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鸿达的头像

朱鸿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26
分享

张清丰 , 一孝传千年,万古永流芳

 

    他的人生注定与古顿丘祸福相依,他的命运必将与新清丰休戚相关。

张清丰,一位用生命厚度丈量世间冷暖的大丈夫,一位用至纯孝道感化芸芸众生的真贤士,走过百世的沧桑变迁依然绽放着璀璨光芒,跨越千年的时光流转仍旧传唱着孝老词韵。

最深厚的情感是追寻与坚守,最真挚的眷恋是凝望与传承。张清丰,用殷殷孝行洗涤和净化着孝乡儿女的纯美心灵,用谆谆感念鼓舞和激励着华夏儿女奉爱前行。

1989年,一座崭新的清丰亭开始筹建,清丰县城关镇新立街村民闻讯,主动献出祠碑。

  自学成才通经史

往事悠悠,如一叶扁舟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驶来,向我们诉说着那段传唱千年的孝道故事。

北齐初年,顿丘西北10余里官道西侧坐落着张家店村(张村),那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一个烧饼铺位于张家店(张村)官道的西侧,人来人往,买卖兴隆,生意红火。口齿留香,酥软脆嫩的烧饼闻名乡里,求过于供。

一率真可爱的幼童在烧饼铺内嬉戏玩耍,偶尔,他会帮助父母招呼客人,售卖烧饼。

三口之家,虽无大富大贵,却衣食无忧,其乐融融。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多舛的人生如坎坷崎岖的道路布满荆棘,充满陷阱。

那年,隆冬腊月,北风凛冽。

烧饼铺的主人突发重病,药石无效,驾鹤西去,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这名孤儿就是张清丰,失怙之痛,生活之困,让本幸福美满的家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

张清丰已至舞勺之年,心藏丘壑,学业精进,却因债台高筑,家境贫寒,不忍母亲劳累,辍学在家。

天无绝人之路,峰回路转。命运之手往往垂怜那些至纯至诚之人。

一日清晨,一位山东曲阜高人亲自登门,欲收张清丰为弟子,免其学费,望其成材。

张母喜出望外,激动不已,急命张清丰给师父拜谒磕头。张清丰双膝跪地,含泪道:父亲新丧,不忍母亲孤苦一人含悲独理店铺。

师父念其明节达理,孺子可教,心生一方。让其留家自学,如遇难题赴私塾请师父答疑解惑。

自此,张清丰白天帮母亲打烧饼维持生计,晚上独自秉烛夜读。经年累月,学业大进,无所不通。诸经之中尤喜《孝经》,可倒背如流,如数家珍,终于学业大成,成就一位达人通儒。

张清丰以文会友,常博古通今,语惊四座,成为顿丘乃至东郡一带孝廉中的佼佼者。

头炉烧饼敬娘亲

岁月如斯,斗转星移。

张清丰入志学之年,已是学业有成,满腹经纶,世事练达。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烧饼收入持家,母子同心,生意红火。

一日拂晓时分,头炉烧饼刚从炉膛中烤出,张清丰正奉与母亲。

一群官兵从官道策马飞驰而来,一士兵伫立在烧饼铺前,声色俱厉地望着张清丰喊道:快把烧饼呈上来。

张清丰压住心中怒火拱手施礼道:本铺头炉烧饼,从未卖过,就是当今皇上赏金万两,也不能坏了小铺规矩,还请军爷多多海涵……

话音刚落,那军士恼羞成怒朝张清丰胸前猛击一拳,气急败坏地吼道:胆大包天,竟敢蔑视皇上。

张清丰正欲辩解,忽闻有人责问:何事吵闹?

话语刚落,张清丰已被几名士兵推搡到一名军官面前,一名士兵嚷道:快回鲁大人话!

张清丰向鲁大人施礼道:大人,小人张清丰在此卖烧饼为生,父亲早逝,母亲年迈,故立下规矩,每日头炉烧饼必先孝敬母亲,重金不售,还望大人明察。

鲁大人凝望着张清丰的母亲,然后对张清丰道:暂且恕你狂言失礼之罪,为何孝母拘泥于头炉烧饼?

张清丰答道:吾年幼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头炉烧饼承载着我对慈母的孝敬和感恩之情,所谓‘上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我当把头炉烧饼奉与高堂,故立下此规。

鲁大人交口称赞道:说得好!本官也是父母所生,也想在堂前行孝,然父母早逝,‘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乃人生第一大事,凭心论孝,你可谓笃行孝道的贤士呀!

临行前,鲁大人吩咐兵卒把刚出炉的烧饼全部买下,并多留银两,而后对张清丰拱手道:好生孝敬慈母,他日必将重访!

口吮脓血解母痛

人生的芳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飘零陨落,生命的年轮随着时光的蹉跎而苍老斑驳。

人生如斯。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苍老和病痛的侵蚀。随着时光无情地流逝,张清丰的母亲已迈古稀之年,身体大不如前,顽疾缠身,沉疴难愈。

有一年,张清丰的母亲患有恶疮,疼痛难忍,寝食难安,昼夜难寐。

张清丰日夜守候在母亲身旁,然却无法消除母亲沉疴的病痛,望着母亲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心如刀绞。

尽管他遍访名医,寻药除疴,然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疗效甚微。

一日,在赶往寻医的路上。他遇到一名幼童被山蜂蜇伤,孩子的父亲立刻用嘴把蜂毒吸了出来,幼童才免遭毒害。

眼前的情景让张清丰如梦初醒,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家中,跪在母亲身前,不畏中毒,不嫌脏臭,用嘴把恶疮中的脓血吸了出来,直至脓液尽出,鲜血流溢。

接着,他用粗布包好伤口,背着母亲赶到药铺,医生上药后,又背母亲回家休养。

不曾想,母亲的伤口日渐好转,疼痛亦越来越轻,未经满月,沉疴痊愈。

张清丰到药铺称赞医生医术高明,医生却说:如不是你口吮脓血,大孝笃诚,我医术再高,药物疗效再好亦是枉然。所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是你的孝行感到了神明呀!

张清丰口吮脓血解除母痛的孝行很快传遍乡里,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对他的孝行盛赞不已!

为母祈福头炉香

敦厚淳朴之人常常心存挚诚,纯孝至善之人往往心怀感恩。

为庇佑母亲健康长寿,每至大伾山庙会,张清丰必徒步前往为母祈福。为给山神爷献上头炉香以表虔诚,总是提前几日出发。

是年,张清丰母亲抱恙,为悉心侍奉母亲,他无法赶去上香祈福。

为此,他苦思冥想心生一计。

白天侍奉母亲,晚上如往年背上行李在院子里徒步转圈。

母亲好奇地问他。

他欣然说:母亲身体不适,儿子不忍离开,虽不能前往大伾山上香祈福,我已算好往返路程,只要每天坚持,在院子里转圈的路程就等同到达大伾山的路程,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大伾山山神庙的头炉香还是儿子上的。

就这样,张清丰风雨无阻,星夜兼程。庙会那天在家朝着大伾山山神庙的方向烧香扣头祈福。

不日,上香祈福后来的乡亲们到张家问张清丰的母亲:清丰为侍奉您,不曾上山祈福,为何山神庙的和尚却说,头炉香是顿丘张清丰上的呢?

张母就把儿子背着行李在院子里转圈的事情告诉给大家。

乡亲们感叹道:真是孝感神灵呀!

后来,此事被乡亲们口口相传,张清丰的名字与他的孝亲故事远播他乡。

  累召不仕传孝道

孝道千古事,恩泽一生心。

张清丰因孝德学识名噪一时,声名远扬,成为孝廉中的佼佼者。

开皇年间,朝廷下诏书至顿丘,要张清丰出仕做官。

顿丘衙门差人来到张清丰家中,说明来意后,本是一桩喜事,张清丰却蹙着眉头一脸愁云,与差役献茶,而后细讲不奉召的原因。又与县令修书一封,求县令呈奏朝廷。

县令见信后,深感张清丰谆谆孝行,虽有报效朝廷之心,却因敬奉年迈老母,不求闻达与朝堂之上,甘愿寄身与布衣之中,悠悠孝心可敬可佩。

开皇九年隋灭陈,天下一统。

故人鲁大人携朝廷诏书重来顿丘,要张清丰出仕做官。然,正值张母病危,张清丰感母亲行将就木,哀伤过度,身心交瘁,鲁大人深知张清丰秉性,没有强劝便回朝复命。

张母去世不久,隋炀帝即位,也曾诏令张清丰出仕。

张清丰崇尚儒学孝道,隋炀帝扬佛抑儒。

所谓道不合不相为谋,张清丰不愿为暴君效力,坚持在民间讲学,广传孝道,终其一生。

孝风长存永流芳

斯人已去,其风长存。

张清丰羽化西去后,家乡父老为纪念他,村名张家店(张村)改为清丰店。

唐大历七年,割顿丘、昌乐二县界四乡置县。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张清丰的名讳成了县名,影响越来越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知县许候主持,在县城南关外首建隋孝子张清丰祠,户部侍郎吕时中为祠碑撰文。

清道光二十八年(1948年)四川灌县陈政典任清丰县令,再次对清丰祠堂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并扩大了规模。

民国三年(1914年),清丰县宰刘建出资再次维修,至1937年民国政府县长李荣谦主持对孝子祠进行重建,并树碑记之。碑阳为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李金藻楷书“隋张清丰孝子祠”七个大字,碑阴为金守让撰文。然,该祠堂“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经过如本文开头所述。

1989年夏秋之交,中共清丰县委、清丰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北隅新建清丰亭,移1937年所刻“隋张清丰孝子祠”碑于亭中央。亭前右侧坐《清丰亭记》卧碑一方。

1994年,在清丰亭北14.2米处树张清丰花岗岩雕像一尊,此处亦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新立街村民和社会各界捐资三万元,在今幸福大道与黄河路口西侧树张清丰花岗岩雕像一尊,隋张清丰孝子祠遗址碑一通。

时值今日,2000亩中华孝道文化园宛如一方碧绿的玉石镶在清丰县城西南部,似缎似锦如绣如绸,震古烁今,摇魂荡魄。

 

当我们驻足在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的张清丰雕像前,当我们徜徉在古香古色内容丰富的孝道文化博物馆内,当我们漫步在亭台楼阁花团锦簇的主题森林公园内,或缅怀或激动或向往或憧憬,让我们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感恩是炎黄子孙传承的道德规范,经过历史千年的积淀、融合、萃取和提炼,两者迸发出灿烂耀眼的火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的指引下,张清丰必将走向全新的人文高地,孝道文化终将攀至秀美的文化高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