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肥乡文化》的头像

《肥乡文化》

内刊会员

随笔杂谈
202001/15
分享

孝是肥乡的一张名片

文/李学宾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谈孝》文章中提到: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遍翻肥乡史书、族谱,孝敬父母者,不胜枚举;今日之肥乡,孝敬父母者,遍及乡村。

人生在世,有两件事儿不能等,一是尽孝,二是行善。百善孝为先,一个家庭能和睦共处,离不开孝道,回忆幼时,每到春节一家四十多口人给祖父、祖母拜年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想到少年求学父母清晨在灶台烧火做饭时的场景,心里顿时幸福满满,孝亲敬长,世间大道,概莫能外。

教书之余,尤其喜爱肥乡地方文史,遍访肥乡各乡村,收集、整理族谱,从古至今,每个大家族孝敬父母者,不胜枚举。有西彭固村张学颜,出生九个月,母亲宋氏就离他而去,年长及第登科,大半生沉浮于官场,虽位居高位,继母陶氏病危,仍致仕返乡,亲尝药汤,侍奉于病榻之前,及去归葬。其结庐于墓前,守孝三年,孝感天地,有白雀来巢,相伴守墓。西张寨村宋氏家族立碑敬祖,学颜亲撰宋氏积善流芳碑,文中言及母亲宋氏曰:“吾悲吾母有儿不见其成,吾又自悲有母不识其面”,思念父母之亲情,顿时穿越时空,飘然而至眼前,令人动容。

孝敬父母,无论贫富,遍布肥乡各个乡村。元固乡郝庄村李国琴,一个女儿伺候四个妈的事迹,感动华夏;辛安镇镇西贾北堡村袁莲凤,在丈夫去世后,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婆婆、失明公公以及丈夫多病的大伯、叔叔,达十八年之久,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贤孝”美德,其感人事迹也在当地传为美谈。她们侍奉父母长辈的事迹,随着新闻报道广为传播,成为肥乡人孝敬父母的楷模代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自己父母,天经地义是本分,可是在肥乡有乡贤不仅孝敬父母,而且在乡间积极宣传倡导孝道精神。旧店乡南营村提倡儿媳妇晴天给父母晒被子,晒出孝心;北营村王福臣先生每年重阳节自己出钱为老人义演节目,为乡间长寿者祈福,为孝敬父母者颁奖;肥乡镇前翟固村孙社梅,自学传统文化后,组织义工在周边村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举办一次“饺子宴”,为子女不在家和鳏寡孤独老人义务理发,感动乡邻,在肥乡民间各村逐渐增多,饺子宴者孝老宴也,受到老人的欢迎!

建设“活力新区,美丽肥乡”,不仅环境要美,人民群众的素质也要提升,孝敬父母也得倡导。肥乡在探索推广前屯“互助养老”模式的同时,在全区大力开展“以孝治村”活动,镇乡干部及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向村民发放,人人作出敬老孝老承诺,践行敬老孝老“金十条”内容,接受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评选区、乡级别的“最美孝星”;“为国尽忠,在家尽孝”,所有公职人员抽空回家看看,与父母唠唠家常;在中小学中开展“周末我为父母做一件事儿”等孝心作业活动,倡导孝敬父母从娃娃开始抓起。

肥乡撤县成区三年来,城乡面貌巨变,乡村交通改善,居民起居环境大变,各具特色的公园分居各乡村,乡村旅游正在全域兴起,让父母生活环境好点,生活质量高点,开心笑点多一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孝在肥乡,未来可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