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志的头像

谢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18
分享

闲话高城年例

谢志

冼夫人说:诸神为保一方平安,精神可嘉,但要和谐共处,年例是喜庆之事,以后都不要分地界了,要开放包容,要以大局为重,要让高凉百姓共享欢乐祥和大平盛世。

                       ——题记

 

高城年例,从农历二月初一仙桂街开始至十八下南关结束。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遍插牙旗,白天摆醮整大餐,晚上游神做大戏,热闹半月有余。

年例文化,内涵丰富,从早到晚,异彩纷呈,但如果你想“看戏看成套”,看齐高城年例的每一个环节,除非你有足够的时间、旺盛的精力和十三分的兴趣,要不然,你就随我的拙笔提点,拣些精彩的环节看看算了。

高城老城区的年例,最热闹就数北关沿江二路“八大社”,游神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点花灯、挂灯笼、摆“天阵”,吸引众多武术班穿街过巷舞狮采青,场景十分热闹。这些社的年例,各有特点,有的封船(即系将妖魔鬼怪收入纸船烧掉),有的不封船,一般在晚上十二点左右就偃旗息鼓。安荣巷等一些社,虽不封船,但夜半时分,那些对着深深巷子吹送的号声,阴森而沉长,音韵异常肃杀,那些妖魔鬼怪听了,早被吓得魂飞魄散了;年例在零晨一点后结束的也有,如集贤街等,这些社烧完船后,菩萨都是倒着返回庙里的,风俗独特,那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没有人说得出所以然。

在九街十二巷里,我还看见许多连庙都没有的社,那些菩萨被安置在某个角落里,但这些社,依然在城市的间隙里顽强地生存着,平时还偶有祭事。去秋,某街某社向街坊社民发布了“立庙大顺”的文告,在文告旁边,我看见的那间“庙”,竟是一个摆放在檐头的小箱子,里面供奉着拳头大的土地公婆。

年例期间,我看见有个地界窄到只有半截巷的社,不设醮位,不搞游神,不请道公,只请一个乡人吹长号。年例那天,在巷口的一块水泥板上,摆上那个只有几斤重的菩萨,前面放个碗大的香炉,让社民随来随拜,谁家提“三牲”祭品来了,长号呜呜响几下,就算是神的祝福了,我站半天,才见一妇人捧着祭品来拜神。这些户数少、财力单薄的社,晚上是做廉价的电影和鬼仔戏,只有二、三个观众,戏都是做给菩萨看的。每回经过这些冷清的场合,我就开始怀疑,老街巷有一天被拆迁了,这些社,会不会消失?

与老城区横街窄巷那些寒酸的年例相比,新城区的年例却是排场壮观,缤纷多彩。近二、三十年,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原来老城区周边许多乡村的年例,也算城里的年例了,最热闹的有新街、坡头、南湖塘、镇头岭等,这些昔日的村庄,现在都成了繁华的闹市,居民多,商铺多,捐资也多,社里还有铺位出租,收入丰富,做年例从来不缺钱,一晚大戏一万多也请得起,少的演三、四晚,多的演七、八晚;一个社的醮位就有四、五十个,游神队从天光就开始“探醮”,一直探到下午,累得那些道公佬喊苦连天,坐在檐头下歇歇脚,一阵就睡熟了。

城里年例,“探醮”的队伍一般都是三、四十人,有护神轿的、敲锣打鼓吹嘀嗒(也称唢呐)的、扛旗提灯笼打大伞的、抬祭器和纸船的等等。服装最整齐,旗帜最鲜艳,菩萨最光彩,神轿最漂亮就数南湖塘的那青社,可能社域不在“禁炮”范围,街道还多了爆竹声声满地红,给年例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那些参与“探醮”的大叔大婶和年轻男女,当中有许多人是被请来帮忙做年例的。

在北街的怀柔社年例,我碰到一位大婶,约莫40岁,戴一顶白色阔边遮阳布帽,身材矮细却挺干练,脸上时常挂着笑容。我问她:“大婶,你又扛旗子又打锣,不难吗?”她笑笑说:“不难,不难”。她一边说,一边扛起那面印有“肃静”字样的四方杏黄旗,在旗柄挂上大铜锣,然后做了个示范动作给我看。交谈中,我得知她来自城郊某村,她说,道公佬通知她有生意做就来了,工作就是扛着旗子,一边“过醮”,一边敲锣。她还说,一天下来,挺累的,但一想到一日三餐有免费饭吃,还有现金收入,就来了,还会来。第二天,我果然又在东门的潘坡社年例碰到她,一样的工作,一样的装扮,一样的笑容,她摆了个扛旗打锣的姿势,让我拍了一张相。

高城的年例,最具特色就是晚间游神。年例前一晚是敲锣打鼓“游地界”,没有太多看点。年例那天,从早上开始搬运道具、装扮花车,配置灯饰,安装音响,按晚上巡游的顺序排列好队伍。夜幕降临,盛宴的“食年例”结束了,游神的重头戏又开始了,鼓乐喧天,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在寻找最隹的观赏位置,摄影发烧友的镜头早就对准了菩萨即将经过的地方,对准了一张张恭敬虔诚的笑脸,城市成了欢乐的海洋。

阵容庞大的游神队伍,有几百人前呼后拥,在鸣锣开道仪仗队的后面跟着彩旗队、秧歌队、龙狮队、飘色队、洋鼓队、军乐队、罗伞队、彩车队等等,音响震撼,灯光璀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金碧辉煌的彩车,一架接一架,里面端坐着各路神仙,打头阵的是万民敬仰的冼太夫人,满面红光,容颜安祥,接受重重叠叠信众的顶礼膜拜,跟着的是其它神仙,如康王、观音、关帝等。

说到游神,有个好笑的传说,信不信由你。某社的游神队伍,连续三年游到同一条街道的同一个地方,载菩萨的彩车就不动了,不是轮子坏了,就是发动机死火,真的是奇了怪了。菩萨车是游神队的灵魂,菩萨车动不了,是大件事,浩浩荡荡的游神队只能停了下来,一停就挠头啊,那些热气腾腾的场景顿时就冷了下来,急得年例头团团转。一年是突然,二年是偶然,三年那就是不知所以然了。后来,有几位得菩萨报梦的街坊大婶说,是那边的游神队游过了地界,这边的土地神不肯通融借路,搞到游神不顺溜的。此事让冼夫人知道了,她老人家体恤民情,通告各社土地神:诸神为保一方平安,精神可嘉,但要和谐共处,年例是喜庆之事,以后都不要分地界了,要开放包容,要以大局为重,要让高凉百姓共享欢乐祥和大平盛世。自那以来,高城年例的游神活动,年年都得以顺利进行,真乃天人合一,人神共庆矣。

二月十八是下南关太平社的年例,虽是高城的收尾年例,但巡游的阵势却堪称豪华、壮观、大气,最抢眼的就是那条几百米长的金鳞巨龙,要用十几台“大辘九”(双轮车)顶着架子,藏在龙肚里将巨龙连接起来;缠绕着一串串金黄色灯光的龙头,套在可以活动的铲车上面,上下摆动,左右摇晃,栩栩如生,有如真龙天降;龙背上装饰着一个个高大传神的猪牛羊猴等吉祥生肖,还有八仙贺岁,十八相送、年年有余等许多维妙维肖的七彩飘色。

夜幕下,月光如泻,春风拂面,南桥岸畔,人声鼎沸,巡游在震耳欲聋的鼓乐声中开始,围观的群众,里外三层,欢呼雀跃,不亦乐乎,有追着巨龙拍摄的,有对着巨龙默拜的,还有用手去抚摸龙头龙身沾染瑞气的。古城的年例,越到收尾越震撼越豪华越好看,笔者观看下南关年例,曾作《鹧鸪天·太平社年例》拙诗一首,于此与诸君好友分享:

今夜南关月亮圆,春祈到尾最缠绵。

南桥岸畔多醮位,宝塔河边望纸船。

歌万首,舞翩跹,省城花旦唱腔甜。

高城年例今朝结,菩萨请回待翌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