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永炜的头像

周永炜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05/24
分享

第4章《老子》(长篇小说)连载

一切权利属独立创作者周永炜(中国公民1957-12-07南京)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姓名  周永炜(生日1957-12-07 中国公民,非持有国外居住证)

写作时间  2012-01-0152015-10-07

写作地点  中国南京

通讯地址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利群村1401  城市邮编  210003

宅电号码  025-58754246; 手机号码  13347809815

微博地址  www.weibo.com/czizhouyongwei,www.weibo.com/rsmzhouyongwei

 

《老  子》

(长篇小说)

       独立创作者 周永炜(中国公民1957-12-07南京)


开篇语

 

  美哉斯诗,《道德经》;

  其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千古来,后人无不醉迷,亦无数人无不心惑。

  恰适,盛哉斯世,吾作《老子》,

  非想墨馤后人,文泽甚远;

  惟思:

一为遥望古贤,以释感怀之深情;

二为欣悦己心,以酣黼黻之辞赋;

三为慰藉天地。以贡微妙之点滴。



4

 

  牡丹辉映道中圣,蝉蜎歌颂周之乐。

  辛亥年,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初夏。虚极静笃庄园的会道堂内。

  虚极静笃庄园,北依大山,南临河流。冬暖夏凉,正是夏日消暑纳凉之佳地。

  会道堂的整体建筑是由李木树干建造成,坐北朝南。它的建筑风格,在春秋年间,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它的地板层,高出地面一人高,由木阶梯通至地面。屋顶呈平坦人字状,四正方形的外壁,或刻有龙形图案、或刻有李树风貌、或刻有篆文妙句。木质颜色,鲜亮。结构墩实、固稳。外型清秀、端庄。

  歩至门口,门上刻有篆文门联。上联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下联是: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横联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些篆文夺人眼眸,使人肃然起敬,令人顿感门庭远深,深不可测。举目四望堂内,宽大、阔深、明亮、洁清、幽香、典雅。上顶有天窗,四周有壁窗。整个建筑由八十一根粗圆木支撑。

  此刻,堂内坐满了人,共计八十一人。

  堂内尽头正中,坐在李聃右左的是常枞和常榀。两旁从北至南分两排而坐,各列坐着三十九位道客,前排各十九座,后排各二十座。

  前排中,从左边数有来自:齐国的晏平仲、楚国的老莱子、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孟公绰、燕国的一守、韩氏的山小、赵氏的悟览、魏氏的品一、卫国的蘧伯玉、晋国的牝母、游士关尹、彭蒙、田骈、庚桑楚、文子、环渊、吴国的鸡九、鲁

国的孔宇、燕国的子途、

  前排中,从右边数有来自:滕氏的静心、曹国的夔门、宋国的孳慈、莱氏的遂身、纪氏的子亶、孤竹氏的公西山鹿、山戎国的子济、吴国的道一、越国的勾默、陈国的清正、胡氏的诡平、顿氏的无知、鄀氏的拙愚、徐国的知天、萧氏的恒空、江氏的子疏、黄氏的旷阔、邓氏的悟不尽、息氏的遁突。

  后排中,从左边数有来自:杞国的无忧、邿氏的山熊、鲁国的仁礼、糨氏的抱一、曾氏的忘吾、莒国的四天桥、沈氏的物忘、蔡国的垣三、钟离氏的沅水、巢氏的寐寤、州来氏的心宿、邢氏的一银、卫国的小天、滑氏的古公玉、芮氏的鱼飨、梁氏的廩虚、杜氏的笃极、西虢氏的三竹、许氏的不言、戴氏的欧阳乾坤。  

  后排中,从左边数有来自:东虢氏的阳阴爻、郑国的禅一、鼓氏的司马道行、霍氏的布衣、耿氏的玄冥、虞氏的恍惚、北虢氏的咸池、晋国的西暤、中山氏的寂寥、秦国的窈冥、齐国的孙斌、楚囯的伍子夫、吴国的桓三、齐国的寡欲、鲁国的公大、燕国的私少、陈国的不天下先、卫国的静一、宋国的直曲、楚国的智巧。

  常枞和常榀将会道等级分为七种称谓五个等级:道生,即刚入道者;道人和道僧,即已基本通晓道本体者;道士和道师,即熟悉通晓道本体者;道宗,即深谙道本体者和道根者;道圣,即集道根、道本、道体于一体,通达至极,天人合一者。常枞和常榀为道宗。李聃为道圣,他从三岁起,随常枞和常榀修道,其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禀赋超群。如今已炉火纯青,精道于天地之际,行道于人心之间,故此次会道,常枞常榀将这道圣之位让于李聃。

  凡会道者均统称道客。

    在这大厅客堂内的八十一道客之中,有一人尤为引人注目。她是此次会道堂中惟一的女性,她是来自晋国的牝母姑娘,今夏刚满十九岁。她的会道等级为道师。

    她端坐在道堂坛右边前排的第三座。当她入堂落座之前,她那轻盈的步履、飒爽的英姿、丰健的体格、温雅的举止,吸引了堂内所有人的目光。她,穿着一身白丝绸装,约1.72的身高,她的姱容姱姿,也映入常枞、常榀和李聃的眼帘。 

  此刻,她直挺上身、双腿盘叉,两手略微朝内,扶于双膝盖、目视左前方端坐着,耹听着。当常枞在说道时,李聃在不经意间,望了一眼这位姑娘。

  她,皮肤白晳细腻,脸色红润放光;淡眉大眼,目光炯炯,妩媚清秀;饱鼻梁,微直挺,秀中透艳。樱桃嘴,微笶时,嘴的两角边略微上翘。牙齿,整齐、白洁。纯亮乌黑的头发,头上打了一个发辔,乌发直垂肩旁,朴中显贵。略平的肩膀下前部的胸腔丰满而隆起,胸前活力无穷;侧左面臀部坚实丰膄,体内能量无限。她,春意盎然,春风飘逸。

  这十八年来,李聃在祖父常枞和外祖父常榀的悉心呵护、调教之下,专致苦心悟道,还从未特意的留心过一位女性。此刻,李聃内心处的情窦,在绽开奔放;李聃血液里的情愫,在汹涌澎湃。此刻,婑媠姽婳的牝母,也用举起双眸,望了一眼李聃,抛去了一缕敬慕、仰慕之情。李聃的鼻前仿佛闻到了一丝芬芳,心田似乎有犹如母汁般的溪流在滋润。

    此夏,正值早先被逐奔齐的晋人栾盈,在齐国人的支持下潜入曲沃,妄图发动政变。齐庄公为配合栾盈之计,出兵伐卫,又转而从卫伐晋。晋、鲁联盟出师反击,齐师败退。这年,正是孔丘出生的第二年。

  关于来自晋国的道客,牝母的身世背景,这里略微点些笔墨。

  女道客牝母的祖先是晋唐叔虞者,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

  当初,当武王与妻子,谈论给将出生的孩子取名时,侍奉武王的梦天对武王说:如生儿子取名虞,如生女儿取名唐。后来,果真生了一个儿子,故取名为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叔发乱,周公旦诛灭唐叔。成王与唐叔开玩笑,耍弄他。成王剑削桐叶为珪以与唐叔虞,说:以此封若。史佚随即请武王择日立叔虞。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于是,武王便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六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唐叔儿子燮,被封为晋侯,故之后,晋侯所为君之地为晋国。

  在此之后,有武侯、成侯、厉侯、靖侯。晋靖侯十七年间,周厉王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时代”。

  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釐侯十八年卒之后的五世,文侯仇之子,昭侯伯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是晋君都邑。成师被封曲沃,号为桓叔。昭侯七年,

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晋人反之,共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杀大臣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鲜代桓叔,称为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卒,子曲沃武伯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候于翼。晋人复立孝侯于郄为君,为鄂

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鄂侯六年卒,晋人共立鄂侯子光,为哀侯。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曲沃武伯立。

  哀侯六年,鲁弑其君隐公。

  哀侯八年,晋侵陉廷。陉廷与曲沃武伯合谋,于次年伐晋于汾旁,虏走哀侯。晋人又共立哀侯子小子为君,为小子侯。

  晋小子四年,曲沃武伯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征伐曲沃武公,再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晋侯缗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即壬寅年,周釐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鲁庄公十五年。这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与此同时,将大量的宝器贿赂给周釐王。周釐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从此晋地由曲沃武公占有。

  曲沃武公即位三十七年后,改号为晋武公。晋武公始都于晋国。晋武公此前在曲沃即位过一年。武公是晋穆候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桓叔始封于曲沃。武公乃庄伯之子。自曲沃桓叔到武公灭晋,共历时六十七年,使晋国成为诸侯。武公成为晋君仅一年后,便卒。曲沃通年即位,共三十九年而卒,子献公诡诸立。

  献公五年,征伐骊戎,得骊姬,亦宠骊姬弟姊。

  晋献公有同父异母的儿子共计八人,其中,只有申生、重耳、夷吾有贤德之行。申生之母为齐桓公之女,曰齐姜,死得较早。申生之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重耳母,是翟之狐氏女。夷吾母,是重耳母之妹。

  献公二十六年秋九月,献公卒。秦兵与时在秦的夷吾赴至晋国,齐国派使臣隰朋会秦兵共举荐夷吾,立为晋君,称为惠公。同时,齐桓公占有晋之地高梁,归还与晋国。

  晋惠公十三年病,身在秦国的晋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太子圉遂逃回晋。                         

  晋惠公十四年九月卒,太子圉立,为怀公。不多久,秦穆公因怨子圉之逃,杀怀公于高梁之地,立重耳,是为晋文公。这年是乙酉年,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鲁禧公二十四年。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少壮有志,爱才喜贤,十七岁时,有贤达朋友十五人:日赵衰、狐偃咎犯、文公鼻、贾佗、先轸、魏武子等。

  晋文公,始霸于己丑年,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鲁禧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卒于癸巳年,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鲁禧公三十二年。

  晋文公卒后,晋襄公立。晋襄公卒后,晋灵公立。晋灵公被弒后,晋成公立。晋成公卒后,晋景公立。晋景公卒后,晋厉公立。晋厉公被囚,晋悼公周被立。

  晋悼公元年,晋悼公刚满十四岁,即戊子年,周简王十三年(公元前573年),鲁成公十八年。同年,鲁成公卒,鲁襄公立。

  晋襄公有一个小儿子,颇为宠爱,名为捷,号为桓叔,没有得立。

  桓叔生子惠伯谈。惠伯谈生子悼公周。悼公的父亲、祖父,均未被立,避于周之地域,客死它乡。悼公曰: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赖宗庙大夫之灵,很得晋祀,岂敢不战乎?大夫其亦佐寡人。于是,开除腐朽之臣共计七人。他俢旧德,施德惠,遂伐郑大捷。晋悼公称雄之心可见。                                                                  

  晋悼公三年,即辛卯年,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70年),鲁襄公十八年。这年夏季,鲁襄公第一次到晋国,与晋悼公在长樗会盟。晋悼公与鲁襄公稳定了联盟关系。

    晋悼公有位大夫叫祁奚,请求告老还乡。晋悼公请他推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中军尉职务的人。祁奚向晋悼公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晋悼公欲立解狐为中军尉,解狐卒;祁奚又向晋悼公推荐了他的儿子祁午。恰在这时,羊舌职死了。晋悼公问:谁能接替他的职务?祁奚回答:羊舌赤可以。晋悼公让祁午做了中军尉,让羊舌赤辅佐他。晋悼公夸曰: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郑国被伐后顺服,晋悼公想要与吴国和好,为了会合诸侯。晋悼公又派使臣士丐向齐国报告说:寡君使丐,以岁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丐乞盟。

    齐灵公立于己卯年,周简王四年(公元前582年),鲁成公九年。齐灵公本想不理会前来晋国使臣的报告,因为他还耿耿于怀“齐灵公十年,晋悼公伐齐,齐令公光质问晋国那时的情景,却又恐怕造成不和,授人以口舌。于是,就同意在耏水之外结盟。

    这年六月,公会单顷公,及诸侯。己未,同盟于鸡泽。晋侯使苟会逆吴子于淮上。吴子不圣。”鲁襄公会见单顷公,及诸侯于鸡泽。晋悼公派苟会在淮水边上迎接吴国国君,但吴国国君没来。由于陈国背叛了与楚国的盟约,楚国的司马,公子何忌出师,进攻陈国,而许灵公侍奉楚国,不参加鸡泽会盟,故而,这年冬季,晋国的知武子进军讨伐许国。

  就在“鸡泽会盟”之际,齐灵公从晋悼公少年英俊,青春得志的英雄风骨之中,仿佛读到了当年晋文公称霸天下的磅磗气势。加之,晋悼公主动地、热情地亲近齐灵公,使得齐灵公产生了联姻结盟的想法。他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晋悼公。

  两年后,晋悼公迎娶了齐灵公的妹妹阴阳作为妻子。虽然联姻为了结盟,而结盟过程中又时有冲突与摩擦,但超越两国国务关系之外的亲情,使晋悼公迎娶阴阳公主一年后,喜得了一位千金小姐,一位公主。她就是楚楚动人,亭亭玉立,温温而雅,飒飒英姿,婑婑媠媠的牝牡姑娘。

  李聃与牝牡姑娘的互相目视和眼神传情,让常榀看在了眼里。

  这边,常枞论道正酣。常枞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之宇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坐在右边前排第一座的来自楚国的老莱子道师,用手捋了一下自己的长胡须,说:常枞道宗,您所述的道可释为普适之理,普世之论?

  常枞说:然也。道法自然,其意为:自然之中无时无处不包含着规律,不体现出法则。凡是规律与法则,即为真、善、美。道生自然,自然为真、善、美。

  常榀说:道论天地之美,道说万物之理。理存于万物之中,理为真;万物存于天地之间,真为美;唯真,唯美,即为善。

  坐在左边前排第一座的来自鲁国的孟公绰道师,拱起双手,朝道坛上一拜,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可释为天地人于一体?

  常枞说:然也。道法自然,其意即天人合一。

  常榀说:道释天地之规,自然之律,而论人之神、天、圣、至、君之异。

  李聃说:道乃天地人之根、本、体。天地人道:天道宇宙万方,泽光无所不通;地道纵横万里,脉流无所不达;人道经纬万端,法规无所不至。

  李聃接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李聃又接着说:道者无言,道法无心,道常无私。

  常枞解释说:道者无言,即至道自由;道法无心,即至道平等;道常无私,即至道博爱。

  常榀接着说:道者,即自由、平等、博爱。

  坐在左边前排第一座的来自吴国的道一道师说:自由、平等、博爱和真、善、美是不因东西南北而别,也不因人类级别而异。

  李聃接着说:然也。道惟一,道是根;自由、平等、博爱,依人性而存,要义是惟一的;真、善、美,据人情而在,标准是绝对的。它们的意义对所有时代,所有地域,所有国家的人,都是绝对相同的、绝对惟一的。这就是说:道是普适之理,普世之论。

  坐在道台右边前排的第三座,来自晋国的牝母姑娘问李聃:道究竟为何?道为神也?

  李聃对着牝母姑娘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神乃人之所造,而道祖先于人。故道非神也,乃万物之祖矣。

  牝母姑娘继续问李聃:两位道宗讲解了道法自然。道圣,我理解,道法自然的人性方面是自由、平等、博爱,而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形成才是真、善、美。

  常枞常榀两位道宗,赞许的点点头。                                                                 

  牝母姑娘接着对李聃说:无论是道法自然的方面与形成,似乎由一个内核所产生,就像您们李乡李树的杏果内,一定有个内核一样。

  李聃微笑着温雅地对着牝母姑娘说:然也,聪明的姑娘。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道的这个内核,就是一种规律性。道的这种规律性衍生出门类众多的法则,原理,理论,法术,学说等子规律法则。其变化无穷,万世不竭。

  坐在左边前排第三座的来自郑国的子产道师,说:欲修炼至道,极难,而欲达无私,则甚难!

  李聃微笑地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极乃无限长久,无私是至高至上至善的境界。凡事拒己私,置己外,则永不殆,而成安褀。

  坐在左边前排第三座的来自莱国的遂身道师,说:道圣,请教修道的要密为何?

    李聃微笑地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为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者的素养是心虚至极,无私寡欲,清静无为,持之以恒。道,以心静应万物,以性情应万变。静空之中得道法。道法无限,法力无穷。

  坐在左边后排第三座的来自虞国的恍惚道士,说:道,何以用于民?

  李聃微笑地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坐在左边后排第三座的来自鲁国的仁礼道士,说:那是不是说,让人们斱变得一样,有头脑没思维,有筋骨没意志,有腹腔无心愿,无知无欲。这样,也许民间不争,民生不盗,民心不乱。那天下人的脑袋,都归道家了。那么,天下的仁何在呢?

    会道堂内一阵欢声笑语。

  李聃也有些诙谐地、微笑地说:不要诧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篙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中无仁。仁,不是普世之说。道,不等于道教,也不等于儒教。道,是普世之说,称其为道学,因为道是一种关于规律的学问。道教中的自然之仁和儒教中的人伦之仁,都是以人的心里构想而定义、以人的心里需求而标准的。天下学说都有关于仁之说,因而对仁的解释不同而分别出各种流派。但道、道学是不因各种流派的不同而变化的,因为道的学问是惟一永恒的。

  鲁国的仁礼道士谦恭地说:不知何为“为无为,则无不为?”

  李聃开怀幽默地微笑地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为无为,意为按规律行事。而规律又无时无处不在,则岂不是无不为。

  鲁国的仁礼道士说:吾乃一介儒生。请教道圣,圣人满口喷香,而又常常无语,圣人怀中之玉为何?

  李聃爽朗地、微笑地说:无语为语香。圣人怀中之玉乃为道。道之玉,照耀天下人之心。道之玉,通达天地人之道。人人心中有道,则岂不民间不争,民生不盗,民心不乱。此实乃道之玉之泽。

  鲁国的仁礼道士恍然大悟地说:道中无仁,圣人无心,然而圣人怀中有玉啊!

  第一天的会道,在夕阳的余辉之中,告一段落。

  侍女们端上新鲜的水果盘,放在各位道客们的小桌上。

  这里简评几句。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道客们悟道如痴如醉,矢志不渝。他们曾经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播下优良的品种与培植了精良的基因。关于这个过程的发展与演变,有几小段精准美妙的史料为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厚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前一小段是孔子在见老子之后,向弟子们所表达出对老子的敬仰之感。中间一小段是司马迁评论世间之学老子者与儒学的相悖。这里,司马迁有些含混,老子之道应理解为道学。因为道学不可与儒教并列,后者隶属于前者之道学,即由道而衍生的,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作为一个史学家,忽视了这点,后一小段是司马迁将老子与庄子道教作比较,得出老子之深远。这里,将老子与庄子放在同一层次上作比较,司马迁又有些含混。老子即道学,庄子即道教。后者隶属于前者之道学,即由道而衍生的,这是一个逻辑关系。打个比喻:如果道学是树,道教是松树,儒教是杉树。松树,杉树是不同的树的种类,而树是所有种类的树的总称。上述观点正是本长篇小说作者对中国几千年来至今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系的颠覆性修改与正定,这一观点贯穿该长篇小说全篇,正定春秋。

  从孔子的言墨中,也可见他将老子置于始祖神龙之位。他对老子,大有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感叹。  

  第二天的会道还未开始,来自齐国的晏平仲、鲁国的孟公绰、晋国的牝母、鲁国的孔宇、鲁国的仁礼、晋国的西暤、齐国的孙武、齐国的寡欲、鲁国的公大,已来到会道堂门前,议论正酣。

  他们正议论着此夏季节,齐国与晋鲁联盟之间的战争。

  虚极静笃庄园,平日里安乐、静谧、悠然。而常常会道期间,热烈、沸腾、喧嚣。特别是在会道堂门前,道客们煦煦嚷嚷、逍遥潇洒、自由自在、激荡思绪、畅言放怀,辟阖纵情。

  可此刻,齐国、晋国、鲁国三国道客们的表情,显得有些严肃。随着许多道客的到来,他们暂时搁置了这一话题,进入会道堂,各自就坐。

  会道堂内。

  齐国的晏平仲首先发问:请教道圣,此夏,齐晋鲁之战,齐国乃正义之师吗?

  齐国的孙斌也发问:齐国战败,原因何在?

  李聃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止。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李聃接着说:自周武王分封以来,各诸侯国君德性欠修,德行浅薄。以至于导致今日各诸侯间无事生非,无义而战,无信而言。败是定数,胜亦为败。

  晋国的牝母问:天下何以归安宁?

  李聃说:今日天下之谋略家们、纵横家们、政客们,各侍己君。因势而依,据时为谋,救急扶危。然而,这些只解燃眉之急。天下安宁,取决于大势事!

  晋国的牝母问:何为大势事也?

  李聃说:以道教化天下人。此是天下道客之天责。当今天下之乱是故,实乃忘却教化是因。以道感召天下,此为会道之宗旨。而前提是:吾等道客须心明恪守道之要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再者,要让君侯们彻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说到这里,常枞常榀相互望望,他们想起自己曾用这段话,劝退楚庄王大军,劝谏楚庄王问鼎之心。

  楚国的老莱子,似乎很清楚这段历史,他说:但愿楚国不要再出第二个楚庄王问鼎之闻。闹得天下不宁。。

  李聃说:是啊,老莱子,请您用下面这句话教化楚庄王之孙,当今的楚康王。就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楚康王是没有公然张显问鼎之。但是,楚共王之子,楚康王之弟公子围楚灵王,又重蹈他祖父的覆辙,再次问鼎之心昭然于天下。

  曾国的忘吾,提问:请教道圣,当今之世,不也正是社会进步,天下得道的好时机吗?

  李聃正话反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的魁力就在于:驰骋宇宙,超越万物,驾驭心灵。心中有道,则可望穿春秋,胸怀真谛,运用自如。驾天下于正途,谋世间之安宁。社会则进步,人心则欢呼。

  曾国的忘吾,提问:道圣前述,道中无仁;这里仁义作何解释?

  李聃说: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吾先问两个问题。请问游士关尹,你自称为道教者,你以为道之信条为何?

  游士关尹回答:慈悲、节俭、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清静自化、守雌笃一、功成名遂身退、不为天不先。无为而治等等。

  李聃说:这就是道学中的德,天地人之道也。

  李聃说:鲁国的仁礼,你自称为儒教者,你以为道之信条为何?

  鲁国的仁礼回答:积极入世、鞠躬尽瘁、刚毅木讷、和而不同、克己复礼、道不远人、慎终追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等。

  李聃说:这也是道学中的德,天地人之道也。运用两者可以达天下太平。

  晋国的牝母,问:何以为用之?

  李聃回答说:运以道本,用以道律。

  晋国的牝母,又问:何为道本?何为道律?

  李聃回答说:所谓道本,乃天地人;所谓道律,乃天地人之规律性。儒教之人道,道教之天道,合流并用,变化有时,可造天下安康之世,可成大势事也。

  李聃又接着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吾道衍生二者,因时应势,此消彼长,进退维谷,切忌滥施,方可济世。

  齐国的孙斌提问:如道运道于军事,何以得要领?

  李聃又接着说:其实道之要领用于任何事物都是相同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齐国的孙斌如获至宝般的点点头。

  杞国的无忧提问:今春,杞孝公卒,晋悼夫人哀悼之时,平公仍奏乐,只顾自乐,非礼也。礼,为邻国阙。牝母之弟,晋平公无礼!道圣,以为如何?

  晋国的牝母,正想与杞国的无忧争辩。

  李聃回答说:然也。何为礼?礼,乃尊天、敬地、怀人,这是普适之说。这个问题涉及到道之德,等明了道之根本体之后,道之德便可运行。

  李聃又接着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不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不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陈国的不天下先提问:陈候如楚。公子黄懑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夏,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城,版队而杀人。役人相命,各杀其长。遂杀庆虎、庆寅。楚人纳公子黄。君子谓:庆氏不义,不可肆也。

的问题是,为何天道恒与善人,而天命不常在?

  李聃说:吾已闻悉。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观,燕处超然。夸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李聃接着说:你所说的天命就是天道恒与善人,而乱行无度,心中无道,失其根本,便是天命不常在的缘由。

  李聃又接着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如天下人都能守此法则,就没有纷争、杀戮、战乱了。天道恒与那些笃守此道的善人,天命也常与那些笃守此道的善人相伴。

  听李聃如此这般论述,晋国的牝母姑娘,打消了原先想争辩的念头。

  道客们对李聃的论道,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的会道,在道客们的赞许掌声之中,告一段落。

  侍女们端上新鲜的水果盘放在各位道客们的小桌上。

  虚极静笃庄园的夏夜,是那样的舒爽、恬淡、怡人、静谧、惬意。庄园背依极目山脉,面临悟心河流。这里阳光沛,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各类水果鲜美,疏菜丰盛,谷物清香;牛羊马驴,鸡鸭鹅鸽,欢跃腾飞。

  此刻,夜啊,万籁俱寂。

  时儿,蝉儿们的鸣声,断断续续地演奏着悠扬、柔美、婉约的交响小夜曲。甜蜜的夜啊!,似潺潺的溪流在静静的流淌着。甜蜜的夜啊!令人思绪万千。

  这里,虚极静笃庄园,是标志着中华文明开始走向灿烂之途、中国文化开启博大精深之河的源头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摇篮。这源头,就是李聃在常枞常榀的熏陶之下而悟的道;这摇篮,就是虚极静笃庄园中会道堂里来自各国的道客们。后世的历代圣贤之思,均源自常枞常榀李聃的道之悟。孔子的儒教,弘扬了李聃之道的悟心智的人伦之道精髄;庄子的道教,继承了李聃之道的自然之道真谛。孔子的儒教,不是空中楼阁;庄子的道教,也不是空穴来风。李聃是孔子心灵深处的图腾龙神,孔子得其人所真传;李聃是庄子顶礼膜拜的偶像始祖,庄子得其道所教化。以上所论,均得以史料为佐证;以上所说,是本长篇小说作者分析概括创建的劈几千年来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之复原历史本来面目正定春秋之为;以上所述,是贯穿整部长篇小说的思想脉终,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起源、发生、演化、成形、发展的原始胚胎形式和真实行进路途。

  第三天的会道还未开堂,道客们已早早的来到会道堂附近。

  道客们,穿着各式服装,呈玧各种姿态,思想各方天地。有的习修太极拳,有的操练棍棒剑,有的盘腿而坐口念咒语。三三两两笑语,三五成群聊趣。

  最后一天的会道开堂了。各位道客们落座在会道堂内。

  晋国的牝母,首先提问:晋国的大夫奕盈,先得宠,拜为晋国的大夫。后失宠,以为受辱,便出逃齐国,侍奉它君,这是纷争战乱之祸之缘啊。

  李聃说:然也。宠辱是为臣忠心之试金石与鸿沟标界。波澜不惊,宠辱不忌,谈何容易。然而,道客们心中有道,则可为之。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吾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霍国的布衣提问:人的功用有何差异?

    李聃说:其实一样。但有个条件作为前提。一个人受辱与受宠时,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而对于心中有道的道客们,则不然。因为道不以利为有,而不以用为无。如果人人得道,是以不利与用、有与无所界定的。其实都一样。

  鄀国的拙愚提问:道圣,您认为道给人的是怪诞异人,大智若愚的感觉吗?

  李聃说:道,倡导守拙蔵巧,遵循愚大智若愚,教诲行直收曲。这是一种如何接近道的策略。

  李聃接着诙谐地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与恶,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晋国的牝母,幽默地说:您只有母亲,所以守雌食母了。天下也就只有您一个这样的怪人。怪人去掉一个竖心,就是圣人了,圣人无心啊!

  堂内,所有道者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道堂内,气氛轻松、活泼、自由。

  李聃又一次举目望着晋国的牝母,心里在说:这个牝母姑娘,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幽默,多么的性感,多么的特别,多么的充沛,多么的洒脱飘逸。啊!一个天生的道客!

  李聃回应牝母,谦恭地说:吾岂敢称圣。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曹国的夔门提问: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否与这个国家有多少贤人有关?

  李聃回答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与这个国家有否贤人有关,但不在乎多少。春秋第一覇齐桓公为平庸之辈,但重用了一个贤人管仲,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下商贾归齐如若流水,成就了一代霸业。但是,为什么第一覇齐桓公之后的齐国衰落了?第二霸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变弱了?第三覇霸楚庄王之后的楚国也时强时弱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国家,特别要注重: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晋国的牝母,显得有些轻松地很感新鲜地问:老聃,我想问,

  未等牝母,往下说,李聃略感有些腼腆地说:牝母,你大我一岁,不敢称老字,就叫我小弟吧,或叫小子!

  李聃话音刚落,牝母,有些调皮地说:就称呼老子吧!

  李聃问:为何如此称呼?

  牝母说:常枞常榀老祖宗是太上老君,你老君之孙子,所以就叫老子吧!

  顿时会道堂内一阵欢呼声,大家都喊着:老子,老子,老子!

  常枞常榀领头站起鼓掌,大家全都站起,经久不息。

  过了几分钟,李聃示意大家坐下。

  常枞说:子,是对男人的美称。恰到好处。

  常榀说:老,意为经验丰富,造旨精深,视野旷远,和善温慈,成熟老道。恰如其分。

  老子露出温和的笑容,示意牝母,继续提问。

  晋国的牝母,问:老子,我想问,道,这个字意的由来。

  老子回答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山戎国的子济提问:鲁襄公四年,冬。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老子,魏庄子可谓智者?

    老子答:魏庄子智者也。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晋国的牝母,说:晋侯悼公,吾父,对魏庄子曰:然则莫如和戎乎?魏庄子                                                                   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候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夏侯欣悦,即使魏绛盟诸戎,修民事,田以时。老子,魏庄子谓智者,晋侯可谓明君?

    老子答:鲁襄公四年,正是你的出生年。而吾陈国时值有难,被弑杀的陈灵公之子午,即陈成公,卒。楚师伐陈,闻丧乃止。陈成公之子溺立,为陈哀公。此公乃吾祖母之侄,吾之叔也。次年,冬。吾之出生年。楚国再次征伐陈国,晋悼公,牝母之父,会同盟国诸侯之师,救陈国。魏庄子谓智者,晋侯亦可谓明君也。

  老子继续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取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巳。

  鲁国的公大提问:老子常说,道与善人,道亦不远人,两者同样意思嘛?

  老子答:两者同曲而异名。道善于人,善人定得道;道无时无刻不在人的身旁,人因道的善而无处无地不在趋近于道。这就是道的内在规律性的魅力,也是人的内在禀性的能力。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两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卫国的小天提问:老子,道者应居何处?

  芮国的鱼飨打趣地插话:当然居于四周上下有遮盖的屋内!上古有巢氏人都知道这点,现在已是东周朝啦!

  会道堂内,一阵欢声笑语。

  邓国的悟不尽解围插话:小天可能说得是:道客之心应居何处吧?

  卫国的小天,同意地点点头。

  芮国的鱼飨与卫国的小天刚才的戏语,是因为他俩在今早的会堂外有一番争论。

  公元前1046年至1043年,短短三年间,周武王召集西部诸侯伐纣灭商,大获成功,是谓周武王得道。天下欢呼歌颂:周道即天道,周德即天德。可自从周幽王烽火台上戏诸侯之后,周王室东迁。即公元前770年,东周的诞生,也就实质性的标志着周王朝衰落的开始。而社会有了一个飞跃式的进步,即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化。文化从奴隶主下移到世俗社会的现象出现,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种的被杀戮,财富的被破坏的基础之上。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伴随着人类社会演化的过程是:文明形式的出现,文明模式的铸造,文明状况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明家园的繁荣。

  芮国的鱼飨与卫国的小天争论的问题是:周室得天道,为何渐微?。

  老子说:周武王得道,那是因为心中有道的周公旦和姜太公的辅道。而当今天下,辅道者众众,却是辅旁门左道;得道者芸芸,皆得一己之道。如此,天下能不动荡纷争吗!所谓天道无私,常与善人,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继续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是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客之心应居此处。

  鲁国的孔宇提问:老子,周武王所得的道与周公旦铺的道,是一个道。儒家的

  道与道家的道,都源自您所说的道。那么,作为一个道客,应该如何恪守这个道?

  老子回答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強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鉴此,即可得道,辅道,守道。最后,谨请天下道客们,铭记虚极静笃庄园大门上与门前牌楼上的篆文:致虚极守静笃,恪守此道。

  老子对左右常枞常榀轻语了几句,然后站起,望望左右两边,再望望身后大屏风上的篆文,对大家说:在三天的会道落幕之际,请大家站起,共同朗读:道可道,非常道。

  会道堂内,响起悠扬的、洪亮的、幽深的、虔诚的、富于韵律的、如诗如歌的朗读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声音,惊起了屋檐上一群静享伫望晚霞的白鸽;这声音,唤来了庄园内一群戏嬉戏游玩的孩童;这声音,也预告了那些正在静笃厅内忙忙碌碌的仆人们:每年一度的天下道客们欢聚饱享周乐的晚宴就要开始啦。

  春秋时期,除了洛邑城内的周天子王宫和曲埠城内的鲁宫,可享周乐,行天子之乐;其次,就是虚极静笃庄园可奏周乐,独享天子之乐。当初,周襄王赐给常枞常榀这庄园之时,就开戒大行了天子之乐。之后,每年逢遇大事,行周乐之礼,就沿传了下来。历代周天子也默认了。

  静笃厅,是一座圆形的全木质建筑。傍晚时分,那约隐约现的两层圆形建筑之外,被无数灯笼装饰得煜煜生辉。灯笼曜曜,照亮天宇;灯光耀耀,沐浴大地。

  厅门上的上联篆文是:乐之器钟鼓管丝匏竹琴瑟说乾坤;下联篆文是:乐之文辞赋才藻诗歌黼黻乐天地;横联篆文是:乐者酣飨天地之乐。

  道客们纷至沓来,入厅就座。众人坐成圆形前后几排围坐在长形木桌后,每张木桌可坐三五人。中央是婑媠舞女婀娜翩跹的舞池。圆形正北朝南面对大门处,老子与常枞常榀坐在那里。其两边坐着各式乐手;后面安置着宫、商、角、徵、羽的编钟。厅内,浑宏大气,色彩斑斓,肃穆温怡,雍容华贵

  厅内,首先奏响起周南关雎之乐曲。

  道客们、庄园内的人们和附近的来客,在厅内自由自在的交谈嬉笑;品味水果、米酒、肉食佳肴;来来回回走动的侍女们忙得不亦乐乎。与周王室的宫廷,行周乐的氛围大不相同,这里是无拘无束、轻松活跃、自由自在。观者,可诵其词;舞者,可邀其伴;闻者,可选其歌;乐者,可赠其曲;谈者,可提其问。

  游士环渊,和着乐曲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草,左右卬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他朝旁边坐席桌上的牝母,说:你为老子,邀一首召南之鹊巢之曲吧!

  牝母,羞涩地向环渊看了一眼,转过头去。

  游士彭蒙说:好吧,我来替她点。

  随即,他走到乐手那里,点了此曲。大厅内响起了召南的鹊巢之曲。

  游士文子朗诵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一曲终了,游士桌上的关尹、田骈、庚桑楚、环渊、彭蒙、文子,都鼓起掌喝彩。全场也一片欢笑喝彩声。

  舞女翩翩起舞。露出的肚脐下部,长开片裙。上部穿着五颜六色的短紧身套衫,隆起的胸部,随着身躯舞动,起伏迭荡,性感怡人,春色无限。

  游士对面那桌上坐着杞国的无忧、邿国的山熊、鲁国的仁礼、糨国的抱一、曾国的忘吾。他们专注地凝望着舞池。

  糨国的抱一乐呵呵地说:美哉乎!十指发酥,周身沸腾。

  鲁国的仁礼一本正经地说:抱一之乐,乃人之性,亦人之情。周南也好,召南也罢,乃人的天地之根。

  邿国的山熊问:此话怎讲?

  鲁国的仁礼,继续地说:男女求合,牝牡交媾,雌雄相并,乃天经地义,道之根基也。天地欢欣,阴阳相得,男女和合,乃人性之根本,人情之伦理。乐,颂其内,声,扬其外,此曲尚好。

  曾国的忘吾,说:然而此曲过于直朴、纯真、筒洁。禀性张显果敢,感情描绘直白。性与情,乃男女之伦常,牝牡之需求,阴阳之倾慕。万物缘于人之性与情,万事演自人之性与情,万代歌颂人之性与情。

  杞国的无忧听着听着,站起身,整整身装,和着乐曲节奏,迈着美妙舞步,来到舞池中央,与舞女们共舞。

  大厅内,欢笑声,乐曲声,此起彼伏。

  大厅内,响起邶风的二子乘舟之曲。厅内静谧、穆穆然。

  老子桌上坐着常枞、黄鹂、常榀、杜鹃、白鹤。

  常枞吟诵起来: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暇有害?

  常榀说:乐观其深。听此曲,吾思母。六十年前,吾与枞哥来李乡庄园,母亲琼茕公主,周襄王之妹,就是唱着这首曲子,送我和枞哥,来到李乡庄园的。她当时的乐、愁、爱、忧之心,抒情于啴缓、噍唉、和柔、幽沉之中。其乐之声,声之象,象之华,至今乃历历在目,绕环于耳。

  老子说:其曲渊,感人至深!琼茕公主以忧,为憧憬、欢乐;以愁,而欢喜、抚爱。

  大厅内,又响起鄘风的君子皆老之曲。厅内静谧、济济然。

  常枞又吟诵起来:君子皆老,副笄六珈。季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笑兮笑兮,其之翟也。笑发如云,不屑阡也。玉之跀也,象之袅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帝也。笑兮笑兮,其之展也。蒙彼绉萎,是绁袢也。子之清扬,,象之袅也。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常榀说:乐观其情。音之起,心之动,动之于感,感之于物,物之于人。

  常榀望望黄鹂和杜鹃,接着说:这里,诗中曰:子之不淑,并非贬意,意指往往贵族夫人,皆不谙民间柴米油盐衣食寝之事。吾等皆老矣,已垂暮年,而夫人们却风姿犹存,气韵尚佳。远胜诗中那齐女的容颜气质和清秀婉丽。

  黄鹂和杜鹃恬淡的笑着。

  老子说:其曲和,沁人肺腑!喜洋洋以心抒发,敬亶亶以心直廉。乐之以礼,音之以德,天地之合。

  大厅内,再次奏起,卫风的伯兮之曲。厅内静谧、夔夔然。

  常枞再吟诵起来:伯兮填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沭,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蓰。

  常榀再说:此曲使人想到当年的周武王同胞之少弟卫康叔和康叔之后代武公的无量功德。人间英雄常伴爱情贞。乐至,四海之内,同唱大爱。

  黄鹂和杜鹃微笑地望着常枞和常榀,然后对着白鹤说:乐也者,施也,情之不可变者。

  白鹤说:高山共苍苍,流水望脉脉。乐由中出,乐亦由内出。乐至,心则静,静则和,和则贞。

  老子说: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听其乐而知其心。王者成功,作乐;爱者,情深示乐。天下大定,正六律,和五声,其道也。生民、育民、安民、乐民、盛民之道,乐为大焉!

  接着大厅内,响起王风的丘中有麻之曲。

  宋国的直曲桌上坐着北虢国的咸池、晋国的西暤、中山国的寂寥、秦国的窈冥、齐国的孙武。

  宋国的直曲吟诵起来: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北虢国的咸池说:南风的关雎中是男郎逑淑女,而王风的丘中有麻是女性恋男郎。前者是纠缠悱恻,后者是情意绵绵。

  晋国的西暤说:南风的关雎和王风的丘中有麻都借自然景物,来表达心中的恋爱。恋为人之性,爱为人之情。人之性情恒也,男女恋爱恒也。

  中山国的寂寥说:丘中有李中的李,指得是李乡的李树。此曲,歌颂了周王窒立足于商之东部,一匡天下,海内欢呼,兆民安乐的功德。

  齐国的孙斌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可以益民心。

  秦国的窈冥说:音乐由人心,天人共相通。外而景之象形,内而响之应声。善由人之性情,和因天地之乐。

  此刻,欢腾的人们,情性酣畅的大厅,又响起了郑风的丰之曲。

  楚国的伍子夫的桌上,坐着吴国的桓三、齐国的寡欲、鲁国的公大、燕国的私少、陈国的不天下先,

    吴国的桓三,随着乐曲朗诵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衣锦槃衣,裳锦槃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裳锦槃裳,衣锦槃衣,叔兮伯兮,驾予与还!

  楚囯的伍子夫说:此曲可惑,虽然女子爱慕情切,然而含淫荡煽情之雅伤,民将亡乎。

  燕国的私少说:非淫荡煽情也。乐者,动荡血脉,运变气韵,抒发心境,情性之需也。

  齐国的寡欲说:此曲可闻,此女子情虚意贋,而以愧悔责、敷衍事。

  鲁国的公大说:此女子,惟是论外衣相貌,没有表情性内蕴。

  陈国的不天下先说:难为猜测。情乃歌,意是诗。情真意切,抒发衷肠。乐由内,内自外。性由内,情自外。外物传情于内,性而生起,道也。

  接着大厅内又奏起齐风的东方之日之曲。                         徐国的知天桌上坐着萧国的恒空、江国的子疏、黄国的旷阔、邓国的悟不尽、息国的遁突。

  他们共同朗诵到: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全场鼓起掌来。一群稚童,跑入舞池,拽着舞女姑娘们的裙子,一同舞蹈起来。人们情欲奔放,性脉畅扬。

  此曲可表,坦荡纯洁的心灵,激情澎湃的爱情,自然的流露如淙淙泉水般的喷涌。此曲,在风和日丽之中,烘托出人性美美,情愫浓浓的美轮美奂世界和璀璨绚丽的光彩。此曲,也歌颂了齐太公当年那泱泱乎,嶷嶷然,叱咤风云的贤德形象和齐国地域旺盛民气。

  一曲刚毕,一曲又起。笙竽箫笛,琵琶琴瑟,金丝石竹,五音四汇,交相汇应,此起彼伏。或弹或唱,或跳或奏,或舞或拉,气象万千,笑语阵阵,热气腾腾。

  歌手唱起豳的狼跋之歌:狼跋其胡,载罭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罭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此曲唱出了被比喻成狼的周公的坦荡荡胸怀,非凡的圣贤德能。狼,进一步会踩住颔下悬肉绊住,退一步会被尾巴绊住。当周武王早逝后,周公是:进摄政辅国?还是;退明哲保身?正值进退维谷之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辅佐幼主,成就伟业,大定天下。

  大乐与天地同乐,乐者与圣人同在。

  舞者,荡起魏之舞曲。沨沨乎,浑宏大气,婉约细腻,乐由华德。

  歌手,唱起唐之歌曲。幽幽乎,深远旷达,气势宽广,乐由思深。

  乐手,弹起陈之乐曲。穆穆乎,沉静淡泊,音韵温和,乐由心谷。

  琴手,奏起郐之琴曲。悠悠乎,悠扬爽朗,气宇轩昂,乐由民风。

  有人说:郑音,滥而淫志;宋音,脆而弱志。

  有人说:卫乐,伤心失志;齐曲,显耀骄志。

  有人说:不尽然矣。歌词可论褒贬优劣,然而乐曲皆和人心,惟因人之境况而有异别。此乃乐生和之理

  乐声渐息。众人朝常枞常榀老子望去。

  常枞站起朗读小雅的鸿雁之诗: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

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然后,常枞坐下。

  老子说:周宣王之时天下安定,民居乐业。诗歌大兴,乐生民益。而今之世,周室衰微,民怨官哀。民浪迹四方,官心无朝堂,鸿雁亦无安栖之处所。乐诗由外物而生愁忧,因性情而生哀叹。鸿雁的哀鸣,流民的呻吟,诗人的焦虑,令人心痛难安。道之何在?天下有道,则天下太平;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道客们,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之道,乃天下之大道,必行之。

  道客们欢呼:行大道!行大道!行大道!

  常榀站起朗读大雅的文王之什: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畋畋文王,令闻不巳,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之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然后,常榀坐下。

  老子说:此乃叙文王辟天道之事,说周公辅成王之功,论天命王天下立周邦之观,感先贤丰功伟业之德,赞成康天下太平之世,敦后人勿忘前人之训。说是诗,实乃赋,绝代佳赋!

  此刻,大厅内,响起编钟的演奏颂的前奏曲。

  前奏曲止,牝母姑娘说:编钟之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五音,七变,高低参差有度。其动脾和正圣、动肺和正义、动肝和正仁、动心和正礼、动贤和正智。徵,变徵,尤重。徵,生乐,由内心入;变徵,生礼,经外物出。

  老子说:然也,然非也。

  牝母姑娘说:为何?

  老子说:礼由乐生,心之礼,德也,主也;礼由物生,外之礼,节也,次也。故礼乐相得,乃德之华也。

  老子进一步问牝母:牝母,初次来庄园,何以知编钟之音妙?

  牝母答:鲁襄公十八年,我随母齐女阴阳适鲁,访鲁襄公,为了劝阻鲁、晋联盟合十二诸侯国征伐齐国。此间,得以享受周乐。

  老子说:哦,原来如此。如果当年齐国不侵犯鲁国,也许就不会有十二诸侯国共同征伐齐国,也许就不会有晋侯,堕美玉入黄河以渡河伐齐的决心。话又说回来,如果鲁宜公十八年,没有晋、卫联盟伐齐,如果鲁成公元年,鲁、晋不联盟于赤棘,齐国也许就不会迁怒于鲁,侵伐鲁北鄙。所以,君、臣、民、事、物之关系,不可混淆,不能混乱。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音不错乱,则无混杂粘滞之音。和,乃安乐治世之音;殇,乃怨怒乱世之音。人有血气心知之性,哀乐喜怒之变。乐通天地人,乐达性情人。乐盈,则民益;乐怡,则政和;乐隆,则盛世。音恣意,乐娱心。故教之初,由音起;化之始,由乐入。教正音,行正乐。五音相和,七变相汇,则天下大定。

  牝母姑娘说:血、气、性、情,之别为何?

  老子回答说:血、气,乃人的躯体之要素,相互通达,推移行运,循环往复,生命不止。受外物感应变异,使内心生成情性。而性、情,乃人的精神之要素,

性旨在人之根本,依禀赋而行。始有阴阳种类之异,续有品质优劣之别,行有德品高低之分。情意在人之情愫,得外物而动。喜欢、怒愤、哀悲、惧恐、爱恋、恶贫、欲想,都因心由外物所入而致,变化万千,仪态万方。血、气、性、情和为一体,不可分割。物质精神二要素,皆为人之要素,乃实为一体,不可分裂,犹如天地人为一体。人之外物,人之内处,由乐而和相并,故天人合一。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五音相和,七变相汇之乐的至高境界为乐和。

    牝母姑娘说:乐者,作合声之曲,至高境界为和;听者,察和声之音,至高境界亦为乐和。宫音温蕴、宽广、旷达,令人心胸舒展;商音纯正、方阔、坦荡,激人气志昂扬;角音纯甜、缠绵、恻悯,使人珍惜爱情,徵音激越、清辙、轩昂,促人行善施德;羽音律整、韵齐、方圆,教人正官礼貌;变宫,调五音,自化、静至柔,变徵,动七音,自直、温至疏。礼乐相得,通达内外。故为乐和。

  老子夸赞回答说:牝母姑娘,知之甚多。

  这时钟韾之声响起,编钟在乐工们的眼前,轻轻地有节奏的摆动着。整个大厅里鸦雀无声。                                           随着钟磬之声的响起,常枞朗诵周颂的维天之命之诗。他朗诵:维天之命,於穆不巳,,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益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伴着钟磬之声的响起,常榀朗诵鲁颂的闷宫之诗:天锡公纯碬,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候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角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钟磬之曲毕。舞女们又舞起婀娜多姿的舞蹈。

  常枞意犹未尽地说:已多少年流逝,吾仍记得周王室里大司徒的高论曰:颂乐,直而不据,曲而不诎,近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厎,行而不流。

  常榀兴致酣畅地说:是啊!多少光阴飞奔,吾仍忆起鲁宫内司徒的赞颂曰:颂乐之声,宫、商、角、徵、羽,五音和,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老子对大家说:天子,常常享钟磬之乐,则可德行天下;大夫,经常听琴瑟之音,则可行义辟淫;圣人,经常品雅颂之曲,则可行为恭敬;君子,经常歌正音之乐,则可坦荡若世;兆民,经常唱欢乐之歌,则可天地之乐。故万事始,自教化;教化始,自教音;正音行天地,天下则大和。道也。

  老子又对大家说:请天下道客们,边赏舞蹈乐曲,边用庄园晚宴。

  舞女们,蹈起象箾、南籥、大武、韶、濩、禹之六代乐舞;跳起大厦、舜、韶箾之舞蹈。

  道客们尽情地享用着美味的佳肴,醇甜的米酒,和享受着这美妙之夜的时光。

  东方已露出魚肚白,道客们全无倦意,热烈地交谈着,谁都不舍离席。翌日,他们都将各奔东西。此刻,深深的道辩,他们各抒阔论;绵绵的情意,他们各抒衷肠。

  老子与母白鹤,来到牝母的桌前。

  白鹤邀请说:牝母姑娘,请在庄园多住几日。

  老子也邀请说:牝母,初次来庄园,请多住几日!

  牝母姑娘站起,略带羞涩的脸上,露出一缕笑容,说:多谢盛情邀请!

  老子和牝母在歌舞乐曲、欢声笑语中,相互凝望着、微笑着。

  真可谓:辞赋黼黻何处泼,

     惟姱侍砚情随墨,

     才子挥笔道之圣,

     佳人乐品书中馥。

 

 

 

 

 

 

 

 

 

 

 

 

 

 

34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