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歌风台》的头像

《歌风台》

内刊会员

散文
201911/06
分享

探幽千年虎丘

探幽千年虎丘

程红

此次旅游疗养,所到之处多为旧地,而游览了古老苏州的标志——虎丘风景区,是首游,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此次出游方算圆满。

在上方书有“吴中第一山”的虎丘风景区山门前,面前微隆的小山包让我脱口而出“馒头”二字,导游立即说:“不错,虎丘山形状确实像个馒头,确切地说它称不上山,所以叫丘。”这让我有了疑问:这小小的山丘,何以成为苏州的标志呢?

当我听着导游精彩地讲解,跟着他的脚步,向着虎丘的深处走去时,也渐渐走进了它古老神秘的历史。我细微地观察着每一处景物,思绪随着导游的声音、景物的变换,在春秋、东晋、南北朝、唐代、宋朝、清代各个朝代之间不断转换。

这小小的虎丘,仿佛是一个百宝箱,琳琅满目的珍宝令人赞叹!面积不过100公顷,却植被茂密,水源富足,历史悠久,典故众多,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真迹。这些景物像一颗颗熠熠闪光的宝石,镶嵌在虎丘山上,让虎丘成为了苏州的标志、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久负盛名。著名诗人苏轼曾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可见虎丘在苏州的地位之重。

虎丘景区的大门并不高大,甚至是很不起眼,但上方悬挂的由世界闻名的建筑大师、苏州人贝聿铭书写的“吴中第一山”的匾额,拉开了虎丘精彩的序章。沿主山道前行,由于山丘低矮,并不感到费力。虽已是初秋,但秋痕未露,树木浓密,漫山的浓绿深幽延绵,甚是养眼,空气湿润温和,特别舒适怡人,我不由得加深了呼吸。

虎丘有一处神秘之处,也是让我对古代人类的智慧深深叹服的地方。在虎丘山崖壁下方有一广约45米,深约6米的储水池,形状狭长,酷似一柄宝剑,故得名“剑池”。虽说剑池是人工建成,但由于历尽千年沧桑,早已是浑然天成。四壁下方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覆满了深绿色的青苔及一些不知名的藤类植物,石缝里斜伸出很多灌木,叶深茂密,与池内幽深的池水相映照,更增加了剑池的幽深莫测。剑池整个外观看起来似一块碧玉,镶嵌于虎丘山上。

崖左壁有大大的篆文“剑池”二字,字体苍劲内敛,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飘逸潇洒,是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米芾的手笔。据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水底埋着他的3000把宝剑。传说秦始皇嬴政、楚霸王项羽、东吴孙权都曾来到剑池想找到阖闾的墓穴得到他的宝剑,结果都是无果而返。

听了讲解,站在幽深的剑池边上,四周上方树木郁葱,池内碧水如镜,顿觉“池暗生寒气”,剑光水中来。

1955年,苏州市政府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剑池进行疏浚开掘,终于发现了墓穴的石门,但因挖开墓穴极有可能导致剑池上方的虎丘塔垮塌,所以至今没有对池底的阖闾之墓进行探究。所以千古之谜只得半解,剑池在世人面前仍是不解之谜。

虎丘十八景当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古老苏州的象征。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塔为七层八面,高47.7米,塔身皆为砖砌,重6000顿。虽然塔身雄伟高大,但结构复杂精致,塔形优美,每一个细节均为精心设计与施工。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起翘,让这座大型之塔有了灵动之气。塔的每一面都有一扇拱门,塔内的人无论在哪一层、哪一个角度,都能观赏外面的景色。虎丘塔曾七次遭受兵火的破坏,全塔遍布伤痕,外墙斑驳,几乎每块外露的砖都是残缺不全,这些灰黑色的砖块已有千年历史,每一块都可以作为虎丘塔的沧桑见证。

就如我喜爱古典文化,同样喜爱历史悠久的事物,特别是这样一座造型壮观优美、古朴俊逸的寺塔,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爱上了它的每一块古砖、每一个檐角、每一扇拱门,我觉得它们都是有灵性的,仿佛在向我诉说千年过往。我绕塔三圈,眼不离塔,就是为了看清塔的每一个地方。我试图从围塔的保护铁栏处挤进去,到塔内一探究竟,无奈像我这么瘦小的人也无法入内,只得坐于旁边,默默相对,用心观察与感受,这历尽沧桑与战火幸存下来的古老的神奇建筑。抬头,塔顶高耸于蓝天下,大片的洁白云朵笼罩上方。几棵粗大的香樟树环绕于塔的四周,宽阔的树冠为塔挡风遮雨,我走上前用自己的双臂环绕测量树干,树的直径应当在2.5至3米之间。

我不可抑制地爱上了虎丘,爱上了这里的草木,这里的古迹,这里的人文,这里的传说。我多么希望自己是吴中人,可以常来这里享受虎丘醉人的景色,让浮躁疲惫的心灵暂离喧嚣、忙碌,得到自然地滋养与浸润。千年虎丘半日缘!离别时,我频频回头,芳心暗许:此生定当再来虎丘,尽享一日时光与之厮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