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沉酲的头像

沉酲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09
分享

杨云与书

1

“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我将这句话作为我的人生座右铭。所以,我一生中最爱做的事就是不间断地读书。兴致或灵感来了,有时我也会拿起笔来写一写。

那年,我受邀前往拜访一位资深的作家。其间,我的那种专注于书籍的目光,不小心被那位作家捕捉到了。以至于在临别时,他一次性地送给了我十几本书。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

为不辜负那位作家好友的一片真心和对我爱好文学的支持,我抓紧点滴时间将这些书一一读完。

其它的书,读过之后,印象不是很深,我就没有再去读第二遍。只是其中有一本杨云写的《回望人生路》,是记实性自传体长篇,非虚构,接地气,我比较喜欢,于是就多读了几遍。

我已经读过的书也许不算很少。于是,给了我一种体验,对那些虚构、想象的文字,在读的时候,总难免有一些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处在云里雾里飘浮的不踏实感。我明显的还是较为喜欢读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真实可靠的文字,从中可以汲取到一些生活经验和教训,这有助于丰富和弥补自己的知识面。

2

从《回望人生路》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杨云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茅帘老屋村,父母是农民。父亲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兵,建国初期被劳改过5年。他这辈子如果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和按部就班地在人生路上一直行走下去,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充当一个老实本份的农民。

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村子总共才只有20亩田,这点田远远不够村民们分配的。像他这样的家庭条件,连一点点田也未分给他。这样,他想要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都是难上加难的事。试想一下,一个农民没有了田种,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对人而言,一生才短短几十年而已,理该不应活得太窝囊,太委屈,应当活得比较好一点。比如,如果未来能够比现在好一些,那么就努力地去奋斗吧如果远方的景色能够比近处的更美,那就勇敢地去行走吧。若是奋斗了、行走了,尚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是上天已作好了安排,由不得自己去掌控,那就认命吧。努力了、尽力了,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不努力、不尽力,肯定不能成功。努力了之后,就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对待结果;尽力了之后,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则是明智之举。

杨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他的顽强意志、惊人毅力、过人胆识、聪明才智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奋斗和努力。

在人生路上,他四处奔波、寻觅、探索。例如,他放过牛,做过木工,挑过沉重的担子,在漫长的山路上来回奔波,编织竹器,割松香,干杂活,修钟表,种甘蔗,种水稻,开公路,做爆破,填土方,等等。其间,还曾在深山密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野人般的生活,也曾被乡亲们拉岀去游村示众过……

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在得到生产队的同意之后,外出搞副业,而且按规定的要求给生产队交足了副业款。就这样,他还被生产大队无端地在胸前挂了块牌子,像犯人一样拉到各村有人的地方去游街示众。这件事令他十分不解,终身难忘。

在海南难以找到工做的境况下,杨云凭借平时练就的泥工木工等精湛技艺,以及他一向不怕苦不怕累和为人不斤斤计较喜欢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性,当农场需要人维修炉灶时,他主动出手帮忙。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场长的好评,深深地感动了场长。为此,他被顺利地吸纳进了农场做工。

1978年6月,当知识青年全部返城后,农场一下子多出了很多田无人耕种。杨云一家就承包了80多亩田自己耕种。从承包的数量上看,他老家一个生产队才耕种20多亩田,他一家耕种的田相当于一个生产队的四倍。从承包的时间上看,比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于1978年12月初签定的包产到户协议,还早了6个月。这样,在无意中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中国包产到户的第一人、第一户。

3

杨云在书中写到,他一直在他乡漂泊了几十个春夏秋冬经历了无数坎坷和酸甜苦辣。在无数个艰难曲折和风雨兼程的日子里,他与不少官场人员、各式各样老板、各色各样人员打过交道。遇到过一些好人,得到过他们的真诚帮助。也遇到过一些不明不白、莫名其妙的事。还遇到过一些不讲信誉尤其是干完工不给钱和欠钱久久不还的人,等等。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和教训,学会了做一个勤劳诚实的打工人或善良的老板,并设法远离或避开那些毫无信誉或私心太重的人。

例如,在珠海三灶镇时就遇到了一位杨书记。他不贪恋钱财,不侵害国家利益,不刁难老板,不欺贫,不低看弱势群体。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设身处地帮助有困难的人。他帮助一位林姓贫困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他对杨云说:“我帮你一点小事,不图回报。如果你拿东西或钱来,我就不让你进门了。”他还说过:“假如有一天我落难没饭吃,流浪到了你家,你给一口粥我吃就行了。我现在有工资拿,什么都不缺。我拿了你的礼物,也会拿别人的,到时候会变得贪得无厌。这不仅害了我,可能也害了你和其他人。交朋友还是清白一点好。”

人生路上遇到过一些曾真心帮助杨云的朋友,得到过他们的鼎力支持。有的人确实是太诚心了,让他终身难忘。只可惜这些好的朋友,极少有能够陪伴他走完人生全程的。每当想起,怀念和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在珠海斗门县井岸修理手表时,因为买了小孩一块2元钱的手表,杨云被当地派出所捉去拘留了15天,并让他缴纳了伙食费连同罚款共计400元。这,在1982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事后他才知道这块手表是偷来的。而作为不知情人的他,被不明不白、莫名其妙地关押了一段时间。

杨云还遇到过那种欠钱老是不还的损友。例如,他借给一个乡友2万元,借条上写明了3个月后还清,结果拖欠了1年3年4年6年9年12年,最终拖欠了12年多,才收到1万元的还款。他借给另一个乡友2.9万元,说好了4个月后还清。结果整整拖欠了14年,也只还回1.5万元,另外的1.4万元则如泥牛入海,永不见了踪影!这真正是如同俗语所说的那样:借钱的是孙子,还钱的是大爷。

4

杨云爱动脑子,善琢磨。他通常可以做到无师自通,当然也不会放过拜师学艺的机会。所以,他学会了很多的技能,例如,会木工泥工、竹器编织,会修手表雕刻车衣,会割松香,会开汽车摩托车铲车钩车等,会爆破,会开土石,等等。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只有他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只要是他想好了要做的事,他都会去尝试一下。

尽管杨云曾经会做木工,会修手表,会割松香,甚至独自承包过80多亩水田等,做过许多尝试和努力,但始终没能让他取得较大的突破和转机。他从事上述工作期间,仅仅只够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让他一直徘徊在贫困线上。

杨云命运的真正转机,应该是从1992年7月到湖南购车时开始的。当时8个人合伙,每人集资4万元。带着32万元现金到湖南湘潭去购得6辆苏联产的太脱拉”汽车。不过有的人在中途却想打退堂鼓,觉得汽车又破又旧,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说服团队坚持下来了。

当时正好赶上了珠海市的大开发,这批汽车正好派上了用场,并大显身手。没过多久,团队的资金很快由30多万元增加到了200多万元,而且还在不断地继续增加……

他的感慨是,没有大胆的拼搏是干不出大的事业来,人生难得有几回搏,爱拼才会赢。一旦发现了商机,就果断地去投入。只有投身到商海中去摸爬滚打,才能求得大的发达。而在从事其它的行业时,无论他曾经多么的专注和努力,也难以求得发达和壮大。

5

杨云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得到了很多人的普遍认同。譬如在讨论对世界的看法时,他说过应该遵循“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原则;在说到人生的价值时,他说过要以“仁爱、慈善、宽厚”为怀。

所以,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坎坷不平,他都能坚守住诚信守法、谦虚好学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反对迷信、抵制博、不计前嫌不争强斗狠等做人底线。他一生从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不吸毒,也从不信鬼不信神不烧香不拜神,等等,一心一意只遵从于科学。

杨云喜欢文体活动,比较擅长于象棋围棋戏剧曲艺二胡笛子等,会武功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等。

他尤其喜欢读书写作,抓紧空余时间认真读书,练习写作。一个断断续续仅只读过初中、朝夕为生存劳碌奔波的农民杨云,竟然立志要创作出一本纪实性的长篇自传,决心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命运的转机和做人的理念等,写入其中,以勉励自己和昭告后人。

杨云用了三年的业余时间,其间,有时难免要通宵达旦地写。他一件一件事地回忆,一笔一划地书写,一遍一遍地修改,终于完成了20多万字的巨著。为了完成这本书,他曾因劳累过度两次被送进医院救治!

杨云,在事业上颇有成就在写作上完成了一本长篇自传。一个人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可以说不枉来到人世走一遭,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人士。祝愿他的未来更加辉煌壮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