回家探亲,单程路就要走五六天才能到昆明,大多数都是行驶在那种砂石铺的普通盘山路上,在云雾缭绕的悬崖中穿行,不敢往下看呀。

云南在变,尤其是交通,如今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几乎遍及云南,一辆辆旅游大巴如同穿山甲般地行走,你甚至没有感觉到这山有多高就来到了另一座山中,这样你透过车窗看到的是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你就如同神仙般地畅游其中。

          二

阿福,一个长的瘦小黑黑的纳西族小伙子,这次我们云南之行的第一个导游,他说起普通话有点吃力,会不自觉地掺杂一些方言。在乘坐大巴车去往大理的途中,阿福礼节性地介绍了云南的风土人情之后,很动情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

我们云南人对路是有情结的,您一定知道云南的茶马古道,那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对外经贸商路,不过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路——它的前身是被称为“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当年滇缅公路从中国昆明至缅甸腊戌全长1453公里,国内有959.4公里,这条路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

1937年11月,临近春节的时候,滇缅公路沿线征集了约20万各族劳工,因为当时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来修路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老到七八十的没牙老媪,小到花裤脚的闺女,六七岁的娃娃,当洋人的娃娃正在幼儿园玩耍时,我们的这些小罗汉们却赤了小脚板,滴着汗粒,吃力地抱了只畚箕往公路上添土。

修路有多难?首先是严重缺乏施工机械,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修筑。更可怕的是工程开始后,恶性疟疾大规模爆发,恶性疟疾就是牛蚊叮了以后,发抖、发烧,然后贫血就死掉了。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呀——一批人倒下,又来一批轮换上,公路的建设从未因此而停止过。他们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靠着顽强的精神,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用手指在云岭大地上硬抠出来一条路,他们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从开工到通车,相隔仅仅9个月,举世震惊,外国记者称其为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在此期间有3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这条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鲜血铸就的,是世世代代坚忍不拔的云南人博大胸怀的最真实的写照。

阿福讲的很快,像背台词一样,不过,在他紧锁的眉宇间充满了对先辈们的崇敬。阿福说他的爷爷就是当年的修路娃,今年已经92岁了,和阿爸在一起。听了阿福的介绍,我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转向窗外,一道道青山绿水顿时映入眼帘,如此的清澈,如此的鲜活,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气。突然,那些河水变成了红色,像樱花一样,那些山峰变成了一双双挥舞着锹镐的臂膀。路,如同一条飘带蜿蜒于横断山脉……

          三

我们的大巴车停在一处名为“太平新城读书铺服务区”稍作休息,极目四望,这里鲜花和色叶铺满山坡,潺潺流水纤细如弦索,缓缓地淌过了青草地,悄悄地潜入了太平谷。我的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流水是一个小姑娘,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唱着小曲儿,从青绿中走过了小小的沙滩,沙滩像一弯浅浅的月亮;流水是一个小男孩,踏着坚实的脚步,吹着嘹亮的短笛,从雾霭中走来,悬崖是一幅醉心的壁画;流水是一个贵妇,身着盛装,从豪门中走来,裙裾带起的风拂过山峰,山峰里发出了令人愉悦的哨音;流水是一个老爷爷,拄着木杖,叼着烟斗,从苍黄中走来,山腰两棵大榕树郁郁葱葱……据说这两棵榕树是当年的筑路人栽下的。

仰望天空。天空是那么的蔚蓝,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它们诱使我从沉重的历史中走出来,于是我笑了,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在云中行走,快乐地获取。我想,他们一定都在,像我们一样欣慰地享受美好……

           四

阿福说来到云南后,大家似乎都有种“自来熟”的感觉,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里曾经是古老的元谋猿人部落,是最为古老的人类发祥之地,也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们高举着生生不息的火种,向着远方进发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想到,将从此积淀为一种灿烂的文化,一种恢弘的背景,一种生命的图腾。

在云中行走,一段历史的回声,竟然和我们结结实实地撞了个满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