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紫藤》的头像

《紫藤》

内刊会员

散文
201909/29
分享

汤松波:袁崇焕的籍贯

袁崇焕成为“话题”人物,已有300余年时光。

明末清中,是“爱国英雄”,还是“卖国贼子”,争论不休。乾隆言“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让袁督师稳站英雄行列。

清末起,袁崇焕的籍贯,又起争议。一说是广东东莞人,一说是广西平南人,一说是广西藤县人,莫衷一是。

督师家乡何处是


督师家由“卖国贼子”变为“爱国英雄”,袁崇焕的籍贯,一时变成“金字招牌”,炙手可热。

袁督师是何处人?

袁崇焕的籍贯,本无异议,特别是袁公身背“卖国贼子”骂名时。故乾隆以前史籍记载毫无疑议均系广西藤县。乾隆肯定袁公“爱国忠君”后,相继出现了《东莞县志》的“东莞人”说和《平南县志》的“平南人”说,“籍贯”之争纷纭不息。

一说是广东东莞人。该说以族谱为证,袁崇焕祖辈世居广东东莞,为东莞袁氏支脉,其祖父因生计迁往广西。言东莞族袁氏族藏有袁崇焕画像二帧,一帧为正面像,上有清末史馆总纂光绪十八年殿试探花东莞人陈伯陶题“袁元素(袁崇焕,字元素)先生真像”七字,另一为侧面像。这两幅画像,现存袁督师祠中。

一说是广西平南人。此说以袁崇焕继嗣元孙袁炳撰的袁氏家谱为证,称袁崇焕父亲十四祖子鹏,由“十三世祖红瑁字世祥,妣谢氏生二子,长子鹏,次子腾。公之长子游粤西山川兼贸木材,定居平南白马。”

一说是广西藤县人。该说为“官方”之说,从国子监题名到清乾隆前的官方资料,无一例外,说袁是广西藤县人。

 

 “公”说“婆”言理还乱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你是哪里人”,并无特殊规定。远古老祖宗的居地,爷爷辈的住址,本人的现居地,都可以视为籍贯。喜欢“中庸”的国人,也并不较真。故袁崇焕变成英雄后,一下子有多个籍贯地,不足为奇。

正因为中庸,这三个籍贯地都各有道理,也各有“硬伤”。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之说,全仗二证“硬撑”。一是广东东莞袁姓族谱。袁氏族谱十三世祖红瑁字世祥,妣谢氏生二子,长子鹏,次子腾;十四世祖子鹏,妣何氏生三子,长崇灿,次崇焕,三崇煜。二是康有为师徒“站台”。民国初,康有为徒弟张伯桢联合在京粤人,于北京左安门龙潭广东新义园兴建袁庙,庙额、庙联、庙诗、庙记均为康有为撰并书,康有为庙记云:“门人东莞张伯桢为公表幽,刻公集,复筑公祠于京师。”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硬伤也有三:一是东莞袁氏族谱,有过多个“版本”,有“加工痕迹”之嫌。如崇焕是长子还是次子,就有不同版本,更有民国初期把袁大总统撰为崇焕弟崇煜之后的族谱出现,降低了族谱的公证力。二是康有为所引用袁崇焕的“资料”,均来自张伯桢“伪造”之族谱和《督师祠碑记》。三是《清实录》中并无片言只字。

“平南人说”,也有依据。一是袁崇焕在《游雁洲》诗序中云:“平南县治前河中常有雁,邑人以雁多少为科名……予居平南,应童子试被人讦,今改籍藤县。”二是乾隆为袁崇焕“平反”后,对其后裔量才录用,时平南知县缪琪复:“袁崇焕无子,惟查其族内继有嗣元孙袁炳,现居平南城中。”

“平南人说”,无法解释的是,袁崇焕参加县学何以在藤县而非平南呢?

“袁崇焕是藤县人”,最有力的证据是明代国子监进士题名碑。进士题名碑记载:袁崇焕,广西藤县人。这也是三个说法中最具官方色彩的。欠缺的是,袁崇焕的族谱记载祖父辈以前一直居住在东莞。

 

科举规定“考”籍贯


明代科举,对籍贯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凡诈冒籍贯,或有系倡优隶卒之家,及曾经犯罪问革,变易姓名,侥幸出身,访出拿问。”因为严格,所以出错的可能性极小。

细考袁崇焕籍贯前,我们先厘清“祖籍”“原籍”“户籍”“乡贯”的概念。

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出生地,可以指祖父的籍贯地,也可以指更加久远的祖先籍贯。原籍,一般指父辈生活的地方。户籍,就是户口所在地。乡贯,是祖上原先居住占籍的地方。

正是科举严格的户籍制度,为袁崇焕籍贯考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其一,袁崇焕初应童子试,冒籍平南县,被驳回藤县应考。此时,已落籍藤县三代的袁崇焕,按规定应在藤县儒应考,其父觉得藤县只有10个名额,就让袁崇焕冒籍去隔江的平南县学应试,被人告发。后疏通关节,才免去刑拘,准许回藤县参加考试。这说明,按科举规定袁崇焕的籍贯是藤县。

其二,明代科举实行的是“户籍”和“乡贯”的“双籍”制度。即是说,考生既要登记户籍,也要登记乡贯。明代进士题名碑只记:袁崇焕,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庄际昌榜三甲40名进士。碑上并无“乡贯”记载,这也说明,一是袁崇焕家族其时已落籍藤县三代。二是其支家族在广东东莞已不占籍。

这两个证据都有力地说明,袁崇焕确是广西藤县人,而广东东莞只是袁崇焕的祖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